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話說西湖景緻,山水鮮明。
晉朝鹹和年間,山水大發,洶湧流入西門。
忽然水内有牛一頭見,渾身金色。
後水退,其牛随行至北山,不知去向。
哄動杭州市上之人,皆以為顯化,所以建立一寺,名曰金牛寺。
西門,即今之湧金門,立一座廟,号金華将軍。
當時有一番僧,法名渾壽羅,到此武林郡雲遊,玩其山景,道:“靈鹫山前小峰一座,忽然不見,原來飛到此處。
”當時人皆不信。
僧言:“我記得靈鹫山前峰嶺,喚做靈鹫嶺,這山洞裡有個白猿,看我呼出為驗。
”果然呼出白猿來。
山前有一亭,今喚做冷泉亭。
又有一座孤山,生在西湖中。
先曾有林和靖先生在此山隐居。
使人搬挑泥石,砌成一條走路,東接斷橋,西接栖霞嶺,因此喚作孤山路。
又唐時有刺史白樂天,築一條路,南至翠屏山,北至栖霞嶺,喚做白公堤,不時被山水沖倒,不隻一番,用官錢修理。
後宋時,蘇東坡來做太守,因見有這兩條路,被水沖壞,就買木石,起人夫,築得堅固。
六橋上朱紅欄杆,堤上栽種桃柳,到春景融和,端的十分好景,堪描入畫。
後人因此隻喚做蘇公堤。
又孤山路畔,起造兩條石橋,分開水勢,東邊喚做斷橋,西邊喚做西甯橋。
真乃: 隐隐山藏三百寺,依稀雲鎖二高峰。
說話的,隻說西湖美景,仙人古迹。
俺今日且說一個俊俏後生,隻因遊玩西湖,遇着兩個婦人,直惹得幾處州城,鬧動了花街柳巷。
有分教:才人把筆,編成一本風流話本。
單說那子弟,姓甚名誰?遇着甚般樣的婦人?惹出甚般樣事?有詩為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話說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杭州臨安府過軍橋黑珠巷内有一個宦家,姓李名仁,見做南廊閣子庫募事官,又與邵太尉管錢糧。
家中妻子,有一個兄弟許宣,排行小乙。
他爹曾開生藥店。
自幼父母雙亡,卻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藥鋪做主管,年方二十二歲。
那生藥店開在官巷口。
忽一日,許宣在鋪内做買賣,隻見一個和尚來到門首,打個問訊道:“貧僧是保俶塔寺内僧,前日已送饅頭并卷子在宅上。
今清明節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燒香,勿誤。
”許宣道:“小子準來。
” 和尚相别去了。
許宣至晚歸姐夫家去。
原來許宣無有老小,隻在姐姐家住。
當晚與姐姐說:“今日保俶塔和尚來請菴子,明日要薦祖宗,走一遭了來。
”次日早起買了紙馬、蠟燭、經幡、錢垛一應等項,吃了飯,換了新鞋襪衣服,把菴子錢馬使條袱子包了,徑到官巷口李将仕家來。
李将仕見了,問許宣何處去,許宣道:“我今日重去保俶塔燒菴子,追薦祖宗,乞叔叔容暇一日。
”李将仕道:“你去便回。
”許宣離了鋪中、人壽安坊、花市街、過井亭橋,往清河街後錢塘門,行石函橋過放生碑,徑到保俶塔寺。
尋見送饅頭的和尚,忏悔過疏頭,燒了菴子,到佛殿上看衆僧念經。
吃齋罷,别了和尚,離寺迤逶閑走,過西甯橋、孤山路、四聖觀,來看林和靖墳,到六一泉閑走。
不期雲生西北,霧鎖東南,落下微微細雨,漸大起來。
正是清明時節,少不得天公應時,催花雨下,那陣雨下得綿綿不絕。
許宣見腳下濕,脫下了新鞋襪,走出四聖觀來尋船,不見一隻。
正沒擺布處,隻見一個老兒,搖着一隻船過來。
許宣暗喜,認時正是張阿公。
叫道:“張阿公,搭我則個。
”老兒聽得叫,認時,原來是許小乙。
将船搖近岸來,道:“小乙官,着了雨,不知要何處上岸?”許宣道:“湧金門上岸。
”這老兒扶許宣下船,離了岸,搖近豐樂樓來。
搖不上十數丈水面,隻見岸上有人叫道:“公公,搭船則個。
”許宣看時,是一個婦人,頭戴孝頭髻,烏雲畔插阒些素钗梳,穿一領白絹衫兒,下穿一條細麻布裙。
這婦人肩下一個丫鬟,身上穿着青衣服,頭上一雙角髻,戴兩條大紅頭須,插着兩件首飾,手中捧着一個包兒要搭船。
那老張對小乙官道:“‘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一發搭了他去。
