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

關燈
落了銀包,也有不見了貨物,也有踏在陽溝裡,也有跌在店門前。

    紛紛沓沓,像有千軍萬馬的光景。

    評價官聽得有了奸陣,忙披上馬,當頭迎着,卻認得是衙内。

    隻見衙内頭發也披散了,滿面流的是汗,那臉色就如黃蠟一般。

    喜得馬也跑不動了,早有一個胡髯碧眼的漢子喝道:“快下馬來!俺安南國的馬,可是你蠻子偷來騎得的麼!”那評價官止住道:“這是我們衙内,不要啰唣。

    ”連忙叫人抱下馬來。

    那安南國的漢子把馬也牽去了。

     那官兵見是衙内,各各害怕,道:“早是不曾傷着那裡哩!”評價官見市上無數人擁擠在一團來看衙内,隻得差官兵趕散了。

     從容問道:“衙内出去,說也不說一聲,吓得小官魂都沒了! 分頭尋找,卻不知衙内在何處遊戲。

    為何衣帽都不見了,是甚麼緣故?衙内隔了半晌才說話,道:“你莫管我閑事,快備馬送我回去。

    ”評價官隻得自家衙裡取了巾服,替衙内穿戴起來,還捏了兩把汗,恐怕安撫難為他,再三哀告衙内,要他包含。

    衙内道:“不幹你事,你莫要害怕。

    ”衆人遂扶衙内上馬,進了轅門,後堂傳梆,道是衙内回來了。

    夫人看見,便問道:“我兒,外面光景好看麼?”衙内全不答應,紅了眼眶,撲簌簌掉下淚來。

    夫人道:“兒,為着何事?”忙把衣袖替他揩淚,衙内越發哭得高興。

    夫人仔細将衙内看一看,道:“你的衣帽那裡去了,怎麼換這個巾服?”衙内哭着說道:“兒往市上觀看,被一個店口的強漢見兒帽上的明珠,起了不良之念,便來搶去,又剝下兒的外套衣服。

    ”夫人掩住他的口,道: “不要提起罷,你爹原不肯放你出去,是我變嘴臉的說了,他才衣我。

    如今若曉得這事,可不連我也埋怨起來。

    正是: 不到江心,不肯收舵。

     若無絕路,那肯回兵! 話說安撫見公子回來,忙送他到館内讀書。

    不期次日衆官員都來候問衙内的安。

    安撫想道:“我的兒子又沒有大病,又不曾叫官醫進來用藥,他們怎麼問安?”忙傳進中軍來,叫他緻意衆官員,回說“衙内沒有大病,不消問候得。

    ”中軍傳說安撫之命,不一時又進來禀道:“衆官員說曉得衙内原沒有病,因是衙内昨日跑馬着驚,特來問候的意思。

    ”安撫氣惱道: “我的兒子才出衙門遊得一次,衆官就曉得,想是他必定生事了。

    ”遂叫中軍謝聲衆官員。

    他便走到夫人房裡來,發作道: “我原說在此現任,兒子外面去不得的。

    夫人偏是護短,卻任他生出事來,弄得衆官員都到衙門裡問安,成甚麼體統!”夫人道:“他頑不上半日,那裡生出甚麼事來!”安撫焦躁道: “你還要為他遮瞞!”夫人道:“可憐他小小年紀,又沒有氣力,從那裡生事起!是有個緣故,我恐怕相公着惱,不曾說得。

    ” 安撫道:“你便遮瞞不說,怎遮瞞得外邊耳目!”夫人道:“前日相公吩咐說要兒子改換妝飾,我便取了相公煙炖帽——上面釘的一顆明珠,把他帶上。

    不意撞着不良的人,欺心想着這明珠,連帽子都搶了去,就是這個緣故了。

    安撫道:“豈有此理!難道沒人跟随着他,任憑别人搶去?”這裡面還有個隐情。

    連你也被兒子瞞過。

    ”夫人道:“我又不曾到外面去,那裡曉得這些事情!相公叫他當面來一問,就知道詳細了,何苦埋怨老身!”說罷,便走開了。

    安撫便差丫鬟向書館裡請出衙内來,衙内心中着驚,走到安撫面前,深深作一個揖。

    安撫問道:“你怎麼昨日去跑馬闖事?”衙内道:“是爹爹許我出去,又不是兒子自家私出去玩耍的。

    ”安撫道:“你反說得幹淨!我許你出去散悶,那個許你出去招惹是非!”衙内道: “那個自家去招惹是非!别人搶我的帽子衣服,孩兒倒不曾同他争鬥,反回避了他,難道還是孩兒的不是。

