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
關燈
小
中
大
媽媽勸他不住,喚個小轎,擡回娘家去了。
梁媽媽又氣又苦,又受了驚,又愁事迹敗露,當晚一夜不睡,發寒發熱,病了七日,嗚呼哀哉。
田氏聞得婆婆死了,特來奔喪戴孝。
梁尚賓舊憤不息,便罵道:“賊潑婦!隻道你住在娘家一世,如何又有回家的日子?”兩下又争鬧起來。
田氏道:“你幹了虧心的事,氣死了老娘,又來消遣我!我今日若不是婆死,永不見你村郎之面!”梁尚賓道:“怕斷了老婆種,要你這潑婦見我?隻今日便休了你去,再莫上門!”田氏道:“我甯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随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倒得幹淨,回去燒個利市!”梁尚賓一向夫妻無緣,到此說了盡頭話,憋一口氣,真個就寫了離書手印,付與田氏。
田氏拜别婆婆靈位,哭了一場,出門而去。
正是: 有心去調他人婦,無福難招自己妻。
可惜田家賢慧女,一場相罵便分離。
話分兩頭。
再說孟夫人追思女兒,無日不哭,想道:“信是老歐寄去的,那黑胖漢子又是老歐引來的,若不是通同作弊,也必然漏洩他人了。
”等丈夫出門拜客,喚老歐到中堂,再三訊問。
卻說老歐傳命之時,其實不曾洩漏,是魯學曾自家不合借衣,惹出來的奸計。
當夜來的是假公子,三日後來的是真公子。
孟夫人肚裡明明曉得有兩個人,那老歐肚裡還隻認做一個人。
随他分辯,如何得明白?夫人大怒,喝教手下把他拖翻在地,重責三十闆子,打得皮開血噴。
顧佥事一日偶到園中,叫老園公掃地,聽說被夫人打壞,動彈不得,教人扶來,問其緣故。
老歐将夫人差去約魯公子來家,及夜間房中相會之事,一一說了。
顧佥事大怒道:“原來如此!”便叫打轎,親到縣中與知縣訴知其事,要将魯學曾抵償女兒之命。
知縣叫補了狀詞,差人拿學曾到來,當堂審問。
魯公子是老實人,就把實情細細說了:“見有金钗钿兩股,是他所贈。
其後園私會之事,其實沒有。
”知縣就喚園公老歐對證。
這老人家兩眼模糊,前番黑夜裡認假公子的面龐不真,又且今日家主吩咐了說話,一口咬定魯公子,再不松放。
知縣又徇顧佥事人情,着實用刑拷打。
魯公子吃苦不過,隻得招道:“顧奶奶好意相喚,将金钗钿助為聘資。
偶見阿秀美貌,不合辄起淫心,強逼行奸。
到第三日不合又往,緻阿秀羞憤自缢。
”知縣錄了口詞,審得魯學曾與阿秀空言議婚,尚未行聘過門,難以夫妻而論。
既因奸緻死,合依威逼律問絞。
一面發在死囚牢裡,一面備文書申詳上司。
孟夫人聞知此信大驚,又訪得他家隻有一個老婆子,也吓得病倒,無人送飯。
想起:“這事與魯公子全沒相幹,倒是我害了他。
”私下處些銀倆,吩咐管家婆,央人替他牢中使用,又屢次勸丈夫保全公子性命。
顧佥事愈加忿怒。
石城縣把這件事當做新聞,沿街傳說。
正是: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顧佥事為這聲名不好,必欲置魯學曾于死地。
再說有個陳濂禦史,湖廣籍貫,父親與顧佥事是同榜進士,以此顧佥事叫他是年侄。
此人少年聰察,專好辨冤析枉,其時正奉差巡按江西。
未入境進,顧佥事先去囑托此事。
陳禦史口雖領命,心下不以為然。
莅任三日,便發牌按臨贛州。
吓得那一府官吏,尿流屁滾。
審錄日期,各縣将犯人解進。
陳禦史審到魯學曾一起,閱了招詞,又把金钗钿看了,叫魯學曾問道:“這金钗钿是初次與你的麼?”魯學曾道:“小人隻去得一次,并無二次。
