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關燈
小
中
大
,直至天明。
卻說皮氏這一夜等趙昂不來,小段名回後,老公又睡了,翻來複去,一夜不曾合眼。
天明早起,趕下一軸面,煮熟分作兩碗。
皮氏悄悄把砒霜撒在面内,卻将辣汁澆上。
叫小段名送去西廳,“與你爹爹吃。
”小段名送至西廳,叫道:“爹爹,大娘欠你,送辣面與你吃。
”沈洪見是兩碗,就叫:“我兒,送一碗與你二娘吃。
”小段名便去敲門。
玉姐在床上問:“做甚麼?”小段名說:“請二娘起來吃面。
”玉姐說:“我不要吃。
” 沈洪說:“想是你二娘還要睡,莫去鬧他。
”沈洪把兩碗都吃了。
須臾而盡。
小段名收碗去了。
沈洪一時肚疼,叫道:“不好了,死也死也!”玉姐還隻認假意,看看聲音漸變,開門出來看時,隻見沈洪九竅流血而死,正不知什麼緣故。
慌慌的高叫:“救人!”隻聽得腳步響,皮氏早到,不等玉姐開言,就變過臉,故意問道:“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死了?想必你這小淫婦弄死了他,要去嫁人?”玉姐說:“那丫頭送面來,叫我吃,我不要吃,并不曾開門。
誰知他吃了,便肚疼死了,必是面裡有些緣故。
”皮氏說:“放屁!面裡若有緣故,必是你這小淫婦做下的,不然,你如何先曉得這面是吃不得的,不肯吃?你說并不曾開門,如何卻在門外?這謀死情由,不是你,是誰?”說罷,假哭起“養家的天”來。
家中僮仆、養娘都亂做一堆。
皮氏就将三尺白布擺頭,扯了玉姐往知縣處叫喊;正值王知縣升堂,喚進問其緣故。
皮氏說:“小婦人皮氏,丈夫叫沈洪,去北京為商,用千金娶這娼婦叫做玉堂春為妾。
這娼婦嫌丈夫醜陋,因吃辣面,暗将毒藥放入,丈夫吃了,登時身死。
望爺爺斷他償命。
”王知縣聽罷,問:“玉堂春,你怎麼說?”玉姐說:“爺爺,小婦人原籍北直隸大同府人氏,隻因年歲荒早,父親把我賣在本司院蘇家,賣了三年後,沈洪看見,娶我回家,皮氏嫉妒,暗将毒藥藏在面中,毒死丈夫性命。
反倚刁潑,展賴小婦人。
”知縣聽玉姐說了一會。
叫: “皮氏,想你見那男子棄舊迎新,你懷恨在心,藥死親夫,此情理或有之。
”皮氏說:“爺爺!我與丈夫,從幼的夫妻,怎忍做這絕情的事。
這蘇氏原是不良之婦,别有個心上之人,分明是他藥死,要圖改嫁。
望青天爺爺明鏡。
”知縣乃叫蘇氏,“你過來,我想你原系娼門,你愛那風流标緻的人,想是你見丈夫醜陋,不趁你意,故此把藥藥死是實。
”叫皂隸:“把蘇氏與我夾起來。
”玉姐說:“爺爺!小婦人雖在煙花巷裡,跟了沈洪,又不曾難為半分,怎下這般毒手?小婦人果有惡意,何不在半路謀害?既到了他家,他怎容得小婦人做手腳?這皮氏昨夜就趕出丈夫,不許他進房。
今早的面,出于皮氏之手,小婦人并無幹涉。
”王知縣見他二人各說有理,叫皂隸: “把他二人寄監。
我差人訪實再審。
”二人進了南牢不提。
卻說皮氏差人秘密傳與趙昂,叫他快來打點。
趙昂拿着沈家銀子,與刑房吏一百兩,書手八十兩,掌案的先生五十兩,門子五十兩,兩班皂隸六十兩,禁子每人二十兩,上下打點停當。
封了一千兩銀子,放在壇内,當酒送與王知縣。
知縣受了。
次日清晨升堂,叫皂隸把皮氏一起提出來。
