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把匕首不太冷
關燈
小
中
大
殺了你們‘老字号’中‘十全高手’之一的‘七殺一窩蜂,九死一生瘋’溫随亭,他原本是你們自嶺南派來京城組合‘老字号’勢力的第一人。
也是開路先鋒,結果卻死幹天下第七手裡——你們理應為他報複,還多于天衣有縫。
” 溫和表面不動聲息。
内心卻極為震恐。
——怎麼這些事,這些極度機密,無情都會知之甚詳? (他是怎樣知道的!) (機密是怎麼洩露的!?) “隻不過,你們打着為許天衣報仇的名義,是要感動洛陽溫晚,讓他覺得你們為他的徒兒複仇,引他重返京城,把洛陽老字号的勢力轉注在京師,完成你們‘老字号’侵奪王城武林的心願。
——就算萬一失手,也可激發溫嵩陽人京重振旗鼓之決心。
” 溫和迄此才能說話。
他隻能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無情答:“職責所在,我們一直部很留意武林中各幫各派的變動,也一直都很留心江湖上各種人事變遷,更加特别注意‘老字号’溫家的動向。
” 他微笑道:“沒辦法。
溫家擁有當今武林最強大的用毒隊伍和施毒手法,我們不得不提高戒備,加強觀察。
” 溫和這時才吐出一口氣來,輕輕地道:“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你們——本以為在朝裡,在京裡當權主事的應說是蔡京這些人,現在看來你們也樹大根深,黨羽遍布,無處不在,無所不知。
” 無情道:“不敢。
不過,若無知已知彼之能;我們六扇門系統的和幾位同門還能在京裡混?還可能蔡京、童貫、梁師成這些人手上翻些雲覆些雨麼!剛才在三合樓前,你胞兄溫文己言明不再插手天下第七的事,而今又伏在前路,隻伯是你們字号裡的高層另有所令。
——隻不過,閣下和文兄已是‘老字号’裡的大将,誰還能指使得了你們?我看,這回可莫不是連‘天殘地缺’都來了。
要是溫壬平、溫子平兄弟來了,那麼,将實力轉移入京城的事是志在必得的了。
我猜的不離譜吧?” 溫和汗涔涔下。
他這回當真是笑不出來了。
“我發現溫文兄既要攔路劫囚,那麼,足下與其一向如影附身,形影相依,必也在附近,留心之下,果然發現俠蹤,這才誠意相邀但告,并無居心,決無惡意。
”無情正色道:“不過,你們若要當街劫囚殺囚,我身為捕役,不得不全力阻止。
” 溫和從這句話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反擊的要點:“大捕頭既然知道我們‘老字号’溫家的勢力人京,已是勢所必然的事,也當然了解我們入京的第一次行動是志在必成——你還要以一人之力,阻攔我們,豈不是橫臂擋車,故意與我們為敵?” 無情淡淡地道:“我不是一個人。
我是代表了王法,也代表了所有執法的差役,來阻止你們這麼做的。
” 他眼神似電,眼色如刀,望定溫和人,一字一句地道:“何況,你們若當街格殺天下第七,非但不能立威,而且還壞了‘老字号’的名聲,誤了溫家的大事。
” 溫和聽得一愕,苦笑道:“這……我就真的聽不明白了。
” 無情安安靜靜的侃侃而談,外面這時傳來一刀三劍童的故意的大聲笑鬧和對話,這時,開始有頑童尾随囚車抛物擲東西。
當然這還隻是問路的投石。
“‘老字号’本身就與蔡京不和,且有宿怨,你們敢入京發展,那是直接受天子之意旨而行事。
皇上也希望培植一些他直轄的武林高手,蔡京、王黼、童貫等各有大量身懷絕技的武林人物為他們撐腰,聖上若有所聞,難免揣揣。
不過,溫晚是你們的群龍之首,因顧忌于米蒼穹、方應看之威脅,一直遲遲不敢入京。
于是你們想先把聲威鬧開來,把局面閻大,使洛陽溫派人手和嶺南‘老字号’同門再無反悔、抽身之餘地。
” 無情并沒有大咄咄逼人,語鋒也不特别犀利。
他隻是明晰。
思路的明明白白。
立場的清清晰晰。
——連來龍去脈都清楚明朗分析入微。
他所說的,盡管溫和不想承認,卻也不敢否認。
因為他既不了解無情是怎麼對“老字号”近日的動向,能如此了如指掌的,可是他也不得不同意:無情分析的大抵都不違背實情。
所以他隻有一面震訝一面留意。
——無情的話,的确值得他留意聽取,深思反省。
“因此,你們有意格殺天下第七,一方面是重重的打擊了蔡京手上第一号殺手之威,一方面是使溫晚欠你們一個情,一旦者字号失利,他不得不得于情面,自洛陽調重将為援,還一方面可為你們溫家的人立威、唱道。
” “可是你們錯了。
