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卷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關燈
第四十九卷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閑向書齋閱古今,偶逢奇事感人心。

     忠臣反受奸臣制,肮髒英雄淚滿襟。

     休解绶,慢投簪,從來日月豈常陰? 到頭禍福終須應,天道還分貞與淫。

     話說國朝嘉靖年間,聖人在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隻為用錯了一個奸臣,濁亂了朝政,險些兒不得太平。

    那奸臣是誰?姓嚴,名嵩,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氏。

    以柔媚得幸,交通宦官,先意迎合,精勤齋醮,供奉青詞,緣此驟緻貴顯。

    為人外裝曲謹,内實猜刻,讒害了大學士夏言,自己代為首相,權尊勢重,朝野側目。

    兒子嚴世蕃,由官生直做到工部侍郎。

     他為人更狠,因有些小人之才,博聞強記,能思善算,介溪公最聽他的說話。

    凡疑難大事,必須與他商量,朝中有“大丞相”、“小丞相”之稱。

    他父子濟惡,招權納賄,賣官鬻爵。

     官員求富貴者,以重賂獻之,拜他門下做幹兒子,即得升遷顯位。

    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門,皆其心腹牙爪。

     但有與他作對的,立見奇禍,輕則杖谪,重則殺戳,好不利害!除非不要性命的,才敢開口說他句公道話兒。

    若不是真正關龍逢、比幹十二分忠君愛國的,甯可誤了朝廷,豈敢得罪宰相!其時有無名子感慨時事,将《神童詩》改成四句雲: 少小休勤學,錢财可立身。

    君看嚴宰相,必用有錢人。

     又改四句,道是: 天子重權豪,開言惹禍苗。

    萬般皆下品,隻有奉承高。

     隻為嚴嵩父子恃寵貪虐,罪惡如山,引出一個忠臣來,做出一段奇奇怪怪的事迹,留下一段轟轟烈烈的話柄,一時身死,萬古名揚。

    正是: 家多孝子親安樂,國有忠臣世太平。

     那人姓沈,名煉,别号青霞,浙江紹興人氏。

    其人有文經武緯之才,濟世安民之志。

    從幼慕諸葛孔明之為人。

    孔明文集上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沈煉平日愛誦之,手自抄錄數百篇,室中到處粘壁。

    每逢酒後,便高聲背誦,念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往往長歎數聲,大哭而罷,以此為常。

    人都叫他是狂生。

    嘉靖戊戍年中了進士,除授知縣之職。

     他共做了三處知縣。

    那三處?溧陽,茌平,清豐。

    這三任官做得好。

    真個是: 吏肅惟遵法,官清不愛錢。

    豪強皆斂手,百姓盡安眠。

     因他生性伉直,不肯阿奉上官,左遷錦衣衛經曆。

    一到京師,看見嚴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忽一日值公宴,見嚴世蕃倨傲之狀,已是九分不樂。

    飲至中間,隻見嚴世蕃狂呼亂叫,旁若無人,索巨觥飛酒,飲不盡者罰之。

    這巨觥約容十餘兩,坐客懼世蕃威勢,無人敢不吃。

    隻有一個馬給事,天性絕飲,世蕃故意将巨觥飛到他面前。

    馬給事再三告免,世蕃不許。

    馬給事略沾唇,面便發赤,眉頭打結,愁苦不勝。

    世蕃自走下席,親手揪了他的耳朵,将巨觥灌之。

    那給事出于無奈,悶着氣,一連幾口吃盡。

    不吃也罷,才吃下時,覺得天在下,地在上,牆壁都團團轉動,頭重腳輕,站立不住。

    世蕃拍手呵呵大笑。

    沈煉一肚不平之氣,忽然揎袖而起,搶那隻巨觥在手,斟得滿滿的,走到世蕃面前,說道:“馬司谏承老先生賜酒,已沾醉不能為禮。

    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杯。

    ”世蕃愕然,方欲舉手推辭,隻見沈煉聲色俱厲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别人怕着你,我沈煉不怕你!”也揪了世蕃的耳朵灌去,世蕃一飲而盡。