不多時到了,當堂跪下。
知縣說:“我夜來一夢,夢見沈洪說:‘我是蘇氏藥死,與那皮氏無幹。
’”玉堂春正待分辯,知縣大怒,說:“人是苦蟲,不打不招。
”叫皂隸:“與我拶起着實打。
問他招也不招?他若不招,就活活敲死。
”玉姐熬刑不過,說: “願招。
”知縣說:“放下刑具。
”皂隸遞筆與玉姐畫供。
知縣說:“皮氏召保在外,玉堂春收監。
”皂隸将玉姐手肘腳鐐,帶進南牢。
禁子、牢頭都得了趙上舍銀子,将玉姐百般淩辱。
隻等上司詳允之後,就遞罪狀,結果他性命。
正是: 安排縛虎擒龍計,斷送愁鸾泣鳳人。
且喜有個刑房吏,姓劉名志仁,為人正直無私,素知皮氏與趙昂有奸,都是王婆說合。
數日前撞見王婆在生藥鋪内贖砒霜,說:“要藥老鼠。
”劉志仁有些疑心。
今日做出人命來,趙監生使着沈家不疼的銀子來衙門打點,把蘇氏買成死罪,天理何在?躇躊一會,“我下監去看看。
”那禁子正在那裡逼玉姐要燈油錢。
志仁喝退衆人,将溫言寬慰玉姐,問其冤情。
玉姐垂淚拜訴來曆。
志仁見四旁無人,遂将趙監生與皮氏私情及王婆贖藥始末,細說一遍。
吩咐:“你且耐心守困,待後有機會,我指點你去叫冤。
日逐飯食,我自供你。
”玉姐再三拜謝。
禁子見劉志仁做主,也不敢則聲。
此話擱過不提。
卻說公子自到真定府為官,興利除害,吏畏民悅。
隻是想念玉堂春,無刻不然。
一日正在煩惱,家人來報,老奶奶家中送新奶奶來了。
公子聽說,接進家小。
見了新人,口中不言,心内自思:“容貌倒也齊整,怎及得玉堂春風趣?”當時擺了合歡宴,吃下合卺杯,畢姻之際,猛然想起多嬌,“當初指望白頭相守,誰知你嫁了沈洪,這官诰卻被别人承受了。
” 雖然陪伴了劉氏夫人,心裡還想着玉姐,因此不快。
當夜中了傷寒。
又想當初與玉姐别時,發下誓願,各不嫁娶。
心下疑惑,合眼就見玉姐在旁。
劉夫人遣人到處祈禳,府縣官都來問安,請名醫切脈調治。
一月之外,才得痊可。
公子在任年餘,官聲大著,行取到京。
吏部考選天下官員,公子在部點名已畢,回到下處,焚香禱告天地,隻願山西為官,好訪問玉堂春消息。
須臾馬上人來報:“王爺點了山西巡按。
”公子聽說,兩手加額:“趁我平生之願矣。
”次日,領了敕印,辭朝,連夜起馬,往山西省城上任訖。
即時發牌,先出巡平陽府。
公子到平陽府,坐了察院,觀看文卷。
見蘇氏玉堂春問了重刑,心内驚慌,其中必有跷蹊。
随叫書吏過來:“選一個能幹事的,跟着我私行采訪。
你衆人在内,不可走漏消息。
” 公子時下換了素巾青衣,随跟書吏,暗暗出了察院。
雇了兩個騾子,往洪同縣路上來。
這趕腳的小夥,在路上閑問; “二位客官往洪同縣有甚貴幹?”公子說:“我來洪同縣要娶個妾,不知誰會說媒?”小夥說:“你又說娶小,俺縣裡有一個财主,因娶了個小,害了性命。
”公子問;“怎的害了性命?” 小夥說:“這财主叫沈洪,婦人叫玉堂春。
他是京裡娶來的。
他那大老婆皮氏與那鄰家趙昂私通,怕那漢子回來知道,一服毒藥把沈洪藥死了。
這皮氏與趙昂反把玉堂春送到本縣,将銀買囑官府衙門,将玉堂春屈打成招,問了死罪,送在監裡。
若不是虧了一個外郎,幾時便死了。
”公子又問:“那玉堂春如今在監死了?”小夥說:“不曾。
”公子說:“我要娶個小,你說可投着誰做媒?”小夥說:“我送你往王婆家去吧,他極會說媒。