”許宣道:“你便叫他下來。
”老兒見說,将船傍了岸邊,那婦人同丫鬟下船,見了許宣,起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向前道一個萬福。
許宣慌忙起身答禮。
那娘子和丫鬟艙中坐定了。
娘子把秋波頻轉,瞧着許宣。
許宣平生是個老實之人,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婦人,旁邊又是個俊俏美女樣的丫鬟,也不免動念。
那婦人道: “不敢動問官人,高姓尊諱?”許宣答道:“在下姓許名宣,排行第一。
”婦人道:“宅上何處?”許宣道:“寒舍住在過軍橋黑珠兒巷,生藥鋪内做買賣。
”那娘子問了一回,許宣尋思道: “我也問他一問。
”起身道:“不敢拜問娘子高姓?潭府何處?” 那婦人答道:“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嫁了張官人,不幸亡過了,見葬在這雷嶺。
為因清明節近,今日帶了丫鬟,往墳上祭掃了方回。
不想值雨,若不是搭得官人便船,實是狼狽。
”又閑講了一回,迤逶船搖近岸。
隻見那婦人道:“奴家一時心忙,不曾帶得盤纏在身邊,萬望官人處借些船錢還了,并不有負。
”許宣道:“娘子自便,不妨,些須船錢,不必計較。
”還罷船錢。
那雨越不住。
許宣挽了上岸。
那婦人道: “奴家隻在箭橋雙茶坊巷口。
若不棄時,可到寒舍拜茶,納還船錢。
”許宣道:“小事何消挂懷。
天色晚了,改日拜望。
”說罷,婦人共丫鬟自去。
許宣入湧金門,從人家屋檐下到三橋街,見一個生藥鋪,正是李将仕兄弟的店。
許宣走到鋪前,正見小将仕在門前。
小将仕道:“小乙哥晚了,那裡去?”許宣道:“便是去保俶塔燒菴子,着了雨,望借一把傘則個。
”将仕見說叫道:“老陳把傘來,與小乙官去。
”不多時,老陳将一把雨傘撐開道:“小乙官,這傘是清湖八字橋老實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傘,不曾有一些兒破,将去休壞了!仔細,仔細!”許宣道:“不必吩咐。
”接了傘,謝了将仕,出羊壩頭來,到後市街巷口。
隻聽得有人叫道:“小乙官人。
”許宣回頭看時,隻見沈公井巷口小茶坊屋檐下,立着一個婦人,認得正是搭船的白娘子。
許宣道:“娘子如何在此?”白娘子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青青回家取傘和腳下。
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許宣和白娘子合傘到壩頭道:“娘子到那裡去?”白娘子道:“過橋投箭橋去。
”許宣道: “小娘子,小人自往過軍橋去,路又近了,不若娘子把傘将去,明日小人自來取。
”白娘子道;“卻是不當,感謝官人厚意!” 許宣沿人家屋檐下冒雨回來。
隻見姐夫家當直王安,拿着釘靴雨傘來接不着,卻好歸來。
到家内吃了飯。
當夜思量那婦人,翻來覆去睡不着,夢中共日間見的一般,情意相濃,不想金雞叫一聲,卻是南柯一夢。
正是: 心猿意馬馳千裡,浪蝶狂蜂鬧五更。
到得天明,起來梳洗罷,吃了飯,到鋪中心忙意亂,做些買賣也沒心想。
到午時後,思量道:“不說一謊,如何得這傘來還人?”當時許宣見老将仕坐在櫃上,向将仕說道:“姐夫叫許宣歸早些,要送人情,請假半日。
”将仕道:“去了,明日早些來!”許宣唱個喏,徑來箭橋雙茶坊巷口,尋問白娘子家裡。
問了半日,沒一個認得。
正躊蹰間,隻見白娘子家丫鬟青青,從東邊走來。
許宣道:“姐姐,你家何處住?讨傘則個。
”青青道:“官人随我來。
”許宣跟定青青,走不多路,道: “隻這裡便是。
”許宣看時,見一所樓房,門前兩扇大門,中間四扇看街槅子眼,當中挂頂細密朱紅簾子,四下排着十二把黑漆交椅,挂四幅名人山水古畫。
對門乃是秀王府牆。
那丫頭轉入簾子内道:“官人請入裡面坐。
”許宣随步入到裡面,那青青低低悄悄叫道:“娘子,許小乙官人在此。
”白娘子裡面應道:“請官人進裡面拜茶。
”許宣心下遲疑。
青青三回五次,催許宣進去。
