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是我死的日子
關燈
小
中
大
頂轎了裡坐的是誰?如果另一頂裡邊坐着的是楊無邪,那麼,還有一頂呢?
到底戚少商坐哪一頂轎子?黃?綠?還是白?楊無邪呢?第三頂轎子裡乘坐的又是誰?
他們已不暇細慮。
時機一逝不夏還。
他們隻好當機立斷,馬上發動攻擊。
他們雖來不及交換意見(甚至眼色),但不約而同,都選擇了白色轎子發動了全面的攻擊。
他們不知戚少商乘坐的是哪一頂轎子,但既然攻襲的号令已發出,他們就隻有先針對一頂作攻殲戰再說。
他們都選了白色轎子,原因很簡單: 一,風聞戚少商是喜歡白色的。
他有潔癖,甚至就算在殺人格鬥時也極不願弄污他身上穿着的白衣衫袍。
他喜歡白色。
他愛白。
二,綠轎太輕,輕若無物,而且裝備未免太過齊全——那隻像是殘廢人才會乘坐的轎子,像戚少商這種絕不怠情,也不允自己疏懶的一幫之主、一派之首,應該不屑于坐在這種轎了裡。
三,黃轎太重,重如千鈞。
擡轎的人非常吃力——與其說裡而是坐着人,不如說裡邊是物(石頭、木頭之類的)或龐然巨物(大象、犀牛什麼的),較為妥切。
所以,他們都認定了一個目标: 認準了一頂轎子—— 攻擊! 您下過賭場,買過“大小”嗎? 如果您有過這樣的經驗,經驗就會告訴您,不管你押出去的是多少錢(一毛錢或一萬或全副身家性命),那隻是一個選擇: 大就大,小就小! 如果你買大開小、買小開大,那你就輸了;反之,你就赢。
如果您舉棋不定,不大不小,時大時小,結果,開大沒你赢的,開小也有你輸的。
但您一定要決定,得下注,這才有輸赢。
不管您多會計算、統計,多有靈感、福氣,您都可能會輸;輸得越光人、越負氣、越要反撲,則輸得越慘,越重、越徹底。
隻有沉着應戰,慢慢纏鬥,認準目标,把握時機,那未嘗沒有翻本的機會, 急不得。
兇不成。
表相不可信。
十賭九輸,赢的那個,錢财不見得能永享。
賭博上瘾,泥足深陷,不是因為輸,而是因為赢。
赢才可怕,赢才會讓你奮不顧身,自絕後路。
人生裡有許多選擇,其實就是豪賭。
賭流血、賭人頭、賭生命! 有的人賭的還是萬民百姓! 此際,何難過,梁傷心,溫火滾就是這樣:他們拔出了劍,選了白轎,賭生死! ——要是戚少商真的在白轎子裡,他們的攻襲猝不及防,他們的狙殺便多半能夠得手,全身而退,名成天下,凱旋而歸。
——要不然,他們就算選錯了轎子,隻要能打殺在“風雨樓”裡像楊無邪那種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此行不虛,足以重重的挫折了“金風細雨樓”一夥了! ——如果擊了個空……哎,那敵人就生了防備——但不打緊,一擊未殺,再擊必殺! 非殺不可! ——戚少商這次是非死不可的了! 很熱。
非常的熱。
蒸騰而全無洩氣處之熱。
蒸騰,而沒有飛騰,更不是升騰。
這種熱,十分滾燙,但毫無出路。
蒼穹遠處聚集了密雲。
未雨。
隐隐雷聲。
——仿佛在天庭那邊,也有一場場血腥的大厮殺,一連串不幸的大爆炸。
有風,那好像來自焰口的烈焱,把天邊那一塊塊凝結、凝重,凝固似的烏雲,推動了過來,以一種緩慢得足以翻天覆地的速度。
風雨即臨。
——這場風暴一定很厲害。
他們就在風暴雷雨降臨之前的一刻動了手。
下了殺手! ——“一劍發财”! 他們現在是三把劍一齊出手:一劍發财,三劍殺人! ——殺“龍頭”戚少商! 自從“天機”龍頭張三爸死于劫法場之役米蒼穹“朝天一棍”後,楊無邪就積極争取“天機”的力量,加入:“金風細雨樓”,于是透過“天機”組織的四當家“大口飛耙”梁小悲,拉攏張三爸獨女張一女跟戚少商交好,使得“天機”與“風雨樓”結盟。
