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
關燈
小
中
大
。
”嗣薪道:“我不曾見甚花簪。
”小婢聽說,回身便走。
嗣薪趕上,低聲問道:“我問你,你家小姐可叫做瑤姿麼?”小婢一頭走,一頭應道:“正是嬌枝小姐。
”嗣薪又問道:“瑤姿小姐可是會做詩的麼?”小婢遙應道:“嬌枝小姐隻略識幾個字,那裡會做詩?”嗣薪聽罷,十分愁悶,怏怏走出園門。
即日離了富陽城,仍回臨安舊寓。
心中甚怨郗公見欺,一時做差了事。
正是: 媒妁原不錯,兩邊都認差。
隻因名字混,弄得眼兒花。
卻說郗公在靈隐寺寓中,聞嗣薪已回舊寓,卻不見他過來相會。
正想要去問他,忽然接得随員外書信一封,并送還原來聘物。
郗公見聊物送還,心裡大疑,忙拆書觀看,書上寫道: 接來教,極荷厚愛。
但老舅所言何郎,弟近日曾會過。
觀其人物,聆其談吐,竊以為有名無實,不足當坦腹之選。
小女頗非笑之。
此系百年大事,未可造次。
望老舅更為裁酌。
原聘謹璧還,幸照入不盡。
郗公看罷,吃了一驚,道:“這般一個快婿,如何還不中意? 我既受了他聘,怎好又去還他?”心中懊惱,自己埋怨道: “這原是我差。
不是我的女兒,原不該喬做主張。
”沉吟了半晌,隻得去請原媒僧官來,把這話告訴他。
僧官道:“便是何相公,兩日也不瞅不睬,好像有甚不樂的光景,不知何故?大約婚姻須要兩願。
老翁要還他的聘物,若難于啟齒,待小僧陪去,代為宛轉,何如?”郗公道:“如此甚好。
”便袖了雙魚珮,同着僧官,來到嗣薪寓中,相見了,動問道:“足下可曾回鄉?怎生來得恁快?”嗣薪道:“未曾返舍,隻到富陽城中去走了一遭。
”郗公道:“尊駕到富陽,曾見過家姊丈麼?”嗣薪道:“曾見來。
”郗公道:“既見過家姊丈,這頭姻事足下以為何如?”嗣薪沉吟道:“婚姻大事,原非倉卒可定。
”郗公道: “老夫有句不識進退的話,不好說得……”僧官便從旁代說道: “近日随老員外有書來,說他家止有一女,要在本處擇婿,不願與遠客聯姻,謹将原聘璧還在此。
郗老爺一時主過了婚,不便反悔,故事在兩難。
”嗣薪欣然笑道:“這也何難,竟将原聘見還便了。
”郗公聽說,便向袖中取出雙魚珮來,遞與嗣薪道:“不是老夫孟浪,隻因家姊丈主意不定,前後語言不合,以緻老夫失信于足下。
”嗣薪接了聘物,便也把金鳳钗取出,送還郗公。
正是: 魚珮送還來,鳳钗仍璧去。
和尚做媒人,到底不吉利。
郗公自解了這頭姻事,悶悶不樂。
想道:“不知珠川怎生見了何郎,便要璧還聘物?又不知何郎怎生見了珠川,便欣然情願退婚?”心中疑惑,随即收拾行囊,回家面詢随員外去了。
且說那個何自新,自被瑤姿小姐難倒,沒興娶妾續弦,竟到臨安打點會場關節。
他的舉人原是夤緣來的,今會試怕筆下來不得,既買字眼,又買題目,要預先央人做下文字,以便入場抄寫,卻急切少個代筆的。
也是合當的事,恰好尋着了宗坦。
原來宗坦自前番請嗣薪在家時抄襲得他所選的許多刻文,後竟說做自己選的,另行發刻,封面上大書“宗山明先生評選”,又料得本處沒人相信,托人向遠處發賣。
為此,遠方之人在半錯認他是有意思的。
