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
關燈
小
中
大
去驚動,整整齊齊,都站在兩旁伺候。
裡邊盧柟便醉了,外面管園的卻不曉得内裡的事。
平日間賓客出進得多,主人又是個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日逐将園門大開慣了,今日雖有命閉門,卻不把在心上。
又且知道請見任官府,倘若來時左右要開的,且停一會兒。
挨落日銜山,遠遠望見縣頭踏來,急忙進來通報。
到了中堂,看見家主已醉倒,吃一驚,道:“太爺已是到了,相公如何先飲得這個模樣?”衆家人聽得知縣來到,都面面相觑,沒做理會,齊道:“那桌酒便還在,但相公不能夠醒,卻怎好?”管園的道:“且叫醒轉來,扶醉陪他一陪也罷。
終不然,特地請來,冷淡他去不成?”衆家人隻得上前叫喚,喉嚨喊破,如何得醒。
漸漸聽得人聲嘈雜,料道是知縣進來,慌了手腳,四散躲過。
單單撇下盧柟一人。
隻因這番,有分教,佳賓賢主,變為百世冤家;好景名花,化作一場春夢。
正是: 盛衰有命天為主,禍福無門人自生。
且說汪知縣離了縣中,來到盧家園門首,不見盧柟迎接,也沒有一個家人伺候。
從人亂叫:“門上有人麼?快去通報,太爺到了。
”并無一人答應。
知縣料是管門的已進去報了,遂吩咐不必呼喚,竟自進去。
隻見門上一個匾額,白地翠書“嘯圃”兩個大字。
進了園門,一帶都是柏屏。
轉過彎來,又顯出一座門樓,上書“隔凡”二字。
過了些門,便是一條松徑。
繞出松林,打一看時,但見山嶺參差,樓台缥缈,草木蕭疏,花竹圍環。
知縣見布置精巧,景色清幽,心下暗喜道: “高人胸次,自是不同。
”但不聞得一些人聲,又不見盧柟相迎,未免疑惑。
也還道是園中徑路錯雜,或者從别道出來迎我,故此相左。
一行人在園中任意東穿西趟,反去尋覓主人。
次後來到一個所在,卻是三間大堂,一望菊花數百,霜英粲爛,楓葉萬樹,擁若丹錦,與晚霞相映。
橙桔相亞,累累如金。
池邊芙蓉千百株,顔色或深或淺,綠水紅葩,高下相映。
鴛鴦鵣之類,戲狎其下。
汪知縣想道:“他請我看菊,必在這個堂中了。
”徑至堂前下轎。
走入看時,那裡見甚酒席,惟有一人,蓬頭跣足,居中向外而坐,靠在桌上打齁,此外更無一個人影。
從人趕向前亂喊:“老爺到了,還不起來!”汪知縣舉目看他身上服色,不像以下之人;又見旁邊放着葛巾野服,吩咐:“且莫叫喚,看是何等樣人。
”那常來下帖的差人,向前仔細一看,認得是盧柟,禀道:“這就是盧相公,醉倒在此。
” 汪知縣聞言,登時紫漲了面皮,心下大怒道:“這厮恁般無理!故意哄我上門羞辱!”欲待叫從人将花木打個稀爛,又想不是官體,忍着一肚子惡氣,急忙上轎,吩咐回縣。
轎夫擡起,打從舊路,直至園門首,依原不見一人。
那時已是薄暮,點燈前導,那些皂快,沒一個不搖首咋舌道:“他不過是個監生,如何将官府恁般藐視!這也是件異事。
”知縣在轎上聽見,自覺沒趣,惱怒愈加,想道:“他總然才高,也是我的治下。
曾請過數遍,不肯來見,情願就見,又饋送銀酒,我亦可謂折節敬賢之至矣。
他卻如此無理,将我侮慢!且莫說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該如此!”到了縣裡,怒氣不息,即便退入私衙不提。
且說盧柟這些家人、小厮,見知縣去後,方才出頭。
到堂中看家主時,睡得正濃,直至更餘方醒。
衆人說道:“适才相公睡後,太爺就來,見相公睡着,便起身而去。
”盧柟道: “可有甚話說?”衆人道:“小人們恐不好答應,俱走過一邊,不曾看見。
”盧柟道:“正該如此。
