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絕峰學藝

關燈
多高,月光下一團黑影向來路疾馳而去,大和尚動作太快,雲兒剛喊得一聲爹爹,他人已出了十幾丈遠,姑娘起身想追,卻被靈虛上人喝止,姑娘不敢違抗師命,隻得坐下去低頭流淚。

     桑逸塵對大和尚這樣決絕作法也不滿意,怔着神望和尚背影完全消失後搖搖頭道:“陳北鶴半生江湖,出家後竟會六根全絕,我不信佛門不講求父慈子孝。

    ” 靈虛上人點頭笑道:“覺生初涉禅功,一意誠癡,十五年面壁心願,自會還給他人生真谛,何苦讓兒女情壞他道基。

    ” 幾個人又談了一陣,直到四更過後,才分别人茅舍休息。

    此後,八臂神乞桑逸塵果然留到排雲嶺上,把自己成名絕技降龍伏虎掌和獨門暗器燕尾追魂釘,開始傳授劍英和雲兒。

     八臂神乞留在排雲嶺整整一年,劍英和雲兒對降龍伏虎掌、燕尾追魂釘手法竅訣已完全純熟,桑逸塵才告别下山。

     八臂神乞走後不到兩個月,有一天靈虛上人把俞劍英叫去對他說:“你武功方面已得我十之五六的真傳,也應該到江湖中曆練曆練,明天你就下山,我有事需即時離山一行,關于你報父母大仇之事乃人子之道,我自不便阻攔你,但不得亂傷無辜,你轉告雲兒,仍需暫留排雲嶺上,俟我回來後對她自有安排。

    ” 上人吩咐完話,竟先離了排雲嶺,飄然遠走。

    俞劍英心中立刻湧上了千頭萬緒,他數年報父母大仇心願一旦去實現它,心中自是高興萬分,可是雲姊姊又使他不願離山,他百感交集,心神無主,隻得先去找着雲姑娘,把師父吩咐的話轉告給她。

     雲兒聽完劍英的話,知小師弟奉命離山,而且明天就走,不由她芳心一驚,粉面突變,全身亦似在顫抖,就是沒有哭出聲罷了。

     她呆呆地看了劍英一陣,低頭問道:“師父可說我的事……” 劍英接口說:“他老人家吩咐說姊姊暫留排雲嶺上,等他回來再示行止……” 雲兒道:“你知師父老人家到哪裡去了?” 俞劍英搖頭說:“師父行色匆匆,并未示知去處。

    ” 陳紫雲猛然轉身,秀目裡滾滾淚落,顫聲問道:“你……你明天上午就走……我…… 送……你……”話說完。

    人卻嗚嗚咽咽地哭出了聲。

     俞劍英不是鐵石心腸,他也急個星目淚下,進一步握着雲姑娘兩隻手道:“姊姊,你不要哭了,小弟此番離山,固然是師父授意,事完之後,我立刻回來看姊姊……” 紫雲苦笑一下答道:“事世無常,你想的不見得就能做到,隻願你此行平安,我願意等你一輩子……” 俞劍英點頭答說:“時候快入子夜,姊姊也該自去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劍英剛離床下地,雲兒已悄悄推門進來,姑娘動手替他整好簡單的行李寶劍,拉着他出去吃早飯,端着碗誰都覺着咽喉裡似有一塊東西堵着,你勸我,我勸你,都勉強吃了一碗,雲兒愁腸百結,但她卻強裝笑意,背上行李送劍英離開了排雲嶺。

     深秋天氣,早晨裡寒風飄飄。

    兩個人迎寒風步下絕峰,回首望仙嶺雲封霧鎖,姑娘心裡痛楚,直似萬箭透胸,她暗地咬牙,不願多增英弟怅惘離情。

     兩人轉過幾座山峰,已走出幾十裡路,雲兒看天色快近中午,找一個大山石旁邊坐下,拿出來兩包做好野味幹糧,笑道:“英弟,出山這一兩天内恐怕買不到吃喝之物,這是我昨夜給你趕制的一點幹糧,你帶着路上用吧!” 劍英伸手接過,順勢帶住了姑娘玉腕,他凄然說道:“姊姊待我情深恩高,真叫我無法報答,小弟心裡有句活一直不敢出口……” 雲兒問道:“你心裡有一句什麼話……” 俞公子歎口氣道:“我是想能和姊姊永遠厮守……” 雲姑娘笑道:“俞劍英,我明白你的話,陳紫雲負不了你,十年百年不見你,天上人間還是我清白女兒身,隻怕你害我……” 俞劍英起身答道:“姊姊你放心!俞劍英不是負心無義之人,大仇報過,我立刻回來看姊姊,然後天涯海角找我義父,我求他老人家轉求師父。

    ” 兩人大事片言定局,可是這一來離情更濃,攜手并肩,眺望滿山楓葉紅,忍不住同灑離情别緒淚…… 這樣不知過了有多少時候,俞劍英看天色已不早,才含淚道:“姊姊,時候不早了,我該上路啦,姊姊也請回吧!” 俞劍英從地上取起自己行李長劍,口裡喊道:“姊姊保重。

