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卷劉翠翠長恨情難圓
詩雲: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四句乃是白樂天《長恨歌》中之語。
當日隻為唐明皇與楊貴妃七月七日夜,在長生殿前對天發了私願:“願生生世世得為夫婦!”後來馬嵬之難,楊貴妃自缢;明皇心中不舍,命鴻都道士求其魂魄。
道士凝神禦氣,見之玉真仙宮,道是“因為長生殿前私願,還要複降人間,與明皇做來生的夫婦。
” 所以白樂天述其事,做一篇《長恨歌》,有此四句。
蓋謂世間惟有願得成雙的,随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
小子而今先說一個不願成雙的古怪事,做個得勝頭回。
宋時,唐州比陽有個富人王八郎,在江淮做大商,與一個娼妓往來得密。
相與日久,勝似夫妻。
每要娶他回家,家中先已有妻子,甚是不得意。
既有了娶娼之意,歸家見了舊妻時,一發覺得厭憎。
隻管尋是尋非,要趕逐妻子出去。
那妻子是個乖巧的,見不是頭,也就懷着二心,無心戀着夫家。
欲待要去,隻可惜先前不曾留心積攢得些私房,未好便輕易走動。
其時身畔有一女兒,年隻數歲,把他做了由頭,婉辭哄那丈夫道:“我嫁你已多年了;女兒又小,你趕我出去,叫我那裡去好?我決不走路的。
”口裡如此說,卻日日打點出動的計較。
後來王生竟到淮上,帶了娼婦回來。
且未到家,在近巷另賃一所房子,與他一同住下。
妻子知道,一發堅意要去了,把家中細軟盡情藏過;狼杓一锸參锒嘟綽舻簟得王生歸來,家裡椅桌多不完全;箸長碗短,全不似人家模樣,訪知盡是妻子敗壞了,一時發怒道:“我這番決留你不得了,今日定要決絕!”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
隻是要我去,我也在去得明白。
我與你當官休去!”當下扭住了王生雙袖,一直嚷到縣堂上來。
知縣問着備細,乃是夫妻兩人彼此願離,各無系戀。
取了口詞,畫了手模,依他斷離了。
家事對半分開,各自度日。
妻若再嫁,追産還夫。
所生一女,兩下争要。
妻子訴道:“丈夫薄幸,寵娼棄妻,若留女兒與他,日後也要流落為娼了。
”知縣道他說得是,把女兒斷與妻子領去,各無詞說。
出了縣門,自此兩人各自分手。
王生自去接了娼婦,到家同住。
妻子與女兒另在别村去買一所房子住了。
買些瓶罐之類,擺在門前,做些小經紀。
他手裡本自有錢,恐怕丈夫他日還有别是非,故意妝這個模樣。
一日,王生偶從那裡經過,恰好妻子在那裡搬運這些瓶罐。
王生還有些舊情不忍,好言對他道:“這些東西能進得多少利息,何不别做些什麼生意?”其妻大怒,趕着罵道:“我與你決絕過了,便同路人。
要你管我怎的!來調甚麼喉嗓。
”王生老大沒趣,走了回來,自此再不相問了。
過了幾時,其女及笄,嫁了方城田家。
其妻方将囊中蓄積搬将出來,盡數與了女婿,約有十來萬貫,皆在王家時瞞了丈夫所藏下之物。
也可見王生固然薄幸有外好,其妻原也不是同心的了。
後來王生客死淮南,其妻在女家亦死。
既已殡殓,将去埋葬。
女兒道:“生前與父不合,而今既同死了,該合做了一處,也是我女兒每孝心。
”便叫人去淮南迎了喪柩歸來,重複開棺,一同母屍,各加洗滌,換了衣服,兩屍同卧在一榻之上,等天明時辰到了,下了棺,同去安葬。
安頓好了,過了一會,女兒走來看看,吃了一驚:兩屍先前同是仰卧的,今卻東西相背,各向了一邊。
叫聚合家人多來看着,盡都駭異。
有的道:“眼見得生前不合,死後還如此相背。
”有的道:“偶然那個移動了,那裡有死屍會掉轉來的?”女兒啼啼哭哭,叫爹叫娘,仍舊把來仰卧好了。