    沈煉擲杯于案,一般拍手呵呵大笑。

    吓得衆官員面如土色,一個個低着頭不敢則聲。

    世蕃假醉,先辭去了。

    沈煉也不送,坐在椅上,歎道:“咳!‘漢賊不兩立!’”一連念了七八句。

    這句書也是《出師表》上的說話,他把嚴家比着曹操父子。

    衆人隻怕世蕃聽見,倒替他捏兩汗。

    沈煉全不為意,又取酒連飲幾杯,盡醉方散。

     睡到五更醒來,想道:“嚴世蕃這厮,被我使氣逼他飲酒,他必然記恨來暗算我。

    一不做,二不休,有心隻是一怪,不如先下手為強。

    我想嚴嵩父子之惡,神人怨怒,隻因朝廷寵信甚固,我官卑職小,言而無益。

    欲待觑個機會,方才下手,如今等不及了。

    隻當張子房在博浪沙中椎擊秦始皇,雖然擊他不中,也好與衆人做個榜樣。

    ”就枕上思想疏稿。

    想到天明已就,起身焚香盥手,寫起奏疏。

    疏中備說嚴嵩父子招權納賄、窮兇極惡、欺君誤國十大罪,乞誅之以謝天下。

    聖旨下道:“沈煉謗讪大臣,沽名釣譽,着錦衣衛重打一百,發去口外為民。

    ”嚴世蕃差人吩咐錦衣衛官校,定要将沈煉打死。

    虧得堂上官是個有主意的人。

    那人姓陸,名柄,平時極敬重沈公氣節,況且又是屬官,相處得好的,因此反加周全,好生打個出頭棍兒,不甚利害。

    戶部注籍保安州為民。

     沈煉帶棍瘡,即日收拾行李,帶領妻子,雇着一乘車兒,出了國門,望保安進發。

    原來沈公夫人徐氏所生四個兒子:長子沈襄,本府廪膳秀才,一向留家;次子沈袞、沈褒,随任讀書;幼子沈訴袠,年方周歲。

    嫡親五口兒上路。

    滿朝文武,懼怕嚴家,沒一個敢來送行。

    有詩為證: 一紙封章忤廟廓,蕭然行李入遐荒。

     但知不敢攀鞍送,恐觸權奸惹禍殃。

     一路上辛苦,自不必說。

    且喜到了保安地方。

     那保安州屬宣府,是個邊遠地方,不比内地繁華,異鄉風景,舉目凄涼。

    況兼連日陰雨,天昏地黑,倍加慘戚。

    欲賃間民房居住,又無相識指引,不知何處安身是好。

    正在徬徨之際,隻見一人,打着小傘前來,看見路旁行李,又見沈煉一表非俗,立住了腳,相了一回,問道:“官人尊姓?何處來的?”沈煉道:“姓沈,從京師來。

    ”那人道:“小人聞得京中有個沈經曆,上本要殺嚴嵩父子,莫非官人就是他麼?”沈煉道:“正是。

    ”那人道:“仰慕多時,幸得相會。

    此非說話之處,寒家離此不遠,便請攜寶眷同行,到寒家權下,再作區處。

    ”沈煉見他十分殷勤,隻得從命。

    行不多路便到了,看那人家,雖不是個大人宅院,卻也精雅。

    那人揖沈煉至于中堂,納頭便拜。

    沈煉慌忙答禮,問道:“足下是誰?何故如此相愛?” 那人道:“小人姓賈,名石,是宣府衛一個舍人。

    哥哥是本衛千戶,先年身故無子,小人應襲。

    為嚴賊當權,襲職者都要重賂,小人不願為官。

    托賴祖蔭,有數畝薄田,務農度日。

    數日前聞閣下彈劾嚴氏,此乃天下忠臣義士也。

    又聞編管在此,小人渴欲一見。

    不意天遣相遇,三生有幸。

    ”說罷又拜下去。

     沈公再三扶起,便教沈袞、沈褒與賈石相見。

    賈石教老婆迎接沈奶奶到内宅安置,交卸了行李,打發車夫等去了。

    吩咐莊客,宰豬整酒,款待沈公一家。

    賈石道:“這等雨天,料閣下也無處去,隻好在寒家安歇了。

    請安心多飲幾杯,以寬勞頓。

    ”沈煉謝道:“萍水相逢,便承款宿,何以當此?”賈石道: “農莊粗粝,休嫌簡慢。