”公子說:“你怎知道他會說媒?”小夥說:“趙昂與皮氏都是他做牽頭。
”公子說:“如今下他家裡吧。
”小夥竟引到王婆家裡,叫聲:“幹娘!我送個客官在你家來,這客官要娶個小,你可與他說媒。
”王婆說:“累你,我轉了錢來,謝你。
” 小夥自去了。
公子夜間與王婆攀話。
見他能言快語,是個積年的馬泊六了。
到天明,又到趙監生前後門看了一遍:與沈洪家緊壁相通,可知做事方便。
回來吃了早飯,還了王婆店錢,說:“我不曾帶得财禮,到省下回來,再作商議。
”公子出的門來,雇了騾子,星夜回到省城,到晚進了察院,不提。
次早,星火發牌,按臨洪同縣,各官參見過。
吩咐就要審錄。
王知縣回縣,叫刑房吏書,即将文卷審冊,連夜開寫停當,明日送審不提。
卻說劉志仁與玉姐寫了一張冤狀,暗藏在身,到次日清晨,王知縣坐在監門首,把應解犯人點将出來。
玉姐披枷帶鎖,眼淚紛紛。
随解子到了察院門首,伺候開門。
巡捕官回風已畢,解審牌出。
公子先喚蘇氏一起。
玉姐口稱冤枉,探懷中訴狀呈上。
公子擡頭見玉姐這般模樣,心中凄慘,叫聽事官接上狀來。
公子看了一遍,問說:“你從小嫁沈洪,可還接了幾年客?”玉姐說:“爺爺!我從小接着一個公子,他是南京禮部尚書三舍人。
”公子怕他說了醜處,喝聲:“住了,我今隻問你謀殺人命事,不消多講。
”玉姐說:“爺爺!若殺人的事,隻問皮氏便知。
”公子叫皮氏問了一遍。
玉姐又說了一遍。
公子吩咐劉推官道:“聞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我來到任,尚未出巡,先到洪同縣訪得這皮氏藥死親夫,累蘇氏受屈,你與我把這事情用心問斷。
”說罷,公子退堂。
劉推官回衙,升堂,就叫:“蘇氏,你謀殺親夫,是何意故?”玉姐說:“冤屈!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趙監生合計毒死男子,縣官要錢,逼勒成招。
今日小婦拼死訴冤,望青天爺爺作主。
”劉爺叫皂隸把皮氏采上來。
問:“你與趙昂奸情可真麼?”皮氏抵賴沒有。
劉爺即時拿趙昂和王婆到來面對。
用了一番刑法,都不肯招。
劉爺又叫小段名:“你送面與家主吃,必然知情!”喝教夾起。
小段名說:“爺爺,我說吧!那日的面,是俺娘親手盛起,叫小婦人送與爹爹吃。
小婦人送到西廳,爹叫新娘同吃。
新娘關着門,不肯起身,回道:‘不要吃。
’俺爹自家吃了,即時口鼻流血死了。
”劉爺又問趙昂奸情,小段名也說了。
趙昂說:“這是蘇氏買來的硬證。
”劉爺沉吟了一會,把皮氏這一起分頭送監,叫一書吏過去:“這起潑皮奴才,苦不肯招。
我如今要用一計,用一個大櫃,放在丹墀内,鑿幾個孔兒,你執紙筆暗藏在内,不要走漏消息。
我再提來問他,不招,即把他們鎖在櫃左櫃右,看他有甚麼說話,你與我用心寫來。
”劉爺吩咐已畢,書吏即辦一大櫃,放在丹墀,藏身于内。
劉爺又叫皂隸,把皮氏一起提來再審。
隻問:“招也不招?”趙昂、皮氏、王婆三人齊聲哀告,說: “就打死小的,那呈招?”劉爺大怒,吩咐:“你衆人各自去吃飯來,把這起奴才着實拷問。
把他放在丹墀裡,連小段名四人鎖在四處。
不許他交頭接耳。
”皂隸把這四人鎖在櫃的四角。
衆人散盡。