他們的聯盟,十分名正言順,也理所當然: 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打擊“有橋集切”,打殺米有橋報仇! 他們也有共同的目标:誅惡鋤好,行俠仗義。
何況張一女本來對戚少商就有好感。
而且“天機”失去龍頭之後跟“金風細雨樓”、“象鼻塔”、“發夢二黨”、“連雲寨”、“碎雲淵”、“小雷門”等結為聯盟,在聲勢上也有絕大的好處:若不結盟,小幫小派,獨力難持,遲早必遭朝廷殲滅,或給武林大幫大會吞噬,屍骨無存。
是以,戚少商已伊伊然成為京師武林的一方霸主,八面龍頭。
他和他的勢力,一面可與朝廷天子的堕落勢力周旋,井跟宦官權貴的腐化勢力對抗,又能跟工候太監如“有橋集團”的武力相别苗頭,且直接同江湖黑道像“六分半堂”的力量相抗衡。
他看似無意要立即消滅他的敵對力量,所以,他的敵人都沒有聯手合力,先行鏟除他;不過,所有與他敵對的人都對他虎視眈眈,因為他獨樹一們,不偏不頗,不俘不躁,步步為營、着着領先,處心積慮,暗鬥明争,在主持正義、公道的同時,又不着痕迹但抓緊機遇的鞏固自己的實力。
所以他的勢力已愈來愈大。
——已有很多人,開始并習慣的稱他為: “龍頭”。
他不但已取代了蘇夢枕當年的位置,同時,也已漸替代了當年張三爸在江湖上的聲望。
——他已不是昔日的“九現神龍”戚少商,而是“群龍之首”:龍頭戚少商! 他們要殺的正是龍頭戚少商! 所以他們攻擊白色轎子! ——戚少商一向喜歡穿白衣。
他始終鐘情于白色。
他甚至自嘲的說過:“雖然我已千瘡百孔,遍體鱗傷,但我還是喜歡白色——白色也是無色,沒有顔色才能添上任何色彩,而且若有任何暇疵,也可以一眼便看出來。
” 盡管他曆經不少風霜,心頭也有無盡滄桑,但奇怪的是,歲月并沒有侵蝕他的臉容,他的膚色還是那麼白皙、令人生起衣白不沾塵甚至出塵之感。
他喜愛白。
他連座椅都鋪上白絨布。
他的愛駒也是白馬,他的劍光一向白得教人心寒。
他甚至特别下令加派人手保擴“白樓”。
可是,而今,他居然不在“白轎”裡: 白轎竟是空的! 他們竟擊了個空! 4.冷鋒 劍是冷的。
血是熱的。
就是冷血殺手的血仍是熱的,但再狂暴的殺手手上的劍,仍是冷的。
冷鋒。
希望是熱切的。
——他們要殺戚少商! 殺戚少商能夠報仇,可以殲敵,足以名動天下! 劍是冰寒的。
——冷鋒必須鸩飲熱血才能變成把燙手的劍: 名劍。
殺了名人的劍就成了名劍,打敗了名人的人也成了名人,本來要動用這把劍和請動這個人隻需要二兩銀子,可是他一旦成了名人而手上有了把名劍,再請動他隻怕非三千。
三萬兩不可了。
所以沒成名的人想出名,成了名的人想更享有大名。
可是人是人,總有一個極限,要是能力才幹和名氣成為正比,也許三百兩,沒問題,二千兩,可以,甚至三萬兩銀子,一樣抵受得住,可是三十萬兩呢?要是三十萬兩黃金呢?還抵受得住?承受得了麼?受下住,就得折斷,一旦折了。
斷了,那就連三個銅錢都不值了。
但人總有他承載不了的時候的,不管才幹,權力、名氣。
地位都如是觀。
像“劍神”溫火滾,也算是不得了的人物。
他一朝學成下山,就擊敗了比他先成名三十年的“混饨一劍仙”虛虛子,一年後,再成功格殺“千劍聯盟”總盟主王紅公,然後受到“醉中劍”司徒坦及“病中劍”歐陽白的挑戰,但他一劍挫殺二人,于是成了大名。
但他那時仍隻是“七絕神劍”之一,還未分出各師兄弟的徘行,直至他以獨劍戰勝“哭魔”,“笑神”、“小氣鬼”二大高手後,他才奠定了地位: 劍神! 他在“七絕神劍”的班輩中,排行僅次于老麼“夢中劍”羅睡覺。
所以他現在要殺戚少商。
隻要殺得了戚少商,他的地位就可以直逼羅老幺,甚至取而代之。
這點很重要:人望高處,水往低流,劍殺名人。
拳打高手。
這才是丈夫志,男兒事。
何難過、梁傷心的想法,也是一樣,隻要他們先行殺了戚少商,他們就算還未取代“劍”羅睡覺的地位,至少也可以成為一代“劍神”,而不必屈居三四位。
