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卷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
關燈
小
中
大
箱中帶來的金銀杯觥之類,拿出與王氏歡酌,卻被船家後艙頭張見了,就起不良之心。
此時是七月天氣,船家對官艙裡道:“官人娘子在此鬧處歇船,恐怕熱悶,我們移船到清涼些的所在泊去,何如?”俊臣對王氏道:“我們船中悶躁得不耐煩,如此最好。
”王氏道:“不知晚間謹慎否?”俊臣道:“此處須是内地,不比外江。
況船家是此間人,必知利害,何妨得呢?”就依船家之言,憑他移船。
那蘇州左近太湖,有的是大河大洋,官塘路上,還有不測。
若是旁港中去,多是賊的家裡。
俊臣是江北人,隻曉得揚子江有強盜,道是内地港道小了,境界不同,豈知這些就裡?是夜,船家把船放到蘆葦之中,泊定了。
黃昏時候提了刀,竟奔艙裡來。
先把一個家人殺了,俊臣夫妻見不是頭,磕頭讨饒,道:“是有的東西都拿了去,隻求饒命!”船家道:“東西也要,命也要。
”兩個隻是磕頭,船家把刀指着王氏道:“你不必慌,我不殺你,其餘都饒不得。
”俊臣自知不免,再三哀求道:“可憐我是個書生,隻教個全屍而已罷。
”船家道:“這等饒你,一方快跳在水中去!”也不等俊臣從容,提着腰胯,撲通的撩下水去。
其餘家僮使女盡行殺盡,隻留得王氏一個,對王氏道:“你曉得免死的緣故麼?我第二個兒子,未曾娶得媳婦,今替人撐船到杭州去了。
再是一個月,才得歸來,就與你成親了。
你是吾一家人了,你隻安心住着,自有好處。
不要驚怕!”一頭說,一頭就把船中所有,竟檢點收拾過了。
王氏起初怕他強逼,也拚一死。
聽見他說了這些話,心裡略放寬些道:“且到日後再處。
”果然此船家隻叫王氏做媳婦,王氏假意也就應承。
凡是船家叫他做些什麼,他千依百順,替他收拾零碎,料理事務,真像個掌家的媳婦,伏侍公公一般,無不任在身上,是件停當。
船家道:“是尋得個好媳婦。
”真心相待,看看熟分,并不提防他有外心了。
如此一月有餘,乃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令,船家會聚了合船親屬水手人等,叫王氏治辦酒餚,盛設在艙中飲酒看月。
個個吃的酩酊大醉,東倒西歪,船家也在船裡宿了。
王氏自在船尾,聽得鼾睡之聲徹耳,又見月光明亮如晝,仔細看看,艙裡沒有一個不睡沉了。
王氏想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喜得船尾貼岸泊着,略擺動一些就好上岸。
王氏輕聲跳了起來,趁着月色,一氣走了二三裡路,走到一個去處。
比舊路絕然不同,四望盡是水鄉,隻有蘆葦菰蒲,一望無際。
仔細認去,蘆葦中間有一條小小路徑,草漲泥滑,且又彎彎纖細,鞋弓襪小,一步一跌,吃了萬千苦楚。
又恐怕後邊追來,不敢停腳,盡力奔走,漸漸東方亮了,略略路大了些。
遙望林木之中,有屋宇露出來。
王氏道:“好了,有人家了。
”急急走去,到得面前,擡頭一看,卻是一個庵院的模樣,門還關着,王氏欲徒叩門,心裡想道:“這裡頭不知是男僧女僧?萬一敲開門來,是男僧? 撞着不學好的,非禮相犯,不是才脫天羅,又入地網?且不可造次!總是天已大明,就是船上有人追着,此處有了地方,可以叫喊求救,須不怕他了。
隻在門首坐坐,等他開門出來的是。
”須臾之間,隻聽得頭托的門栓響處,開将出來,乃是一個女僮,出門擔水。
王氏心中喜道:“原來是個尼庵。
”一徑的走将進去。
院主出來見了,問道:“女娘是何處來的?大清早到小院中。
”王氏對着生人,未知好歹,不敢把真話說出來,哄他道:“妾是真州人,乃是永嘉崔縣尉次妻,大娘子兇悍異常,萬般打罵,近日家主離任歸家,泊舟在此。
昨夜中秋賞月,叫妾取金杯飲酒,不料偶然失手,落到河裡去了,大娘子大怒,發願必要置妾死地,妾自想料無活理,乘他睡熟,逃出至此。