卻說皮氏擡起頭來,四顧無人,便罵:“小段名! 小奴才!你如何亂講?今日再亂講時,到家中活敲殺你。
”小段名說:“不是夾得疼,我也不說。
”王婆便叫:“皮大姐,我也受這刑杖不過,等劉爺出來,說了吧。
”趙昂說:“好娘,我那些虧着你,倘捱出官司去,我百般孝順你,即把你做親母。
” 王婆說:“我再不聽你哄我。
叫我圓成了,認我做親娘;許我兩石麥,還欠八升;許我一石米,都下了糠秕;緞衣兩套,止與我一條藍布裙;許我好房子,不曾得住。
你幹的事,沒天理,教我隻管與你熬刑受苦。
”皮氏說:“老娘,這遭出去,不敢忘你恩。
捱過今日不招,便沒事了。
”櫃裡書吏把他說的話盡記了,寫在紙上。
劉爺升堂,先叫打開櫃子。
書吏跑将出來,衆人都吓軟了。
劉爺看了書吏所錄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
趙昂從頭依直寫得明白。
各各畫供已完,遞至公案。
劉爺看了一遍,問蘇氏:“你可從幼為娼,還是良家出身?”蘇氏将蘇淮買良為賤,先遇王尚書公子,揮金三萬,後被老鸨一秤金趕逐,将奴賺賣與沈洪為妾,一路未曾同睡,備細說了。
劉推官情知王公子就是本院。
提筆定罪: 皮氏淩遲處死,趙昂斬罪非輕。
王婆贖藥是通情,杖責段名示警。
王縣貪酷罷職,追贓不恕衙門。
蘇淮買良為賤合充軍,一秤金三月立枷罪定。
劉爺做完申文,把皮氏一起俱已收監。
次日親捧招詳送解察院。
公子依拟,留劉推官後堂待茶。
問:“蘇氏如何發放?” 劉推官答言:“發還原籍,擇夫另嫁。
”公子屏去從人,與劉推官吐膽傾心,備述少年設誓之意,“今日煩貴府密地差人送至北京王銀匠處暫居,足感足感。
”劉推官領命奉行,自不必說。
卻說公子行下關文,到北京本司院提到蘇淮、一秤金依律問罪。
蘇淮已先故了。
一秤金認得是公子,還叫:“王姐夫。
” 被公子喝教重打六十,取一百斤大枷枷号。
不夠半月,嗚呼哀哉!正是: 萬兩黃金難買命,一朝紅粉已成灰。
再說公子一年任滿,複命還京。
見朝已過,便到王匠處問信。
王匠說有金哥伏侍,在頂銀胡同居住。
公子即往頂銀胡同,見了玉姐,二人放聲大哭。
公子已知玉姐守節之美,玉姐已知王禦史就是公子,彼此稱謝。
公子說:“我父母娶了個劉氏夫人,甚是賢德,他也知道你的事情,決不妒忌。
”當夜同飲同宿,濃如膠漆。
次日,王匠、金哥都來磕頭賀喜。
公子謝二人昔日之恩,吩咐:本司院蘇淮家當原是玉堂春置辦的,今蘇淮夫婦已絕,将遺下家财,撥與王匠、金哥二人管業,以報其德。
上了個省親本,辭朝,和玉堂春起馬共回南京。
到了自家門首,把門人急報老爺說:“小老爺到了。
”老爺聽說甚喜。
公子進到廳上,排了香案,拜謝天地,拜了父母兄嫂,兩位姐夫、姐姐相見了。
又引玉堂春見禮已畢。
玉姐進房,見了劉氏說:“奶奶坐上,受我一拜。
”劉氏說:“姐姐怎說這話?你在先,奴在後。
”玉姐說:“奶奶是名門宦家之子,奴是煙花,出身微賤。
”公子喜不自勝。
當日正了妻妾之分,姐妹相稱,一家和氣。
公子又叫:“王定,你當先在北京三番四複規谏我,乃是正理,我今與老爺說,将你做老管家。
”以百金賞之。
後來王景隆官至都禦史,妻妾俱有子,至今子孫繁盛。
有詩歎雲: 鄭氏元和已著名,三官嫖院是新聞。
風流子弟知多少,夫貴妻榮有幾人?
