第七十九卷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
關燈
小
中
大
的,高府在城不遠,可以來問信商量的。
”院主道:“既如此,隻索就去。
”當直的叫轎夫打轎進院,王氏上了轎,一直的擡到高府中來。
高公未與他相見,隻叫他到夫人處見了,就叫夫人留他在卧房中同寝,高公自到别房宿歇。
夫人與他講些經典,說些因果,王氏問一答十,說的夫人十分喜歡敬重。
閑中問道: “聽小師父口言,不是這裡本處人,還是自幼出家的?還是有過丈夫,半路出家的?”王氏聽說罷,淚如雨下道:“禀夫人,小尼果然不是此間,是真州人。
丈夫是永嘉縣尉,姓崔名英,一向不曾敢把實話對人說,而今在夫人面前,隻索實告,想自無妨。
”随把“赴任到此,舟人盜劫财物,害了丈夫全家,自己留得性命,脫身逃走。
幸遇尼僧留住,落發出家”的說話,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哭泣不止。
夫人聽他說的傷心,恨恨地道:“這些強盜,害得人如此!天理昭彰,怎不報應?”王氏道:“小尼躲在院中一年,不見外邊有些消耗。
前日忽然有個人拿一幅畫芙蓉到院中來施。
小尼看來,卻是丈夫船中之物,即向院主問施人的姓名,道:‘是同縣顧阿秀兄弟。
’小尼記起丈夫賃船:正是船戶顧姓的。
而今真髒已露,這強盜不是顧阿秀,是誰?小尼當時就把舟中失散的意思,做一首詞,題在上面。
後來被人買去了,貴府有人來院查問題詠芙蓉下落。
其實前日即是小尼所題,有此冤情在内。
”即拜夫人一拜道:“強盜隻在左近,不在遠處了,隻求夫人轉告相公,替小尼一查。
若是得了罪人,雪了冤仇,以下報亡夫,相公夫人恩同天地了!”夫人道:“既有了這些形迹,事不難查,且自寬心!等我與相公說就是。
”夫人果然把這些備細,一一與高公說了。
又道:“這人且是讀書識字,心性貞淑,決不是小家之女。
”高公道:“聽他這些說話與崔縣尉所說正同。
又且芙蓉屏是他所題,崔縣尉又認得是妻子筆迹,此是崔縣尉之妻無可疑心,夫人隻是好好看待他,且不要說破。
”高公出來見崔俊臣時,俊臣又屢屢催高公替他查查芙蓉屏的蹤迹。
高公隻推未得其詳,略不提起慧圓的事。
高公又密密差人問出顧阿秀兄弟居處所在,平日出沒行徑,曉得強盜是真。
卻是居鄉的官,未敢輕自動手,私下對夫人道:“崔縣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當使他夫妻團圓,但隻是慧園還是個削發尼僧,他日如何相見?好去做孺人?你需慢慢勸他長發改妝才好。
”夫人道:“這是正理,隻是他心裡不知道丈夫還在,如何肯長發改妝?”高公道:“你自去勸他,或者肯依固好。
畢竟不肯時節,我另自有說話。
”夫人依言來對王氏道:“吾已把你所言盡與相公說知,相公道:‘捕盜的事,多在他身上,管取與你報冤。
’”王氏稽首稱謝,夫人道:“隻有一件,相公道:‘你是名門出身,仕宦之妻,豈可留在空門,沒個下落?’叫我勸你長發改妝。
你若依得,一力與你擒盜便是。
”王氏道: “小尼是個未亡之人,長發改妝何用?隻為冤恨未伸,故此上求相公做主。
若得強盜殲滅,隻此空門靜守,便了終身,還要什麼下落?”夫人道:“你如此妝飾,在我府中也不為便。
不若你留了發,認義我老夫婦兩個,做個孀居寡女,相伴終身,未為不可。
”王氏道:“承蒙相公夫人擡舉,人非木石,豈不知感?但重整雲鬟,再施鉛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緒?況老尼相救深恩,一旦棄之,亦非厚道。
所以不敢從命。
”夫人見他說話堅決,一一回報了高公。
高公稱歎道:“難得這樣立志的女人!”又叫夫人對他說道:“不是相公苦苦要你留頭,其間有個緣故。
前日因去查問此事,有平江路官吏相見,說: ‘舊年曾有人告理,也說是永嘉縣尉,隻怕崔生還未必死。