他又專一打聽遠方遊客,到來便去鑽刺,故得與何自新相知。
那年會場知貢舉的是同平章事趙鼎,其副是中書侍郎湯思退。
那湯思退為人貪污,暗使人在外賄賣科場題目。
何自新買了這個關節,議價五千兩,就是宗坦居間說合。
立議之日,湯府要先取現銀,何自新不肯。
宗坦奉承湯府,一力擔當,勸何自新将現銀盡數付與。
何自新付足了銀,讨得題止字眼,便教宗坦打點文字。
宗坦抄些刻文,胡亂湊集了當。
何自新不管好歹,記誦熟了。
到進場時,渾在裡邊。
湯思退闱中閱卷,尋着何自新卷子,勉強批“好取”,放中式卷内。
卻被趙鼎一筆塗抹倒了。
湯思退懷恨,也把趙鼎取中的第一名卷子亂筆塗壞。
趙公大怒,到放榜後拆開落卷查看,那被湯思退塗壞的,卻是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
趙公素聞嗣薪是個少年才子,今無端被屈,十分懊恨。
便上一疏道:“同官懷私挾恨,擯棄真才事……”聖旨批道:“主考設立正副,本欲公同較閱。
據奏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雖有文名,必須彼此共賞,方堪中式,趙鼎不必争論,緻失和衷之雅。
”趙公見了這旨意,一發悶悶。
乃令人邀請嗣薪到來相會,用好言撫慰,将銀三百兩送與作讀書之費。
嗣薪拜謝辭歸,趙公又親自送到舟中,珍重而别。
且說那個何自新,因關節不靈,甚是煩惱。
拉着宗坦到湯府索取原銀,卻被門役屢次攔阻。
宗坦情知這銀子有些難讨,遂托個事故躲開去了。
再尋他時,隻推不在家。
何自新無奈,隻得自往湯府取索。
走了幾次,竟沒人出來應承。
何自新發極起來,在門首亂嚷道:“既不中我進士,如何賴我銀子?”門役喝道:“我老爺那裡收你什麼銀子?你自被撞太歲的哄了麼,卻來這裡放屁!”正鬧間,門裡走出幾個家人,大喝道:“什麼人敢在我在爺門首放刁!”何自新道:“倒說我放刁!你主人賄賣科場關節,诓騙人的銀子,當得何罪?你家現有議單在我處,若不還我原銀,我就到官府首告去。
”衆家人罵道:“好光棍!憑你去首告,便到禦前背本,我老爺也不怕你!”何自新再要說時,裡面趕出一群短衣尖帽的軍牢,持棍亂打,何自新立腳不住,一徑往前跑奔。
奔不上一二裡,聽得路旁人道:“禦駕經過,閑人回避!”何自新擡頭看時,早見旗旌招飐,繡蓋飄揚,禦駕來了。
原來那日駕幸洞霄宮進香,儀伏無金,朝臣都不曾侍駕。
當下何自新正恨着氣,恰遇駕到,便閃在一邊,等駕将近,伏地大喊道:“福建閩清縣舉人何自新有科場冤事控告!”天子在銮輿上聽了,隻道說是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便傳谕道:“何嗣薪已有旨了,又複攔駕稱冤。
好生可惡!着革去舉人,拿赴朝門外,打二十棍,發回原籍。
”何自新有屈無伸,被校尉押至朝門,受責了二十。
湯思退聞知,曉得朝廷認錯了。
恐怕何自新說出真情,立刻使人遞解他起身。
正是: 禦棍打了何自新,舉人退了何嗣薪。
不是文章偏變幻,世事稀奇真駭聞。