卻說皮氏這一夜等趙昂不來,小段名回後,老公又睡了,翻來複去,一夜不曾合眼。
天明早起,趕下一軸面,煮熟分作兩碗。
皮氏悄悄把砒霜撒在面内,卻将辣汁澆上。
叫小段名送去西廳,“與你爹爹吃。
”小段名送至西廳,叫道:“爹爹,大娘欠你,送辣面與你吃。
”沈洪見是兩碗,就叫:“我兒,送一碗與你二娘吃。
”小段名便去敲門。
玉姐在床上問:“做甚麼?”小段名說:“請二娘起來吃面。
”玉姐說:“我不要吃。
” 沈洪說:“想是你二娘還要睡,莫去鬧他。
”沈洪把兩碗都吃了。
須臾而盡。
小段名收碗去了。
沈洪一時肚疼,叫道:“不好了,死也死也!”玉姐還隻認假意,看看聲音漸變,開門出來看時,隻見沈洪九竅流血而死,正不知什麼緣故。
慌慌的高叫:“救人!”隻聽得腳步響,皮氏早到,不等玉姐開言,就變過臉,故意問道:“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死了?想必你這小淫婦弄死了他,要去嫁人?”玉姐說:“那丫頭送面來,叫我吃,我不要吃,并不曾開門。
誰知他吃了,便肚疼死了,必是面裡有些緣故。
”皮氏說:“放屁!面裡若有緣故,必是你這小淫婦做下的,不然,你如何先曉得這面是吃不得的,不肯吃?你說并不曾開門,如何卻在門外?這謀死情由,不是你,是誰?”說罷,假哭起“養家的天”來。
家中僮仆、養娘都亂做一堆。
皮氏就将三尺白布擺頭,扯了玉姐往知縣處叫喊;正值王知縣升堂,喚進問其緣故。
皮氏說:“小婦人皮氏,丈夫叫沈洪,去北京為商,用千金娶這娼婦叫做玉堂春為妾。
這娼婦嫌丈夫醜陋,因吃辣面,暗将毒藥放入,丈夫吃了,登時身死。
望爺爺斷他償命。
”王知縣聽罷,問:“玉堂春,你怎麼說?”玉姐說:“爺爺,小婦人原籍北直隸大同府人氏,隻因年歲荒早,父親把我賣在本司院蘇家,賣了三年後,沈洪看見,娶我回家,皮氏嫉妒,暗将毒藥藏在面中,毒死丈夫性命。
反倚刁潑,展賴小婦人。
”知縣聽玉姐說了一會。
叫: “皮氏,想你見那男子棄舊迎新,你懷恨在心,藥死親夫,此情理或有之。
”皮氏說:“爺爺!我與丈夫,從幼的夫妻,怎忍做這絕情的事。
這蘇氏原是不良之婦,别有個心上之人,分明是他藥死,要圖改嫁。
望青天爺爺明鏡。
”知縣乃叫蘇氏,“你過來,我想你原系娼門,你愛那風流标緻的人,想是你見丈夫醜陋,不趁你意,故此把藥藥死是實。
”叫皂隸:“把蘇氏與我夾起來。
”玉姐說:“爺爺!小婦人雖在煙花巷裡,跟了沈洪,又不曾難為半分,怎下這般毒手?小婦人果有惡意,何不在半路謀害?既到了他家,他怎容得小婦人做手腳?這皮氏昨夜就趕出丈夫,不許他進房。
今早的面,出于皮氏之手,小婦人并無幹涉。
”王知縣見他二人各說有理,叫皂隸: “把他二人寄監。
我差人訪實再審。
”二人進了南牢不提。
卻說皮氏差人秘密傳與趙昂,叫他快來打點。
趙昂拿着沈家銀子,與刑房吏一百兩,書手八十兩,掌案的先生五十兩,門子五十兩,兩班皂隸六十兩,禁子每人二十兩,上下打點停當。
封了一千兩銀子,放在壇内,當酒送與王知縣。
知縣受了。
次日清晨升堂,叫皂隸把皮氏一起提出來。
不多時到了,當堂跪下。
知縣說:“我夜來一夢,夢見沈洪說:‘我是蘇氏藥死,與那皮氏無幹。
’”玉堂春正待分辯,知縣大怒,說:“人是苦蟲,不打不招。
