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卷 元公子淫人反自淫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八卷元公子淫人反自淫
詩曰:
坐懷不亂古來誇,閉戶辭人也不差。
試看檐前無錯點,勸君休采路旁花。
話說蘇州府長洲縣,有一個少年秀才,姓唐,因慕唐寅為人,便起名叫做唐辰,因唐寅号伯虎,他就号季龍,有個要與唐寅相伯仲之意。
他生得雙眉聳秀,兩眼如星,又兼素性愛潔,穿的巾服無半點塵污。
走在人中,真如野鶴立在雞群。
況且才高學富,凡做文章,定有驚人之語。
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家計雖貧,住的房屋,花木扶疏,大有幽野之緻。
結交的朋友,多是讀書高人,若是富貴躅之人,便絕迹不與往來。
若看他外貌,自然是個風流人物;誰知他持己端方,倒是個有守的正人。
除了交際,每日隻是閉門讀書而已。
又因他孤高,與衆不同,尋常女子,難以說親,所以年紀二十,尚未受室。
一日暮秋天氣,聞得虎丘菊花盛開,約了一個相知朋友,叫做王鶴,字野雲,同往虎丘去看。
二人因天氣晴明,不寒不煖,遂不雇船,便緩步而行。
轉到半塘,隻見一帶疏竹高梧,圍繞着小小一個院子,院子内分花間柳,隐隐的透出一座高樓,樓中一個老婦人同着一個少年女子榻伏着閣窗,低頭向下,不知看些什麼。
唐辰忽然看見,着了一驚,再定睛細看,隻見那女子生得: 白勝梨花紅勝桃,黃金弱柳遜纖腰。
若非國色天仙種,安得姿容絕世嬌? 唐辰看了,不覺失色稱贊道:“好美女子!”王鶴忙止他道:“低聲!恐怕有人聽見。
”唐辰方掩口低頭而走。
走了幾步,王鶴笑說道:“季龍兄平素最謹慎老成,今日何故忽作此态?”唐辰笑道:“連我亦不自知其然而然也。
第覺光豔觸人,寸心已蕩,有不容人矯持者。
”王鶴道:“此女果然可稱絕色也!怪兄不得。
但不知這家姓甚?”唐辰道:“偶然動心,自是本來好色之先天,若一問姓名,便恐堕入後天,有犯聖人之戒矣!”王鶴笑道:“且詩問,君子思淑女而展轉反側,為先天乎?為後天乎?”二人相視大笑。
不覺步到虎丘,果然菊開大盛。
二人賞玩多時,情興頗暢,因相攜上一小樓去沽酒。
不期上得樓來,早先有一個老者坐在上面獨飲。
你看那老者怎生打扮?隻見他: 頭戴一頂玄色夾紗巾,湛湛一泓秋水。
身穿一領素絲單直裰,飄飄兩袖春雲。
幾根須如銀見肉,曆曆可數; 兩隻耳垂珠貼肉,累累堪誇。
口角含吟,不問而知其為能詩之子美;準頭帶赤,一望亦識其為好酒之劉伶。
若非藏名之君子,定是玩世之高人。
那老者正對着酒家插瓶的許多菊花,舉杯獨酌。
忽看見唐辰與王鶴上樓,又見唐辰年少,風流儒雅,皎皎出塵,便放下酒杯,立起身将手一拱,道:“二兄請坐!”唐辰與王鶴忙忙打恭,道:“老先生請!”遂同坐于對面。
那老者道:“二兄高姓?想因看花而來麼?”唐辰笑道:“我二人因秋色甚佳,閑步至此。