到得明日下棺之時,動手起屍,兩個屍骸仍舊多是側眠着,兩背相向的。
方曉得果然是生前怨恨所臻也。
女兒不忍,畢竟将來同葬了。
要知他們陰中也未必相安的。
此是夫婦不願成雙的榜樣,比似那生生世世願為夫婦的差了多少! 而今說一個做夫妻的被拆散了,死後精靈還歸一處,到底不磨滅的話本。
可見世間的夫婦,原自有這般情種。
有詩為證: 生前不得同衾枕,死後圖他共穴藏。
信是世間情不泯,韓憑冢上有鴛鴦。
這個話本,在元順帝至元年間。
淮南有個民家姓劉,生有一女,名喚翠翠。
生來聰明異常,見字便認,五六歲時便能讀詩書。
父母見他如此,商量索性送他到學堂去,等他多讀些在肚裡,做個不帶冠的秀才。
鄰近有個義學,請着個老學究,有好些生童在裡頭從他讀書。
劉老也把女兒送去入學。
學堂中有個金家兒子,名叫金定,生來俊雅,又兼賦性聰明,與翠翠一男一女,算是這一堂中出色的了。
況又是同年生的。
學堂中諸生多取笑他道:“你們兩個一般的聰明,又是一般的年紀,後來畢竟是一對夫妻。
”金定與翠翠雖然口裡不說,心裡也暗地有些自認。
兩下相愛。
金生曾做一首詩贈與翠翠,以見相慕之意。
詩雲: 十二欄杆七寶台,春見到處豔陽開。
東園桃樹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栽。
翠翠也依韻和一首,答他詩雲: 平生有恨祝英台,懷抱何為不肯開。
我願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樹向陽栽。
在學堂一年有餘。
翠翠過目成誦,讀過了好些書。
以後年已漸長,不到學堂中來了。
十六歲時,父母要将他許聘人家。
翠翠但聞得有人議親,便關了房門,隻是啼哭,連粥飯多不肯吃了。
父母初時不在心上。
後來見每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四句乃是白樂天《長恨歌》中之語。
當日隻為唐明皇與楊貴妃七月七日夜,在長生殿前對天發了私願:“願生生世世得為夫婦!”後來馬嵬之難,楊貴妃自缢;明皇心中不舍,命鴻都道士求其魂魄。
道士凝神禦氣,見之玉真仙宮,道是“因為長生殿前私願,還要複降人間,與明皇做來生的夫婦。
” 所以白樂天述其事,做一篇《長恨歌》,有此四句。
蓋謂世間惟有願得成雙的,随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
小子而今先說一個不願成雙的古怪事,做個得勝頭回。
宋時,唐州比陽有個富人王八郎,在江淮做大商,與一個娼妓往來得密。
相與日久,勝似夫妻。
每要娶他回家,家中先已有妻子,甚是不得意。
既有了娶娼之意,歸家見了舊妻時,一發覺得厭憎。
隻管尋是尋非,要趕逐妻子出去。
那妻子是個乖巧的,見不是頭,也就懷着二心,無心戀着夫家。
欲待要去,隻可惜先前不曾留心積攢得些私房,未好便輕易走動。
其時身畔有一女兒,年隻數歲,把他做了由頭,婉辭哄那丈夫道:“我嫁你已多年了;女兒又小,你趕我出去,叫我那裡去好?我決不走路的。
”口裡如此說,卻日日打點出動的計較。
後來王生竟到淮上,帶了娼婦回來。
且未到家,在近巷另賃一所房子,與他一同住下。
妻子知道,一發堅意要去了,把家中細軟盡情藏過;狼杓一锸參锒嘟綽舻簟得王生歸來,家裡椅桌多不完全;箸長碗短,全不似人家模樣,訪知盡是妻子敗壞了,一時發怒道:“我這番決留你不得了,今日定要決絕!”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
隻是要我去,我也在去得明白。