”叫皂隸:“與我拶起着實打。
問他招也不招?他若不招,就活活敲死。
”玉姐熬刑不過,說: “願招。
”知縣說:“放下刑具。
”皂隸遞筆與玉姐畫供。
知縣說:“皮氏召保在外,玉堂春收監。
”皂隸将玉姐手肘腳鐐,帶進南牢。
禁子、牢頭都得了趙上舍銀子,将玉姐百般淩辱。
隻等上司詳允之後,就遞罪狀,結果他性命。
正是: 安排縛虎擒龍計,斷送愁鸾泣鳳人。
且喜有個刑房吏,姓劉名志仁,為人正直無私,素知皮氏與趙昂有奸,都是王婆說合。
數日前撞見王婆在生藥鋪内贖砒霜,說:“要藥老鼠。
”劉志仁有些疑心。
今日做出人命來,趙監生使着沈家不疼的銀子來衙門打點,把蘇氏買成死罪,天理何在?躇躊一會,“我下監去看看。
”那禁子正在那裡逼玉姐要燈油錢。
志仁喝退衆人,将溫言寬慰玉姐,問其冤情。
玉姐垂淚拜訴來曆。
志仁見四旁無人,遂将趙監生與皮氏私情及王婆贖藥始末,細說一遍。
吩咐:“你且耐心守困,待後有機會,我指點你去叫冤。
日逐飯食,我自供你。
”玉姐再三拜謝。
禁子見劉志仁做主,也不敢則聲。
此話擱過不提。
卻說公子自到真定府為官,興利除害,吏畏民悅。
隻是想念玉堂春,無刻不然。
一日正在煩惱,家人來報,老奶奶家中送新奶奶來了。
公子聽說,接進家小。
見了新人,口中不言,心内自思:“容貌倒也齊整,怎及得玉堂春風趣?”當時擺了合歡宴,吃下合卺杯,畢姻之際,猛然想起多嬌,“當初指望白頭相守,誰知你嫁了沈洪,這官诰卻被别人承受了。
” 雖然陪伴了劉氏夫人,心裡還想着玉姐,因此不快。
當夜中了傷寒。
又想當初與玉姐别時,發下誓願,各不嫁娶。
心下疑惑,合眼就見玉姐在旁。
劉夫人遣人到處祈禳,府縣官都來問安,請名醫切脈調治。
一月之外,才得痊可。
公子在任年餘,官聲大著,行取到京。
吏部考選天下官員,公子在部點名已畢,回到下處,焚香禱告天地,隻願山西為官,好訪問玉堂春消息。
須臾馬上人來報:“王爺點了山西巡按。
”公子聽說,兩手加額:“趁我平生之願矣。
”次日,領了敕印,辭朝,連夜起馬,往山西省城上任訖。
即時發牌,先出巡平陽府。
公子到平陽府,坐了察院,觀看文卷。
見蘇氏玉堂春問了重刑,心内驚慌,其中必有跷蹊。
随叫書吏過來:“選一個能幹事的,跟着我私行采訪。
你衆人在内,不可走漏消息。
” 公子時下換了素巾青衣,随跟書吏,暗暗出了察院。
雇了兩個騾子,往洪同縣路上來。
這趕腳的小夥,在路上閑問; “二位客官往洪同縣有甚貴幹?”公子說:“我來洪同縣要娶個妾,不知誰會說媒?”小夥說:“你又說娶小,俺縣裡有一個财主,因娶了個小,害了性命。
”公子問;“怎的害了性命?” 小夥說:“這财主叫沈洪,婦人叫玉堂春。
他是京裡娶來的。
他那大老婆皮氏與那鄰家趙昂私通,怕那漢子回來知道,一服毒藥把沈洪藥死了。
這皮氏與趙昂反把玉堂春送到本縣,将銀買囑官府衙門,将玉堂春屈打成招,問了死罪,送在監裡。
若不是虧了一個外郎,幾時便死了。
”公子又問:“那玉堂春如今在監死了?”小夥說:“不曾。
”公子說:“我要娶個小,你說可投着誰做媒?”小夥說:“我送你往王婆家去吧,他極會說媒。
”公子說:“你怎知道他會說媒?”小夥說:“趙昂與皮氏都是他做牽頭。
”公子說:“如今下他家裡吧。