又見菊花大盛,偶思小飲;不期驚動長者,殊為得罪!不曾請問得老先生尊姓,晚生焉敢先通。
”那老者道: “我學生姓莊名臨,别号敬菴,是湖州人,偶寄居于此。
”唐辰與王鶴道:“原來是中翰老先生。
”莊臨道:“不敢!二兄亦乞見教。
”王鶴道:“晚生姓王名鶴。
”唐辰道:“晚生姓唐名辰。
”莊臨道:“唐兄莫非就是慕唐伯虎的季龍兄麼?”唐辰道: “不敢!”莊臨因歡羨道:“果然名下無虛。
我就想如斯濁世,豈易得此高品?”因命跟随童子,又取了兩付鐘筯,送酒同飲。
飲酒中間,扳今吊古,談山說水,彼此投機,竟不像個初會面的。
大家放量豪飲,飲到半酣,忽見一隻大酒船泊在樓下,船窗适與樓窗相對,船中一女子,時時掀起簾兒,看着唐辰微笑。
唐辰也不在心,又飲了一會,遂與王鶴起身辭謝,道: “晚生俱醉矣,不堪再酌。
”莊臨道:“既如此,我們同到山前步一步,再回來小寓吃茶罷。
”遂叫家人算還酒錢,手攜着唐辰步上山來。
又在山上盤桓了半晌,方同二人上了小船,搖回半塘門前上岸。
王鶴辭謝道:“本該登堂叩谒,恐殘步不恭,容改日竭誠再拜何如?”莊臨笑道:“我學生與二兄形骸俱已略去,何又作此俗談?”三人俱笑起來,遂同入堂中。
叙禮畢,莊臨就吩咐備茶到後樓上來。
吃罷,因邀二人入内,道:“今日虎丘之菊,可謂盛矣!小樓之下,亦有數種,請二兄進去一看,不識有當于虎丘之萬一否?”唐辰道:“才得登龍,遽爾入幕,無乃過于造次乎?”遂穿入後堂,由曲檻書齋直登後樓。
唐辰與王鶴到得樓上,舉頭一看,隻見疏籬碧梧圍繞小院,即初來時所見美女子伫立之樓也。
二人相顧微笑,暗以為奇。
再細觀樓上,橫懸一匾,題着“醉陶樓”三字。
再往樓下一看,皆是菊花,紫白紅黃,芬纭滿院。
莊臨笑指道: “觀于海者難為水,小院疏英殊無足覽,聊以效野人之獻。
”唐辰道:“天下豈無菊?古今盡屬陶家,花以人靈耳!今有老先生在此,覺滿院之菊,皆含陶家風趣,不獨虎丘減價,幾令天下秋英皆失色矣!徘徊賞玩,恍置身于五柳之前,何幸如之!”莊臨大笑道:“承兄過譽,吾何敢當!”不一時,童子送上松茗,一人啜茗觀玩。
隻見院子外一個少年,穿着一身華服,走了過去,又走了回來,隻管仰着頭看樓上。
唐辰與王鶴低低說道:“此人想也是看見此女,故作此态。
”王鶴道: “你認得此人麼?”唐辰道:“我不認得。
”王鶴道:“此人叫做元晏,是個呆公子。
”說罷,早又是美酒佳肴,靠着樓窗,看菊小飲。
飲了幾杯,王鶴因問道:“苕溪大郡,人文淵薮,老先生何慕于蘇,而舍彼就此?”莊臨見問,便蹙着雙眉道: “此事有難為二兄道者,然承兄下詢,又不敢不告。
學生止生一子一女,小犬雖博一領青衿,然庸腐之才,僅可以持門戶而已。
小女雖閨中弱質,而孟光風範,自顧不減,兼之女紅之事,頗有微長。
學生與老妻最為鐘愛,欲得梁鴻事之。
而敝郡鄉紳子弟,不肖者多,往往強求,費人唇舌,故僑居于此以避之。
”王鶴道:“原來為令愛之故,不知老先生到敝地,曾為令愛選有佳偶否?”莊臨笑道:“有倒有了,尚不知機緣何如?”王鶴見莊臨說話有因,便乘機說道:“老先生既有其人,晚生願執斧柯何如?”莊臨道:“王兄若肯撮合,再無不諧之理。