” “打殺天下第七,并不能打擊蔡京。
蔡京現在正拟複出,大張旗鼓,這段期間,他看似沉潛,其實是密謀着詹别野等人代他号召了‘飛斧隊’餘家、‘南洋整盤門’羅家、‘平安門’女陳氏世家及‘四分半壇’未給殺害的叛徒,以及‘神槍會’孫家、‘下三濫’何家、‘太平門’、梁家、妙手班家、蜀中唐門、江南霹靂堂雷家、‘感情用率幫’的反将、‘金字招牌’方家的逆徒、‘黑面蔡家’、‘下五門’、‘十大派十六劍派’的掌門……這些人中的精銳,甚至是第一高手,為他效力——聽說連貴門中亦有三大頂級高手溫縱橫、溫而厲還有另一位輩份更高的人物,都為之所網羅……大概是有這回事吧?” 溫和人不禁冷汗涔涔而下。
——是有這回事,要不然,“老字号”溫家的“大老”也不會感覺至危機四伏,連頂級三大高手也給蔡京“收買”過去了,隻怕“老字号”的大權,就算不給他人操縱,也将很快便另立“字号”了! 隻是,無情是怎麼知道的!? ——這些事,“老字号”内部絕對是機密,連溫和也不過隻知溫而厲已投靠了蔡京,另一個原來是溫縱橫,他還是首次聽得,看來,無情連“第三人”隻怕也已了然于胸了!原來已有那麼多絕世高手已盡收蔡京等“朝中六賊”旗下,不可謂不聞之驚心矣! 溫和人冷汗直冒,心中雖驚,外表卻不動聲色,闆起了臉。
沒有比他更知道自己隻要笑将起來,令人舒爽開朗,平易近人,但像這樣的人一旦“黑口黑面”必予人極大的壓力。
所以他此際内心震驚之際,更要肅容冷臉。
無情卻談笑依然,舉止有度,看他的神态,大概在撫琴、吟詩、品茶、談天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氣态吧? 無情又在并不寬敞的轎子裡閑閑地問了一句:“大概是傳言不虛吧?嗯?” 溫和道:“盛大捕頭不愧是六扇門中人,消息來得好快,佩服佩服。
” 無情道:“我隻是因職之便,道聽途兒隻不過,蔡京目前,一心一意要激當年威震天下、橫行武林的‘七絕劍神’重出江湖,為他效力,至于天下第七,地位排名,隻怕己從他們這幫勢利小人心目中的第七跌至一百開外了……你們‘老字号’出動了那麼多有頭有面的高手來殺他,隻不過是成了豎子之名!” 溫和反問:“不殺此人,難道就任由他逍遙法外?” 無情道:“非也。
我知道‘老字号’高手己在前面設好埋伏,可是,殺雞焉用牛刀?” 溫和問:“此話怎說?” 無情微微笑道:“其實,戚樓主并沒有封死他的穴道。
以天下第七的功力,隻要全力聚運,必能沖破。
他仍呆在囚車,隻不過是要等待機會……” 溫和訝異地道:“等機會?等什麼機會!?” 無情談談地道:“等機會殺人。
” 溫和更為詫異:“殺人?殺什麼人?他知道我們會來殺他不成!?” 無情一笑道:“他本來是要等最好的時機來殺我——不過,你們若要殺他,他也一定會反擊。
” 10.身後功名誰管得 溫和震訝莫已:“你是怎麼知道他能沖破受封制的穴道的!?” 無情道:“我看出來的。
此外,戚少商也在把天下第七送來之際,跟我說明了這個特殊情形。
” 溫和一時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你的意思是說: 戚少商是故意沒封死他的穴道,讓他逃走……而他又私下通知了你……?” 這裡邊有好幾個疑點,似乎怎麼說都有點欠通。
無情道:“是。
不過,戚少商的點穴手法,就算不用重手法,尋常人也決解不了,不用内家真氣,也休想沖得破。
” 溫和畢竟是“老字号”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已開始有點明白過來了。
“不過,天下第七并不是尋常人。
” 無情微笑補充了一句:“他也不是甘心伏法的人。
” 溫和可更加明白了:“所以他一定會拼着内傷也會自行沖破穴道禁制——而他又以為你并不知曉。
” 無情點點頭道:“所以他剛才已咯了血,隻不過還強自憋在口裡……沖破戚少商的‘一元真氣’,誰都得付出點代價。
” 溫和當然同意:“他以為你不知道,就會伺機逃走—— 當然,最好在逃走前先殺了你、好在蔡京面前讨一大功。
” 無情又笑了笑,神情有點落寞,又帶點自嘲;“殺了我,畢竟還是有點好處的——江湖上、朝廷中,要我這條命的畢竟為數不少、等我死的人可以說是不可勝數。
” 溫和可是愈來愈意會過來了:“如果他猝起發難,向你狙擊,你就可以借自衛,制止要犯逃走之由,而将之格殺當堂。