是以,他們出手,既争先恐後,但又合作無間,互相維護。
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
這也是他們同一的目标。
他們在做一件同樣的事: “一劍發财”。
——殺戚少商! 他們也有同樣的失敗: 一齊殺了個空! 戚少商不在轎裡。
轎子給三道強烈交織的劍光絞個粉碎: 但轎中沒人! 二道冷鋒都刺個空! 這頂白轎子裡居然沒有人!他們人同時攻擊同一目标的好處是:力量絕對集中!但這樣做的壞處是: 萬一失敗,他們便沒有了别的出路,也沒了退路。
他們一旦出手,形迹便告敗露。
——原本這藍衫大街就行人甚少,店攤不多,三劍一旦動手,行藏身份便絕對掩飾不了。
這刹間,守護這三頂轎子的人,全部出了手,他們驚而不慌,詫但不亂,小心但絕不害怕,意外但決不退縮,全在同一瞬間抄出兵器,向梁傷心、溫火滾、何難過作出色抄、圍擊! 溫火滾、梁傷心,何難過三劍刺空,心中一沉,他們在失望中已馬上有了決定: 但他們的決定并不一樣。
不一樣但一緻。
何難過去取黃轎。
——黃轎太重,仿佛裡邊坐的不是人——就是因為這樣,他才特别要攻擊黃轎:因為那想必是戚少商在故布疑陣。
為什麼要故布疑陣? 料必是威少商就在其中。
梁傷心卻急攻綠轎。
——綠轎太輕,好像裡面坐的不會是人——尤因為此。
他才省起戚少商的輕功一向是非常好的,一個輕功好的人坐在轎内,當然是特别的輕。
所以他反而進擊綠轎。
何況,猝襲白轎之計已失敗,他們隻能兩轎并攻,不同再失。
溫火滾卻不攻轎。
攻人。
他回頭,返首,出劍,殺向圍攻過來的高手。
他殺向沖殺過來的人群。
——往敵人最強,最多的地方殺去! 惟有他抵住“金風細雨樓”的兵力,他的兩個師弟才可以達成任命、格殺強敵。
這己不是争功的時候。
這是殺敵之際。
——通敵,他們一向齊心。
所以,他以一把冷鋒,殺紅了眼,殺得遍地死屍,連整條街也殺得人紅火滾火燙了起來。
再這樣殺下去,他恐怕也會殺火殺滾了京城! 這時際,包抄上來的人,要遠比他們預估中的多! 本來,這隊伍大約隻有七八人前行引路,十二三人在三頂轎子之間左右守護,然後又是七至八人殿後,但狙擊一起,一下子,在街角,街坊、乃至橢口、巷尾,從檐上、檐下到往後,庭前,都擁出不少人來。
這些人動作利落,眉目精悍,戰志驚人,殺力強大,他們既像一直潛伏着守衛這三頂轎子的幽靈,又像是終生終年都在暗裡等待這一場抵血塗地的殺戮,一直就等着溫火滾、何難過,梁傷心的這次狙襲。
他們包抄過來,默不作聲,實行一場圍殺! 溫火滾一見這些人,心就沉下去,但劍鋒卻揚了起來。
他知道這些人不好對付。
——他有“陷入重圍”的感覺。
(這感覺有點像當日孫憶舊中伏時人在羅網之中一樣,至少也十分近似,隻下過,現在的他,當然不知道孫憶舊曾經有過這樣的心情;過去的孫劍妖,自然也不知道溫火滾亦終經曆如此心情,奇詭的是:孫憶舊跟溫火滾雖分屬同門,但彼此間又明争暗鬥,貌合神離;好玩的是:孫劍妖死于戚少商的設計下,第一個為他報仇的,卻又是溫劍神——亦因此,溫劍神才會在今日遭受埋伏,曆經昔日孫憶舊同樣或近似的心情。
) 但他一定會對付。
他一定面對。
他一向面對問題。
——因為他知道,若有問題時而不敢去面對,問題一定會膨脹、擴散、激化,最後成了解決不了的難題。
敵人也一樣。
——不敢去面對敵人,去消滅敵人,到頭來,一定會給越來越強大的敵人消滅。
溫火滾一向勇悍。
他殺向敵人。
往最多敵人的地方殺去! ——勇于對敵的,不喪于敵手! ——敢于作戰的,不死幹戰争! 所以他手上的冷鋒,開始熱了。
給熱血激熱。
凡他劍光過處,血光暴硯。
血未曾斷過、停過。