”說罷大家俱各笑笑,默會其意,不好再言。
直飲到抵暮,二人方起身辭謝。
莊臨猶戀戀不舍,臨行,又問了居止而别。
王鶴一路上與唐辰說道:“觀莊老有意于兄,此段姻緣可謂天付矣!”唐辰道:“樓頭一見初非有意,店中之遇亦出無心,而不知所遇即所見,真奇事也!”二人進城各别。
到次日,莊臨來拜,唐辰就留在家中飲了一日。
莊臨見唐辰居止幽雅,事事風流,甚是歡喜,又見他少年未娶,更加歡喜。
唐辰見莊臨為人高逸,十分敬重;又見閨中有美,更加親厚。
二人彼此愛慕,便時常往來。
過了些時,王鶴揣知其意,因乘間對莊臨道:“老先生久擅冰清之望,唐季龍亦可稱玉潤荀倩風流,無心契合,此中大有天緣,晚生欲以一縷紅絲,為兩姓作赤繩之系,不識可否?”莊臨笑道:“學生久有此意,今日野雲兄道及,可謂深得我心矣!敬從台命。
”王鶴大喜,因與唐辰說之,唐辰喜之不勝,恐後有虧,即擇日行過定來。
自定之後,翁婿往來,更加親厚不提。
正是: 姻緣分定便相親,每向無因作有因。
處世不須多計較,老天作事勝于人。
卻說唐辰與王鶴在樓上看見,在院子邊走來走去的那個少年,姓元名晏,表字子過,是個大富公子。
為人雖極鄙俗,卻每每強作風流。
已定下花鄉宦家女兒為妻,他還終日東遊西蕩,看人家婦女。
這日也因往虎丘看菊,打從花園邊過,看見了樓上美女,便着了迷,隻管走來走去。
不期到了下午,樓上美女不見,卻換了幾個男人吃酒,便十分掃興,隻得自到虎丘去閑步了半晌,再回來看樓上時,吃酒人雖散了,卻不見美人,再要看看,卻又不能,要撇了回來,又戀戀不舍。
正徘徊間,忽後門裡走出一個老婦人來。
他認得是張媒婆,因上前迎問道:“張娘娘,那裡來?”張媒婆看見道:“元相公,你為何獨自在此?”元晏道:“虎丘看菊回來。
”張媒婆道: “我在這裡賣些翠花。
天晚了,同進城去。
”二人便同路而行。
元晏問道:“這是甚麼人家?”張媒婆道:“他是湖州莊家,移居在此。
有個小姐,要我替他做媒,隻是莊老爺難說話,我替他講了幾頭親事都不允。
今日是他小姐要買翠花,我故此送來,多謝他留我吃飯,故出來遲了。
”元晏道:“既是他家女兒托你講親,你何不總承了我,我重重謝你何如?”張媒婆道:“你現今聘下花小姐,目下日日催娶,你不去幹正經事,卻說這些戲話。
”元晏道:“我實意如此,倒不是戲話。
”張媒婆道:“若是實意,你聘下花小姐,那個不知?他難道肯與你做小?”元晏道:“若依你說,這事成不得了,我便是死也!” 張媒婆笑道:“這又奇了,你又不認得他小姐面長相短,為何要死起來?”元晏道:“我起先打從他園外樓下過,我見他小姐一貌如花,榻伏着樓窗,看見我過,便低着頭不住的向我含笑,着實有意于我。
引得我魂飛天外,若是娶他不得,豈不要想死?”張媒婆笑道:“他小姐果然生得标緻,怪不得你想。
但他為人正氣,言笑不苟,怎肯輕易向人含笑?”元晏道: “他若不向我笑,我想他做甚麼?你既在他家走動,這件事要賴在你身上了。
”張媒婆道:“你的事怎賴在我身上?”元晏道: “我也不白賴在你身上,送你十兩白銀,煩你假借賣花,見莊小姐,取巧兒說我樓下窺見相思之意。