’若是不長得發,他日一時擒住此盜,查得崔生出來,此時僧俗各異,不得團圓,悔之何及?何不權且留了頭發?等事體盡完,崔生終無下落,那時任憑再淨了發,還歸尼院,有何妨礙?”王氏見說“是有人還在此告狀”,心裡也疑道:“丈夫從小會浴水,是夜眼見得囫囵抛在水中的,或者天幸留得性命也未可知。
”遂依了夫人的話,雖不就改妝,卻從此不剃發,權扮作道姑模樣了。
又過了半年,朝廷差個進士薛溥化為監察禦史,來按平江路。
這個薛禦史乃是高公舊日屬官,他吏才精敏,是個有手段的。
到了任所,先來拜谒高公。
高公把這件事密密托他,連顧阿秀姓名住址去處,都細細說明白了。
薛禦史謹記在心,自去行事,不在話下。
且說顧阿秀兄弟,自從那年八月十五夜一覺直睡到天明,醒來不見了王氏,明知逃去,恐怕形迹敗露,不敢明明追尋。
雖在左近打聽兩番,并無蹤影,這是不好告訴人的事,隻得隐忍罷了。
此後一年之中,也曾做個十來番道路,雖不能如崔家之多,僥幸再不敗露,甚是得意。
一日正在家歡呼飲酒間,隻見平江路撲盜官帶着一哨官兵,将宅居圍住,拿出監察禦史發下的訪單來,顧阿秀是頭一名強盜,其餘許多名字,逐名查去,不曾走了一個。
又拿出崔縣尉告的贓單來,把他家裡箱籠,悉行搜卷,并盜船一隻,即停泊在門外搭内,盡數起到了官,解送禦史衙門。
薛禦史當堂一問,初時抵賴,及查物件,見了永嘉縣尉的刺牒尚在箱内,贓物一一對款,薛禦史把崔縣尉舊日所告失盜狀,念與他聽,方各俯首無詞。
薛禦史問道:“當日還有孺人王氏,今在何處?”顧阿秀等相顧不出一語。
禦史喝令嚴刑拷訊,顧阿秀招道:“初實意要留他配小的次男,故此不殺。
因他一口應承,願做新婦,所以再不防備。
不期當年八月中秋,乘睡熟逃去,不知所向,隻此是實情。
”禦史錄了口詞,取了供案,凡是在船之人,無分首從,盡問成枭斬死罪,決不待時。
原贓照單給還失主。
禦史差人回複高公,就把贓先送到高公家來,交與崔縣尉,
”院主道:“既如此,隻索就去。
”當直的叫轎夫打轎進院,王氏上了轎,一直的擡到高府中來。
高公未與他相見,隻叫他到夫人處見了,就叫夫人留他在卧房中同寝,高公自到别房宿歇。
夫人與他講些經典,說些因果,王氏問一答十,說的夫人十分喜歡敬重。
閑中問道: “聽小師父口言,不是這裡本處人,還是自幼出家的?還是有過丈夫,半路出家的?”王氏聽說罷,淚如雨下道:“禀夫人,小尼果然不是此間,是真州人。
丈夫是永嘉縣尉,姓崔名英,一向不曾敢把實話對人說,而今在夫人面前,隻索實告,想自無妨。
”随把“赴任到此,舟人盜劫财物,害了丈夫全家,自己留得性命,脫身逃走。
幸遇尼僧留住,落發出家”的說話,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哭泣不止。
夫人聽他說的傷心,恨恨地道:“這些強盜,害得人如此!天理昭彰,怎不報應?”王氏道:“小尼躲在院中一年,不見外邊有些消耗。
前日忽然有個人拿一幅畫芙蓉到院中來施。
小尼看來,卻是丈夫船中之物,即向院主問施人的姓名,道:‘是同縣顧阿秀兄弟。
’小尼記起丈夫賃船:正是船戶顧姓的。
而今真髒已露,這強盜不是顧阿秀,是誰?小尼當時就把舟中失散的意思,做一首詞,題在上面。
後來被人買去了,貴府有人來院查問題詠芙蓉下落。
其實前日即是小尼所題,有此冤情在内。
”即拜夫人一拜道:“強盜隻在左近,不在遠處了,隻求夫人轉告相公,替小尼一查。
若是得了罪人,雪了冤仇,以下報亡夫,相公夫人恩同天地了!”夫人道:“既有了這些形迹,事不難查,且自寬心!等我與相公說就是。
”夫人果然把這些備細,一一與高公說了。
又道:“這人且是讀書識字,心性貞淑,決不是小家之女。
”高公道:“聽他這些說話與崔縣尉所說正同。
又且芙蓉屏是他所題,崔縣尉又認得是妻子筆迹,此是崔縣尉之妻無可疑心,夫人隻是好好看待他,且不要說破。