他一劍刺進一名敵人咽喉裡,拔出,血光驚麗的乍起,未灑落前,他的劍已刺穿另一高手的胸膛,血花自其背項進噴而出,瑰麗的掠現,噴濺在一名敵手臉上,和另一名敵對者的衣上,同一時間,他的劍又刺入一名對手的小腹間,淬然拔出,又乍現一道血的彩虹: 血如泉湧。
血的驚虹未斷。
他的殺勢更濃。
更烈。
他非但殺向向他殺過來的敵人,還以一人一劍之力,敵住了包抄向梁傷心,何難過的敵人。
他殺得性起,也打得火滾。
冷劍沾滿了熱血。
白刃染紅,青鋒轉赤。
他已殺了第十六名敵人: 敵人倒了下去,血仍在殺伐空間飛灑。
可是敵人卻似愈來愈多,而且武功也仿佛愈來愈高。
溫火滾可殺得火起——火一起,他就來勁了: 他的劍法原就是越火惱越能發揮,越冒火越使得淋漓盡緻。
他的劍本就是“憤怒足以毀滅一切”的路子。
他的師父是“七絕劍神”中的“拔劍氣出鞘”溫向上。
溫辣霞,早年武功平平,但到中年以後,自創一套“以劍锷使劍”的劍法,這套劍路殺着,就是和身揉擊,以劍锷為劍,形同将自身置于險峰,不留退路,也不留餘地,每一招一式,皆是拼命打法,玉石俱焚,生死不惜,于是名聲大噪,與他六名同門,即是:梁斧心、何劍聽、陳棍禮、餘臣義、孫紙眉、羅送湯齊名天下,成為上一代武林人中,最有名的十大劍手之七。
溫辣霞使的是拼命劍法,所以他反而渴望期待他的弟子、傳人能練成一套優雅、輕靈,清幽、飄逸的劍法,于是,他特意選在廬山授藝,要他衣缽門徒溫火滾掃眉能有廬地靈隐飄忽之美。
可是事與願違。
溫火滾天生脾氣就大,對劍法造詣,既有霸才,更有霸氣,火氣越大時劍法就才氣越高,加上受其師“拔劍出鞘”溫辣霞的拼命、搏命、不要命劍法狠勁的影響,更加火辣,所以,溫火滾的劍法始終跟廬山靈秀之氣無涉,反而越練越老練越火辣辣,怒氣越高漲越虎虎有生氣。
性格造成命運,脾氣醞釀才氣。
溫火滾真正使出他劍道上的精華之際,就是他殺出火性時。
他現在就殺得風助火威,暴跳如雷。
他的劍風甚至已掩蓋了天際的雷鳴。
他已聽不到雷聲。
他隻震起他劍底的風雷。
5.灼熱難耐 這時候,由于溫劍神的劍吸住了、殺傷了大多數的敵人,以緻梁傷心和何難過可以成功的逼近并進攻黃綠二轎。
何難過連殺二人,已攻到黃轎。
但他并沒有馬上進攻。
他出劍,卻不刺入轎内,而是第一劍先砍下轎頂,再一劍所斷前面的擡杠,又一劍斷了後杠,然後劍光一晃二晃三晃,那轎子就四分五裂,往後左右分别塌下了。
隻剩下轎内的人。
他沒有冒險搶攻——因為偷襲到了這情境,已絕對不是突擊,而在轎中的,是戚少商,對付這種大敵,這時候,已急不得,欲速則不達,反而要慢慢來。
何難過決定要步步為營,慢慢來殺這個人——他要慢慢享受殺此人之子。
何難過一向認為殺人是一種樂趣。
若論劍法之快,他當然比不上梁傷心,更不必與羅睡覺相比了。
在“七絕神劍”中,他的劍法是最慢的一個。
可是,他是七名同門中,最享受殺人的一位。
他的特色在于出劍慢,不是快。
他很有恒心、毅力。
他的師父“七絕劍神”(師父是“劍神”,徒弟隻是“神劍”)中比“一劍下天下”何劍聽之所以會傳他看家本須,就是因為何難過的恒心與毅力、耐性與苦心感動了他: 何難過入門十一年,隻默默服侍師父,任勞任怨,完全沒有要求,也不曾學過一招半式。
這做法終于感動了何劍叫,他在華山險徑,授他絕門劍法。
何劍聽的劍法又險又急,他選在華山授藝,也因看中華山隘道又陡又峻。
可是何難過的人還是十分陰郁,他學成的劍怯,反而是對其師的輕、急、奇、險劍法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改良。
“一劍平天下”何劍聽的劍法是以急勝急,以險攻險。
以快打快,但何難過的劍法已經可以慢打快,以靜制動,乃至以無勝有。
他出劍很慢,但很少落空。
他殺人也很慢,較慢的一次,尋把那個人殺了十七天又五個時辰,到了那人斷氣的時候、連他媽媽也認不出他是個人。