”禦史道:“招上說三日後又去,是怎麼說?”魯學曾口稱冤枉,訴道:“小人的父親存日,定下顧家親事。
因父親是個清官,死後家道消乏,小人無力行聘。
嶽父顧佥事欲要悔親,是嶽母不肯,私下差老園公來喚小人去,許贈金帛。
小人羁身在鄉,三日後方去。
那日隻見得嶽母,并不曾見小姐之面。
這奸情是屈招的。
”禦史道:“既不曾見小姐,這金钗钿何人贈你?”魯學曾道:“小姐立在簾内,隻責備小人來遲誤事,莫說婚姻,連金帛也不能相贈了,這金钗钿權留個憶念。
小人還隻認做悔親的話,與嶽母争辯,不期小姐房中缢死。
小人至今不知其故。
”禦史道:“恁般說,當夜你不曾到後園去了?”魯學曾道:“實不曾去。
”禦史想了一回,“若特地喚去,豈止贈他钗钿二物?顧阿秀抱怨口氣,必然先人冒去東西,連奸騙都是有的,又緻羞憤而死。
”便叫老歐問道:“你到魯家時,可曾見魯學曾麼?”老歐道;“小人不曾面見。
”禦史道:“既不曾面見,夜間來的,你如何就認得是他?”老歐道:“他自稱魯公子,特來赴約。
小人奉主母之命,引他進見的,怎賴得沒有?”禦史道:“相見後幾時去的?” 老歐道:“聞得裡面夫人留酒,又贈他許多東西,五更時去的。
” 魯學曾又叫屈起來。
禦史喝住了,又問老歐:“那魯學曾第二遍來,可是你引進的?”老歐道:“他第二遍是前門來的。
小人并不知。
”禦史道:“他第一次如何不到前門,卻到後園來尋你?”老歐道:“我家奶奶差小人寄信,原叫他在後園來的。
” 禦史喚魯學曾問道:“你嶽母原叫你到後園來,你卻如何往前門去?”魯學曾道:“他雖然相喚,小人不知意兒真假,隻怕園中曠野之處,被他暗算,所以徑走前門,不曾到後園去。
” 禦史想道:“魯學曾與園公分明是兩樣說話,其中必有情弊。
” 禦史又指着魯學曾問老歐道:“那後園來的可是這個嘴臉?你可認得真麼?不要胡亂答應。
”老歐道:“昏黑中,小人認得不十分真,像是這個臉兒。
”禦史道:“魯學曾既不在家,你的信卻寄與何人的?”老歐道:“他家隻有個老婆婆,小人對他說的,并無閑人在旁。
”禦史道:“畢竟還對何人說來?”老歐道:“并沒第二個人知覺。
”禦史沉吟半晌,想道:“不究出根由,如何定罪?怎好回複老年伯?”又問魯學曾道:“你說在鄉,離城多少?家中幾時寄到的信?”魯學曾道:“離北門外隻十裡,是本日得信的。
”禦史拍案叫道:“魯學曾!你說三日後方到顧家是虛情了。
既知此信,有恁般好事,路又不遠,怎麼遲延三日?理上也說不去。
”魯學曾道:“爺爺息怒。
小人細禀:小人因家貧,往鄉間姑娘家借米,聞得此信,便欲進城。
怎奈衣衫褴褛,與表兄借衣遮醜,已蒙許下,怎奈這日他有事出去,直到明晚方歸。
小人專等衣服,所以遲了兩日。
”禦史道;“你表兄曉得你借衣服的緣故不曾?”學曾道: “曉得的。
”禦史道:“你表兄何等人?叫甚名字?”魯學曾道: “名喚梁尚賓,莊戶人家。
”禦史聽罷,喝散衆人,明日再審。
正是: 如山巨筆難輕判,似佛慈心待細參。
公案見成翻老少,覆盆何處不冤含? 次日察院不開門,挂一面憲牌出來。
牌上寫道:“本院偶染微疾,各官一應公務,俱候另示施行。
本月日。
”府縣官朝暮問安,自不必說。
話分兩頭。
再說梁尚賓自聞魯公子問成死罪,心下倒寬了八分。
一日,聽得門前喧嚷,在壁縫張看時,隻見一個賣布的客人,頭上戴一頂新孝頭巾,身穿着白布道袍,口内打江西鄉談,說是南昌府人,在此販布買賣,聞得家中老子身故,星夜要趕回,存下幾百匹布不曾發脫,急切要投個主兒,情願讓些價錢,衆人中有要買一匹的,有要兩匹三匹的,客人都不肯,道:“恁地零星賣時,再挨幾日,還不得動身。
那個财主家一總脫去,便多讓他些也罷。
”梁尚賓聽了多時,便走出門來問道:“你這客人,存下多少布?值多少本錢