他若不肯應承,我隻得死心罷了;他若果然有意,你能設法我再會他一會,我再謝你五十兩,決不爽信!”張媒婆道:“這事難,難,難!他一個宦家小姐,叫我怎生開口?”元晏道:“張娘娘,不消說許多難,他小姐已百分心肯,我故此央你,你去隻消微微勾挑,他自然領會,我若沒有幾分把柄,我肯拿銀子白白耍你?” 張媒婆道:“若果有意便好,倘若是無心,打也有,罵也有,還要将這好主顧斷送了。
既是元相公托我,怎好推辭?過些時,隻得替你去走一遭。
”二人說着,已進城,要分路,元晏道:“張娘娘,明日遲些出門,我絕早還有話來與你說。
”二人别了。
到次日,果然元晏拿了十兩銀子,到張媒婆家來送與他,道:“昨日所說,今日就要去走走,我在家立候好音!”張媒婆接着十兩銀子,心先軟了,妝不出腔來,因說道:“元相公面上,隻得去走遭,但不知是禍是福?”元晏道:“包你是福!” 說罷,就去了。
張媒婆将銀子收好,心下暗想道:“此事想必有些因,故此人着魔。
”捱到午後,又尋了些奇巧珠翠,走到莊家來。
此時莊奶奶正午睡,遂走到莊小姐房裡來。
原來莊臨的女兒,母親生他時,曾夢玉燕投懷,遂取名叫做玉燕。
莊玉燕看見張媒婆來,因叫他坐下。
張媒婆先說道:“昨日的翠花不甚好,我今日特尋幾朵奇巧的來與小姐。
”因開籠子,取了出來,道: “小姐,你看好麼?”莊玉燕道:“果然比昨日的好些,隻是又勞你送來。
”張媒婆道:“我一為送翠花來,二為你昨日說樓下菊花好,因老爺有客吃酒,不曾看得,今日小姐可領我去看看。
”莊玉燕道:“這個使得。
”遂叫丫鬟拿茶到後樓上來,吃罷,二人到得樓上。
張
試看檐前無錯點,勸君休采路旁花。
話說蘇州府長洲縣,有一個少年秀才,姓唐,因慕唐寅為人,便起名叫做唐辰,因唐寅号伯虎,他就号季龍,有個要與唐寅相伯仲之意。
他生得雙眉聳秀,兩眼如星,又兼素性愛潔,穿的巾服無半點塵污。
走在人中,真如野鶴立在雞群。
況且才高學富,凡做文章,定有驚人之語。
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家計雖貧,住的房屋,花木扶疏,大有幽野之緻。
結交的朋友,多是讀書高人,若是富貴躅之人,便絕迹不與往來。
若看他外貌,自然是個風流人物;誰知他持己端方,倒是個有守的正人。
除了交際,每日隻是閉門讀書而已。
又因他孤高,與衆不同,尋常女子,難以說親,所以年紀二十,尚未受室。
一日暮秋天氣,聞得虎丘菊花盛開,約了一個相知朋友,叫做王鶴,字野雲,同往虎丘去看。
二人因天氣晴明,不寒不煖,遂不雇船,便緩步而行。
轉到半塘,隻見一帶疏竹高梧,圍繞着小小一個院子,院子内分花間柳,隐隐的透出一座高樓,樓中一個老婦人同着一個少年女子榻伏着閣窗,低頭向下,不知看些什麼。
唐辰忽然看見,着了一驚,再定睛細看,隻見那女子生得: 白勝梨花紅勝桃,黃金弱柳遜纖腰。
若非國色天仙種,安得姿容絕世嬌? 唐辰看了,不覺失色稱贊道:“好美女子!”王鶴忙止他道:“低聲!恐怕有人聽見。
”唐辰方掩口低頭而走。
