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卷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關燈
第七十三卷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詩曰: 弱為強所制,不在形巨細。

     蝍蛆帶是鉗,何曾有長喙? 話說天地間有一物,必有一制,誇不得高,恃不得強。

    這首詩所言“蝍蛆”是甚麼?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腳”,又名“百足之蟲”。

    這“帶”又是甚麼?是那大蛇。

    其形似帶,故得此名。

    嶺南多大蛇,長數十丈,專要害人。

    那邊地方裡居民,家家畜養蜈蚣,有大尺餘者,多放在枕畔或枕中,若有蛇至,蜈蚣便啧啧作聲。

    放它出來,它鞠起腰來,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來高,便搭住在大蛇七寸内,用那鐵鈎也似一對鉗來鉗住了,吸它精血,至死方休。

    這數十丈長、鬥來大的東西,反纏死在尺把長、指頭大的東西手裡,所以古語道:“蝍蛆鉗帶。

    ”蓋謂此也。

     漢武旁征和三年,西胡月支國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過比狸貓般大,拖一個黃尾兒,那國使抱在手裡來獻,武帝見它生得猥瑣,笑道:“此小物,何謂猛獸?” 使者對曰:“夫威加于百禽者,不必計其大小。

    是以神麟為巨象之王,鳳凰為大鵬之宗,亦不在巨細也。

    ”武帝不信,乃對使者說:“試叫它發聲來朕聽。

    ”使者乃将手一指,此獸舐唇搖首,猛發一聲,便叫平地上走一個霹靂。

    兩目閃爍,放出兩道電光來。

    武帝登時颠出亢金椅子,急掩兩耳,顫一個不住。

    侍立左右及羽林擺立仗下軍士手中所拿的東西,悉皆震落。

    武帝不悅,即傳旨意,教把引獸付上林苑中,将虎食之。

     上林苑令遵旨,隻見拿到虎圈邊放下,群虎一見,皆縮做一堆,雙膝跪倒。

    上林苑令奏聞,武帝愈怒,要殺此獸,明日連使者與猛獸皆不見了。

     猛悍到虎豹,卻乃怕此小物。

    所以人之膂力強弱,智術長短,沒個限數。

    正是: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誇大口。

     當時有一個舉子,不記姓名地方。

    他生得膂力過人,武藝出衆,一生豪俠好義,真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他進京會試,不帶仆從,恃着一身本事,鞴着一匹好馬,腰束弓箭短劍,一鞭獨行。

    一路收拾些雉兔野味,到店肆中宿歇,便安排下酒。

     一日,在山東路上,馬跑得快了,趕過了宿頭。

    至一村莊,天已昏黑,自度不可前進,隻見一人家開門在那裡,燈光射将出來。

    舉子下馬,一手牽着,挨近看時,隻見進了門,便是一大空地。

    空地有三四塊太湖石疊着,正中有三間正房,有兩間廂房。

    一老婆子坐在中間績麻,聽見庭中馬足之聲,起身來問,舉子高聲道:“媽媽,小生是失路借宿的。

    ”那老婆子道:“官人不方便,老身做不得主。

    ”聽他言詞中間,帶些凄慘。

    舉子有些疑心,便問道:“媽媽,你家男人多在那裡去了?如何獨自一個在這裡?”老婆子道:“老身是個老寡婦,夫亡多年,隻有一子,在外做商人去了。

    ”舉子道:“可有媳婦麼?”老婆子蹙着眉頭道:“是有一個媳婦,賽得過男子,盡掙得家住。

    隻是一身大氣力,雄悍異常。

    且是氣性粗急,一句差池經不得,一指頭擦着便倒。

    老身虛心冷氣,看他眉頭眼後,常是不中意,受他淩辱的。

    所以官人借宿,老身不敢做主。

    ”說罷,淚如雨下。

    舉子聽得,不覺雙眉倒豎,兩眼圓睜,道:“天下有如此不平之事!惡婦何在?我為爾除之。

    ”遂把馬拴在庭中太湖石上了,拔出劍來。

    老婆子道:“官人不要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

    他不習女工針指,每日午飯已畢,便空身走去山裡尋幾個獐鹿獸兔還家,腌臘起來,賣與客人,得幾貫錢。

    常是一二更天氣才得回來。

    日逐用度,隻靠着他這些,所以老身不敢逆他。

    ”舉子按下劍,入了鞘,道:“我生平專一欺硬怕軟,替人出力。

    諒一個婦女,到得那裡!既是媽媽靠他度日,我饒他性命不殺他,隻痛打他一頓,教訓他一番,使他改過性子便了。

    ”老婆子道:“他将次回來了,隻勸官人莫惹事的好。

    ”舉子氣忿忿的等着。

     隻見門外一大黑影,一個人走将進來,将肩上叉口也似一件東西往庭中一摔,叫道:“老嬷,快拿火來,收拾行貨。

    ” 老婆子戰兢兢的道:“是甚好物事呀?”把燈一照,吃了一驚,乃是一個死了的斑斓猛虎。

    那舉子的馬在火光裡看見了死虎,驚跳不住起來。

    那婦女看見,便道:“此馬何來?”舉子暗裡看時,卻是一個黑長婦人。

    見他模樣,又背了個死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