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卷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
關燈
小
中
大
。
孟月華見天色黑下來了,那雨一陣陣越大得緊,至于風雷閃電,霹靂交加,十分怕人,懊惱之極。
早知依了母親,明日回來也罷。
如今家下又沒人知,怎生是好?又恐雨再不住,閉了城門,如之奈何?又想到這個避雨的人,倘懷着不良之心,一下裡用起強來,喊叫也沒人知道,怎脫得身?又想道他是柳下惠轉身就好保全我了。
心中隻是生疑。
又想着拾黃金于道途,逢佳人于幽室,焉有不起心的道理?此時心裡就像是打鼓的一般。
等那雨住,越發大了,十二分着急,隻得耐心坐着。
那柳生春把自己道袍脫下在石闆上浪着,便問:“府上住在那裡?”月華見他問及,心下道:“此人舉意了。
”假說道:“住在城裡,遠得緊哩。
”生春道:“城門再停一會将閉了,怎生是好?”月華道:“便是。
” 那雨漸漸的小了,一時雲開見月。
生春把窗子開了,雪亮起來。
就聽得河口有人走過,口中道:“又是走得快,略遲一步,也被關在城裡了。
”月華與生春俱聽得的,道:“怎麼好?”月華道:“再早晴一刻也好進城,如今沒奈何,隻得捱到開門方好進去。
”柳生春往亭子外一看,地下雖濕,也好走得。
他竟走至河口小解。
又想這婦人必然也要解手,我且走到前邊橋上略坐一坐,待他好看方便。
月華見他走了出去,果然十分要解,東張西望走出亭子,于避靜處小遺了。
又進内靠着南窗愁怨,想道:“這人不見到來,想是去了。
見衣服在地,想他必然要來。
若得他至誠到底方好。
”隻見那人踱将進來,道: “娘子好了,地下已花幹,到開城之時竟好走了。
方才橋邊豆腐店内起來磨豆,我叩門進去,與他十文錢,浼他家燒了兩碗茶。
我已偏用了,小娘子可用了這一杯。
”月華謝之不已。
生春放在階沿上,月華取來吃了,把碗仍放在地下。
生春取了拿去還他。
月華自言自語:“好一個至誠人,又這般用情。
” 好生感念。
去了一會,叫道:“小娘子,城門開了,陪你進城去罷。
”月華應了一聲。
生春取了衣服,穿着好了。
“請小娘子先行,小生在後奉陪。
”竟像《拜月亭》曠野奇逢光景。
二人進了城門,月華道:“先生高居何地?”答曰:“登雲橋邊。
娘子尊居在于何所?”答曰:“一畝田頭。
”生春道:“既然,待小生奉陪到門首便了。
”月華道:“恐不是路,不敢勞。
”柳生道:“不妨,娘子夜間單身行走,恝然而去,也不放心。
”二人過了倉橋,不覺已到了門首,月華道:“這邊是也。
”連忙叩門,似有人答應一般。
生春道:“小娘子,告别了。
”月華道:“先生且住,待開了門,請到舍下奉茶。
”生春道:“不勞了。
”一竟走了去。
隻見裡邊答應的是王有道的妹子,年紀一十八歲,喚名淑英,尚未有親人的。
那時節家人、小使俱睡熟的,他自出來聽看是何人叩門。
隻見月華又叩兩下,淑英又問:“是誰?” 月華道:“姑娘,是我。
”淑英問:“是嫂嫂麼?”月華道:“正是。
”淑英起栓開了,道:“嫂嫂,為何夤夜至此?”月華進門,在燈下與姑娘施禮,道:“一言難盡。
”又問:“哥哥可在家麼?” 答曰:“他在館中。
”月華拴了門,拿了燈,進内坐下,道: “小使們為何不起來,倒勞動姑娘?”淑英說:“想都睡熟的。
奴聽見叩門,起來相問。
若是别人,自然要他去開。
見是嫂嫂,故此不叫他們了。
嫂嫂果是為何這般時候獨自回來?”必有緣故。
月華說:“有一個人同我來的。
我一夜不睡,身子倦極,待我去睡一睡,明日起來與你細說。
”二人各自回房。
月華展開床帳,一骨碌扒上床去,放倒就睡去了。
他一靈兒又夢在亭子中,見本坊土地與手下從人說:“柳生見色不迷,莫大陰骘,快申文書到城隍司去。
”醒來卻是一夢。
想曰:“分明說是柳生,不知那人姓柳也不姓柳?也不知是我這一樁事,還是别家的事?”天明走了起來,姑娘進房叫:“嫂嫂起身了。
昨夜回來畢竟為何?”月華道:“姑娘,說來好笑。
那日天氣悶熱,我恐哥哥在家要換衣服,一時便要回家。
小使叫轎許久不來,我心焦不過,随喚船來,滿想到城門邊上岸走回家罷。