梁媽媽又氣又苦,又受了驚,又愁事迹敗露,當晚一夜不睡,發寒發熱,病了七日,嗚呼哀哉。
田氏聞得婆婆死了,特來奔喪戴孝。
梁尚賓舊憤不息,便罵道:“賊潑婦!隻道你住在娘家一世,如何又有回家的日子?”兩下又争鬧起來。
田氏道:“你幹了虧心的事,氣死了老娘,又來消遣我!我今日若不是婆死,永不見你村郎之面!”梁尚賓道:“怕斷了老婆種,要你這潑婦見我?隻今日便休了你去,再莫上門!”田氏道:“我甯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随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倒得幹淨,回去燒個利市!”梁尚賓一向夫妻無緣,到此說了盡頭話,憋一口氣,真個就寫了離書手印,付與田氏。
田氏拜别婆婆靈位,哭了一場,出門而去。
正是: 有心去調他人婦,無福難招自己妻。
可惜田家賢慧女,一場相罵便分離。
話分兩頭。
再說孟夫人追思女兒,無日不哭,想道:“信是老歐寄去的,那黑胖漢子又是老歐引來的,若不是通同作弊,也必然漏洩他人了。
”等丈夫出門拜客,喚老歐到中堂,再三訊問。
卻說老歐傳命之時,其實不曾洩漏,是魯學曾自家不合借衣,惹出來的奸計。
當夜來的是假公子,三日後來的是真公子。
孟夫人肚裡明明曉得有兩個人,那老歐肚裡還隻認做一個人。
随他分辯,如何得明白?夫人大怒,喝教手下把他拖翻在地,重責三十闆子,打得皮開血噴。
顧佥事一日偶到園中,叫老園公掃地,聽說被夫人打壞,動彈不得,教人扶來,問其緣故。
老歐将夫人差去約魯公子來家,及夜間房中相會之事,一一說了。
顧佥事大怒道:“原來如此!”便叫打轎,親到縣中與知縣訴知其事,要将魯學曾抵償女兒之命。
知縣叫補了狀詞,差人拿學曾到來,當堂審問。
魯公子是老實人,就把實情細細說了:“見有金钗钿兩股,是他所贈。
其後園私會之事,其實沒有。
”知縣就喚園公老歐對證。
這老人家兩眼模糊,前番黑夜裡認假公子的面龐不真,又且今日家主吩咐了說話,一口咬定魯公子,再不松放。
知縣又徇顧佥事人情,着實用刑拷打。
魯公子吃苦不過,隻得招道:“顧奶奶好意相喚,将金钗钿助為聘資。
偶見阿秀美貌,不合辄起淫心,強逼行奸。
到第三日不合又往,緻阿秀羞憤自缢。
”知縣錄了口詞,審得魯學曾與阿秀空言議婚,尚未行聘過門,難以夫妻而論。
既因奸緻死,合依威逼律問絞。
一面發在死囚牢裡,一面備文書申詳上司。
孟夫人聞知此信大驚,又訪得他家隻有一個老婆子,也吓得病倒,無人送飯。
想起:“這事與魯公子全沒相幹,倒是我害了他。
”私下處些銀倆,吩咐管家婆,央人替他牢中使用,又屢次勸丈夫保全公子性命。
顧佥事愈加忿怒。
石城縣把這件事當做新聞,沿街傳說。
正是: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顧佥事為這聲名不好,必欲置魯學曾于死地。
再說有個陳濂禦史,湖廣籍貫,父親與顧佥事是同榜進士,以此顧佥事叫他是年侄。
此人少年聰察,專好辨冤析枉,其時正奉差巡按江西。
未入境進,顧佥事先去囑托此事。
陳禦史口雖領命,心下不以為然。
莅任三日,便發牌按臨贛州。
吓得那一府官吏,尿流屁滾。
審錄日期,各縣将犯人解進。
陳禦史審到魯學曾一起,閱了招詞,又把金钗钿看了,叫魯學曾問道:“這金钗钿是初次與你的麼?”魯學曾道:“小人隻去得一次,并無二次。
”禦史道:“招上說三日後又去,是怎麼說?”魯學曾口稱冤枉,訴道:“小人的父親存日,定下顧家親事。
因父親是個清官,死後家道消乏,小人無力行聘。