走了幾步,王鶴笑說道:“季龍兄平素最謹慎老成,今日何故忽作此态?”唐辰笑道:“連我亦不自知其然而然也。
第覺光豔觸人,寸心已蕩,有不容人矯持者。
”王鶴道:“此女果然可稱絕色也!怪兄不得。
但不知這家姓甚?”唐辰道:“偶然動心,自是本來好色之先天,若一問姓名,便恐堕入後天,有犯聖人之戒矣!”王鶴笑道:“且詩問,君子思淑女而展轉反側,為先天乎?為後天乎?”二人相視大笑。
不覺步到虎丘,果然菊開大盛。
二人賞玩多時,情興頗暢,因相攜上一小樓去沽酒。
不期上得樓來,早先有一個老者坐在上面獨飲。
你看那老者怎生打扮?隻見他: 頭戴一頂玄色夾紗巾,湛湛一泓秋水。
身穿一領素絲單直裰,飄飄兩袖春雲。
幾根須如銀見肉,曆曆可數; 兩隻耳垂珠貼肉,累累堪誇。
口角含吟,不問而知其為能詩之子美;準頭帶赤,一望亦識其為好酒之劉伶。
若非藏名之君子,定是玩世之高人。
那老者正對着酒家插瓶的許多菊花,舉杯獨酌。
忽看見唐辰與王鶴上樓,又見唐辰年少,風流儒雅,皎皎出塵,便放下酒杯,立起身将手一拱,道:“二兄請坐!”唐辰與王鶴忙忙打恭,道:“老先生請!”遂同坐于對面。
那老者道:“二兄高姓?想因看花而來麼?”唐辰笑道:“我二人因秋色甚佳,閑步至此。
又見菊花大盛,偶思小飲;不期驚動長者,殊為得罪!不曾請問得老先生尊姓,晚生焉敢先通。
”那老者道: “我學生姓莊名臨,别号敬菴,是湖州人,偶寄居于此。
”唐辰與王鶴道:“原來是中翰老先生。
”莊臨道:“不敢!二兄亦乞見教。
”王鶴道:“晚生姓王名鶴。
”唐辰道:“晚生姓唐名辰。
”莊臨道:“唐兄莫非就是慕唐伯虎的季龍兄麼?”唐辰道: “不敢!”莊臨因歡羨道:“果然名下無虛。
我就想如斯濁世,豈易得此高品?”因命跟随童子,又取了兩付鐘筯,送酒同飲。
飲酒中間,扳今吊古,談山說水,彼此投機,竟不像個初會面的。
大家放量豪飲,飲到半酣,忽見一隻大酒船泊在樓下,船窗适與樓窗相對,船中一女子,時時掀起簾兒,看着唐辰微笑。
唐辰也不在心,又飲了一會,遂與王鶴起身辭謝,道: “晚生俱醉矣,不堪再酌。
”莊臨道:“既如此,我們同到山前步一步,再回來小寓吃茶罷。
”遂叫家人算還酒錢,手攜着唐辰步上山來。
又在山上盤桓了半晌,方同二人上了小船,搖回半塘門前上岸。
王鶴辭謝道:“本該登堂叩谒,恐殘步不恭,容改日竭誠再拜何如?”莊臨笑道:“我學生與二兄形骸俱已略去,何又作此俗談?”三人俱笑起來,遂同入堂中。
叙禮畢,莊臨就吩咐備茶到後樓上來。
吃罷,因邀二人入内,道:“今日虎丘之菊,可謂盛矣!小樓之下,亦有數種,請二兄進去一看,不識有當于虎丘之萬一否?”唐辰道:“才得登龍,遽爾入幕,無乃過于造次乎?”遂穿入後堂,由曲檻書齋直登後樓。
唐辰與王鶴到得樓上,舉頭一看,隻見疏籬碧梧圍繞小院,即初來時所見美女子伫立之樓也。
二人相顧微笑,暗以為奇。
再細觀樓上,橫懸一匾,題着“醉陶樓”三字。
再往樓下一看,皆是菊花,紫白紅黃,芬纭滿院。
莊臨笑指道: “觀于海者難為水,小院疏英殊無足覽,聊以效野人之獻。