船到門頭,天色尚早。
走進城來,恐遇親鄰不像
孟月華見天色黑下來了,那雨一陣陣越大得緊,至于風雷閃電,霹靂交加,十分怕人,懊惱之極。
早知依了母親,明日回來也罷。
如今家下又沒人知,怎生是好?又恐雨再不住,閉了城門,如之奈何?又想到這個避雨的人,倘懷着不良之心,一下裡用起強來,喊叫也沒人知道,怎脫得身?又想道他是柳下惠轉身就好保全我了。
心中隻是生疑。
又想着拾黃金于道途,逢佳人于幽室,焉有不起心的道理?此時心裡就像是打鼓的一般。
等那雨住,越發大了,十二分着急,隻得耐心坐着。
那柳生春把自己道袍脫下在石闆上浪着,便問:“府上住在那裡?”月華見他問及,心下道:“此人舉意了。
”假說道:“住在城裡,遠得緊哩。
”生春道:“城門再停一會将閉了,怎生是好?”月華道:“便是。
” 那雨漸漸的小了,一時雲開見月。
生春把窗子開了,雪亮起來。
就聽得河口有人走過,口中道:“又是走得快,略遲一步,也被關在城裡了。
”月華與生春俱聽得的,道:“怎麼好?”月華道:“再早晴一刻也好進城,如今沒奈何,隻得捱到開門方好進去。
”柳生春往亭子外一看,地下雖濕,也好走得。
他竟走至河口小解。
又想這婦人必然也要解手,我且走到前邊橋上略坐一坐,待他好看方便。
月華見他走了出去,果然十分要解,東張西望走出亭子,于避靜處小遺了。
又進内靠着南窗愁怨,想道:“這人不見到來,想是去了。
見衣服在地,想他必然要來。
若得他至誠到底方好。
”隻見那人踱将進來,道: “娘子好了,地下已花幹,到開城之時竟好走了。
方才橋邊豆腐店内起來磨豆,我叩門進去,與他十文錢,浼他家燒了兩碗茶。
我已偏用了,小娘子可用了這一杯。
”月華謝之不已。
生春放在階沿上,月華取來吃了,把碗仍放在地下。
生春取了拿去還他。
月華自言自語:“好一個至誠人,又這般用情。
” 好生感念。
去了一會,叫道:“小娘子,城門開了,陪你進城去罷。
”月華應了一聲。
生春取了衣服,穿着好了。
“請小娘子先行,小生在後奉陪。
”竟像《拜月亭》曠野奇逢光景。
二人進了城門,月華道:“先生高居何地?”答曰:“登雲橋邊。
娘子尊居在于何所?”答曰:“一畝田頭。
”生春道:“既然,待小生奉陪到門首便了。
”月華道:“恐不是路,不敢勞。
”柳生道:“不妨,娘子夜間單身行走,恝然而去,也不放心。
”二人過了倉橋,不覺已到了門首,月華道:“這邊是也。
”連忙叩門,似有人答應一般。
生春道:“小娘子,告别了。
”月華道:“先生且住,待開了門,請到舍下奉茶。
”生春道:“不勞了。
”一竟走了去。
隻見裡邊答應的是王有道的妹子,年紀一十八歲,喚名淑英,尚未有親人的。
那時節家人、小使俱睡熟的,他自出來聽看是何人叩門。
隻見月華又叩兩下,淑英又問:“是誰?” 月華道:“姑娘,是我。
”淑英問:“是嫂嫂麼?”月華道:“正是。
”淑英起栓開了,道:“嫂嫂,為何夤夜至此?”月華進門,在燈下與姑娘施禮,道:“一言難盡。
”又問:“哥哥可在家麼?” 答曰:“他在館中。
”月華拴了門,拿了燈,進内坐下,道: “小使們為何不起來,倒勞動姑娘?”淑英說:“想都睡熟的。
奴聽見叩門,起來相問。
若是别人,自然要他去開。
見是嫂嫂,故此不叫他們了。
嫂嫂果是為何這般時候獨自回來?”必有緣故。
月華說:“有一個人同我來的。
我一夜不睡,身子倦極,待我去睡一睡,明日起來與你細說。
”二人各自回房。
月華展開床帳,一骨碌扒上床去,放倒就睡去了。
他一靈兒又夢在亭子中,見本坊土地與手下從人說:“柳生見色不迷,莫大陰骘,快申文書到城隍司去。
”醒來卻是一夢。
想曰:“分明說是柳生,不知那人姓柳也不姓柳?也不知是我這一樁事,還是别家的事?”天明走了起來,姑娘進房叫:“嫂嫂起身了。
昨夜回來畢竟為何?”月華道:“姑娘,說來好笑。
那日天氣悶熱,我恐哥哥在家要換衣服,一時便要回家。
小使叫轎許久不來,我心焦不過,随喚船來,滿想到城門邊上岸走回家罷。
船到門頭,天色尚早。
走進城來,恐遇親鄰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