不過那決不是他殺人最慢的一次。
最慢的一次,他是殺了十三年零八個月又
時機一逝不夏還。
他們隻好當機立斷,馬上發動攻擊。
他們雖來不及交換意見(甚至眼色),但不約而同,都選擇了白色轎子發動了全面的攻擊。
他們不知戚少商乘坐的是哪一頂轎子,但既然攻襲的号令已發出,他們就隻有先針對一頂作攻殲戰再說。
他們都選了白色轎子,原因很簡單: 一,風聞戚少商是喜歡白色的。
他有潔癖,甚至就算在殺人格鬥時也極不願弄污他身上穿着的白衣衫袍。
他喜歡白色。
他愛白。
二,綠轎太輕,輕若無物,而且裝備未免太過齊全——那隻像是殘廢人才會乘坐的轎子,像戚少商這種絕不怠情,也不允自己疏懶的一幫之主、一派之首,應該不屑于坐在這種轎了裡。
三,黃轎太重,重如千鈞。
擡轎的人非常吃力——與其說裡而是坐着人,不如說裡邊是物(石頭、木頭之類的)或龐然巨物(大象、犀牛什麼的),較為妥切。
所以,他們都認定了一個目标: 認準了一頂轎子—— 攻擊! 您下過賭場,買過“大小”嗎? 如果您有過這樣的經驗,經驗就會告訴您,不管你押出去的是多少錢(一毛錢或一萬或全副身家性命),那隻是一個選擇: 大就大,小就小! 如果你買大開小、買小開大,那你就輸了;反之,你就赢。
如果您舉棋不定,不大不小,時大時小,結果,開大沒你赢的,開小也有你輸的。
但您一定要決定,得下注,這才有輸赢。
不管您多會計算、統計,多有靈感、福氣,您都可能會輸;輸得越光人、越負氣、越要反撲,則輸得越慘,越重、越徹底。
隻有沉着應戰,慢慢纏鬥,認準目标,把握時機,那未嘗沒有翻本的機會, 急不得。
兇不成。
表相不可信。
十賭九輸,赢的那個,錢财不見得能永享。
賭博上瘾,泥足深陷,不是因為輸,而是因為赢。
赢才可怕,赢才會讓你奮不顧身,自絕後路。
人生裡有許多選擇,其實就是豪賭。
賭流血、賭人頭、賭生命! 有的人賭的還是萬民百姓! 此際,何難過,梁傷心,溫火滾就是這樣:他們拔出了劍,選了白轎,賭生死! ——要是戚少商真的在白轎子裡,他們的攻襲猝不及防,他們的狙殺便多半能夠得手,全身而退,名成天下,凱旋而歸。
——要不然,他們就算選錯了轎子,隻要能打殺在“風雨樓”裡像楊無邪那種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此行不虛,足以重重的挫折了“金風細雨樓”一夥了! ——如果擊了個空……哎,那敵人就生了防備——但不打緊,一擊未殺,再擊必殺! 非殺不可! ——戚少商這次是非死不可的了! 很熱。
非常的熱。
蒸騰而全無洩氣處之熱。
蒸騰,而沒有飛騰,更不是升騰。
這種熱,十分滾燙,但毫無出路。
蒼穹遠處聚集了密雲。
未雨。
隐隐雷聲。
——仿佛在天庭那邊,也有一場場血腥的大厮殺,一連串不幸的大爆炸。
有風,那好像來自焰口的烈焱,把天邊那一塊塊凝結、凝重,凝固似的烏雲,推動了過來,以一種緩慢得足以翻天覆地的速度。
風雨即臨。
——這場風暴一定很厲害。
他們就在風暴雷雨降臨之前的一刻動了手。
下了殺手! ——“一劍發财”! 他們現在是三把劍一齊出手:一劍發财,三劍殺人! ——殺“龍頭”戚少商! 自從“天機”龍頭張三爸死于劫法場之役米蒼穹“朝天一棍”後,楊無邪就積極争取“天機”的力量,加入:“金風細雨樓”,于是透過“天機”組織的四當家“大口飛耙”梁小悲,拉攏張三爸獨女張一女跟戚少商交好,使得“天機”與“風雨樓”結盟。
他們的聯盟,十分名正言順,也理所當然: 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打擊“有橋集切”,打殺米有橋報仇! 他們也有共同的目标:誅惡鋤好,行俠仗義。
何況張一女本來對戚少商就有好感。