”唐辰道:“天下豈無菊?古今盡屬陶家,花以人靈耳!今有老先生在此,覺滿院之菊,皆含陶家風趣,不獨虎丘減價,幾令天下秋英皆失色矣!徘徊賞玩,恍置身于五柳之前,何幸如之!”莊臨大笑道:“承兄過譽,吾何敢當!”不一時,童子送上松茗,一人啜茗觀玩。
隻見院子外一個少年,穿着一身華服,走了過去,又走了回來,隻管仰着頭看樓上。
唐辰與王鶴低低說道:“此人想也是看見此女,故作此态。
”王鶴道: “你認得此人麼?”唐辰道:“我不認得。
”王鶴道:“此人叫做元晏,是個呆公子。
”說罷,早又是美酒佳肴,靠着樓窗,看菊小飲。
飲了幾杯,王鶴因問道:“苕溪大郡,人文淵薮,老先生何慕于蘇,而舍彼就此?”莊臨見問,便蹙着雙眉道: “此事有難為二兄道者,然承兄下詢,又不敢不告。
學生止生一子一女,小犬雖博一領青衿,然庸腐之才,僅可以持門戶而已。
小女雖閨中弱質,而孟光風範,自顧不減,兼之女紅之事,頗有微長。
學生與老妻最為鐘愛,欲得梁鴻事之。
而敝郡鄉紳子弟,不肖者多,往往強求,費人唇舌,故僑居于此以避之。
”王鶴道:“原來為令愛之故,不知老先生到敝地,曾為令愛選有佳偶否?”莊臨笑道:“有倒有了,尚不知機緣何如?”王鶴見莊臨說話有因,便乘機說道:“老先生既有其人,晚生願執斧柯何如?”莊臨道:“王兄若肯撮合,再無不諧之理。
”說罷大家俱各笑笑,默會其意,不好再言。
直飲到抵暮,二人方起身辭謝。
莊臨猶戀戀不舍,臨行,又問了居止而别。
王鶴一路上與唐辰說道:“觀莊老有意于兄,此段姻緣可謂天付矣!”唐辰道:“樓頭一見初非有意,店中之遇亦出無心,而不知所遇即所見,真奇事也!”二人進城各别。
到次日,莊臨來拜,唐辰就留在家中飲了一日。
莊臨見唐辰居止幽雅,事事風流,甚是歡喜,又見他少年未娶,更加歡喜。
唐辰見莊臨為人高逸,十分敬重;又見閨中有美,更加親厚。
二人彼此愛慕,便時常往來。
過了些時,王鶴揣知其意,因乘間對莊臨道:“老先生久擅冰清之望,唐季龍亦可稱玉潤荀倩風流,無心契合,此中大有天緣,晚生欲以一縷紅絲,為兩姓作赤繩之系,不識可否?”莊臨笑道:“學生久有此意,今日野雲兄道及,可謂深得我心矣!敬從台命。
”王鶴大喜,因與唐辰說之,唐辰喜之不勝,恐後有虧,即擇日行過定來。
自定之後,翁婿往來,更加親厚不提。
正是: 姻緣分定便相親,每向無因作有因。
處世不須多計較,老天作事勝于人。
卻說唐辰與王鶴在樓上看見,在院子邊走來走去的那個少年,姓元名晏,表字子過,是個大富公子。
為人雖極鄙俗,卻每每強作風流。
已定下花鄉宦家女兒為妻,他還終日東遊西蕩,看人家婦女。
這日也因往虎丘看菊,打從花園邊過,看見了樓上美女,便着了迷,隻管走來走去。
不期到了下午,樓上美女不見,卻換了幾個男人吃酒,便十分掃興,隻得自到虎丘去閑步了半晌,再回來看樓上時,吃酒人雖散了,卻不見美人,再要看看,卻又不能,要撇了回來,又戀戀不舍。
正徘徊間,忽後門裡走出一個老婦人來。
他認得是張媒婆,因上前迎問道:“張娘娘,那裡來?”張媒婆看見道:“元相公,你為何獨自在此?”元晏道:“虎丘看菊回來。
