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

關燈
第三十一卷樂小舍拚生覓偶 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雲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吳征越戰今何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這首詩,單題着杭州錢塘江潮,原來非同小可。

    刻時定信,并無差錯。

    自古至今,莫能考其出沒之由。

    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卻是: 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

     這三絕,一年止則一遍。

    惟有錢塘江潮,一日兩番。

    自古喚做羅刹江,為因風濤險惡,巨浪滔天,常翻了船,以此名之。

    南北兩山,多生虎豹,名為虎林。

    後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禦諱,改名武林。

    又因江潮險迅,怒濤洶湧,沖害居民,因取名甯海軍。

    後至唐末五代之間,去那徑山過來,臨安邑人錢寬生得一子,生時紅光滿室,裡人見者,将謂火發,皆往救之。

    卻是他家産下一男,兩足下有青色毛,長寸餘,父母以為怪物,欲殺之。

    有外母不肯,乃留之,因此小名婆留。

     看看長大成人,身長七尺有餘,美容貌,有智勇,諱镠字巨美。

    幼年專作私商無賴。

    因官司緝捕甚緊,乃投徑山法濟禅師躲難。

    法濟夜聞寺中伽藍雲:“今夜錢武肅王在此,毋令驚動。

    ”法濟知他是異人,不敢相留,乃作書薦镠往蘇州投太守安绶。

    绶乃用镠為帳下都部署,每夜在府中馬院宿歇。

    時遇炎天酷熱,太守夜起獨步後園。

    至馬院邊,隻見錢镠睡在那裡。

    太守方坐間,隻見那正廳背後,一眼枯井,井中走出兩個小鬼來,戲弄錢镠,卻見一個金甲神人,把那小鬼一喝都走了。

    口稱道:“此乃武肅王在此,不得無禮。

    ”太守聽罷,大驚。

    急回府中,心大異之。

    以此好生看待錢镠。

    後因黃巢作亂,錢镠破賊有功,僖宗拜為節度使。

    後遇董昌作亂,錢镠收讨平定,昭宗封為吳越國王。

    因杭州建都,治得國中甯靜。

     隻是地方狹窄,更兼長江洶湧,心常不悅。

    忽一日,有司進到金色鯉魚一尾,約長三尺有餘,兩目炯炯有光,将來作禦膳。

    錢王見此魚壯健,不忍殺之,令畜之池中。

    夜夢一老人來見,峨冠博帶,口稱:“小聖夜來孺子不肖,乘酒醉,變作金色鯉魚,遊于江岸,被人獲之,進與大王作禦膳,謝大王不殺之恩。

    今者小聖,特來哀告大王,願王憐憫,差人送往江中,必當重報。

    ”錢王應允,龍君乃退。

    錢王飒然驚覺得了一夢。

    次早升殿,喚左右打起那魚,差人放之江中。

    當夜,又夢龍君謝曰:“感大王再生之恩,将何以報?小聖龍宮海藏,應有奇珍異寶,夜光珠,盈尺璧,任從大王所欲,即當奉獻。

    ” 錢王乃言:“珍寶珍璧,非吾好也。

    惟我國僻處海隅,地方無千裡,更兼長江廣闊,波濤洶湧,日夕相沖,使國人常有風波之患。

    汝能借地一方,以廣吾國,是所願也。

    ”龍王曰: “此事甚易,然借則借,當在何日見還?”錢王曰:“五百劫後,仍複還之。

    ”龍王曰:“大王來日,可鑄鐵柱十二隻,各長一丈二尺,請大王自登舟,小聖使蝦魚聚于水面之上,大王但見處,可即下鐵柱一隻,其水漸漸自退,沙漲為平地。

    王可疊石為塘,其地即廣也。

    ”龍君退去,錢王驚覺。

    次日,令有司鑄造鐵柱十二隻,親自登舟,于江中看之。

    果見有魚蝦成聚一十二處,乃令人以鐵柱沉下去,江水自退。

    王乃登岸,但見無移時,沙石漲為平地,自富陽山前直至海門舟山為止。

    錢王大喜,乃使石匠于山中鑿石為闆,以黃羅木貫穿其中,排列成塘。

    因鑿石遲慢,乃下令:“如有軍民人等,以百斤石闆,将船裝來,一船換米一船。

    ”各處即将船載石闆來換米,因此砌了江岸。

    後方始稱為錢塘江。

    至大宋高宗南渡,建都錢塘,改名臨安府,稱為行在。

    方始人煙辏集,風俗淳美。

    似此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快樂。

    亦有本土善識水性之人,手執十幅旗幡,出沒水中,謂之弄潮,果是好看。

    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

    臨安府尹得知,累次出榜禁谕,不能革其風俗。

    有東坡學士看潮一絕為證: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