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七卷盧太學詩酒傲公侯
衛河東岸浮丘高,竹舍雲居隐鳳毛。
遂有文章驚董賈,豈無名譽駕劉曹。
秋天散步青山郎,春日催詩白兔毫。
醉倚湛盧時一嘯,長風萬裡破洪濤。
這首詩乃本朝嘉靖年間一個才子所作。
那才子姓盧,名柟,字少楩,一字子赤,大名府浚縣人也。
生得豐姿潇灑、氣宇軒昂,飄飄有出塵之表。
八歲即能屬文,十歲便娴詩律,下筆數千言,倚馬可待,人都道他是李青蓮再世,曹子建後身。
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羁,有輕财傲物之志,真個名聞天下,才冠當今。
與他往來的,俱是名公巨卿。
又且世代簪纓,家資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所居在城外浮丘山下,第宅壯麗,高聳雲漢。
後房粉黛,一個個聲色兼妙;又選小奚秀美者數人教成吹彈歌曲,日以自娛。
至于僮仆厮養,不計其數。
宅後又構一園,大可兩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名曰嘯圃。
大凡花性喜暖,所以名花俱出南方。
那北地天氣嚴寒,花到其地,大半凍死,因此至者甚少;設或到得一花一草,必為金珰大畹所有,他人亦不易得;這浚縣又是個拗處,比京都更難:故宦家園亭雖有,俱不足觀。
偏有盧柟立心要勝似他人,不惜重價,差人四處購取名花異卉,怪石奇峰,落成這園,遂為一邑之勝。
真個景緻非常!但見: 樓台高峻,庭院清幽。
山疊岷峨怪石,花載阆苑奇葩。
水閣遙通竹塢,風軒斜透松寮。
回塘曲沼,層層碧浪漾琉璃;疊嶂層巒,點點蒼苔鋪翡翠。
牡丹亭畔,孔雀雙栖;芍藥欄邊,仙禽對舞。
萦纡松徑,綠陰深處小橋橫;屈曲花歧,紅豔叢中喬木聳。
煙迷翠黛,意淡如無;雨洗青螺,色濃似染。
木蘭舟蕩漾芙蓉水際,秋千架搖拽垂楊影裡。
朱欄畫檻相掩映,湘簾鄉幕兩交輝。
盧柟日夕吟花課鳥,笑傲其間,雖南面至樂,亦不是過。
凡朋友去相訪,必留連盡醉方止。
倘遇着個聲氣相投,知音知己,便兼旬累月,款留在家,不肯輕放出門。
若有人患難來投奔的,一一俱有資助,決不令其空過。
因此四方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
真個是: 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
盧柟隻因才高學廣,以為掇青紫如拾針芥。
那知文場不利,任你錦繡般文章,偏生不中試官之意,一連走上幾科,不能夠飛黃騰達。
他道世無識者,遂絕意功名,不圖進取,惟與騷人劍客、羽士高僧,談禅理,論劍術,呼盧浮白,放浪山水,自稱浮丘山人。
曾有五言古詩雲逸翮奮霄漢,高步蹑天關。
褰衣在椒塗,長風吹海瀾。
瓊樹系遊镳,瑤華代朝餐。
恣情戲靈景,靜嘯喈鳴鸾。
浮世信淆濁,焉能濡羽翰! 話分兩頭。
卻說浚縣知縣,姓汪名岑,少年連第,意氣揚揚。
隻是貪婪無比,性複猜刻,又酷好杯中之物,若擎着酒杯,便直飲到天明。
自到浚縣,不曾遇着對手。
平昔也曉得盧柟是個才子,當今推重,交遊甚廣。
又聞得邑中園亭惟他家為最,酒量又推尊第一。
因這三件,有心要結識他,做個相知。
差人去請來相會。
誰知盧秀才卻與他人不同。
别個秀才要去結交知縣,還要挨風緝縫,央人引進,拜在門下稱為老師,四時八節饋送禮物,希圖以小博大。
若知縣自來相請,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榮耀,還把名帖粘在壁上,誇炫親友。