” 他越說越抓到“要害”了,“也就是說,一切都可假手于你,你是秉公、依法而将之就地正法,戚少商也用不着背上當街殺死蔡京手下的罪名,而更不用我們冒險犯法的去幹這事兒了?” 無情目中已有嘉許之意:“其實,要殺他的豈止是你們? 我看‘六分半堂’的主事人也育意緻他于死命,隻不過,他們是謀定而後動而已。
” 他微歎又道:“就算押解他的衙差中,我看也有人恨之人骨,想一刀宰了他……其實你們又何必猴急這一陣子呢!” 他向街旁的店鋪遊日望了望,最後定睛于遠處一所專賣镪冥、祭品的店子,微揚下額,道:“光是那家紙紮店,至少就有兩名蔡京的手下監視看:誰殺天下第七,就成了他日後殲滅敵人的借口,你們‘老字号’剛要到京城來大展拳腳,又何必為天下第七這種人而暴露目的,讓人有把柄操在手裡呢?” “何況,”無情繼續道,“洛陽溫晚溫大人已派溫熱溫十一哥跟我說過:殺天下第七,并不能促使他因而進軍京城;關鍵仍在溫柔安全一事上。
——你們又何苦去做這件吃力不讨好,反而讓天下第七死後揚名,死得壯烈的事呢!” 這時,無情離賣蛋的和賣茶具的攤檔已很接近了,而他也看出來了,尾随的“小孩”:溫渡人,溫襲人已拟發動刺殺囚犯了。
所以他說:“——雖說身後功名誰管得,但天下第七還不值得由你們動手來殺。
我看,連溫壬平、溫子平都出動了,你們這趟成真是小題大作了。
這原由我跟你說了,還望你能力我作個解人,我不想讓‘老字号’正直之士、精銳高手都恨我從中作梗——我隻是不想你們冒這趟渾水,立威不成,鬧得人翻馬卧而已!” 迄此,溫和人已完全明白無情的用意了,他也不得不佩服無情的眼光: ——“老字号”的“天殘地缺”的确是來了,而他卻看不出那像祭品店裡居然潛伏了蔡京的人。
所以他隻有說:“看來,在情在理,都是大捕頭依法處決天下第七,比我們動手更是方便。
不過,我們已埋伏了,也即将發動了,我若當即阻止,反而讓大捕頭的良苦用心曝于人前,隻怕……” 無情即道:“這點你不用擔心。
” 溫和溫和地道:“雖然大捕頭足智多謀,但我們字号裡來的也向有能人,大捕頭萬勿輕忽了。
” 無情道:“老字号高手如雲,我何德何能豈敢小觑?隻不過,你們的好手既然來京,準備攻這一陣、打這一仗,在下也隻好不自量力,恭迎讨教。
萬一我技不如人,受死無怨。
如勉強能承貴字号禮讓,可以落得個不敗不死,那麼,隻望我兄得便時能向貴字号各好漢道明在下苦衷,個中原委,就感激不勝矣。
” 他落落大方、但坦蕩蕩地道:“何況,崖餘自幼殘障,文不成,武不就,隻靠幾件機關,幾位同門之助,且微天之幸,得憑各路好漢英雄賞臉人情,才能走幾條大街,數處小巷,不像貴字号人人在大江大湖翻過風作過浪,皆穩如泰山,這點在下遠所不及,能望背項已汗顔不己……不過,在下這點雕蟲小藝,若尚在各位手裡讨得個自保,咱衙裡、門裡,可也有不少能人前輩,替皇城維持治安,為天下主持法理,他們都比在下幹煉、出色,别的不說,光是我門裡的鐵姓、崔姓、冷姓的三位兄弟,已有過人之能,非凡之智……若貴字号想節制奸佞,染指京城武林,此地原是天下各路英雄好漢來得去得之地,在下自是歡迎下過,但若遇上一些人妄圖作亂生事,擾民逞能:挾技行惡、懷奸附侯,那麼,就算區區不才,力不如人,我等同門弟兄,也決不坐視,定做惡鋤奸,決不縱容……” 說到這裡,無情目光閃動,已注意到轎外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形勢,當下便把話說到底了: “我的作為,不過爾爾,但若我也能發螢火之光,蚊臂擋車,敬請足下轉告貴門諸君子,一切請以法理為重,以天下百姓福扯力念。
言盡及此,請閣下稍停委屈于此間,我應付外面變局,屆時才恭請我兄為我圓場。
” 接着,無情便故意與三劍一刀童對話片刻,然後,談笑間阻截了“老字号”中的“金童玉女”的攻勢。
接着,他又瓦解了溫文的劫囚,還驚動了揭發溫壬平、溫子平的喬裝、匿伏。
他故意“逼”出了這對“老字号”的名宿:“天殘地缺”,原也情非得已。
他這樣做,是因為這對當年曾名動江湖的用毒兄弟,而今都至少五十開外,盡管老骥伏枥,雄心尚在,但畢竟已垂垂老矣。
不過,他們在武林中,仍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殘毒”溫壬平和“缺毒”溫子平,除了都是用毒高手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博學強記,知識淵博,文筆奇佳,運思極速,對史學有非常獨特而精深、透徹而廣泛的了解,是以,亦是江湖上的兩支“史筆”。