”叫管門的,打了三十闆: “如何不早閉園門,卻被這俗物直到此間,踐污了地上!”教管園的:“明早快挑水,将他進來的路徑掃滌幹淨。
”又差人尋訪常來下帖的差人,将向日所送書儀,并那罈泉酒,發還與他。
那差人不敢隐匿,遂即到縣裡去繳還,不在話下。
卻說汪知縣退到衙中,夫人接着,見他怒氣沖天,問道: “你去赴宴,如何這般氣惱?”汪知縣将其事說知。
夫人道: “這都是自取,怪不得别人。
你是個父母官,橫行直撞,少不得有人奉承;如何屢屢卑污苟賤,反去請教子民。
他縱是有才,與你何益?今日讨恁般怠慢,可知好麼。
”汪知縣又被夫人搶白了幾句,一發怒上加怒,坐在交椅上,氣憤憤的半晌無語。
夫人道:“何消氣得?自古道:‘破家縣令。
’”隻這四個字,把汪知縣從睡夢中喚醒,放下了憐才敬士之心,頓提起生事害人之念。
當下口中不語,心下躊躇,尋思計策安排盧生:“必置之死地,方洩吾恨。
” 當夜無話。
次日早衙已過,喚一個心腹令史,進衙商議。
那令史姓譚名遵,頗有才幹,慣與知縣通贓過付,是一個積年滑史。
當下知縣先把盧柟得罪之事叙過,次說要訪他惡端,參之以洩其恨。
譚遵道:“老爺要與盧柟作對,不是輕舉妄動的。
須尋得一件沒躲閃的大事,坐在他身上,方可完得性命。
那參訪一節,恐未必了事,在老爺反有幹礙。
”汪知縣道: “卻是為何?”譚遵道:“盧柟與小人原是同裡,曉得他多有大官府往來,且又家私豪富。
平昔雖則恃才狂放,卻沒甚違法之事。
縱然拿了,少不得有天大分上,到上司處挽回,決不至死的田地。
那時懷恨挾仇,老爺豈不返受其累?”汪知縣道: “此言雖是,但他恁地放肆,定有幾件惡端。
你去細細訪來,我自有處。
”譚遵答應出來,隻見外邊繳進原送盧柟的書儀、泉酒。
汪知縣見了,轉覺沒趣,無處出氣,遷怒到差人身上,說道:“不該收他的回來!”打了二十毛闆,就将銀酒都賞了差人。
正是: 勸君莫作傷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卻說譚遵領縣主之命,四處訪察盧柟罪過,日往月來,挨至冬末,并無一件事兒。
知縣又再四催促,倒是兩難之事。
一日在家悶坐,正尋思盧監生無隙可乘,隻見一個婦人急急忙忙的走入來。
舉目看時,不是别人,卻是家人鈕文的弟婦金氏。
鈕文兄弟叫做鈕成。
金氏年紀三十左近,頗有一二分姿色,向前道了萬福:“請問令史:我家伯伯何在?得遇令史在家卻好。
”譚遵道:“鈕文在縣門首。
你有甚事尋他?”金氏道: “好教令史得知:丈夫自舊年借了盧監生家人盧才二兩本銀,兩年來,利錢也還了若幹。
今歲丈夫投盧監生家,做長工度日。
盧家舊例,年終便給來歲半年的工銀。
那日丈夫去領了工銀,家主又賜了一頓酒飯,千歡萬喜。
剛出大門,便被盧才攔住,知道領了工銀,索取前銀。
丈夫道是年終歲暮,全賴這工銀過年,那得有銀還債?盧才抵死要銀。
兩家費口,争鬧起來,不合罵了他‘奴才’,被他弟兄們打了一頓。
丈夫吃了虧,氣憤回家,況是食上加氣,厮打時赤剝冒了寒,夜間就發起熱來。
連今日算得病共八日了,滴水不進,太醫說是停食感冒,不能療治。
如今隻待要死,特來尋伯伯去商量。
” 譚遵聞言,不勝歡喜,道:“原來恁地。
你丈夫沒事便罷,倘有些山高水低,急來報知,包在我身上與你出氣。
還要他大一注财,夠你下半世快活。
”金氏道:“若得令史張主,可知好麼。
”正說間,鈕文已回,金氏将這事說知,一齊回去。
臨出門,譚遵又囑咐道:“如有變故,速速來報。
” 鈕文應允,離了縣中。
不消一個時辰,早到家中。
推門進去,不見一些聲息,到床上看時,把二人吓做一跳。
原來直僵僵挺在上面,不知死過幾時了。