”院主道:“如此說來,娘子不敢歸舟去了。
家鄉又遠,若要别求匹配,一時也未有其人。
孤苦一身,何處安頓是好?”王氏隻是哭泣不止,院主見他舉止端重,情狀凄慘,好生慈憫,有心要收留他,便道:“老尼有一言相勸,未知尊意若何?”王氏道:“妾身患難之中,若是師父有什麼處法,妾身敢不依随。
”院主道:“此間小院,荒郊寂野,人迹不到,茭葑為鄰,鷗鹭為友,最是個幽靜之處,幸得一二同伴,都是五十以上之人。
侍者幾個,又皆淳謹。
老身在此住迹,甚覺清脩味長,娘子雖然年芳貌美,争奈命蹇時乖,何不舍離愛欲,披缁削發?就此出家,禅榻佛燈,晨飧暮粥,且随緣度其日月,豈不強如做人婢妾,受今世之苦惱,結來世的冤家麼?”王氏聽說罷,拜謝道:“師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結果了。
還要怎的?就請師父替弟子落了發,不必遲疑。
”果然院主裝起香,敲起磬來,拜了佛,就替他落了發。
可憐縣尉孺人,忽作如來弟子。
落發後,院主起個法名,叫做慧圓,參拜了三寶,就拜院主做了師父,與同伴都相見已畢,從此在尼院中住下了。
王氏是大家出身,性地聰明,一月之内,把經典之類,一一曆過,盡皆通曉。
院主大相敬重,又見他知識事體,凡院中大小事務,悉憑他主張,不問過他,一件事也不敢輕做。
且是寬和柔順,一院中的人沒有一個不替他相好,說得來的。
每日早晨,在白衣大士前禮拜百來拜,密訴心事,任是大寒大暑,再不間斷。
拜完,隻在自己清室中清坐。
自怕美貌,惹出事來,再不輕易露形,外人也難得見他面的。
如是一年有餘。
忽一日,有兩個人到院随喜,乃是院主認識的,近地施主,留他吃了些齋。
這兩個是偶然閑步來的,身邊不曾帶得什麼東西來回答,明日将一幅紙畫的芙蓉來,施主院中張挂,以答謝昨日之齋。
院主受了,便把來裱在一格素屏上面。
王氏見了,仔細認一認,問院主道:“此幅畫是那裡來的?”院主道:“方才檀越布施的。
”王氏道:“這檀越是何姓名?住居何處?”院主道:
此時是七月天氣,船家對官艙裡道:“官人娘子在此鬧處歇船,恐怕熱悶,我們移船到清涼些的所在泊去,何如?”俊臣對王氏道:“我們船中悶躁得不耐煩,如此最好。
”王氏道:“不知晚間謹慎否?”俊臣道:“此處須是内地,不比外江。
況船家是此間人,必知利害,何妨得呢?”就依船家之言,憑他移船。
那蘇州左近太湖,有的是大河大洋,官塘路上,還有不測。
若是旁港中去,多是賊的家裡。
俊臣是江北人,隻曉得揚子江有強盜,道是内地港道小了,境界不同,豈知這些就裡?是夜,船家把船放到蘆葦之中,泊定了。
黃昏時候提了刀,竟奔艙裡來。
先把一個家人殺了,俊臣夫妻見不是頭,磕頭讨饒,道:“是有的東西都拿了去,隻求饒命!”船家道:“東西也要,命也要。
”兩個隻是磕頭,船家把刀指着王氏道:“你不必慌,我不殺你,其餘都饒不得。
”俊臣自知不免,再三哀求道:“可憐我是個書生,隻教個全屍而已罷。
”船家道:“這等饒你,一方快跳在水中去!”也不等俊臣從容,提着腰胯,撲通的撩下水去。
其餘家僮使女盡行殺盡,隻留得王氏一個,對王氏道:“你曉得免死的緣故麼?我第二個兒子,未曾娶得媳婦,今替人撐船到杭州去了。
再是一個月,才得歸來,就與你成親了。
你是吾一家人了,你隻安心住着,自有好處。
不要驚怕!”一頭說,一頭就把船中所有,竟檢點收拾過了。
王氏起初怕他強逼,也拚一死。
聽見他說了這些話,心裡略放寬些道:“且到日後再處。
”果然此船家隻叫王氏做媳婦,王氏假意也就應承。
凡是船家叫他做些什麼,他千依百順,替他收拾零碎,料理事務,真像個掌家的媳婦,伏侍公公一般,無不任在身上,是件停當。
船家道:“是尋得個好媳婦。
”真心相待,看看熟分,并不提防他有外心了。