嶽父顧佥事欲要悔親,是嶽母不肯,私下差老園公來喚小人去,許贈金帛。
小人羁身在鄉,三日後方去。
那日隻見得嶽母,并不曾見小姐之面。
這奸情是屈招的。
”禦史道:“既不曾見小姐,這金钗钿何人贈你?”魯學曾道:“小姐立在簾内,隻責備小人來遲誤事,莫說婚姻,連金帛也不能相贈了,這金钗钿權留個憶念。
小人還隻認做悔親的話,與嶽母争辯,不期小姐房中缢死。
小人至今不知其故。
”禦史道:“恁般說,當夜你不曾到後園去了?”魯學曾道:“實不曾去。
”禦史想了一回,“若特地喚去,豈止贈他钗钿二物?顧阿秀抱怨口氣,必然先人冒去東西,連奸騙都是有的,又緻羞憤而死。
”便叫老歐問道:“你到魯家時,可曾見魯學曾麼?”老歐道;“小人不曾面見。
”禦史道:“既不曾面見,夜間來的,你如何就認得是他?”老歐道:“他自稱魯公子,特來赴約。
小人奉主母之命,引他進見的,怎賴得沒有?”禦史道:“相見後幾時去的?” 老歐道:“聞得裡面夫人留酒,又贈他許多東西,五更時去的。
” 魯學曾又叫屈起來。
禦史喝住了,又問老歐:“那魯學曾第二遍來,可是你引進的?”老歐道:“他第二遍是前門來的。
小人并不知。
”禦史道:“他第一次如何不到前門,卻到後園來尋你?”老歐道:“我家奶奶差小人寄信,原叫他在後園來的。
” 禦史喚魯學曾問道:“你嶽母原叫你到後園來,你卻如何往前門去?”魯學曾道:“他雖然相喚,小人不知意兒真假,隻怕園中曠野之處,被他暗算,所以徑走前門,不曾到後園去。
” 禦史想道:“魯學曾與園公分明是兩樣說話,其中必有情弊。
” 禦史又指着魯學曾問老歐道:“那後園來的可是這個嘴臉?你可認得真麼?不要胡亂答應。
”老歐道:“昏黑中,小人認得不十分真,像是這個臉兒。
”禦史道:“魯學曾既不在家,你的信卻寄與何人的?”老歐道:“他家隻有個老婆婆,小人對他說的,并無閑人在旁。
”禦史道:“畢竟還對何人說來?”老歐道:“并沒第二個人知覺。
”禦史沉吟半晌,想道:“不究出根由,如何定罪?怎好回複老年伯?”又問魯學曾道:“你說在鄉,離城多少?家中幾時寄到的信?”魯學曾道:“離北門外隻十裡,是本日得信的。
”禦史拍案叫道:“魯學曾!你說三日後方到顧家是虛情了。
既知此信,有恁般好事,路又不遠,怎麼遲延三日?理上也說不去。
”魯學曾道:“爺爺息怒。
小人細禀:小人因家貧,往鄉間姑娘家借米,聞得此信,便欲進城。
怎奈衣衫褴褛,與表兄借衣遮醜,已蒙許下,怎奈這日他有事出去,直到明晚方歸。
小人專等衣服,所以遲了兩日。
”禦史道;“你表兄曉得你借衣服的緣故不曾?”學曾道: “曉得的。
”禦史道:“你表兄何等人?叫甚名字?”魯學曾道: “名喚梁尚賓,莊戶人家。
”禦史聽罷,喝散衆人,明日再審。
正是: 如山巨筆難輕判,似佛慈心待細參。
公案見成翻老少,覆盆何處不冤含? 次日察院不開門,挂一面憲牌出來。
牌上寫道:“本院偶染微疾,各官一應公務,俱候另示施行。
本月日。
”府縣官朝暮問安,自不必說。
話分兩頭。
再說梁尚賓自聞魯公子問成死罪,心下倒寬了八分。
一日,聽得門前喧嚷,在壁縫張看時,隻見一個賣布的客人,頭上戴一頂新孝頭巾,身穿着白布道袍,口内打江西鄉談,說是南昌府人,在此販布買賣,聞得家中老子身故,星夜要趕回,存下幾百匹布不曾發脫,急切要投個主兒,情願讓些價錢,衆人中有要買一匹的,有要兩匹三匹的,客人都不肯,道:“恁地零星賣時,再挨幾日,還不得動身。
那個财主家一總脫去,便多讓他些也罷。
”梁尚賓聽了多時,便走出門來問道:“你這客人,存下多少布?值多少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