金氏便嚎啕大哭起來。
正是: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那些東鄰西舍,聽得哭聲,都來觀看,齊說:“虎一般的後生,怎地這般死得快!可憐可憐。
”鈕文對金氏說道:“你且莫哭,同去報與我主人,再作區處。
”金氏依言,鎖了大門,央告鄰裡暫時看觑,跟着鈕文就走。
那鄰裡中商議道:“他家一定去告狀了。
地方人命重情,我們也須呈明,脫了幹系。
”随後也往縣裡去呈報。
其時遠近村坊盡知鈕成已死。
早有人報與盧柟。
原來盧柟于那日厮打後,有人禀知備細,怒那盧才擅放私債,盤算小民,重責三十,追出借銀原券,盧才逐出不用,欲待鈕成來禀,給還借券。
及至聞了此信,即差人去尋獲盧才送官。
那知盧才聽見鈕成死了,料道不肯幹休,已先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且說鈕文、金氏,一口氣跑到縣裡,報與譚遵。
譚遵大喜,悄悄的先到縣中禀了知縣,出來與二人說明就裡,教了說話,流水寫起狀詞,單告盧柟強占金氏不遂,将鈕成擒歸打死,教二人擊鼓叫冤。
鈕文依了家主,領着金氏,不管三七念一,執了一塊木柴把鼓亂敲,口内一片聲叫喊“救命”。
衙門差役,自有譚遵吩咐,并無攔阻。
汪知縣聽得擊鼓,即時升堂,喚鈕文、金氏至案前。
才看狀詞,恰好地鄰也到了。
知縣專心在盧柟身上,也不看地鄰呈子是怎樣情由,假意問了幾句,不等發房,即時出簽,差人提盧柟立刻赴縣。
公差又受了譚遵的叮囑,說“太爺惱得盧柟要緊,你們此去,隻除子女孩子,其餘但是男子漢,盡數拿來。
”衆皂快素知知縣與盧監生有仇,況且是個大家,若還人少,進不得他大門。
遂聚起三呈四弟,共有四五十人,分明一群猛虎。
此時隆冬日短,無已傍晚,彤雲密布,朔風凜冽,好不寒冷
裡邊盧柟便醉了,外面管園的卻不曉得内裡的事。
平日間賓客出進得多,主人又是個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日逐将園門大開慣了,今日雖有命閉門,卻不把在心上。
又且知道請見任官府,倘若來時左右要開的,且停一會兒。
挨落日銜山,遠遠望見縣頭踏來,急忙進來通報。
到了中堂,看見家主已醉倒,吃一驚,道:“太爺已是到了,相公如何先飲得這個模樣?”衆家人聽得知縣來到,都面面相觑,沒做理會,齊道:“那桌酒便還在,但相公不能夠醒,卻怎好?”管園的道:“且叫醒轉來,扶醉陪他一陪也罷。
終不然,特地請來,冷淡他去不成?”衆家人隻得上前叫喚,喉嚨喊破,如何得醒。
漸漸聽得人聲嘈雜,料道是知縣進來,慌了手腳,四散躲過。
單單撇下盧柟一人。
隻因這番,有分教,佳賓賢主,變為百世冤家;好景名花,化作一場春夢。
正是: 盛衰有命天為主,禍福無門人自生。
且說汪知縣離了縣中,來到盧家園門首,不見盧柟迎接,也沒有一個家人伺候。
從人亂叫:“門上有人麼?快去通報,太爺到了。
”并無一人答應。
知縣料是管門的已進去報了,遂吩咐不必呼喚,竟自進去。
隻見門上一個匾額,白地翠書“嘯圃”兩個大字。
進了園門,一帶都是柏屏。
轉過彎來,又顯出一座門樓,上書“隔凡”二字。
過了些門,便是一條松徑。
繞出松林,打一看時,但見山嶺參差,樓台缥缈,草木蕭疏,花竹圍環。
知縣見布置精巧,景色清幽,心下暗喜道: “高人胸次,自是不同。
”但不聞得一些人聲,又不見盧柟相迎,未免疑惑。
也還道是園中徑路錯雜,或者從别道出來迎我,故此相左。
一行人在園中任意東穿西趟,反去尋覓主人。
次後來到一個所在,卻是三間大堂,一望菊花數百,霜英粲爛,楓葉萬樹,擁若丹錦,與晚霞相映。