    ”當日賓主酬酢,無非說些感慨時事的說話。

    兩邊說得情投意合,隻恨相見之晚。

     過了一宿,次早沈煉起身,向賈石說道:“我要尋所房子安頓老小,有煩舍人指引。

    ”賈石道:“要什麼樣子的房子?” 沈煉道:“隻像宅上這一所,十分足意了。

    租價但憑尊教。

    ”賈石道:“不妨事。

    ”出去踅了一回,轉來道:“賃房盡多,隻是龌龊低窪,急切難得中意。

    閣下不若就在草舍權住幾時,小人領着家小,自到外家去住。

    等閣下還朝,小人回來,可不穩便?”沈煉道:“雖承厚愛,豈敢占舍人之宅?此事決不可。

    ” 賈石道:“小人雖是村農,頗識好歹。

    慕閣下忠義之士,想要執鞭随镫尚且不能。

    今日天幸降臨,權讓這幾間草房與閣下作寓,也表我小人一點敬賢之心,不須推遜。

    ”話畢,慌忙吩咐莊客,推個車兒,牽個馬兒,帶個驢兒,一夥子将細軟家私搬去。

    其餘家常動使家火,都留與沈公日用。

    沈煉見他慨爽,甚不過意,願與他結義為兄弟。

    賈石道:“小人一介村農,怎敢僭攀貴宦?”沈煉道:“大丈夫意氣相投,那有貴賤?”賈石小沈煉五歲,就拜沈煉為兄。

    沈煉教兩個兒子拜賈石為義叔。

    賈石也喚妻子出來,都相見了,做了一家兒親戚。

    賈石陪過沈煉吃飯已畢,便引着妻子到外舅李家去訖。

    自此沈煉隻在賈石宅子内居住。

    時人有詩歎賈舍人借宅之事。

    詩曰: 傾蓋相逢意氣真,移家借宅表情親。

     世間多少親和友,競産争财愧死人。

     卻說保安州父老聞知沈經曆為上本參嚴閣老,貶斥到此,人人敬仰,都來拜望,争識其面。

    也有運柴運米相助的,也有攜酒肴來請沈公吃的,又有遣子弟拜于門下聽教的。

    沈煉每日間與地方人等,講論忠孝大節,及古來忠臣義士的故事。

     說到傷心處,有時毛發倒豎,拍案大叫;有時悲歌長歎,涕淚交流。

    地方若老若少,無不聳聽歡喜。

    或時唾罵嚴賊,地方人等齊聲附和。

    其中若有不開口的,衆人就罵他是不忠不義。

    一時高興,以後率以為常。

    又聞得沈經曆文武全材,都來合他去射箭。

    沈煉教把稻草紮成三個偶人,用布包裹,一寫“唐奸相李林甫”,一寫“宋奸相秦桧”,一寫“明奸相嚴嵩”,把那三個偶人做個射鹄。

    假如要射李林甫的,便高聲罵道:“李賊看箭!”秦賊、嚴賊都是如此。

    北方人性直,被沈經曆聒得熱鬧了,全不慮及嚴家知道。

     自古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世間隻有權勢之家報新聞的極多,早有人将此事報知嚴嵩父子。

    嚴嵩父子深以為恨,商議要尋個事頭殺卻沈煉,方免其患。

    适值宣大總督員缺,嚴閣老吩咐吏部,教把這缺與他門人、幹兒子楊順做去。

    吏部依言,就把那侍郎楊順差往宣大總督。

    楊順往嚴府拜辭,嚴世蕃置酒送行。

    席間屏人而語,托他要查沈煉過失。

    楊順領命,唯唯而去。

    正是: 合成毒藥惟需酒,鑄就鋼刀待舉手。

     可憐忠義沈經曆,還向偶人誇大口! 卻說楊順到任不多時,适遇大同鞑虜俺答引衆入寇,應州地方,連破了四十餘堡,擄去男婦無算。

    楊順不敢出兵救援,直待鞑虜去後,方才遣兵調将為追襲之計。

    一般篩鑼擊鼓,揚旗放炮,鬼混一場,那曾看見半個鞑子的影兒!楊順情知失機懼罪,密谕将士,拿獲避兵的平民,将他頭斬首,充做鞑虜首級,解往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