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關燈
去的,卻獨自一個行走。

    小娘子說起是與小人同路,以此作伴同行,卻不知前後因依。

    ”衆人那裡肯聽他分說,搜索他搭膊中,恰好是十五貫錢,一文也不多,一文也不少。

    衆人齊發起喊來道: “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你卻與小娘子殺了人,拐了錢财,盜了婦女,同往他鄉,卻連累我地方鄰裡打沒頭官司!” 當下大娘子結扭了小娘子,王老員外結扭了崔甯,四鄰舍都是證見,一哄都入臨安府中來。

    那府尹聽得有殺人公事,即便升堂。

    便叫一幹人犯,逐一從頭說來。

    先是王老員外上去,告說:“相公在上,小人是本府村莊人氏,年邁六旬,隻生一女,先年嫁與本府城中劉貴為妻。

    後因無子,娶了陳氏為妾,呼為二姐。

    一向三口在家過活,并無片言。

    隻因前日是老漢生日,差人接取女兒女婿到家,住了一夜。

    次日,因見女婿家中全無活計,養贍不起,把十五貫錢與女婿作本,開店養身。

    卻有二姐在家看守。

    到得昨夜,女婿到家時分,不知因甚原故,将女婿斧劈死了,二姐卻與一個後生,名喚崔甯,一同逃走,被人追捉到來。

    望相公可憐見老漢的女婿,身死不明,奸夫淫婦,贓證現在,伏乞相公明斷。

    ”府尹聽得如此如此,便叫陳氏上來:“你卻如何通同奸夫,殺死了親夫,劫了錢,與人一同逃走,是何理說?”二姐告道:“小婦人嫁與劉貴,雖是個小老婆,卻也得他看承得好,大娘子又賢慧,卻如何肯起這片歹心?隻是昨晚丈夫回來,吃的半酣,馱了十五貫錢進門,小婦人問他來曆,丈夫說道,為因養贍不周,将小婦人典與他人,典得十五貫身價在此,又不通我爹娘得知,明日就要小婦人到他家去。

    小婦人慌了,連夜出門,走到鄰舍家裡,借宿一宵。

    今早一徑先往爹娘家去,教他對丈夫說,既然賣我有了主顧,可到我爹媽家裡來交割。

    才走得到半路,卻見昨夜借宿的鄰家趕來,捉住小婦人回來,卻不知丈夫殺死的根由。

    ”那府尹喝道:“胡說!這十五貫錢,分明是他丈人與他女婿的,你卻說是典你的身價,眼見的沒巴臂的說話了。

    況且婦人家,如何黑夜行走?定是脫身之計。

    這樁事須不是你一個婦人家做的,一定有奸夫幫你謀财害命,你卻從實說來。

    ”那小娘子正待分說,隻見幾家鄰舍一齊跪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語,委是青天。

    他家小娘子,昨夜果然借宿在左鄰第二家的,今早他自去了。

    小的們見他丈夫殺死,一面着人去趕,趕到半路,卻見小娘子和那一個後生同走,苦死不肯回來。

    小的們勉強捉他轉來,卻又一面着人去接他大娘子與他丈人,到時,說昨日有十五貫錢,付與女婿做生理的。

    今者女婿已死,這錢不知從何而去。

    再三問那小娘子時,說道:他出門時,将這錢一堆兒堆在床上。

    卻去搜那後生身邊,十五貫錢,分文不少。

    卻不是小娘子與那後生通同謀殺?贓證分明,卻如何賴得過?”府尹聽他們言言有理,就喚那後生上來道:“帝辇之下,怎容你這等胡行?你卻如何謀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貫錢,殺死他親夫?今日同往何處?從實招來。

    ”那後生道:“小人姓崔名甯,是鄉村人氏,昨日往城中賣了絲,賣得這十五貫錢。

    今早路上偶然撞着這小娘子,并不知他姓甚名誰,那裡曉得他家殺人公事?”府尹大怒喝道:“胡說!世間不信有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貫錢,你卻賣的絲恰好也是十五貫錢,這分明是支吾的說話了。

     況且他妻莫愛,他馬莫騎,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卻如何與他同行共宿?你這等頑皮賴骨,不打,如何肯招?”當下衆人将那崔甯與小娘子,死去活來,拷打一頓。

    那邊王老員外與女兒并一幹鄰佑人等,口口聲聲,咬他二人。

    府尹也巴不得了結這段公案。

    拷訊一回,可憐崔甯和小娘子,受刑不過,隻得屈招了。

    說是一時見财起意,殺死親夫,劫了十五貫錢,同奸夫逃走是實。

    左鄰右舍都指畫了十字,将兩人大枷枷了,送入死囚牢裡。

    将這十五貫錢,給還原主,也隻好奉與衙門中人做使用,也還不夠呢。

    府尹疊成文案,奏過朝廷,部複申詳,倒下聖旨,說:“崔甯不合奸騙人妻,謀财害命,依律處斬。

    陳氏不合通同奸夫,殺死親夫,大逆不道,淩遲示衆。

    ” 當下讀了招狀,大牢内取出二人來,當廳判一個斬字,一個刮字,押赴市曹,行刑示衆。

    兩人渾身是口,也難分說。

    正是: 啞子謾嘗黃蘖味,難将苦口對人言。

     看官聽說,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與那崔甯謀财害命的時節,他兩人需連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鄰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卻被人捉住了?這段冤枉,仔細可以推詳出來。

    誰想問官糊塗,隻圖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

    冥冥之中,積了陰骘遠在兒孫近在身。

    他倆個冤魂,也須放你不過。

    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斷獄,任情用刑,也要求個公平明允。

    道不得個死者不可複生,斷者不可複續,可勝歎哉! 閑話休提。

    卻說那劉大娘子到得家中,設個靈位,守孝過日。

    父親王老員外勸他轉身,大娘子說道:“不要說起三年之久,也須到小祥之後。

    ”父親應允自去。

    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結,将近一年,父親見他守不過,便叫家裡老王去接他來,說:“叫大娘子收拾回家,與劉官人做了周年,轉了身去罷。

    ”大娘子沒計奈何。

    細思:“父言亦是有理。

    ”收拾了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