橙桔相亞,累累如金。
池邊芙蓉千百株,顔色或深或淺,綠水紅葩,高下相映。
鴛鴦鵣之類,戲狎其下。
汪知縣想道:“他請我看菊,必在這個堂中了。
”徑至堂前下轎。
走入看時,那裡見甚酒席,惟有一人,蓬頭跣足,居中向外而坐,靠在桌上打齁,此外更無一個人影。
從人趕向前亂喊:“老爺到了,還不起來!”汪知縣舉目看他身上服色,不像以下之人;又見旁邊放着葛巾野服,吩咐:“且莫叫喚,看是何等樣人。
”那常來下帖的差人,向前仔細一看,認得是盧柟,禀道:“這就是盧相公,醉倒在此。
” 汪知縣聞言,登時紫漲了面皮,心下大怒道:“這厮恁般無理!故意哄我上門羞辱!”欲待叫從人将花木打個稀爛,又想不是官體,忍着一肚子惡氣,急忙上轎,吩咐回縣。
轎夫擡起,打從舊路,直至園門首,依原不見一人。
那時已是薄暮,點燈前導,那些皂快,沒一個不搖首咋舌道:“他不過是個監生,如何将官府恁般藐視!這也是件異事。
”知縣在轎上聽見,自覺沒趣,惱怒愈加,想道:“他總然才高,也是我的治下。
曾請過數遍,不肯來見,情願就見,又饋送銀酒,我亦可謂折節敬賢之至矣。
他卻如此無理,将我侮慢!且莫說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該如此!”到了縣裡,怒氣不息,即便退入私衙不提。
且說盧柟這些家人、小厮,見知縣去後,方才出頭。
到堂中看家主時,睡得正濃,直至更餘方醒。
衆人說道:“适才相公睡後,太爺就來,見相公睡着,便起身而去。
”盧柟道: “可有甚話說?”衆人道:“小人們恐不好答應,俱走過一邊,不曾看見。
”盧柟道:“正該如此。
”叫管門的,打了三十闆: “如何不早閉園門,卻被這俗物直到此間,踐污了地上!”教管園的:“明早快挑水,将他進來的路徑掃滌幹淨。
”又差人尋訪常來下帖的差人,将向日所送書儀,并那罈泉酒,發還與他。
那差人不敢隐匿,遂即到縣裡去繳還,不在話下。
卻說汪知縣退到衙中,夫人接着,見他怒氣沖天,問道: “你去赴宴,如何這般氣惱?”汪知縣将其事說知。
夫人道: “這都是自取,怪不得别人。
你是個父母官,橫行直撞,少不得有人奉承;如何屢屢卑污苟賤,反去請教子民。
他縱是有才,與你何益?今日讨恁般怠慢,可知好麼。
”汪知縣又被夫人搶白了幾句,一發怒上加怒,坐在交椅上,氣憤憤的半晌無語。
夫人道:“何消氣得?自古道:‘破家縣令。
’”隻這四個字,把汪知縣從睡夢中喚醒,放下了憐才敬士之心,頓提起生事害人之念。
當下口中不語,心下躊躇,尋思計策安排盧生:“必置之死地,方洩吾恨。
” 當夜無話。
次日早衙已過,喚一個心腹令史,進衙商議。
那令史姓譚名遵,頗有才幹,慣與知縣通贓過付,是一個積年滑史。
當下知縣先把盧柟得罪之事叙過,次說要訪他惡端,參之以洩其恨。
譚遵道:“老爺要與盧柟作對,不是輕舉妄動的。
須尋得一件沒躲閃的大事,坐在他身上,方可完得性命。
那參訪一節,恐未必了事,在老爺反有幹礙。
”汪知縣道: “卻是為何?”譚遵道:“盧柟與小人原是同裡,曉得他多有大官府往來,且又家私豪富。
平昔雖則恃才狂放,卻沒甚違法之事。
縱然拿了,少不得有天大分上,到上司處挽回,決不至死的田地。
那時懷恨挾仇,老爺豈不返受其累?”汪知縣道: “此言雖是,但他恁地放肆,定有幾件惡端。
你去細細訪來,我自有處。
”譚遵答應出來,隻見外邊繳進原送盧柟的書儀、泉酒。
汪知縣見了,轉覺沒趣,無處出氣,遷怒到差人身上,說道:“不該收他的回來!”打了二十毛闆,就将銀酒都賞了差人。