    ”安撫道:“你好端端市上觀看,又有人跟随着,那個大膽敢來搶你的?”衙内回答不出,早聽得房後夫人大罵起來,道:“胡家後代,止得這一點骨血,便将就些也罷!别人家兒女,還要大賭大嫖,敗壞家私他又不是那種不學好的,就是出去頑耍,又不曾為非作歹,玷辱你做官的名聲。

    好休便休,隻管唠唠叨叨,你要逼死他才住麼!”安撫聽得這一席話,連身子麻木了半邊,不住打寒噤,忙去賠小心,道:“夫人,你不要氣壞了,你疼孩兒,難道我不疼孩兒麼!我恐孩兒在外面吃了虧,問一個來曆,好處治那搶帽子的人。

    ”夫人道:“這才是。

    ”叫着衙内道:“我兒,你若記得那搶帽子的人,就說出來,做爹的好替你出氣。

    ”衙内道:“我還記得那個人家,燈籠上明明寫着‘杜景山行’四個字。

    ”夫人歡喜,忙走出來,撫着衙内的背,道:“好乖兒子,這樣聰明!字都認識得深了。

    此後再沒人敢來欺負你。

    ”又指着安撫道:“你胡家門裡,我也不曾看見一個走得出會識字像他的哩。

    ”安撫口中隻管把“杜景山”三個字一路念着,踱了出來。

    又想道:“我如今遽怒将杜景山拿來痛打一陣,百姓便叫我報複私仇,這名色也不好聽。

    我有個道理了:平昔聞得行家盡是财主富戶,自到這裡做官,除了常例之外,再不曾取擾分文,不若借這個事端,難為他一難為。

    我又得了實惠,他又不緻受苦,我兒子的私憤又償了。

    極妙,極妙!”即刻傳書吏,寫一張“取大紅猩猩小姑絨”的票子,拿朱筆寫道:“仰杜景山速辦三十丈交納,着領官價,如違拿究,即日繳。

    ” 那差官接了這個票子,可敢怠慢,急急到杜家行裡來。

    杜景山定道是來取平常供應的東西,隻等差官拿出票子來看了,才吓得面如土色,舌頭伸了出來,半日還縮不進去。

    差官道: “你火速交納,不要遲誤。

    票上原說即日繳的,你可曾看見麼?” 杜景山道:“爺們且進裡面坐了。

    ”忙叫妻子治酒肴款待。

    差官道:“你有得交納沒得交納,也該作速計較。

    ”杜景山道: “爺請吃酒,待在下說出道理來。

    ”差官道:“你怎麼講?”杜景山道:“爺曉得,這猩猩絨是禁物,安南客人不敢私自拿來販賣。

    要一兩丈,或者還有人家藏着的,隻怕人家也不肯拿出來。

    如今要三十丈,分明是個難題目了。

    莫講猩猩絨不容易有,就是急切要三十丈小姑絨也沒處去尋。

    平時安撫老爺取長取短,還分派衆行家身上,謂之衆輕易舉。

    況且還是眼面前的物件,就着一家支辦,力量上也擔承得來。

    如今這個難題目,單看上了區區一個,将我遍身上下的血割了,也染不得這許多。

    在下通常計較,有些微薄禮取來孝順,煩在安撫爺面前回這樣一聲。

    若回得脫,便是我行家的造化,情願将百金奉酬。

    就回不脫,也要寬了限期,慢慢商量,少不得奉酬。

    就是這百金,若爺不放心,在下便先取出來,等爺袖了去何如?”差官想道:“回得脫,回不脫,隻要我口内禀一聲,就有百金上腰,拼着去禀一禀,決不緻生出事來。

    ”便應承道:“這個使得,銀子也不消取出來。

    我一向曉得你做人是極忠厚老成的。

    你也要寫一張呈子,同着我去。

    濟與不濟,看你的造化了。

    ”杜景山立刻寫了呈子,一齊到安撫衙門前來。

     此時安撫還不曾退堂,差官跪上去,禀道:“行家杜景山帶在老爺台下。

    ”安撫道:“票子上的物件交納完全麼?”差官道:“杜景山也有個下情。

    ”便将呈子遞上去,安撫看也不看,喝道:“差你去取猩猩絨,誰教你帶了行家來,你替他遞呈子。

     敢是得了他錢财!”忙丢下簽去,要捆打四十。

    杜景山着了急,顧不得性命,跪上去禀道:“行家磕老爺頭。

    老爺要責差官,不如責了小人,這與差官沒相幹。

    況且老爺取猩猩絨,又給官價,難道小人藏在家裡不肯承應,有這樣大膽的子民麼!隻是這猩猩絨久系禁物,老爺現大張着告示在外面,行家奉老爺法度,那個敢私買這禁物!”安撫見他說得有理,反讨個沒趣,隻得免了差官的打,倒心平氣和對杜景山道:“這不是我老爺自取,因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