——很多江湖上的人和事,武林中的戰役和沖突,都由他們作了記載,甚至都聽信他們的評點、诠釋。
甚至連成就高低,品格排位、兵器武功,大家都很是信服溫氏兄弟的品評、贊述。
對江湖上許多重大的戰鬥,或重要的事件,“天殘”、“地缺”也不惜奔波、勞苦,隻要先有風聞,必千辛萬苦趕至現場所在,旁觀記錄,目證記述下來。
若說遠例:當年大俠蕭秋水孤劍單身,勇闖“蜀中唐門”,以救紅顔知己唐方,他們便千方百計,混入現場,作了記叙,日後才讓江湖人知悉這一戰的驚天地、泣鬼神。
如舉近例:關七曾在司馬舊宅以一人之力決戰皇城中超過十名武功最頂尖的高手,居然還穩占上風,然後又在遇險時,“神秘消失”,溫壬平、溫子平兄弟,便适逢其會,目睹了,也記載下來了。
雖然他們也找不到答案: ——關七到底因何消失?他究竟到哪裡去了? 溫天殘和溫地缺雖然都愛史,皆善于用毒,文才懼佳,但也有一點極大的不同: 他們兩人處事,應世,一個喜歡住悲觀、消極的想,另一個,無論遇上什麼挫折、打擊,總會往樂觀、開心處看。
故而,歲月漫長累積下來,溫壬平隻五十開外的人,看去已滄桑滿面,白發催人老;溫子平卻本來是近五十歲的人,看去卻像是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人。
歲月雖然易催人老,但心境更加重要。
到近十年,“老字号”的江湖地位受到沖擊,号内高手,跑有了變亂,溫氏雙平,亦有了分歧。
溫壬平的史筆,為朝廷所賞識,召他為史官,專為朝廷記述一些江湖鐵事,武林秘史,溫天殘也在原賜封衙下,樂于當一個遊走于朝野間的“史官”。
溫子平則仍留在“老字号”,以平民布衣身份,繼續為江湖掌故、武林風雲作紀事,他總認為無官一身輕,這樣于湖海河山間逍遙自在,揮筆記下一切所知所悉的,無疑要比封官加爵的做事要來得輕松、快活。
這次,是“老字号”要“進軍”京師的第一役:格殺天下第七,也是為溫家子弟,“七殺一窩蜂,九死一生瘋”溫随亭報仇,更為溫家外系門人:“天衣有縫”許天衣讨回公道,兩人自然都在事前知道了,各代表官方、民間,要目睹這一戰,不但要記錄下來,必要時,己有“出一分力”的準備與決心。
這也許就是無情硬要把他們兩人的身份都公然揭破的理由。
——一旦他們己挺身而出,這件事就已在官方、武林中記錄下來;殺天下第七的是無情,可是無情是在生命受到威脅.同時,要制止對方潛逃的危急情況下,才下殺手的。
所以天下第七的死,死于他越押不遂,而不是死在老烏“知法犯法”、“老字号”一衆高手圍狙,或是京師第一大幫會的主腦在王城裡公然殺人的情形下。
他們無罪。
無情也是“被迫”殺人。
——這樣“死法”,也不緻成就了:當日京城十數高手群戰關七,而今卻成了各路人馬圍殺天下第七。
雖然都是“七”,都是武林中非常卓越的狂魔,但情形畢竟很是不一樣。
到今天,大家仍不知“戰神”關木旦、“獨目”關七夫了哪裡?到底因何消失?存身在哪一空間裡? 所以,溫氏兄弟那一筆“紀事”、也隻好以“無敵關七,負傷卻不知所終”為結,不甚了了。
這一次,“老字号”溫家空群而出,要天下第七授首,溫天殘、溫地缺自也不能袖手,無情故意用暗器“迫”二人露面,這樣一來,他殺文雪岸就擺明了自衛而失手誤殺要犯,而不是私下處決。
——盡管這樣做法,看似早有預謀,但既保住了“老字号”,戚少商,老烏等不必犯上殺人罪。
又可以将天下第七這種惡貫滿盈的人繩之于法,亦不失為上策。
隻是這樣一來,溫天殘和溫地缺既現了身,就“責無旁貸”的要向“老字号”。
武林中。
江湖上乃至朝廷方面作出“證明”和“交待”。
天下第七之死是他“咎由肉取,作法自斃”——無情确有出力保護他的安危,且三番四次與各路人馬費力周旋,如果不是文雪岸要恩将仇報,狙擊發難,要殺無情,盛崖餘也就不會在自身安危受到極大威脅的情況下一記反擊,将之格殺了。
故而,無情“被迫殺人”,已有各路(不管敵友)的旁證。
——畢竟,在京中皇城殺人,不是要殺就殺,武功好就可以妄作非為的。
王法在,不可枉縱。
至少,公道自在人心,也有一撮維護正義的人,在主持大局——隻惜,也有着太多棄權往法的人,為個人私利,弄得天怒人怨,魚肉百姓,人心惶惶,莫所适從。
所以,像四大名捕這種人,就不惜站在法律,跟這種人鬥子到底。
而諸葛先生卻以另一種方式:那是政治的手段,跟禍國秧民的當權人物巧妙周旋于縱;至于戚少商和他那一班人馬,則借重民間幫派的力量、為百姓人民主持公道。
一如佛法入門有四萬八千種,要為公理、正義做事,也一樣有千姿百态,各種化身,各式手段。