正是: 勸君莫作傷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卻說譚遵領縣主之命,四處訪察盧柟罪過,日往月來,挨至冬末,并無一件事兒。
知縣又再四催促,倒是兩難之事。
一日在家悶坐,正尋思盧監生無隙可乘,隻見一個婦人急急忙忙的走入來。
舉目看時,不是别人,卻是家人鈕文的弟婦金氏。
鈕文兄弟叫做鈕成。
金氏年紀三十左近,頗有一二分姿色,向前道了萬福:“請問令史:我家伯伯何在?得遇令史在家卻好。
”譚遵道:“鈕文在縣門首。
你有甚事尋他?”金氏道: “好教令史得知:丈夫自舊年借了盧監生家人盧才二兩本銀,兩年來,利錢也還了若幹。
今歲丈夫投盧監生家,做長工度日。
盧家舊例,年終便給來歲半年的工銀。
那日丈夫去領了工銀,家主又賜了一頓酒飯,千歡萬喜。
剛出大門,便被盧才攔住,知道領了工銀,索取前銀。
丈夫道是年終歲暮,全賴這工銀過年,那得有銀還債?盧才抵死要銀。
兩家費口,争鬧起來,不合罵了他‘奴才’,被他弟兄們打了一頓。
丈夫吃了虧,氣憤回家,況是食上加氣,厮打時赤剝冒了寒,夜間就發起熱來。
連今日算得病共八日了,滴水不進,太醫說是停食感冒,不能療治。
如今隻待要死,特來尋伯伯去商量。
” 譚遵聞言,不勝歡喜,道:“原來恁地。
你丈夫沒事便罷,倘有些山高水低,急來報知,包在我身上與你出氣。
還要他大一注财,夠你下半世快活。
”金氏道:“若得令史張主,可知好麼。
”正說間,鈕文已回,金氏将這事說知,一齊回去。
臨出門,譚遵又囑咐道:“如有變故,速速來報。
” 鈕文應允,離了縣中。
不消一個時辰,早到家中。
推門進去,不見一些聲息,到床上看時,把二人吓做一跳。
原來直僵僵挺在上面,不知死過幾時了。
金氏便嚎啕大哭起來。
正是: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那些東鄰西舍,聽得哭聲,都來觀看,齊說:“虎一般的後生,怎地這般死得快!可憐可憐。
”鈕文對金氏說道:“你且莫哭,同去報與我主人,再作區處。
”金氏依言,鎖了大門,央告鄰裡暫時看觑,跟着鈕文就走。
那鄰裡中商議道:“他家一定去告狀了。
地方人命重情,我們也須呈明,脫了幹系。
”随後也往縣裡去呈報。
其時遠近村坊盡知鈕成已死。
早有人報與盧柟。
原來盧柟于那日厮打後,有人禀知備細,怒那盧才擅放私債,盤算小民,重責三十,追出借銀原券,盧才逐出不用,欲待鈕成來禀,給還借券。
及至聞了此信,即差人去尋獲盧才送官。
那知盧才聽見鈕成死了,料道不肯幹休,已先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且說鈕文、金氏,一口氣跑到縣裡,報與譚遵。
譚遵大喜,悄悄的先到縣中禀了知縣,出來與二人說明就裡,教了說話,流水寫起狀詞,單告盧柟強占金氏不遂,将鈕成擒歸打死,教二人擊鼓叫冤。
鈕文依了家主,領着金氏,不管三七念一,執了一塊木柴把鼓亂敲,口内一片聲叫喊“救命”。
衙門差役,自有譚遵吩咐,并無攔阻。
汪知縣聽得擊鼓,即時升堂,喚鈕文、金氏至案前。
才看狀詞,恰好地鄰也到了。
知縣專心在盧柟身上,也不看地鄰呈子是怎樣情由,假意問了幾句,不等發房,即時出簽,差人提盧柟立刻赴縣。
公差又受了譚遵的叮囑,說“太爺惱得盧柟要緊,你們此去,隻除子女孩子,其餘但是男子漢,盡數拿來。
”衆皂快素知知縣與盧監生有仇,況且是個大家,若還人少,進不得他大門。
遂聚起三呈四弟,共有四五十人,分明一群猛虎。
此時隆冬日短,無已傍晚,彤雲密布,朔風凜冽,好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