這雖是不肖者所為,有氣節的未必如此,但是知縣相請,也沒有不肯去的。
偏是那盧柟被知縣一連請了五六次,隻當做耳邊風,全然不睬,隻推自來不入公門。
你道因甚如此?他才高天下,眼底無人,天生就一副俠腸傲骨,視功名如敝屐,等富貴猶浮雲。
就是王侯卿相,不曾來拜訪,要請去相見,他也斷然不肯先施,怎肯輕易去見個縣官?真個是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絕品的高人。
這盧柟已是個清奇古怪的主兒,又撞着知縣是個耐煩瑣碎的冤家。
請人請到四五次不來,也索罷了,偏生隻管去纏帳。
見盧柟決不肯來,卻倒情願自去就教。
又恐盧柟他出,先差人将貼子訂期。
差人領了言語,一直徑到盧家。
把帖遞與門公,說道:“本縣老爺,有緊要話,差我來傳達你相公,相煩引進。
”門公不敢怠慢,即引到園上,來見家主。
差人随進園門,舉目看時,隻見水光繞綠,山色環青,竹木扶疏,交相掩映,林中禽鳥,聲如鼓吹。
那差人從不曾見這般景緻,今日到此,恍如登了洞天仙府,好生歡喜,想道: “怪道老爺要來遊玩,原來有恁地好景!我也是有些緣分,方得至此觀玩這番,也不枉為人一世。
”遂四下行走,恣意飽看。
彎彎曲曲,穿過幾條花徑,走過數處亭台,來到一個所在:周圍盡是梅花,一望如雪,霏霏馥馥,清香沁人肌骨。
中間顯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畫棟雕梁,亭中懸一個匾額,大書“玉照亭”三字。
下邊坐着三四個賓客,賞花飲酒,旁邊五六個标緻青衣,調絲品竹,按闆而歌。
有高太史《梅花詩》為證: 瓊姿隻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漁郎無好韻,東風愁寂幾回開。
門公同差人站在門外,候歌完了,先将帖子禀知,然後差人向前說道:“老爺令小人多多拜上相公,說既相公不屑到縣,老爺當來拜訪;但恐相公他出,又不相值,先差小人來期個日子,好來請教。
二來聞府上園亭甚好,順便就要遊玩。
” 大凡事當湊就不起,那盧柟見知縣頻請不去,恬不為怪,卻又情願來就教,未免轉過念頭,想:“他雖然貪鄙,終是個父母官兒,肯屈己敬賢,亦是可取。
若又峻拒不許,外人隻道我心胸褊狹,不能容物了。
”又想道:“他是個俗吏,這文章定然不曉得的。
那詩律旨趣深奧,料必也沒相幹。
若論典籍,他又是個後生小子,僥幸在睡夢中偷得這進士到手,已是心滿意足,諒來還未曾識面。
至于理學禅宗,一發夢想所不到了。
除此之外,與他談論,有甚意味,還是莫招攬罷。
”卻又念其來意惓惓,如拒絕了,似覺不情。
正沉吟間,小童斟上酒來。
他觸境情生,就想到酒上,道:“倘會飲酒,亦可免俗。
” 問來人道:“你本官可會飲酒麼?”答道:“酒是老爺的性命,怎麼不會飲?”盧柟又問:“能飲得多少?”答道:“但見拿着酒杯,整夜吃去,不到酩酊不止,也不知有幾多酒量。
”盧柟心中喜道:“原來這俗物卻會飲酒,單取這節罷。
”随教童子取小帖兒,付與來人道:“你本官既要來遊玩,趁此梅花盛時,就是明日罷。
我這裡整備酒盒相候。
”差人得了言語,原同門公一齊出來,回到縣裡,将帖子回複了知縣。
知縣大喜。
正要明日到戶柟家去看梅花,不想晚上人來報新接院不發起馬牌,突然上任。
汪知縣連夜起身往府,不能如意,差人将個帖兒辭了。
知縣到府,接着按院,伺行香過了,回到縣時,往還數日,這梅花已是: 紛紛玉瓣堆香砌,片片瓊英繞畫欄。
汪知縣因不曾赴梅花之約,心下怏怏,指望盧柟另來相邀。
誰知盧柟出自勉強,見他辭了,即撇過一邊,那肯又來相請。
看看已到仲春時候,汪知縣又想到盧柟園上去遊春,差人先去緻意。