”高公出來見崔俊臣時,俊臣又屢屢催高公替他查查芙蓉屏的蹤迹。
高公隻推未得其詳,略不提起慧圓的事。
高公又密密差人問出顧阿秀兄弟居處所在,平日出沒行徑,曉得強盜是真。
卻是居鄉的官,未敢輕自動手,私下對夫人道:“崔縣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當使他夫妻團圓,但隻是慧園還是個削發尼僧,他日如何相見?好去做孺人?你需慢慢勸他長發改妝才好。
”夫人道:“這是正理,隻是他心裡不知道丈夫還在,如何肯長發改妝?”高公道:“你自去勸他,或者肯依固好。
畢竟不肯時節,我另自有說話。
”夫人依言來對王氏道:“吾已把你所言盡與相公說知,相公道:‘捕盜的事,多在他身上,管取與你報冤。
’”王氏稽首稱謝,夫人道:“隻有一件,相公道:‘你是名門出身,仕宦之妻,豈可留在空門,沒個下落?’叫我勸你長發改妝。
你若依得,一力與你擒盜便是。
”王氏道: “小尼是個未亡之人,長發改妝何用?隻為冤恨未伸,故此上求相公做主。
若得強盜殲滅,隻此空門靜守,便了終身,還要什麼下落?”夫人道:“你如此妝飾,在我府中也不為便。
不若你留了發,認義我老夫婦兩個,做個孀居寡女,相伴終身,未為不可。
”王氏道:“承蒙相公夫人擡舉,人非木石,豈不知感?但重整雲鬟,再施鉛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緒?況老尼相救深恩,一旦棄之,亦非厚道。
所以不敢從命。
”夫人見他說話堅決,一一回報了高公。
高公稱歎道:“難得這樣立志的女人!”又叫夫人對他說道:“不是相公苦苦要你留頭,其間有個緣故。
前日因去查問此事,有平江路官吏相見,說: ‘舊年曾有人告理,也說是永嘉縣尉,隻怕崔生還未必死。
’若是不長得發,他日一時擒住此盜,查得崔生出來,此時僧俗各異,不得團圓,悔之何及?何不權且留了頭發?等事體盡完,崔生終無下落,那時任憑再淨了發,還歸尼院,有何妨礙?”王氏見說“是有人還在此告狀”,心裡也疑道:“丈夫從小會浴水,是夜眼見得囫囵抛在水中的,或者天幸留得性命也未可知。
”遂依了夫人的話,雖不就改妝,卻從此不剃發,權扮作道姑模樣了。
又過了半年,朝廷差個進士薛溥化為監察禦史,來按平江路。
這個薛禦史乃是高公舊日屬官,他吏才精敏,是個有手段的。
到了任所,先來拜谒高公。
高公把這件事密密托他,連顧阿秀姓名住址去處,都細細說明白了。
薛禦史謹記在心,自去行事,不在話下。
且說顧阿秀兄弟,自從那年八月十五夜一覺直睡到天明,醒來不見了王氏,明知逃去,恐怕形迹敗露,不敢明明追尋。
雖在左近打聽兩番,并無蹤影,這是不好告訴人的事,隻得隐忍罷了。
此後一年之中,也曾做個十來番道路,雖不能如崔家之多,僥幸再不敗露,甚是得意。
一日正在家歡呼飲酒間,隻見平江路撲盜官帶着一哨官兵,将宅居圍住,拿出監察禦史發下的訪單來,顧阿秀是頭一名強盜,其餘許多名字,逐名查去,不曾走了一個。
又拿出崔縣尉告的贓單來,把他家裡箱籠,悉行搜卷,并盜船一隻,即停泊在門外搭内,盡數起到了官,解送禦史衙門。
薛禦史當堂一問,初時抵賴,及查物件,見了永嘉縣尉的刺牒尚在箱内,贓物一一對款,薛禦史把崔縣尉舊日所告失盜狀,念與他聽,方各俯首無詞。
薛禦史問道:“當日還有孺人王氏,今在何處?”顧阿秀等相顧不出一語。
禦史喝令嚴刑拷訊,顧阿秀招道:“初實意要留他配小的次男,故此不殺。
因他一口應承,願做新婦,所以再不防備。
不期當年八月中秋,乘睡熟逃去,不知所向,隻此是實情。
”禦史錄了口詞,取了供案,凡是在船之人,無分首從,盡問成枭斬死罪,決不待時。
原贓照單給還失主。
禦史差人回複高公,就把贓先送到高公家來,交與崔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