身後功名誰管得——但生前的種種禁忌規律、人情世故、風俗習慣、禮節關系,還是得要知進退,懂規避的。
也是開路先鋒,結果卻死幹天下第七手裡——你們理應為他報複,還多于天衣有縫。
” 溫和表面不動聲息。
内心卻極為震恐。
——怎麼這些事,這些極度機密,無情都會知之甚詳? (他是怎樣知道的!) (機密是怎麼洩露的!?) “隻不過,你們打着為許天衣報仇的名義,是要感動洛陽溫晚,讓他覺得你們為他的徒兒複仇,引他重返京城,把洛陽老字号的勢力轉注在京師,完成你們‘老字号’侵奪王城武林的心願。
——就算萬一失手,也可激發溫嵩陽人京重振旗鼓之決心。
” 溫和迄此才能說話。
他隻能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無情答:“職責所在,我們一直部很留意武林中各幫各派的變動,也一直都很留心江湖上各種人事變遷,更加特别注意‘老字号’溫家的動向。
” 他微笑道:“沒辦法。
溫家擁有當今武林最強大的用毒隊伍和施毒手法,我們不得不提高戒備,加強觀察。
” 溫和這時才吐出一口氣來,輕輕地道:“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你們——本以為在朝裡,在京裡當權主事的應說是蔡京這些人,現在看來你們也樹大根深,黨羽遍布,無處不在,無所不知。
” 無情道:“不敢。
不過,若無知已知彼之能;我們六扇門系統的和幾位同門還能在京裡混?還可能蔡京、童貫、梁師成這些人手上翻些雲覆些雨麼!剛才在三合樓前,你胞兄溫文己言明不再插手天下第七的事,而今又伏在前路,隻伯是你們字号裡的高層另有所令。
——隻不過,閣下和文兄已是‘老字号’裡的大将,誰還能指使得了你們?我看,這回可莫不是連‘天殘地缺’都來了。
要是溫壬平、溫子平兄弟來了,那麼,将實力轉移入京城的事是志在必得的了。
我猜的不離譜吧?” 溫和汗涔涔下。
他這回當真是笑不出來了。
“我發現溫文兄既要攔路劫囚,那麼,足下與其一向如影附身,形影相依,必也在附近,留心之下,果然發現俠蹤,這才誠意相邀但告,并無居心,決無惡意。
”無情正色道:“不過,你們若要當街劫囚殺囚,我身為捕役,不得不全力阻止。
” 溫和從這句話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反擊的要點:“大捕頭既然知道我們‘老字号’溫家的勢力人京,已是勢所必然的事,也當然了解我們入京的第一次行動是志在必成——你還要以一人之力,阻攔我們,豈不是橫臂擋車,故意與我們為敵?” 無情淡淡地道:“我不是一個人。
我是代表了王法,也代表了所有執法的差役,來阻止你們這麼做的。
” 他眼神似電,眼色如刀,望定溫和人,一字一句地道:“何況,你們若當街格殺天下第七,非但不能立威,而且還壞了‘老字号’的名聲,誤了溫家的大事。
” 溫和聽得一愕,苦笑道:“這……我就真的聽不明白了。
” 無情安安靜靜的侃侃而談,外面這時傳來一刀三劍童的故意的大聲笑鬧和對話,這時,開始有頑童尾随囚車抛物擲東西。
當然這還隻是問路的投石。
“‘老字号’本身就與蔡京不和,且有宿怨,你們敢入京發展,那是直接受天子之意旨而行事。
皇上也希望培植一些他直轄的武林高手,蔡京、王黼、童貫等各有大量身懷絕技的武林人物為他們撐腰,聖上若有所聞,難免揣揣。
不過,溫晚是你們的群龍之首,因顧忌于米蒼穹、方應看之威脅,一直遲遲不敢入京。
于是你們想先把聲威鬧開來,把局面閻大,使洛陽溫派人手和嶺南‘老字号’同門再無反悔、抽身之餘地。
” 無情并沒有大咄咄逼人,語鋒也不特别犀利。
他隻是明晰。
思路的明明白白。
立場的清清晰晰。
——連來龍去脈都清楚明朗分析入微。
他所說的,盡管溫和不想承認,卻也不敢否認。
因為他既不了解無情是怎麼對“老字号”近日的動向,能如此了如指掌的,可是他也不得不同意:無情分析的大抵都不違背實情。
所以他隻有一面震訝一面留意。
——無情的話,的确值得他留意聽取,深思反省。
“因此,你們有意格殺天下第七,一方面是重重的打擊了蔡京手上第一号殺手之威,一方面是使溫晚欠你們一個情,一旦者字号失利,他不得不得于情面,自洛陽調重将為援,還一方面可為你們溫家的人立威、唱道。
” “可是你們錯了。
” “打殺天下第七,并不能打擊蔡京。