卻說趙鼎在朝房中聞了這事,吃驚道:“何嗣薪已别我而去,如何又在這裡弄出事來?”連忙使人探聽,方知是閩清縣何自新為湯府賴銀事來叫冤的。
趙公便令将何自新留下,具疏題明此系閩清縣何自新,非閩縣何嗣薪,乞敕部明審。
朝廷準奏,着刑部會同禮部勘問。
刑部奉旨将何自新監禁候審。
湯思退着了急,令人密喚原居間人宗坦到府中計議。
宗坦自念議單上有名,恐連累他,便獻一計道:“如今莫若買囑何自新,教他竟推在閩縣何嗣薪身上,隻說名字相類,央他來代告禦狀的。
如此便好脫卸在。
”湯思退大喜。
随令家人同着宗坦,私到刑部獄中,把這話對何自新說了。
許他:“事平之後,還你銀子,又不礙你前程。
”宗坦又私囑道:“你若說出賄買進士,也要問個大罪,不如脫卸在何嗣薪身上為妙。
”正是: 冒文冒名,厥罪猶薄。
欺師背師,窮兇極惡。
何自新聽了宗坦言語,到刑部會審時,便依着他所教,竟說是閩縣何嗣薪指使。
刑部錄了口詞,奏聞朝廷,奉旨着拿閩縣何嗣薪赴部質對。
刑部正欲差人到彼提拿,恰好嗣薪在路上接得趙公手書,聞知此事,複轉臨安,具揭向禮部訴辨。
禮部移送刑部,即日會審。
兩人對質之下,一個一口咬定,一個再三折辨,彼此争執了一回。
問官一時斷決不得,且教都把來收監,另日再審。
嗣薪到獄中對何自新說道:“我與兄素昧平生,初無仇隙。
何故劈空誣陷,定是被人哄了。
兄必自有冤憤欲申,隻因名字相類,朝廷誤認是我,故緻責革。
兄若說出自己心事,或不至如此,也未可知。
”何自新被他道着了,隻得把實情一一說明。
嗣薪道:“兄差矣,夤緣被騙,罪不至死。
若代告禦狀,攔駕叫喊,須要問個死
”嗣薪道:“我不曾見甚花簪。
”小婢聽說,回身便走。
嗣薪趕上,低聲問道:“我問你,你家小姐可叫做瑤姿麼?”小婢一頭走,一頭應道:“正是嬌枝小姐。
”嗣薪又問道:“瑤姿小姐可是會做詩的麼?”小婢遙應道:“嬌枝小姐隻略識幾個字,那裡會做詩?”嗣薪聽罷,十分愁悶,怏怏走出園門。
即日離了富陽城,仍回臨安舊寓。
心中甚怨郗公見欺,一時做差了事。
正是: 媒妁原不錯,兩邊都認差。
隻因名字混,弄得眼兒花。
卻說郗公在靈隐寺寓中,聞嗣薪已回舊寓,卻不見他過來相會。
正想要去問他,忽然接得随員外書信一封,并送還原來聘物。
郗公見聊物送還,心裡大疑,忙拆書觀看,書上寫道: 接來教,極荷厚愛。
但老舅所言何郎,弟近日曾會過。
觀其人物,聆其談吐,竊以為有名無實,不足當坦腹之選。
小女頗非笑之。
此系百年大事,未可造次。
望老舅更為裁酌。
原聘謹璧還,幸照入不盡。
郗公看罷,吃了一驚,道:“這般一個快婿,如何還不中意? 我既受了他聘,怎好又去還他?”心中懊惱,自己埋怨道: “這原是我差。
不是我的女兒,原不該喬做主張。
”沉吟了半晌,隻得去請原媒僧官來,把這話告訴他。
僧官道:“便是何相公,兩日也不瞅不睬,好像有甚不樂的光景,不知何故?大約婚姻須要兩願。
老翁要還他的聘物,若難于啟齒,待小僧陪去,代為宛轉,何如?”郗公道:“如此甚好。
”便袖了雙魚珮,同着僧官,來到嗣薪寓中,相見了,動問道:“足下可曾回鄉?怎生來得恁快?”嗣薪道:“未曾返舍,隻到富陽城中去走了一遭。