許宣轉到裡面,隻見:四扇暗槅子窗,揭起青布幕,一個坐起,桌上放一盆虎須菖蒲,兩邊也挂四幅美人,中間挂一幅神像,桌上放一個古銅香爐花瓶。
那小娘子向前深深的道一個萬福,道:“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許宣道:“些微何足挂齒。
”白娘子道:“少坐拜茶。
”茶罷,又道:“片時薄酒三杯,表意而已。
” 許宣方欲推辭,青青已自把菜蔬果品流水排将出來。
許宣道: “感謝娘子置酒,不當厚擾。
”飲至數杯,許宣起身道:“今日天色将晚,路遠,小子告回。
”娘子道:“官人的傘,舍親昨夜轉借去了,再飲幾杯,着人取來。
”許宣道:“日晚,小子要回。
”娘子道:“再飲一杯。
”許宣道:“飲馔好了,多感,多感!”白娘子道:“既是官人要回,這傘相煩明日來取則個。
” 許宣隻得相辭了回家。
至次日,又來店中做些買賣,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
娘子見來,又備三杯相款。
許宣道:“娘子還了小子的傘罷,不必多擾。
”那娘子道:“既安排了,略飲一杯。
”許宣隻得坐下。
那白娘子篩一杯酒,遞與許宣,啟櫻桃口,露榴子牙,嬌滴滴聲音,帶着滿面春風,告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說不得假話。
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緣,一見便蒙錯愛。
正是你有心,我有意。
煩小乙官人尋一個媒證,與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對,卻不是好。
”許宣聽那婦人說罷,自己尋思:真個好一段姻緣。
若取得這個渾家,也不枉了。
我自十分肯了,隻是一件不諧: 思量我日間在李将仕家做主管,夜間在姐夫家安歇,雖有些少東西,隻好辦身上衣服,如何得錢來娶老小?自沉吟不答。
隻見白娘子道:“官人何故不回言語?”許宣道:“多感
話說西湖景緻,山水鮮明。
晉朝鹹和年間,山水大發,洶湧流入西門。
忽然水内有牛一頭見,渾身金色。
後水退,其牛随行至北山,不知去向。
哄動杭州市上之人,皆以為顯化,所以建立一寺,名曰金牛寺。
西門,即今之湧金門,立一座廟,号金華将軍。
當時有一番僧,法名渾壽羅,到此武林郡雲遊,玩其山景,道:“靈鹫山前小峰一座,忽然不見,原來飛到此處。
”當時人皆不信。
僧言:“我記得靈鹫山前峰嶺,喚做靈鹫嶺,這山洞裡有個白猿,看我呼出為驗。
”果然呼出白猿來。
山前有一亭,今喚做冷泉亭。
又有一座孤山,生在西湖中。
先曾有林和靖先生在此山隐居。
使人搬挑泥石,砌成一條走路,東接斷橋,西接栖霞嶺,因此喚作孤山路。
又唐時有刺史白樂天,築一條路,南至翠屏山,北至栖霞嶺,喚做白公堤,不時被山水沖倒,不隻一番,用官錢修理。
後宋時,蘇東坡來做太守,因見有這兩條路,被水沖壞,就買木石,起人夫,築得堅固。
六橋上朱紅欄杆,堤上栽種桃柳,到春景融和,端的十分好景,堪描入畫。
後人因此隻喚做蘇公堤。
又孤山路畔,起造兩條石橋,分開水勢,東邊喚做斷橋,西邊喚做西甯橋。
真乃: 隐隐山藏三百寺,依稀雲鎖二高峰。
說話的,隻說西湖美景,仙人古迹。
俺今日且說一個俊俏後生,隻因遊玩西湖,遇着兩個婦人,直惹得幾處州城,鬧動了花街柳巷。
有分教:才人把筆,編成一本風流話本。
單說那子弟,姓甚名誰?遇着甚般樣的婦人?惹出甚般樣事?有詩為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話說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杭州臨安府過軍橋黑珠巷内有一個宦家,姓李名仁,見做南廊閣子庫募事官,又與邵太尉管錢糧。
家中妻子,有一個兄弟許宣,排行小乙。
他爹曾開生藥店。
自幼父母雙亡,卻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藥鋪做主管,年方二十二歲。
那生藥店開在官巷口。