”小夥竟引到王婆家裡,叫聲:“幹娘!我送個客官在你家來,這客官要娶個小,你可與他說媒。
”王婆說:“累你,我轉了錢來,謝你。
” 小夥自去了。
公子夜間與王婆攀話。
見他能言快語,是個積年的馬泊六了。
到天明,又到趙監生前後門看了一遍:與沈洪家緊壁相通,可知做事方便。
回來吃了早飯,還了王婆店錢,說:“我不曾帶得财禮,到省下回來,再作商議。
”公子出的門來,雇了騾子,星夜回到省城,到晚進了察院,不提。
次早,星火發牌,按臨洪同縣,各官參見過。
吩咐就要審錄。
王知縣回縣,叫刑房吏書,即将文卷審冊,連夜開寫停當,明日送審不提。
卻說劉志仁與玉姐寫了一張冤狀,暗藏在身,到次日清晨,王知縣坐在監門首,把應解犯人點将出來。
玉姐披枷帶鎖,眼淚紛紛。
随解子到了察院門首,伺候開門。
巡捕官回風已畢,解審牌出。
公子先喚蘇氏一起。
玉姐口稱冤枉,探懷中訴狀呈上。
公子擡頭見玉姐這般模樣,心中凄慘,叫聽事官接上狀來。
公子看了一遍,問說:“你從小嫁沈洪,可還接了幾年客?”玉姐說:“爺爺!我從小接着一個公子,他是南京禮部尚書三舍人。
”公子怕他說了醜處,喝聲:“住了,我今隻問你謀殺人命事,不消多講。
”玉姐說:“爺爺!若殺人的事,隻問皮氏便知。
”公子叫皮氏問了一遍。
玉姐又說了一遍。
公子吩咐劉推官道:“聞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我來到任,尚未出巡,先到洪同縣訪得這皮氏藥死親夫,累蘇氏受屈,你與我把這事情用心問斷。
”說罷,公子退堂。
劉推官回衙,升堂,就叫:“蘇氏,你謀殺親夫,是何意故?”玉姐說:“冤屈!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趙監生合計毒死男子,縣官要錢,逼勒成招。
今日小婦拼死訴冤,望青天爺爺作主。
”劉爺叫皂隸把皮氏采上來。
問:“你與趙昂奸情可真麼?”皮氏抵賴沒有。
劉爺即時拿趙昂和王婆到來面對。
用了一番刑法,都不肯招。
劉爺又叫小段名:“你送面與家主吃,必然知情!”喝教夾起。
小段名說:“爺爺,我說吧!那日的面,是俺娘親手盛起,叫小婦人送與爹爹吃。
小婦人送到西廳,爹叫新娘同吃。
新娘關着門,不肯起身,回道:‘不要吃。
’俺爹自家吃了,即時口鼻流血死了。
”劉爺又問趙昂奸情,小段名也說了。
趙昂說:“這是蘇氏買來的硬證。
”劉爺沉吟了一會,把皮氏這一起分頭送監,叫一書吏過去:“這起潑皮奴才,苦不肯招。
我如今要用一計,用一個大櫃,放在丹墀内,鑿幾個孔兒,你執紙筆暗藏在内,不要走漏消息。
我再提來問他,不招,即把他們鎖在櫃左櫃右,看他有甚麼說話,你與我用心寫來。
”劉爺吩咐已畢,書吏即辦一大櫃,放在丹墀,藏身于内。
劉爺又叫皂隸,把皮氏一起提來再審。
隻問:“招也不招?”趙昂、皮氏、王婆三人齊聲哀告,說: “就打死小的,那呈招?”劉爺大怒,吩咐:“你衆人各自去吃飯來,把這起奴才着實拷問。
把他放在丹墀裡,連小段名四人鎖在四處。
不許他交頭接耳。
”皂隸把這四人鎖在櫃的四角。
衆人散盡。
卻說皮氏擡起頭來,四顧無人,便罵:“小段名! 小奴才!你如何亂講?今日再亂講時,到家中活敲殺你。
”小段名說:“不是夾得疼,我也不說。