而且“天機”失去龍頭之後跟“金風細雨樓”、“象鼻塔”、“發夢二黨”、“連雲寨”、“碎雲淵”、“小雷門”等結為聯盟,在聲勢上也有絕大的好處:若不結盟,小幫小派,獨力難持,遲早必遭朝廷殲滅,或給武林大幫大會吞噬,屍骨無存。
是以,戚少商已伊伊然成為京師武林的一方霸主,八面龍頭。
他和他的勢力,一面可與朝廷天子的堕落勢力周旋,井跟宦官權貴的腐化勢力對抗,又能跟工候太監如“有橋集團”的武力相别苗頭,且直接同江湖黑道像“六分半堂”的力量相抗衡。
他看似無意要立即消滅他的敵對力量,所以,他的敵人都沒有聯手合力,先行鏟除他;不過,所有與他敵對的人都對他虎視眈眈,因為他獨樹一們,不偏不頗,不俘不躁,步步為營、着着領先,處心積慮,暗鬥明争,在主持正義、公道的同時,又不着痕迹但抓緊機遇的鞏固自己的實力。
所以他的勢力已愈來愈大。
——已有很多人,開始并習慣的稱他為: “龍頭”。
他不但已取代了蘇夢枕當年的位置,同時,也已漸替代了當年張三爸在江湖上的聲望。
——他已不是昔日的“九現神龍”戚少商,而是“群龍之首”:龍頭戚少商! 他們要殺的正是龍頭戚少商! 所以他們攻擊白色轎子! ——戚少商一向喜歡穿白衣。
他始終鐘情于白色。
他甚至自嘲的說過:“雖然我已千瘡百孔,遍體鱗傷,但我還是喜歡白色——白色也是無色,沒有顔色才能添上任何色彩,而且若有任何暇疵,也可以一眼便看出來。
” 盡管他曆經不少風霜,心頭也有無盡滄桑,但奇怪的是,歲月并沒有侵蝕他的臉容,他的膚色還是那麼白皙、令人生起衣白不沾塵甚至出塵之感。
他喜愛白。
他連座椅都鋪上白絨布。
他的愛駒也是白馬,他的劍光一向白得教人心寒。
他甚至特别下令加派人手保擴“白樓”。
可是,而今,他居然不在“白轎”裡: 白轎竟是空的! 他們竟擊了個空! 4.冷鋒 劍是冷的。
血是熱的。
就是冷血殺手的血仍是熱的,但再狂暴的殺手手上的劍,仍是冷的。
冷鋒。
希望是熱切的。
——他們要殺戚少商! 殺戚少商能夠報仇,可以殲敵,足以名動天下! 劍是冰寒的。
——冷鋒必須鸩飲熱血才能變成把燙手的劍: 名劍。
殺了名人的劍就成了名劍,打敗了名人的人也成了名人,本來要動用這把劍和請動這個人隻需要二兩銀子,可是他一旦成了名人而手上有了把名劍,再請動他隻怕非三千。
三萬兩不可了。
所以沒成名的人想出名,成了名的人想更享有大名。
可是人是人,總有一個極限,要是能力才幹和名氣成為正比,也許三百兩,沒問題,二千兩,可以,甚至三萬兩銀子,一樣抵受得住,可是三十萬兩呢?要是三十萬兩黃金呢?還抵受得住?承受得了麼?受下住,就得折斷,一旦折了。
斷了,那就連三個銅錢都不值了。
但人總有他承載不了的時候的,不管才幹,權力、名氣。
地位都如是觀。
像“劍神”溫火滾,也算是不得了的人物。
他一朝學成下山,就擊敗了比他先成名三十年的“混饨一劍仙”虛虛子,一年後,再成功格殺“千劍聯盟”總盟主王紅公,然後受到“醉中劍”司徒坦及“病中劍”歐陽白的挑戰,但他一劍挫殺二人,于是成了大名。
但他那時仍隻是“七絕神劍”之一,還未分出各師兄弟的徘行,直至他以獨劍戰勝“哭魔”,“笑神”、“小氣鬼”二大高手後,他才奠定了地位: 劍神! 他在“七絕神劍”的班輩中,排行僅次于老麼“夢中劍”羅睡覺。
所以他現在要殺戚少商。
隻要殺得了戚少商,他的地位就可以直逼羅老幺,甚至取而代之。
這點很重要:人望高處,水往低流,劍殺名人。
拳打高手。
這才是丈夫志,男兒事。
何難過、梁傷心的想法,也是一樣,隻要他們先行殺了戚少商,他們就算還未取代“劍”羅睡覺的地位,至少也可以成為一代“劍神”,而不必屈居三四位。
是以,他們出手,既争先恐後,但又合作無間,互相維護。
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