忽一日,許宣在鋪内做買賣,隻見一個和尚來到門首,打個問訊道:“貧僧是保俶塔寺内僧,前日已送饅頭并卷子在宅上。
今清明節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燒香,勿誤。
”許宣道:“小子準來。
” 和尚相别去了。
許宣至晚歸姐夫家去。
原來許宣無有老小,隻在姐姐家住。
當晚與姐姐說:“今日保俶塔和尚來請菴子,明日要薦祖宗,走一遭了來。
”次日早起買了紙馬、蠟燭、經幡、錢垛一應等項,吃了飯,換了新鞋襪衣服,把菴子錢馬使條袱子包了,徑到官巷口李将仕家來。
李将仕見了,問許宣何處去,許宣道:“我今日重去保俶塔燒菴子,追薦祖宗,乞叔叔容暇一日。
”李将仕道:“你去便回。
”許宣離了鋪中、人壽安坊、花市街、過井亭橋,往清河街後錢塘門,行石函橋過放生碑,徑到保俶塔寺。
尋見送饅頭的和尚,忏悔過疏頭,燒了菴子,到佛殿上看衆僧念經。
吃齋罷,别了和尚,離寺迤逶閑走,過西甯橋、孤山路、四聖觀,來看林和靖墳,到六一泉閑走。
不期雲生西北,霧鎖東南,落下微微細雨,漸大起來。
正是清明時節,少不得天公應時,催花雨下,那陣雨下得綿綿不絕。
許宣見腳下濕,脫下了新鞋襪,走出四聖觀來尋船,不見一隻。
正沒擺布處,隻見一個老兒,搖着一隻船過來。
許宣暗喜,認時正是張阿公。
叫道:“張阿公,搭我則個。
”老兒聽得叫,認時,原來是許小乙。
将船搖近岸來,道:“小乙官,着了雨,不知要何處上岸?”許宣道:“湧金門上岸。
”這老兒扶許宣下船,離了岸,搖近豐樂樓來。
搖不上十數丈水面,隻見岸上有人叫道:“公公,搭船則個。
”許宣看時,是一個婦人,頭戴孝頭髻,烏雲畔插阒些素钗梳,穿一領白絹衫兒,下穿一條細麻布裙。
這婦人肩下一個丫鬟,身上穿着青衣服,頭上一雙角髻,戴兩條大紅頭須,插着兩件首飾,手中捧着一個包兒要搭船。
那老張對小乙官道:“‘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一發搭了他去。
”許宣道:“你便叫他下來。
”老兒見說,将船傍了岸邊,那婦人同丫鬟下船,見了許宣,起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向前道一個萬福。
許宣慌忙起身答禮。
那娘子和丫鬟艙中坐定了。
娘子把秋波頻轉,瞧着許宣。
許宣平生是個老實之人,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婦人,旁邊又是個俊俏美女樣的丫鬟,也不免動念。
那婦人道: “不敢動問官人,高姓尊諱?”許宣答道:“在下姓許名宣,排行第一。
”婦人道:“宅上何處?”許宣道:“寒舍住在過軍橋黑珠兒巷,生藥鋪内做買賣。
”那娘子問了一回,許宣尋思道: “我也問他一問。
”起身道:“不敢拜問娘子高姓?潭府何處?” 那婦人答道:“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嫁了張官人,不幸亡過了,見葬在這雷嶺。
為因清明節近,今日帶了丫鬟,往墳上祭掃了方回。
不想值雨,若不是搭得官人便船,實是狼狽。
”又閑講了一回,迤逶船搖近岸。
隻見那婦人道:“奴家一時心忙,不曾帶得盤纏在身邊,萬望官人處借些船錢還了,并不有負。
”許宣道:“娘子自便,不妨,些須船錢,不必計較。
”還罷船錢。
那雨越不住。
許宣挽了上岸。
那婦人道: “奴家隻在箭橋雙茶坊巷口。
若不棄時,可到寒舍拜茶,納還船錢。
”許宣道:“小事何消挂懷。
天色晚了,改日拜望。
”說罷,婦人共丫鬟自去。
許宣入湧金門,從人家屋檐下到三橋街,見一個生藥鋪,正是李将仕兄弟的店。
許宣走到鋪前,正見小将仕在門前。
小将仕道:“小乙哥晚了,那裡去?”許宣道:“便是去保俶塔燒菴子,着了雨,望借一把傘則個。
”将仕見說叫道:“老陳把傘來,與小乙官去。
”不多時,老陳将一把雨傘撐開道:“小乙官,這傘是清湖八字橋老實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傘,不曾有一些兒破,将去休壞了!仔細,仔細!”許宣道:“不必吩咐。