如此一月有餘,乃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令,船家會聚了合船親屬水手人等,叫王氏治辦酒餚,盛設在艙中飲酒看月。
個個吃的酩酊大醉,東倒西歪,船家也在船裡宿了。
王氏自在船尾,聽得鼾睡之聲徹耳,又見月光明亮如晝,仔細看看,艙裡沒有一個不睡沉了。
王氏想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喜得船尾貼岸泊着,略擺動一些就好上岸。
王氏輕聲跳了起來,趁着月色,一氣走了二三裡路,走到一個去處。
比舊路絕然不同,四望盡是水鄉,隻有蘆葦菰蒲,一望無際。
仔細認去,蘆葦中間有一條小小路徑,草漲泥滑,且又彎彎纖細,鞋弓襪小,一步一跌,吃了萬千苦楚。
又恐怕後邊追來,不敢停腳,盡力奔走,漸漸東方亮了,略略路大了些。
遙望林木之中,有屋宇露出來。
王氏道:“好了,有人家了。
”急急走去,到得面前,擡頭一看,卻是一個庵院的模樣,門還關着,王氏欲徒叩門,心裡想道:“這裡頭不知是男僧女僧?萬一敲開門來,是男僧? 撞着不學好的,非禮相犯,不是才脫天羅,又入地網?且不可造次!總是天已大明,就是船上有人追着,此處有了地方,可以叫喊求救,須不怕他了。
隻在門首坐坐,等他開門出來的是。
”須臾之間,隻聽得頭托的門栓響處,開将出來,乃是一個女僮,出門擔水。
王氏心中喜道:“原來是個尼庵。
”一徑的走将進去。
院主出來見了,問道:“女娘是何處來的?大清早到小院中。
”王氏對着生人,未知好歹,不敢把真話說出來,哄他道:“妾是真州人,乃是永嘉崔縣尉次妻,大娘子兇悍異常,萬般打罵,近日家主離任歸家,泊舟在此。
昨夜中秋賞月,叫妾取金杯飲酒,不料偶然失手,落到河裡去了,大娘子大怒,發願必要置妾死地,妾自想料無活理,乘他睡熟,逃出至此。
”院主道:“如此說來,娘子不敢歸舟去了。
家鄉又遠,若要别求匹配,一時也未有其人。
孤苦一身,何處安頓是好?”王氏隻是哭泣不止,院主見他舉止端重,情狀凄慘,好生慈憫,有心要收留他,便道:“老尼有一言相勸,未知尊意若何?”王氏道:“妾身患難之中,若是師父有什麼處法,妾身敢不依随。
”院主道:“此間小院,荒郊寂野,人迹不到,茭葑為鄰,鷗鹭為友,最是個幽靜之處,幸得一二同伴,都是五十以上之人。
侍者幾個,又皆淳謹。
老身在此住迹,甚覺清脩味長,娘子雖然年芳貌美,争奈命蹇時乖,何不舍離愛欲,披缁削發?就此出家,禅榻佛燈,晨飧暮粥,且随緣度其日月,豈不強如做人婢妾,受今世之苦惱,結來世的冤家麼?”王氏聽說罷,拜謝道:“師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結果了。
還要怎的?就請師父替弟子落了發,不必遲疑。
”果然院主裝起香,敲起磬來,拜了佛,就替他落了發。
可憐縣尉孺人,忽作如來弟子。
落發後,院主起個法名,叫做慧圓,參拜了三寶,就拜院主做了師父,與同伴都相見已畢,從此在尼院中住下了。
王氏是大家出身,性地聰明,一月之内,把經典之類,一一曆過,盡皆通曉。
院主大相敬重,又見他知識事體,凡院中大小事務,悉憑他主張,不問過他,一件事也不敢輕做。
且是寬和柔順,一院中的人沒有一個不替他相好,說得來的。
每日早晨,在白衣大士前禮拜百來拜,密訴心事,任是大寒大暑,再不間斷。
拜完,隻在自己清室中清坐。
自怕美貌,惹出事來,再不輕易露形,外人也難得見他面的。
如是一年有餘。
忽一日,有兩個人到院随喜,乃是院主認識的,近地施主,留他吃了些齋。
這兩個是偶然閑步來的,身邊不曾帶得什麼東西來回答,明日将一幅紙畫的芙蓉來,施主院中張挂,以答謝昨日之齋。
院主受了,便把來裱在一格素屏上面。
王氏見了,仔細認一認,問院主道:“此幅畫是那裡來的?”院主道:“方才檀越布施的。
”王氏道:“這檀越是何姓名?住居何處?”院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