那差人來到盧家園中,隻見園林織錦,堤草鋪茵,莺啼燕語,蝶亂蜂忙,景色十分豔麗。
須臾,轉到桃蹊上,那花渾如萬片丹霞,千重紅錦,好不爛慢。
有詩為證: 桃花開遍上林紅,耀服繁華色豔濃。
含笑動人心意切,幾多消息五更風。
盧柟正與賓客在花下擊鼓催花,豪歌狂飲。
差人執帖子,上前說知。
盧柟乘着酒興,對來人道:“你快回去與本官說,若有高興,即刻就來,不必另約。
”衆賓客道:“使不得。
我們正在得趣之時,他若來了,就有許多文,怎能盡興?還是改日罷。
”盧柟道:“說得有理,便是明日。
”遂取個帖子,打發來人,回複知縣。
你道天下有恁樣不巧的事:次日汪知縣剛剛要去遊春,誰想夫人有五個月身孕,忽然小産起來,暈倒在地,血污浸漬身子。
吓得知縣已是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隻得又差人,辭了盧柟。
這夫人病體直至三月下旬方才稍可。
那時盧柟園中牡丹盛開,冠絕一縣。
真是好花,有《牡丹》詩為證: 洛陽千古鬥春芳,富貴争誇濃豔妝。
一自《清平》傳唱後,至今人尚說花王。
汪知縣為夫人這病,亂了半個多月,情緒不佳,終日隻把酒來消悶,連政事也懶得去理。
次後聞得盧家牡丹茂盛,想要去賞玩,因兩次失約,不好又來相期,差人送三兩書儀,就緻看花之意。
盧柟日子便期了,卻不肯受這書儀。
璧返數次,推辭不脫,隻得受了。
那日天氣晴爽,汪知縣打帳早衙完了就去,不道剛出衙門,左右來報:“吏科給事中某爺告養親歸家,在此經過。
”正是要道之人,敢不去奉承麼?急忙出郭迎接,饋送下程,設宴款待。
隻道一兩日就行,還可以看得牡丹,那知某給事又是好勝的人,教知縣陪了遊覽本縣勝景之處,盤桓七八日方行。
等到去後,又差人約盧柟時,那牡丹已萎謝無遺。
盧柟也向他處遊玩山水,離家兩日矣。
不覺春盡夏臨,倏忽間又早六月中旬。
汪知縣打聽盧柟已是歸家,在園中避暑,又令人去傳達,要賞蓮花。
遂有文章驚董賈,豈無名譽駕劉曹。
秋天散步青山郎,春日催詩白兔毫。
醉倚湛盧時一嘯,長風萬裡破洪濤。
這首詩乃本朝嘉靖年間一個才子所作。
那才子姓盧,名柟,字少楩,一字子赤,大名府浚縣人也。
生得豐姿潇灑、氣宇軒昂,飄飄有出塵之表。
八歲即能屬文,十歲便娴詩律,下筆數千言,倚馬可待,人都道他是李青蓮再世,曹子建後身。
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羁,有輕财傲物之志,真個名聞天下,才冠當今。
與他往來的,俱是名公巨卿。
又且世代簪纓,家資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所居在城外浮丘山下,第宅壯麗,高聳雲漢。
後房粉黛,一個個聲色兼妙;又選小奚秀美者數人教成吹彈歌曲,日以自娛。
至于僮仆厮養,不計其數。
宅後又構一園,大可兩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名曰嘯圃。
大凡花性喜暖,所以名花俱出南方。
那北地天氣嚴寒,花到其地,大半凍死,因此至者甚少;設或到得一花一草,必為金珰大畹所有,他人亦不易得;這浚縣又是個拗處,比京都更難:故宦家園亭雖有,俱不足觀。
偏有盧柟立心要勝似他人,不惜重價,差人四處購取名花異卉,怪石奇峰,落成這園,遂為一邑之勝。
真個景緻非常!但見: 樓台高峻,庭院清幽。
山疊岷峨怪石,花載阆苑奇葩。
水閣遙通竹塢,風軒斜透松寮。
回塘曲沼,層層碧浪漾琉璃;疊嶂層巒,點點蒼苔鋪翡翠。
牡丹亭畔,孔雀雙栖;芍藥欄邊,仙禽對舞。
萦纡松徑,綠陰深處小橋橫;屈曲花歧,紅豔叢中喬木聳。
煙迷翠黛,意淡如無;雨洗青螺,色濃似染。
木蘭舟蕩漾芙蓉水際,秋千架搖拽垂楊影裡。