蔡京現在正拟複出,大張旗鼓,這段期間,他看似沉潛,其實是密謀着詹别野等人代他号召了‘飛斧隊’餘家、‘南洋整盤門’羅家、‘平安門’女陳氏世家及‘四分半壇’未給殺害的叛徒,以及‘神槍會’孫家、‘下三濫’何家、‘太平門’、梁家、妙手班家、蜀中唐門、江南霹靂堂雷家、‘感情用率幫’的反将、‘金字招牌’方家的逆徒、‘黑面蔡家’、‘下五門’、‘十大派十六劍派’的掌門……這些人中的精銳,甚至是第一高手,為他效力——聽說連貴門中亦有三大頂級高手溫縱橫、溫而厲還有另一位輩份更高的人物,都為之所網羅……大概是有這回事吧?” 溫和人不禁冷汗涔涔而下。
——是有這回事,要不然,“老字号”溫家的“大老”也不會感覺至危機四伏,連頂級三大高手也給蔡京“收買”過去了,隻怕“老字号”的大權,就算不給他人操縱,也将很快便另立“字号”了! 隻是,無情是怎麼知道的!? ——這些事,“老字号”内部絕對是機密,連溫和也不過隻知溫而厲已投靠了蔡京,另一個原來是溫縱橫,他還是首次聽得,看來,無情連“第三人”隻怕也已了然于胸了!原來已有那麼多絕世高手已盡收蔡京等“朝中六賊”旗下,不可謂不聞之驚心矣! 溫和人冷汗直冒,心中雖驚,外表卻不動聲色,闆起了臉。
沒有比他更知道自己隻要笑将起來,令人舒爽開朗,平易近人,但像這樣的人一旦“黑口黑面”必予人極大的壓力。
所以他此際内心震驚之際,更要肅容冷臉。
無情卻談笑依然,舉止有度,看他的神态,大概在撫琴、吟詩、品茶、談天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氣态吧? 無情又在并不寬敞的轎子裡閑閑地問了一句:“大概是傳言不虛吧?嗯?” 溫和道:“盛大捕頭不愧是六扇門中人,消息來得好快,佩服佩服。
” 無情道:“我隻是因職之便,道聽途兒隻不過,蔡京目前,一心一意要激當年威震天下、橫行武林的‘七絕劍神’重出江湖,為他效力,至于天下第七,地位排名,隻怕己從他們這幫勢利小人心目中的第七跌至一百開外了……你們‘老字号’出動了那麼多有頭有面的高手來殺他,隻不過是成了豎子之名!” 溫和反問:“不殺此人,難道就任由他逍遙法外?” 無情道:“非也。
我知道‘老字号’高手己在前面設好埋伏,可是,殺雞焉用牛刀?” 溫和問:“此話怎說?” 無情微微笑道:“其實,戚樓主并沒有封死他的穴道。
以天下第七的功力,隻要全力聚運,必能沖破。
他仍呆在囚車,隻不過是要等待機會……” 溫和訝異地道:“等機會?等什麼機會!?” 無情談談地道:“等機會殺人。
” 溫和更為詫異:“殺人?殺什麼人?他知道我們會來殺他不成!?” 無情一笑道:“他本來是要等最好的時機來殺我——不過,你們若要殺他,他也一定會反擊。
” 10.身後功名誰管得 溫和震訝莫已:“你是怎麼知道他能沖破受封制的穴道的!?” 無情道:“我看出來的。
此外,戚少商也在把天下第七送來之際,跟我說明了這個特殊情形。
” 溫和一時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你的意思是說: 戚少商是故意沒封死他的穴道,讓他逃走……而他又私下通知了你……?” 這裡邊有好幾個疑點,似乎怎麼說都有點欠通。
無情道:“是。
不過,戚少商的點穴手法,就算不用重手法,尋常人也決解不了,不用内家真氣,也休想沖得破。
” 溫和畢竟是“老字号”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已開始有點明白過來了。
“不過,天下第七并不是尋常人。
” 無情微笑補充了一句:“他也不是甘心伏法的人。
” 溫和可更加明白了:“所以他一定會拼着内傷也會自行沖破穴道禁制——而他又以為你并不知曉。
” 無情點點頭道:“所以他剛才已咯了血,隻不過還強自憋在口裡……沖破戚少商的‘一元真氣’,誰都得付出點代價。
” 溫和當然同意:“他以為你不知道,就會伺機逃走—— 當然,最好在逃走前先殺了你、好在蔡京面前讨一大功。
” 無情又笑了笑,神情有點落寞,又帶點自嘲;“殺了我,畢竟還是有點好處的——江湖上、朝廷中,要我這條命的畢竟為數不少、等我死的人可以說是不可勝數。
” 溫和可是愈來愈意會過來了:“如果他猝起發難,向你狙擊,你就可以借自衛,制止要犯逃走之由,而将之格殺當堂。
” 他越說越抓到“要害”了,“也就是說,一切都可假手于你,你是秉公、依法而将之就地正法,戚少商也用不着背上當街殺死蔡京手下的罪名,而更不用我們冒險犯法的去幹這事兒了?” 無情目中已有嘉許之意:“其實,要殺他的豈止是你們? 我看‘六分半堂’的主事人也育意緻他于死命,隻不過,他們是謀定而後動而已。