”王婆便叫:“皮大姐,我也受這刑杖不過,等劉爺出來,說了吧。
”趙昂說:“好娘,我那些虧着你,倘捱出官司去,我百般孝順你,即把你做親母。
” 王婆說:“我再不聽你哄我。
叫我圓成了,認我做親娘;許我兩石麥,還欠八升;許我一石米,都下了糠秕;緞衣兩套,止與我一條藍布裙;許我好房子,不曾得住。
你幹的事,沒天理,教我隻管與你熬刑受苦。
”皮氏說:“老娘,這遭出去,不敢忘你恩。
捱過今日不招,便沒事了。
”櫃裡書吏把他說的話盡記了,寫在紙上。
劉爺升堂,先叫打開櫃子。
書吏跑将出來,衆人都吓軟了。
劉爺看了書吏所錄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
趙昂從頭依直寫得明白。
各各畫供已完,遞至公案。
劉爺看了一遍,問蘇氏:“你可從幼為娼,還是良家出身?”蘇氏将蘇淮買良為賤,先遇王尚書公子,揮金三萬,後被老鸨一秤金趕逐,将奴賺賣與沈洪為妾,一路未曾同睡,備細說了。
劉推官情知王公子就是本院。
提筆定罪: 皮氏淩遲處死,趙昂斬罪非輕。
王婆贖藥是通情,杖責段名示警。
王縣貪酷罷職,追贓不恕衙門。
蘇淮買良為賤合充軍,一秤金三月立枷罪定。
劉爺做完申文,把皮氏一起俱已收監。
次日親捧招詳送解察院。
公子依拟,留劉推官後堂待茶。
問:“蘇氏如何發放?” 劉推官答言:“發還原籍,擇夫另嫁。
”公子屏去從人,與劉推官吐膽傾心,備述少年設誓之意,“今日煩貴府密地差人送至北京王銀匠處暫居,足感足感。
”劉推官領命奉行,自不必說。
卻說公子行下關文,到北京本司院提到蘇淮、一秤金依律問罪。
蘇淮已先故了。
一秤金認得是公子,還叫:“王姐夫。
” 被公子喝教重打六十,取一百斤大枷枷号。
不夠半月,嗚呼哀哉!正是: 萬兩黃金難買命,一朝紅粉已成灰。
再說公子一年任滿,複命還京。
見朝已過,便到王匠處問信。
王匠說有金哥伏侍,在頂銀胡同居住。
公子即往頂銀胡同,見了玉姐,二人放聲大哭。
公子已知玉姐守節之美,玉姐已知王禦史就是公子,彼此稱謝。
公子說:“我父母娶了個劉氏夫人,甚是賢德,他也知道你的事情,決不妒忌。
”當夜同飲同宿,濃如膠漆。
次日,王匠、金哥都來磕頭賀喜。
公子謝二人昔日之恩,吩咐:本司院蘇淮家當原是玉堂春置辦的,今蘇淮夫婦已絕,将遺下家财,撥與王匠、金哥二人管業,以報其德。
上了個省親本,辭朝,和玉堂春起馬共回南京。
到了自家門首,把門人急報老爺說:“小老爺到了。
”老爺聽說甚喜。
公子進到廳上,排了香案,拜謝天地,拜了父母兄嫂,兩位姐夫、姐姐相見了。
又引玉堂春見禮已畢。
玉姐進房,見了劉氏說:“奶奶坐上,受我一拜。
”劉氏說:“姐姐怎說這話?你在先,奴在後。
”玉姐說:“奶奶是名門宦家之子,奴是煙花,出身微賤。
”公子喜不自勝。
當日正了妻妾之分,姐妹相稱,一家和氣。
公子又叫:“王定,你當先在北京三番四複規谏我,乃是正理,我今與老爺說,将你做老管家。
”以百金賞之。
後來王景隆官至都禦史,妻妾俱有子,至今子孫繁盛。
有詩歎雲: 鄭氏元和已著名,三官嫖院是新聞。
風流子弟知多少,夫貴妻榮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