”郗公道:“尊駕到富陽,曾見過家姊丈麼?”嗣薪道:“曾見來。
”郗公道:“既見過家姊丈,這頭姻事足下以為何如?”嗣薪沉吟道:“婚姻大事,原非倉卒可定。
”郗公道: “老夫有句不識進退的話,不好說得……”僧官便從旁代說道: “近日随老員外有書來,說他家止有一女,要在本處擇婿,不願與遠客聯姻,謹将原聘璧還在此。
郗老爺一時主過了婚,不便反悔,故事在兩難。
”嗣薪欣然笑道:“這也何難,竟将原聘見還便了。
”郗公聽說,便向袖中取出雙魚珮來,遞與嗣薪道:“不是老夫孟浪,隻因家姊丈主意不定,前後語言不合,以緻老夫失信于足下。
”嗣薪接了聘物,便也把金鳳钗取出,送還郗公。
正是: 魚珮送還來,鳳钗仍璧去。
和尚做媒人,到底不吉利。
郗公自解了這頭姻事,悶悶不樂。
想道:“不知珠川怎生見了何郎,便要璧還聘物?又不知何郎怎生見了珠川,便欣然情願退婚?”心中疑惑,随即收拾行囊,回家面詢随員外去了。
且說那個何自新,自被瑤姿小姐難倒,沒興娶妾續弦,竟到臨安打點會場關節。
他的舉人原是夤緣來的,今會試怕筆下來不得,既買字眼,又買題目,要預先央人做下文字,以便入場抄寫,卻急切少個代筆的。
也是合當的事,恰好尋着了宗坦。
原來宗坦自前番請嗣薪在家時抄襲得他所選的許多刻文,後竟說做自己選的,另行發刻,封面上大書“宗山明先生評選”,又料得本處沒人相信,托人向遠處發賣。
為此,遠方之人在半錯認他是有意思的。
他又專一打聽遠方遊客,到來便去鑽刺,故得與何自新相知。
那年會場知貢舉的是同平章事趙鼎,其副是中書侍郎湯思退。
那湯思退為人貪污,暗使人在外賄賣科場題目。
何自新買了這個關節,議價五千兩,就是宗坦居間說合。
立議之日,湯府要先取現銀,何自新不肯。
宗坦奉承湯府,一力擔當,勸何自新将現銀盡數付與。
何自新付足了銀,讨得題止字眼,便教宗坦打點文字。
宗坦抄些刻文,胡亂湊集了當。
何自新不管好歹,記誦熟了。
到進場時,渾在裡邊。
湯思退闱中閱卷,尋着何自新卷子,勉強批“好取”,放中式卷内。
卻被趙鼎一筆塗抹倒了。
湯思退懷恨,也把趙鼎取中的第一名卷子亂筆塗壞。
趙公大怒,到放榜後拆開落卷查看,那被湯思退塗壞的,卻是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
趙公素聞嗣薪是個少年才子,今無端被屈,十分懊恨。
便上一疏道:“同官懷私挾恨,擯棄真才事……”聖旨批道:“主考設立正副,本欲公同較閱。
據奏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雖有文名,必須彼此共賞,方堪中式,趙鼎不必争論,緻失和衷之雅。
”趙公見了這旨意,一發悶悶。
乃令人邀請嗣薪到來相會,用好言撫慰,将銀三百兩送與作讀書之費。
嗣薪拜謝辭歸,趙公又親自送到舟中,珍重而别。
且說那個何自新,因關節不靈,甚是煩惱。
拉着宗坦到湯府索取原銀,卻被門役屢次攔阻。
宗坦情知這銀子有些難讨,遂托個事故躲開去了。
再尋他時,隻推不在家。