” 他微歎又道:“就算押解他的衙差中,我看也有人恨之人骨,想一刀宰了他……其實你們又何必猴急這一陣子呢!” 他向街旁的店鋪遊日望了望,最後定睛于遠處一所專賣镪冥、祭品的店子,微揚下額,道:“光是那家紙紮店,至少就有兩名蔡京的手下監視看:誰殺天下第七,就成了他日後殲滅敵人的借口,你們‘老字号’剛要到京城來大展拳腳,又何必為天下第七這種人而暴露目的,讓人有把柄操在手裡呢?” “何況,”無情繼續道,“洛陽溫晚溫大人已派溫熱溫十一哥跟我說過:殺天下第七,并不能促使他因而進軍京城;關鍵仍在溫柔安全一事上。
——你們又何苦去做這件吃力不讨好,反而讓天下第七死後揚名,死得壯烈的事呢!” 這時,無情離賣蛋的和賣茶具的攤檔已很接近了,而他也看出來了,尾随的“小孩”:溫渡人,溫襲人已拟發動刺殺囚犯了。
所以他說:“——雖說身後功名誰管得,但天下第七還不值得由你們動手來殺。
我看,連溫壬平、溫子平都出動了,你們這趟成真是小題大作了。
這原由我跟你說了,還望你能力我作個解人,我不想讓‘老字号’正直之士、精銳高手都恨我從中作梗——我隻是不想你們冒這趟渾水,立威不成,鬧得人翻馬卧而已!” 迄此,溫和人已完全明白無情的用意了,他也不得不佩服無情的眼光: ——“老字号”的“天殘地缺”的确是來了,而他卻看不出那像祭品店裡居然潛伏了蔡京的人。
所以他隻有說:“看來,在情在理,都是大捕頭依法處決天下第七,比我們動手更是方便。
不過,我們已埋伏了,也即将發動了,我若當即阻止,反而讓大捕頭的良苦用心曝于人前,隻怕……” 無情即道:“這點你不用擔心。
” 溫和溫和地道:“雖然大捕頭足智多謀,但我們字号裡來的也向有能人,大捕頭萬勿輕忽了。
” 無情道:“老字号高手如雲,我何德何能豈敢小觑?隻不過,你們的好手既然來京,準備攻這一陣、打這一仗,在下也隻好不自量力,恭迎讨教。
萬一我技不如人,受死無怨。
如勉強能承貴字号禮讓,可以落得個不敗不死,那麼,隻望我兄得便時能向貴字号各好漢道明在下苦衷,個中原委,就感激不勝矣。
” 他落落大方、但坦蕩蕩地道:“何況,崖餘自幼殘障,文不成,武不就,隻靠幾件機關,幾位同門之助,且微天之幸,得憑各路好漢英雄賞臉人情,才能走幾條大街,數處小巷,不像貴字号人人在大江大湖翻過風作過浪,皆穩如泰山,這點在下遠所不及,能望背項已汗顔不己……不過,在下這點雕蟲小藝,若尚在各位手裡讨得個自保,咱衙裡、門裡,可也有不少能人前輩,替皇城維持治安,為天下主持法理,他們都比在下幹煉、出色,别的不說,光是我門裡的鐵姓、崔姓、冷姓的三位兄弟,已有過人之能,非凡之智……若貴字号想節制奸佞,染指京城武林,此地原是天下各路英雄好漢來得去得之地,在下自是歡迎下過,但若遇上一些人妄圖作亂生事,擾民逞能:挾技行惡、懷奸附侯,那麼,就算區區不才,力不如人,我等同門弟兄,也決不坐視,定做惡鋤奸,決不縱容……” 說到這裡,無情目光閃動,已注意到轎外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形勢,當下便把話說到底了: “我的作為,不過爾爾,但若我也能發螢火之光,蚊臂擋車,敬請足下轉告貴門諸君子,一切請以法理為重,以天下百姓福扯力念。
言盡及此,請閣下稍停委屈于此間,我應付外面變局,屆時才恭請我兄為我圓場。
” 接着,無情便故意與三劍一刀童對話片刻,然後,談笑間阻截了“老字号”中的“金童玉女”的攻勢。
接着,他又瓦解了溫文的劫囚,還驚動了揭發溫壬平、溫子平的喬裝、匿伏。
他故意“逼”出了這對“老字号”的名宿:“天殘地缺”,原也情非得已。
他這樣做,是因為這對當年曾名動江湖的用毒兄弟,而今都至少五十開外,盡管老骥伏枥,雄心尚在,但畢竟已垂垂老矣。
不過,他們在武林中,仍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殘毒”溫壬平和“缺毒”溫子平,除了都是用毒高手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博學強記,知識淵博,文筆奇佳,運思極速,對史學有非常獨特而精深、透徹而廣泛的了解,是以,亦是江湖上的兩支“史筆”。
——很多江湖上的人和事,武林中的戰役和沖突,都由他們作了記載,甚至都聽信他們的評點、诠釋。
甚至連成就高低,品格排位、兵器武功,大家都很是信服溫氏兄弟的品評、贊述。