這也是他們同一的目标。
他們在做一件同樣的事: “一劍發财”。
——殺戚少商! 他們也有同樣的失敗: 一齊殺了個空! 戚少商不在轎裡。
轎子給三道強烈交織的劍光絞個粉碎: 但轎中沒人! 二道冷鋒都刺個空! 這頂白轎子裡居然沒有人!他們人同時攻擊同一目标的好處是:力量絕對集中!但這樣做的壞處是: 萬一失敗,他們便沒有了别的出路,也沒了退路。
他們一旦出手,形迹便告敗露。
——原本這藍衫大街就行人甚少,店攤不多,三劍一旦動手,行藏身份便絕對掩飾不了。
這刹間,守護這三頂轎子的人,全部出了手,他們驚而不慌,詫但不亂,小心但絕不害怕,意外但決不退縮,全在同一瞬間抄出兵器,向梁傷心、溫火滾、何難過作出色抄、圍擊! 溫火滾、梁傷心,何難過三劍刺空,心中一沉,他們在失望中已馬上有了決定: 但他們的決定并不一樣。
不一樣但一緻。
何難過去取黃轎。
——黃轎太重,仿佛裡邊坐的不是人——就是因為這樣,他才特别要攻擊黃轎:因為那想必是戚少商在故布疑陣。
為什麼要故布疑陣? 料必是威少商就在其中。
梁傷心卻急攻綠轎。
——綠轎太輕,好像裡面坐的不會是人——尤因為此。
他才省起戚少商的輕功一向是非常好的,一個輕功好的人坐在轎内,當然是特别的輕。
所以他反而進擊綠轎。
何況,猝襲白轎之計已失敗,他們隻能兩轎并攻,不同再失。
溫火滾卻不攻轎。
攻人。
他回頭,返首,出劍,殺向圍攻過來的高手。
他殺向沖殺過來的人群。
——往敵人最強,最多的地方殺去! 惟有他抵住“金風細雨樓”的兵力,他的兩個師弟才可以達成任命、格殺強敵。
這己不是争功的時候。
這是殺敵之際。
——通敵,他們一向齊心。
所以,他以一把冷鋒,殺紅了眼,殺得遍地死屍,連整條街也殺得人紅火滾火燙了起來。
再這樣殺下去,他恐怕也會殺火殺滾了京城! 這時際,包抄上來的人,要遠比他們預估中的多! 本來,這隊伍大約隻有七八人前行引路,十二三人在三頂轎子之間左右守護,然後又是七至八人殿後,但狙擊一起,一下子,在街角,街坊、乃至橢口、巷尾,從檐上、檐下到往後,庭前,都擁出不少人來。
這些人動作利落,眉目精悍,戰志驚人,殺力強大,他們既像一直潛伏着守衛這三頂轎子的幽靈,又像是終生終年都在暗裡等待這一場抵血塗地的殺戮,一直就等着溫火滾、何難過,梁傷心的這次狙襲。
他們包抄過來,默不作聲,實行一場圍殺! 溫火滾一見這些人,心就沉下去,但劍鋒卻揚了起來。
他知道這些人不好對付。
——他有“陷入重圍”的感覺。
(這感覺有點像當日孫憶舊中伏時人在羅網之中一樣,至少也十分近似,隻下過,現在的他,當然不知道孫憶舊曾經有過這樣的心情;過去的孫劍妖,自然也不知道溫火滾亦終經曆如此心情,奇詭的是:孫憶舊跟溫火滾雖分屬同門,但彼此間又明争暗鬥,貌合神離;好玩的是:孫劍妖死于戚少商的設計下,第一個為他報仇的,卻又是溫劍神——亦因此,溫劍神才會在今日遭受埋伏,曆經昔日孫憶舊同樣或近似的心情。
) 但他一定會對付。
他一定面對。
他一向面對問題。
——因為他知道,若有問題時而不敢去面對,問題一定會膨脹、擴散、激化,最後成了解決不了的難題。
敵人也一樣。
——不敢去面對敵人,去消滅敵人,到頭來,一定會給越來越強大的敵人消滅。
溫火滾一向勇悍。
他殺向敵人。
往最多敵人的地方殺去! ——勇于對敵的,不喪于敵手! ——敢于作戰的,不死幹戰争! 所以他手上的冷鋒,開始熱了。
給熱血激熱。
凡他劍光過處,血光暴硯。
血未曾斷過、停過。
他一劍刺進一名敵人咽喉裡,拔出,血光驚麗的乍起,未灑落前,他的劍已刺穿另一高手的胸膛,血花自其背項進噴而出,瑰麗的掠現,噴濺在一名敵手臉上,和另一名敵對者的衣上,同一時間,他的劍又刺入一名對手的小腹間,淬然拔出,又乍現一道血的彩虹: 血如泉湧。
血的驚虹未斷。
