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卷 朵那女散财殉節

關燈
偉兀郎君曰: “鑽穴隙相窺,古之人有行之者。

    ”朵那女曰:“羞惡之心,如之何其可也!” 次日,忽術娘子悄悄審問朵那女道:“家主來尋你是好事,别人求之不得,你怎生反叫喊起來?”朵那女道:“俺心中不願作此等無廉恥之事,況且俺們也是父精母血所生,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地下長出來的、樹根頭塌出來的,怎生便做不得清清白白的好女人?定要把人做話柄,說是竈腳跟頭、燒火凳上、壁角落裡不長進的龌龊貨。

    俺定要争這一口氣便罷!” 因此忽術娘子一發喜歡,如同親生子女一般看待。

     後來偉兀郎君做了荊南太守,與家眷同到任所。

    這朵那女料理内外,整整有條,忽術娘子盡數托他。

    不意偉兀郎君害起一場病來,這朵那女日夜湯藥服侍,頃刻不離。

    患了一年症候,朵那女辛苦服侍了一年。

    郎君将死,對忽術娘子道: “朵那女甚是難得,可嫁他一個好丈夫。

    ”說畢而死。

    朵那女日夜痛哭,直哭得吐血。

    剝伶兒見家主已死,恐主母算計前日之事,又見朵那女一應家事都是他料理,恐怕在主母面前添言送語,罪責非輕,席卷了些金珠衣飾之類一道煙走了。

    忽術娘子同朵那子扶柩而歸,來于杭州守孝,不在話下。

     偉兀郎君遺下一雙男女,忽術娘子照管自不必說,朵那女又分外愛護。

    忽術娘子見朵那女赤膽忠心,并無一毫差錯,遂把土庫鎖匙盡數交與朵那女照管,凡是金珠寶貨之類一一點明交付。

    那偉兀氏原是大富之家,更兼做了一任荊南太守,連荊南的土地老兒和地皮一齊卷将回來,大的小的,粗的精的,盡都入其囊橐之中,便可開一個雜貨店相似。

    貪官污吏橫行如此,元朝安得不亡?有詩為證: 荊南太守實賢哉,和細和粗卷得來。

     更有荊南老土地,一齊包裹地堪哀! 話說朵那女自從交付鎖匙之後,便睡在土庫門首,再也不離土庫這扇門。

    一日二更天氣,朵那女聽得牆邊有窸窸窣窣之聲,知是賊人掘牆而進,悄悄走起,招了兩個同伴的丫鬟,除下一扇大門放在牆洞邊;待那賊人鑽進一半身子,急忙把大門閘将下來,壓在這賊人身上,三個人一齊着力,用力緊靠着那門,賊人動彈不得,一連掙了幾掙,竟被壓死。

    遂禀知主母,将燈火來一照,認得就是鄰人張打狗。

    忽術娘子大驚道:“是鄰舍,怎生得好?”朵那女道:“俺有一計在此,叫做自收自放。

    ”急忙取出一個大箱子,将這張大狗屍首放在箱子裡,外用一把鎖鎖上了,叫兩個小厮悄悄把這個箱子擡到張打狗門首,輕輕把他的門敲了幾下,竟自回家,悄悄閉門而睡,再不做聲。

    那張打狗的妻子名為狗婆,見門前敲門,知得是狗公回來,開門而瞧,不見狗公,隻見一個大箱在門首,知是狗公所偷之物,覺得肥膩,急忙用力,就像母夜叉孫二娘抱武松的一般,拖扯而進,悄悄放在床下。

    過了兩日,不見狗公回家,心裡有些疑心;打開箱子來一瞧,見是狗公屍首,吃了一驚,不敢聲張,隻得叫狗夥計悄悄扛到山中燒化了。

    果是有智婦人賽過男子。

    有詩為證: 朵那膽量實堪誇,計賽陳平力有加。

     若秉兵權持大纛,紅旗女将敢争差。

     話說朵那女用計除了此賊,連地方都得甯靜。

    此計真神鬼不知,做得伶伶俐俐,忽術娘子愈歎其奇。

    後來忽術娘子因苦痛丈夫,害了一場怯弱之病,接了許多醫人,再也醫不好。

    那些醫人并無天理之心,見那個醫人醫好了幾分,這個人走将來便說那個醫人許多用藥不是之處,要自己一鼓而擒之,都将來塞在荷包裡;見那個人用暖藥,他偏用寒藥;見那個人用平藥,他偏用虎狼藥;不管病人死活,隻要自己趁銀子。

    偉兀氏原是大富張宦之家,凡是醫人,無不垂涎,見他家來接,不勝欣幸之至。

    初始一個姓趙的來醫道:“我如今好造房子了。

    ”又是一個姓錢的道:“我如今好婚男了。

    ”又是一個姓孫的道:“我如今好嫁女了。

    ”又是一個姓李的道:“我如今有棺材本了。

    ”溫、涼、寒、燥、濕的藥一并并用,望、聞、問、切一毫不知,君、臣、佐、使全然不曉,王叔和的脈訣也不知是怎麼樣的,就是陳最良将《詩經》來接方用藥,“既見君子,雲胡不瘳”,“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等方,也全然不解,将這個忽術娘子弄得七颠八倒,一絲兩氣,漸漸危笃。

    這朵那女雖然聰明能事,卻不曾讀得女科《聖惠方》,勉強假充醫人不得。

    見病勢漸危,無可奈何,隻得焚一炷香禱告天地,剪下一塊股肉下來煎湯與娘子吃。

    那娘子已是幾日湯水不咽,吃了這湯覺得有味,漸漸回生,果是誠心所感。

    有詩為證: 隻見孝子刲股,那曾義女割肉? 朵那直恁忠心,一片精誠禱祝。

     話說這朵那女割股煎湯救好了主母,并不在主母面前露一毫影響,連忽述娘子也還隻道是醫藥之效,用千金厚禮謝了趙、錢、孫、李四個醫人。

    那趙、錢、孫、李得了厚禮,自以為醫道之妙,揚揚得意,自不必說。

     不覺光陰似箭,拈指間三年孝滿除靈,忽術娘子念郎君臨死之言不可違背。

    那時朵那女已是二十三歲了,遂叫一個媒婆來要與朵那女說親,嫁他一個好丈夫。

    雖然朵那女在家料理有餘,隻當擎天的碧玉柱一般,忽術娘子甚是不舍得嫁他出去。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