對江湖上許多重大的戰鬥,或重要的事件,“天殘”、“地缺”也不惜奔波、勞苦,隻要先有風聞,必千辛萬苦趕至現場所在,旁觀記錄,目證記述下來。
若說遠例:當年大俠蕭秋水孤劍單身,勇闖“蜀中唐門”,以救紅顔知己唐方,他們便千方百計,混入現場,作了記叙,日後才讓江湖人知悉這一戰的驚天地、泣鬼神。
如舉近例:關七曾在司馬舊宅以一人之力決戰皇城中超過十名武功最頂尖的高手,居然還穩占上風,然後又在遇險時,“神秘消失”,溫壬平、溫子平兄弟,便适逢其會,目睹了,也記載下來了。
雖然他們也找不到答案: ——關七到底因何消失?他究竟到哪裡去了? 溫天殘和溫地缺雖然都愛史,皆善于用毒,文才懼佳,但也有一點極大的不同: 他們兩人處事,應世,一個喜歡住悲觀、消極的想,另一個,無論遇上什麼挫折、打擊,總會往樂觀、開心處看。
故而,歲月漫長累積下來,溫壬平隻五十開外的人,看去已滄桑滿面,白發催人老;溫子平卻本來是近五十歲的人,看去卻像是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人。
歲月雖然易催人老,但心境更加重要。
到近十年,“老字号”的江湖地位受到沖擊,号内高手,跑有了變亂,溫氏雙平,亦有了分歧。
溫壬平的史筆,為朝廷所賞識,召他為史官,專為朝廷記述一些江湖鐵事,武林秘史,溫天殘也在原賜封衙下,樂于當一個遊走于朝野間的“史官”。
溫子平則仍留在“老字号”,以平民布衣身份,繼續為江湖掌故、武林風雲作紀事,他總認為無官一身輕,這樣于湖海河山間逍遙自在,揮筆記下一切所知所悉的,無疑要比封官加爵的做事要來得輕松、快活。
這次,是“老字号”要“進軍”京師的第一役:格殺天下第七,也是為溫家子弟,“七殺一窩蜂,九死一生瘋”溫随亭報仇,更為溫家外系門人:“天衣有縫”許天衣讨回公道,兩人自然都在事前知道了,各代表官方、民間,要目睹這一戰,不但要記錄下來,必要時,己有“出一分力”的準備與決心。
這也許就是無情硬要把他們兩人的身份都公然揭破的理由。
——一旦他們己挺身而出,這件事就已在官方、武林中記錄下來;殺天下第七的是無情,可是無情是在生命受到威脅.同時,要制止對方潛逃的危急情況下,才下殺手的。
所以天下第七的死,死于他越押不遂,而不是死在老烏“知法犯法”、“老字号”一衆高手圍狙,或是京師第一大幫會的主腦在王城裡公然殺人的情形下。
他們無罪。
無情也是“被迫”殺人。
——這樣“死法”,也不緻成就了:當日京城十數高手群戰關七,而今卻成了各路人馬圍殺天下第七。
雖然都是“七”,都是武林中非常卓越的狂魔,但情形畢竟很是不一樣。
到今天,大家仍不知“戰神”關木旦、“獨目”關七夫了哪裡?到底因何消失?存身在哪一空間裡? 所以,溫氏兄弟那一筆“紀事”、也隻好以“無敵關七,負傷卻不知所終”為結,不甚了了。
這一次,“老字号”溫家空群而出,要天下第七授首,溫天殘、溫地缺自也不能袖手,無情故意用暗器“迫”二人露面,這樣一來,他殺文雪岸就擺明了自衛而失手誤殺要犯,而不是私下處決。
——盡管這樣做法,看似早有預謀,但既保住了“老字号”,戚少商,老烏等不必犯上殺人罪。
又可以将天下第七這種惡貫滿盈的人繩之于法,亦不失為上策。
隻是這樣一來,溫天殘和溫地缺既現了身,就“責無旁貸”的要向“老字号”。
武林中。
江湖上乃至朝廷方面作出“證明”和“交待”。
天下第七之死是他“咎由肉取,作法自斃”——無情确有出力保護他的安危,且三番四次與各路人馬費力周旋,如果不是文雪岸要恩将仇報,狙擊發難,要殺無情,盛崖餘也就不會在自身安危受到極大威脅的情況下一記反擊,将之格殺了。
故而,無情“被迫殺人”,已有各路(不管敵友)的旁證。
——畢竟,在京中皇城殺人,不是要殺就殺,武功好就可以妄作非為的。
王法在,不可枉縱。
至少,公道自在人心,也有一撮維護正義的人,在主持大局——隻惜,也有着太多棄權往法的人,為個人私利,弄得天怒人怨,魚肉百姓,人心惶惶,莫所适從。
所以,像四大名捕這種人,就不惜站在法律,跟這種人鬥子到底。
而諸葛先生卻以另一種方式:那是政治的手段,跟禍國秧民的當權人物巧妙周旋于縱;至于戚少商和他那一班人馬,則借重民間幫派的力量、為百姓人民主持公道。
一如佛法入門有四萬八千種,要為公理、正義做事,也一樣有千姿百态,各種化身,各式手段。
身後功名誰管得——但生前的種種禁忌規律、人情世故、風俗習慣、禮節關系,還是得要知進退,懂規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