”張媒婆道: “我在這裡賣些翠花。
天晚了,同進城去。
”二人便同路而行。
元晏問道:“這是甚麼人家?”張媒婆道:“他是湖州莊家,移居在此。
有個小姐,要我替他做媒,隻是莊老爺難說話,我替他講了幾頭親事都不允。
今日是他小姐要買翠花,我故此送來,多謝他留我吃飯,故出來遲了。
”元晏道:“既是他家女兒托你講親,你何不總承了我,我重重謝你何如?”張媒婆道:“你現今聘下花小姐,目下日日催娶,你不去幹正經事,卻說這些戲話。
”元晏道:“我實意如此,倒不是戲話。
”張媒婆道:“若是實意,你聘下花小姐,那個不知?他難道肯與你做小?”元晏道:“若依你說,這事成不得了,我便是死也!” 張媒婆笑道:“這又奇了,你又不認得他小姐面長相短,為何要死起來?”元晏道:“我起先打從他園外樓下過,我見他小姐一貌如花,榻伏着樓窗,看見我過,便低着頭不住的向我含笑,着實有意于我。
引得我魂飛天外,若是娶他不得,豈不要想死?”張媒婆笑道:“他小姐果然生得标緻,怪不得你想。
但他為人正氣,言笑不苟,怎肯輕易向人含笑?”元晏道: “他若不向我笑,我想他做甚麼?你既在他家走動,這件事要賴在你身上了。
”張媒婆道:“你的事怎賴在我身上?”元晏道: “我也不白賴在你身上,送你十兩白銀,煩你假借賣花,見莊小姐,取巧兒說我樓下窺見相思之意。
他若不肯應承,我隻得死心罷了;他若果然有意,你能設法我再會他一會,我再謝你五十兩,決不爽信!”張媒婆道:“這事難,難,難!他一個宦家小姐,叫我怎生開口?”元晏道:“張娘娘,不消說許多難,他小姐已百分心肯,我故此央你,你去隻消微微勾挑,他自然領會,我若沒有幾分把柄,我肯拿銀子白白耍你?” 張媒婆道:“若果有意便好,倘若是無心,打也有,罵也有,還要将這好主顧斷送了。
既是元相公托我,怎好推辭?過些時,隻得替你去走一遭。
”二人說着,已進城,要分路,元晏道:“張娘娘,明日遲些出門,我絕早還有話來與你說。
”二人别了。
到次日,果然元晏拿了十兩銀子,到張媒婆家來送與他,道:“昨日所說,今日就要去走走,我在家立候好音!”張媒婆接着十兩銀子,心先軟了,妝不出腔來,因說道:“元相公面上,隻得去走遭,但不知是禍是福?”元晏道:“包你是福!” 說罷,就去了。
張媒婆将銀子收好,心下暗想道:“此事想必有些因,故此人着魔。
”捱到午後,又尋了些奇巧珠翠,走到莊家來。
此時莊奶奶正午睡,遂走到莊小姐房裡來。
原來莊臨的女兒,母親生他時,曾夢玉燕投懷,遂取名叫做玉燕。
莊玉燕看見張媒婆來,因叫他坐下。
張媒婆先說道:“昨日的翠花不甚好,我今日特尋幾朵奇巧的來與小姐。
”因開籠子,取了出來,道: “小姐,你看好麼?”莊玉燕道:“果然比昨日的好些,隻是又勞你送來。
”張媒婆道:“我一為送翠花來,二為你昨日說樓下菊花好,因老爺有客吃酒,不曾看得,今日小姐可領我去看看。
”莊玉燕道:“這個使得。
”遂叫丫鬟拿茶到後樓上來,吃罷,二人到得樓上。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