朱欄畫檻相掩映,湘簾鄉幕兩交輝。
盧柟日夕吟花課鳥,笑傲其間,雖南面至樂,亦不是過。
凡朋友去相訪,必留連盡醉方止。
倘遇着個聲氣相投,知音知己,便兼旬累月,款留在家,不肯輕放出門。
若有人患難來投奔的,一一俱有資助,決不令其空過。
因此四方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
真個是: 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
盧柟隻因才高學廣,以為掇青紫如拾針芥。
那知文場不利,任你錦繡般文章,偏生不中試官之意,一連走上幾科,不能夠飛黃騰達。
他道世無識者,遂絕意功名,不圖進取,惟與騷人劍客、羽士高僧,談禅理,論劍術,呼盧浮白,放浪山水,自稱浮丘山人。
曾有五言古詩雲逸翮奮霄漢,高步蹑天關。
褰衣在椒塗,長風吹海瀾。
瓊樹系遊镳,瑤華代朝餐。
恣情戲靈景,靜嘯喈鳴鸾。
浮世信淆濁,焉能濡羽翰! 話分兩頭。
卻說浚縣知縣,姓汪名岑,少年連第,意氣揚揚。
隻是貪婪無比,性複猜刻,又酷好杯中之物,若擎着酒杯,便直飲到天明。
自到浚縣,不曾遇着對手。
平昔也曉得盧柟是個才子,當今推重,交遊甚廣。
又聞得邑中園亭惟他家為最,酒量又推尊第一。
因這三件,有心要結識他,做個相知。
差人去請來相會。
誰知盧秀才卻與他人不同。
别個秀才要去結交知縣,還要挨風緝縫,央人引進,拜在門下稱為老師,四時八節饋送禮物,希圖以小博大。
若知縣自來相請,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榮耀,還把名帖粘在壁上,誇炫親友。
這雖是不肖者所為,有氣節的未必如此,但是知縣相請,也沒有不肯去的。
偏是那盧柟被知縣一連請了五六次,隻當做耳邊風,全然不睬,隻推自來不入公門。
你道因甚如此?他才高天下,眼底無人,天生就一副俠腸傲骨,視功名如敝屐,等富貴猶浮雲。
就是王侯卿相,不曾來拜訪,要請去相見,他也斷然不肯先施,怎肯輕易去見個縣官?真個是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絕品的高人。
這盧柟已是個清奇古怪的主兒,又撞着知縣是個耐煩瑣碎的冤家。
請人請到四五次不來,也索罷了,偏生隻管去纏帳。
見盧柟決不肯來,卻倒情願自去就教。
又恐盧柟他出,先差人将貼子訂期。
差人領了言語,一直徑到盧家。
把帖遞與門公,說道:“本縣老爺,有緊要話,差我來傳達你相公,相煩引進。
”門公不敢怠慢,即引到園上,來見家主。
差人随進園門,舉目看時,隻見水光繞綠,山色環青,竹木扶疏,交相掩映,林中禽鳥,聲如鼓吹。
那差人從不曾見這般景緻,今日到此,恍如登了洞天仙府,好生歡喜,想道: “怪道老爺要來遊玩,原來有恁地好景!我也是有些緣分,方得至此觀玩這番,也不枉為人一世。
”遂四下行走,恣意飽看。
彎彎曲曲,穿過幾條花徑,走過數處亭台,來到一個所在:周圍盡是梅花,一望如雪,霏霏馥馥,清香沁人肌骨。
中間顯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畫棟雕梁,亭中懸一個匾額,大書“玉照亭”三字。
下邊坐着三四個賓客,賞花飲酒,旁邊五六個标緻青衣,調絲品竹,按闆而歌。
有高太史《梅花詩》為證: 瓊姿隻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漁郎無好韻,東風愁寂幾回開。
門公同差人站在門外,候歌完了,先将帖子禀知,然後差人向前說道:“老爺令小人多多拜上相公,說既相公不屑到縣,老爺當來拜訪;但恐相公他出,又不相值,先差小人來期個日子,好來請教。