何自新無奈,隻得自往湯府取索。
走了幾次,竟沒人出來應承。
何自新發極起來,在門首亂嚷道:“既不中我進士,如何賴我銀子?”門役喝道:“我老爺那裡收你什麼銀子?你自被撞太歲的哄了麼,卻來這裡放屁!”正鬧間,門裡走出幾個家人,大喝道:“什麼人敢在我在爺門首放刁!”何自新道:“倒說我放刁!你主人賄賣科場關節,诓騙人的銀子,當得何罪?你家現有議單在我處,若不還我原銀,我就到官府首告去。
”衆家人罵道:“好光棍!憑你去首告,便到禦前背本,我老爺也不怕你!”何自新再要說時,裡面趕出一群短衣尖帽的軍牢,持棍亂打,何自新立腳不住,一徑往前跑奔。
奔不上一二裡,聽得路旁人道:“禦駕經過,閑人回避!”何自新擡頭看時,早見旗旌招飐,繡蓋飄揚,禦駕來了。
原來那日駕幸洞霄宮進香,儀伏無金,朝臣都不曾侍駕。
當下何自新正恨着氣,恰遇駕到,便閃在一邊,等駕将近,伏地大喊道:“福建閩清縣舉人何自新有科場冤事控告!”天子在銮輿上聽了,隻道說是福建閩縣舉人何嗣薪,便傳谕道:“何嗣薪已有旨了,又複攔駕稱冤。
好生可惡!着革去舉人,拿赴朝門外,打二十棍,發回原籍。
”何自新有屈無伸,被校尉押至朝門,受責了二十。
湯思退聞知,曉得朝廷認錯了。
恐怕何自新說出真情,立刻使人遞解他起身。
正是: 禦棍打了何自新,舉人退了何嗣薪。
不是文章偏變幻,世事稀奇真駭聞。
卻說趙鼎在朝房中聞了這事,吃驚道:“何嗣薪已别我而去,如何又在這裡弄出事來?”連忙使人探聽,方知是閩清縣何自新為湯府賴銀事來叫冤的。
趙公便令将何自新留下,具疏題明此系閩清縣何自新,非閩縣何嗣薪,乞敕部明審。
朝廷準奏,着刑部會同禮部勘問。
刑部奉旨将何自新監禁候審。
湯思退着了急,令人密喚原居間人宗坦到府中計議。
宗坦自念議單上有名,恐連累他,便獻一計道:“如今莫若買囑何自新,教他竟推在閩縣何嗣薪身上,隻說名字相類,央他來代告禦狀的。
如此便好脫卸在。
”湯思退大喜。
随令家人同着宗坦,私到刑部獄中,把這話對何自新說了。
許他:“事平之後,還你銀子,又不礙你前程。
”宗坦又私囑道:“你若說出賄買進士,也要問個大罪,不如脫卸在何嗣薪身上為妙。
”正是: 冒文冒名,厥罪猶薄。
欺師背師,窮兇極惡。
何自新聽了宗坦言語,到刑部會審時,便依着他所教,竟說是閩縣何嗣薪指使。
刑部錄了口詞,奏聞朝廷,奉旨着拿閩縣何嗣薪赴部質對。
刑部正欲差人到彼提拿,恰好嗣薪在路上接得趙公手書,聞知此事,複轉臨安,具揭向禮部訴辨。
禮部移送刑部,即日會審。
兩人對質之下,一個一口咬定,一個再三折辨,彼此争執了一回。
問官一時斷決不得,且教都把來收監,另日再審。
嗣薪到獄中對何自新說道:“我與兄素昧平生,初無仇隙。
何故劈空誣陷,定是被人哄了。
兄必自有冤憤欲申,隻因名字相類,朝廷誤認是我,故緻責革。
兄若說出自己心事,或不至如此,也未可知。
”何自新被他道着了,隻得把實情一一說明。
嗣薪道:“兄差矣,夤緣被騙,罪不至死。
若代告禦狀,攔駕叫喊,須要問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