”接了傘,謝了将仕,出羊壩頭來,到後市街巷口。
隻聽得有人叫道:“小乙官人。
”許宣回頭看時,隻見沈公井巷口小茶坊屋檐下,立着一個婦人,認得正是搭船的白娘子。
許宣道:“娘子如何在此?”白娘子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青青回家取傘和腳下。
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許宣和白娘子合傘到壩頭道:“娘子到那裡去?”白娘子道:“過橋投箭橋去。
”許宣道: “小娘子,小人自往過軍橋去,路又近了,不若娘子把傘将去,明日小人自來取。
”白娘子道;“卻是不當,感謝官人厚意!” 許宣沿人家屋檐下冒雨回來。
隻見姐夫家當直王安,拿着釘靴雨傘來接不着,卻好歸來。
到家内吃了飯。
當夜思量那婦人,翻來覆去睡不着,夢中共日間見的一般,情意相濃,不想金雞叫一聲,卻是南柯一夢。
正是: 心猿意馬馳千裡,浪蝶狂蜂鬧五更。
到得天明,起來梳洗罷,吃了飯,到鋪中心忙意亂,做些買賣也沒心想。
到午時後,思量道:“不說一謊,如何得這傘來還人?”當時許宣見老将仕坐在櫃上,向将仕說道:“姐夫叫許宣歸早些,要送人情,請假半日。
”将仕道:“去了,明日早些來!”許宣唱個喏,徑來箭橋雙茶坊巷口,尋問白娘子家裡。
問了半日,沒一個認得。
正躊蹰間,隻見白娘子家丫鬟青青,從東邊走來。
許宣道:“姐姐,你家何處住?讨傘則個。
”青青道:“官人随我來。
”許宣跟定青青,走不多路,道: “隻這裡便是。
”許宣看時,見一所樓房,門前兩扇大門,中間四扇看街槅子眼,當中挂頂細密朱紅簾子,四下排着十二把黑漆交椅,挂四幅名人山水古畫。
對門乃是秀王府牆。
那丫頭轉入簾子内道:“官人請入裡面坐。
”許宣随步入到裡面,那青青低低悄悄叫道:“娘子,許小乙官人在此。
”白娘子裡面應道:“請官人進裡面拜茶。
”許宣心下遲疑。
青青三回五次,催許宣進去。
許宣轉到裡面,隻見:四扇暗槅子窗,揭起青布幕,一個坐起,桌上放一盆虎須菖蒲,兩邊也挂四幅美人,中間挂一幅神像,桌上放一個古銅香爐花瓶。
那小娘子向前深深的道一個萬福,道:“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許宣道:“些微何足挂齒。
”白娘子道:“少坐拜茶。
”茶罷,又道:“片時薄酒三杯,表意而已。
” 許宣方欲推辭,青青已自把菜蔬果品流水排将出來。
許宣道: “感謝娘子置酒,不當厚擾。
”飲至數杯,許宣起身道:“今日天色将晚,路遠,小子告回。
”娘子道:“官人的傘,舍親昨夜轉借去了,再飲幾杯,着人取來。
”許宣道:“日晚,小子要回。
”娘子道:“再飲一杯。
”許宣道:“飲馔好了,多感,多感!”白娘子道:“既是官人要回,這傘相煩明日來取則個。
” 許宣隻得相辭了回家。
至次日,又來店中做些買賣,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
娘子見來,又備三杯相款。
許宣道:“娘子還了小子的傘罷,不必多擾。
”那娘子道:“既安排了,略飲一杯。
”許宣隻得坐下。
那白娘子篩一杯酒,遞與許宣,啟櫻桃口,露榴子牙,嬌滴滴聲音,帶着滿面春風,告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說不得假話。
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緣,一見便蒙錯愛。
正是你有心,我有意。
煩小乙官人尋一個媒證,與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對,卻不是好。
”許宣聽那婦人說罷,自己尋思:真個好一段姻緣。
若取得這個渾家,也不枉了。
我自十分肯了,隻是一件不諧: 思量我日間在李将仕家做主管,夜間在姐夫家安歇,雖有些少東西,隻好辦身上衣服,如何得錢來娶老小?自沉吟不答。
隻見白娘子道:“官人何故不回言語?”許宣道:“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