我與你當官休去!”當下扭住了王生雙袖,一直嚷到縣堂上來。
知縣問着備細,乃是夫妻兩人彼此願離,各無系戀。
取了口詞,畫了手模,依他斷離了。
家事對半分開,各自度日。
妻若再嫁,追産還夫。
所生一女,兩下争要。
妻子訴道:“丈夫薄幸,寵娼棄妻,若留女兒與他,日後也要流落為娼了。
”知縣道他說得是,把女兒斷與妻子領去,各無詞說。
出了縣門,自此兩人各自分手。
王生自去接了娼婦,到家同住。
妻子與女兒另在别村去買一所房子住了。
買些瓶罐之類,擺在門前,做些小經紀。
他手裡本自有錢,恐怕丈夫他日還有别是非,故意妝這個模樣。
一日,王生偶從那裡經過,恰好妻子在那裡搬運這些瓶罐。
王生還有些舊情不忍,好言對他道:“這些東西能進得多少利息,何不别做些什麼生意?”其妻大怒,趕着罵道:“我與你決絕過了,便同路人。
要你管我怎的!來調甚麼喉嗓。
”王生老大沒趣,走了回來,自此再不相問了。
過了幾時,其女及笄,嫁了方城田家。
其妻方将囊中蓄積搬将出來,盡數與了女婿,約有十來萬貫,皆在王家時瞞了丈夫所藏下之物。
也可見王生固然薄幸有外好,其妻原也不是同心的了。
後來王生客死淮南,其妻在女家亦死。
既已殡殓,将去埋葬。
女兒道:“生前與父不合,而今既同死了,該合做了一處,也是我女兒每孝心。
”便叫人去淮南迎了喪柩歸來,重複開棺,一同母屍,各加洗滌,換了衣服,兩屍同卧在一榻之上,等天明時辰到了,下了棺,同去安葬。
安頓好了,過了一會,女兒走來看看,吃了一驚:兩屍先前同是仰卧的,今卻東西相背,各向了一邊。
叫聚合家人多來看着,盡都駭異。
有的道:“眼見得生前不合,死後還如此相背。
”有的道:“偶然那個移動了,那裡有死屍會掉轉來的?”女兒啼啼哭哭,叫爹叫娘,仍舊把來仰卧好了。
到得明日下棺之時,動手起屍,兩個屍骸仍舊多是側眠着,兩背相向的。
方曉得果然是生前怨恨所臻也。
女兒不忍,畢竟将來同葬了。
要知他們陰中也未必相安的。
此是夫婦不願成雙的榜樣,比似那生生世世願為夫婦的差了多少! 而今說一個做夫妻的被拆散了,死後精靈還歸一處,到底不磨滅的話本。
可見世間的夫婦,原自有這般情種。
有詩為證: 生前不得同衾枕,死後圖他共穴藏。
信是世間情不泯,韓憑冢上有鴛鴦。
這個話本,在元順帝至元年間。
淮南有個民家姓劉,生有一女,名喚翠翠。
生來聰明異常,見字便認,五六歲時便能讀詩書。
父母見他如此,商量索性送他到學堂去,等他多讀些在肚裡,做個不帶冠的秀才。
鄰近有個義學,請着個老學究,有好些生童在裡頭從他讀書。
劉老也把女兒送去入學。
學堂中有個金家兒子,名叫金定,生來俊雅,又兼賦性聰明,與翠翠一男一女,算是這一堂中出色的了。
況又是同年生的。
學堂中諸生多取笑他道:“你們兩個一般的聰明,又是一般的年紀,後來畢竟是一對夫妻。
”金定與翠翠雖然口裡不說,心裡也暗地有些自認。
兩下相愛。
金生曾做一首詩贈與翠翠,以見相慕之意。
詩雲: 十二欄杆七寶台,春見到處豔陽開。
東園桃樹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栽。
翠翠也依韻和一首,答他詩雲: 平生有恨祝英台,懷抱何為不肯開。
我願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樹向陽栽。
在學堂一年有餘。
翠翠過目成誦,讀過了好些書。
以後年已漸長,不到學堂中來了。
十六歲時,父母要将他許聘人家。
翠翠但聞得有人議親,便關了房門,隻是啼哭,連粥飯多不肯吃了。
父母初時不在心上。
後來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