他的殺勢更濃。
更烈。
他非但殺向向他殺過來的敵人,還以一人一劍之力,敵住了包抄向梁傷心,何難過的敵人。
他殺得性起,也打得火滾。
冷劍沾滿了熱血。
白刃染紅,青鋒轉赤。
他已殺了第十六名敵人: 敵人倒了下去,血仍在殺伐空間飛灑。
可是敵人卻似愈來愈多,而且武功也仿佛愈來愈高。
溫火滾可殺得火起——火一起,他就來勁了: 他的劍法原就是越火惱越能發揮,越冒火越使得淋漓盡緻。
他的劍本就是“憤怒足以毀滅一切”的路子。
他的師父是“七絕劍神”中的“拔劍氣出鞘”溫向上。
溫辣霞,早年武功平平,但到中年以後,自創一套“以劍锷使劍”的劍法,這套劍路殺着,就是和身揉擊,以劍锷為劍,形同将自身置于險峰,不留退路,也不留餘地,每一招一式,皆是拼命打法,玉石俱焚,生死不惜,于是名聲大噪,與他六名同門,即是:梁斧心、何劍聽、陳棍禮、餘臣義、孫紙眉、羅送湯齊名天下,成為上一代武林人中,最有名的十大劍手之七。
溫辣霞使的是拼命劍法,所以他反而渴望期待他的弟子、傳人能練成一套優雅、輕靈,清幽、飄逸的劍法,于是,他特意選在廬山授藝,要他衣缽門徒溫火滾掃眉能有廬地靈隐飄忽之美。
可是事與願違。
溫火滾天生脾氣就大,對劍法造詣,既有霸才,更有霸氣,火氣越大時劍法就才氣越高,加上受其師“拔劍出鞘”溫辣霞的拼命、搏命、不要命劍法狠勁的影響,更加火辣,所以,溫火滾的劍法始終跟廬山靈秀之氣無涉,反而越練越老練越火辣辣,怒氣越高漲越虎虎有生氣。
性格造成命運,脾氣醞釀才氣。
溫火滾真正使出他劍道上的精華之際,就是他殺出火性時。
他現在就殺得風助火威,暴跳如雷。
他的劍風甚至已掩蓋了天際的雷鳴。
他已聽不到雷聲。
他隻震起他劍底的風雷。
5.灼熱難耐 這時候,由于溫劍神的劍吸住了、殺傷了大多數的敵人,以緻梁傷心和何難過可以成功的逼近并進攻黃綠二轎。
何難過連殺二人,已攻到黃轎。
但他并沒有馬上進攻。
他出劍,卻不刺入轎内,而是第一劍先砍下轎頂,再一劍所斷前面的擡杠,又一劍斷了後杠,然後劍光一晃二晃三晃,那轎子就四分五裂,往後左右分别塌下了。
隻剩下轎内的人。
他沒有冒險搶攻——因為偷襲到了這情境,已絕對不是突擊,而在轎中的,是戚少商,對付這種大敵,這時候,已急不得,欲速則不達,反而要慢慢來。
何難過決定要步步為營,慢慢來殺這個人——他要慢慢享受殺此人之子。
何難過一向認為殺人是一種樂趣。
若論劍法之快,他當然比不上梁傷心,更不必與羅睡覺相比了。
在“七絕神劍”中,他的劍法是最慢的一個。
可是,他是七名同門中,最享受殺人的一位。
他的特色在于出劍慢,不是快。
他很有恒心、毅力。
他的師父“七絕劍神”(師父是“劍神”,徒弟隻是“神劍”)中比“一劍下天下”何劍聽之所以會傳他看家本須,就是因為何難過的恒心與毅力、耐性與苦心感動了他: 何難過入門十一年,隻默默服侍師父,任勞任怨,完全沒有要求,也不曾學過一招半式。
這做法終于感動了何劍叫,他在華山險徑,授他絕門劍法。
何劍聽的劍法又險又急,他選在華山授藝,也因看中華山隘道又陡又峻。
可是何難過的人還是十分陰郁,他學成的劍怯,反而是對其師的輕、急、奇、險劍法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改良。
“一劍平天下”何劍聽的劍法是以急勝急,以險攻險。
以快打快,但何難過的劍法已經可以慢打快,以靜制動,乃至以無勝有。
他出劍很慢,但很少落空。
他殺人也很慢,較慢的一次,尋把那個人殺了十七天又五個時辰,到了那人斷氣的時候、連他媽媽也認不出他是個人。
不過那決不是他殺人最慢的一次。
最慢的一次,他是殺了十三年零八個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