二來聞府上園亭甚好,順便就要遊玩。
” 大凡事當湊就不起,那盧柟見知縣頻請不去,恬不為怪,卻又情願來就教,未免轉過念頭,想:“他雖然貪鄙,終是個父母官兒,肯屈己敬賢,亦是可取。
若又峻拒不許,外人隻道我心胸褊狹,不能容物了。
”又想道:“他是個俗吏,這文章定然不曉得的。
那詩律旨趣深奧,料必也沒相幹。
若論典籍,他又是個後生小子,僥幸在睡夢中偷得這進士到手,已是心滿意足,諒來還未曾識面。
至于理學禅宗,一發夢想所不到了。
除此之外,與他談論,有甚意味,還是莫招攬罷。
”卻又念其來意惓惓,如拒絕了,似覺不情。
正沉吟間,小童斟上酒來。
他觸境情生,就想到酒上,道:“倘會飲酒,亦可免俗。
” 問來人道:“你本官可會飲酒麼?”答道:“酒是老爺的性命,怎麼不會飲?”盧柟又問:“能飲得多少?”答道:“但見拿着酒杯,整夜吃去,不到酩酊不止,也不知有幾多酒量。
”盧柟心中喜道:“原來這俗物卻會飲酒,單取這節罷。
”随教童子取小帖兒,付與來人道:“你本官既要來遊玩,趁此梅花盛時,就是明日罷。
我這裡整備酒盒相候。
”差人得了言語,原同門公一齊出來,回到縣裡,将帖子回複了知縣。
知縣大喜。
正要明日到戶柟家去看梅花,不想晚上人來報新接院不發起馬牌,突然上任。
汪知縣連夜起身往府,不能如意,差人将個帖兒辭了。
知縣到府,接着按院,伺行香過了,回到縣時,往還數日,這梅花已是: 紛紛玉瓣堆香砌,片片瓊英繞畫欄。
汪知縣因不曾赴梅花之約,心下怏怏,指望盧柟另來相邀。
誰知盧柟出自勉強,見他辭了,即撇過一邊,那肯又來相請。
看看已到仲春時候,汪知縣又想到盧柟園上去遊春,差人先去緻意。
那差人來到盧家園中,隻見園林織錦,堤草鋪茵,莺啼燕語,蝶亂蜂忙,景色十分豔麗。
須臾,轉到桃蹊上,那花渾如萬片丹霞,千重紅錦,好不爛慢。
有詩為證: 桃花開遍上林紅,耀服繁華色豔濃。
含笑動人心意切,幾多消息五更風。
盧柟正與賓客在花下擊鼓催花,豪歌狂飲。
差人執帖子,上前說知。
盧柟乘着酒興,對來人道:“你快回去與本官說,若有高興,即刻就來,不必另約。
”衆賓客道:“使不得。
我們正在得趣之時,他若來了,就有許多文,怎能盡興?還是改日罷。
”盧柟道:“說得有理,便是明日。
”遂取個帖子,打發來人,回複知縣。
你道天下有恁樣不巧的事:次日汪知縣剛剛要去遊春,誰想夫人有五個月身孕,忽然小産起來,暈倒在地,血污浸漬身子。
吓得知縣已是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隻得又差人,辭了盧柟。
這夫人病體直至三月下旬方才稍可。
那時盧柟園中牡丹盛開,冠絕一縣。
真是好花,有《牡丹》詩為證: 洛陽千古鬥春芳,富貴争誇濃豔妝。
一自《清平》傳唱後,至今人尚說花王。
汪知縣為夫人這病,亂了半個多月,情緒不佳,終日隻把酒來消悶,連政事也懶得去理。
次後聞得盧家牡丹茂盛,想要去賞玩,因兩次失約,不好又來相期,差人送三兩書儀,就緻看花之意。
盧柟日子便期了,卻不肯受這書儀。
璧返數次,推辭不脫,隻得受了。
那日天氣晴爽,汪知縣打帳早衙完了就去,不道剛出衙門,左右來報:“吏科給事中某爺告養親歸家,在此經過。
”正是要道之人,敢不去奉承麼?急忙出郭迎接,饋送下程,設宴款待。
隻道一兩日就行,還可以看得牡丹,那知某給事又是好勝的人,教知縣陪了遊覽本縣勝景之處,盤桓七八日方行。
等到去後,又差人約盧柟時,那牡丹已萎謝無遺。
盧柟也向他處遊玩山水,離家兩日矣。
不覺春盡夏臨,倏忽間又早六月中旬。
汪知縣打聽盧柟已是歸家,在園中避暑,又令人去傳達,要賞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