    ”大踏步向前走去。

     雲兒爬上一個峰頂,看着英弟身影在叢山中消失,不由黯然魂消,淚水如斷線珍珠,久久不肯離去…… 俞劍英滿懷怅惘家恨,告别了七年學藝的地方。

    他百感交集,心亂如麻,提丹田一口真氣仰面發出一聲長嘯,嘯作龍吟,響滿山谷,似乎這一聲長嘯,發洩出他胸中全部幽怨積悲。

     嘯聲悠悠繞山谷長鳴,俞劍英卻施展出輕功提縱身法疾越峰嶺,下山而去。

     排雲嶺在九華山千峰深處,俞劍英一身功夫,也走了兩日一夜才出這座皖中名山,擡頭兒官道上車馬成行,行人不絕,深秋季節,黃葉飄飛。

     俞劍英初入江湖,而且也算無家可歸的人了,他四顧茫茫,不勝身世飄零之感,不由呆呆地站在路邊上出了一會神,良久後才隻身一劍,加入行人群中。

     猛然有兩匹急如電掣的快馬,蕩起了滾滾塵土,箭一般由劍英身後來路上馳來,前面馬上坐一個身穿深藍色勁裝少女,外披着白緞子鬥蓬,青帕包頭,後拖燕尾,窄窄金蓮蹬着紅緞子鐵尖小劍靴,腰中橫束着白绫帶子。

     她馬兒沖到了劍英跟前忽的慢下來,流盼電閃,妙目裡蓦射出兩道神光,逼視着初出茅廬的俞劍英。

     俞公子并不害怕,借機會也仔細地打量那馬上少女,彎彎的眉,大大的眼,瑤鼻櫻口,粉臉兒泛紅潮,豔比桃花,纖纖腰,白玉手,膚肌勝雪,看年齡也不過十八九歲,說人才并不比雲姊姊差。

    最可恨她眉兒俏,眼兒笑,美中帶媚,官道上行人不絕,她就是膽大得毫無顧忌,隻管秋波流轉,上下打閃,把俞劍英從頭上到腳跟看個一無所遺。

     忽聞背後一個銀鈴般的聲音說道:“小姐,趕路吧!” 劍英猛回頭,見少女馬旁邊又多匹白色健馬,白馬襯紅裝,紅裝裹個俏丫頭,看丫頭年齡不過十四五歲,頭梳雙辮,辮纏白绫結蝴蝶,紅緞對襟衫,紅緞長褲,背上十字交叉着兩柄長劍,劍把飄紅穗,全身噴火。

    媚姑娘帶着俏丫頭并騎聯立,兩個人同時帶轉馬頭,馬蕩塵飛,兩騎如箭,不大工夫全走的沒子影兒。

     俞劍英突然心中一動,暗笑道:看這主婢兩人分明都有着極好的武功,常聽義父說起江湖上三種人雖為難惹,一種是出家的僧道尼姑,一種是溫文爾雅的書生人物,還有就是秀美的年輕少女,因為這三種人外貌上看去都似平淡無奇,極不适合在江湖中闖蕩,如果他她們不是身負絕技,決不會獨自出入江湖。

     那主婢兩個少女看上去身手嬌健,騎術精良,又都是花枝人樣,美媚秀慧,而且她們大膽的出乎常情,決不是什麼好人家的女兒,也許是綠林中女盜,她們既然都注意了自己,說不定存了什麼歹念頭,以後自己一切行動都應處處留神才對…… 他心裡在想,腳下面卻加緊了步子,沿大道直奔合肥。

     曉行夜宿不過兩天工夫,已經達合肥府,一路上并未發生什麼事故,也沒有再碰到那主婢兩個少女。

     俞劍英進城時候已是暮色四合,華燈初上,這時候正是夜市初展,街道上行人如梭,接踵擦肩,熱鬧異常,俞公子青衣布履,身背長劍,他踯躅于巡撫府前,看兒時深居三年舊地,景物依舊面目全非,模模糊糊尚記得随大媽啟蒙就讀後園花庭,書童美婢側立伺候,大媽慈容,課讀諄諄誘導,生母旁側助教,撫愛備至,父親大堂理事歸來,團聚花庭,就把自己親抱膝上逗樂,那生活何異天堂樂園。

     如今童年記憶尤深,可是父親大媽均遭宦官陷害,含恨九泉。

     生身娘開封濺血慘死,落個棄屍庭院。

     他想着不禁淚若泉湧,肝膽欲碎,脫口喊道:“我俞劍英要不把你們那般逆閹權宦、綠林惡人劍劍斬絕,死不瞑目……” 巡撫府兩扇半閉的大鐵門裡,立時閃出來六七個捕快模樣的人物,其中一個似是帶班頭兒,他一面對頭劍英走,一面厲喝道:“什麼人膽敢在巡撫衙門前高聲呼叫,大概你是活的不耐煩了吧……” 幾個人說着話已走近俞公子身邊,那個帶班頭兒蓦然舉起手中馬鞭子照住俞劍英頭上就抽。

     俞公子一聲冷笑,待鞭子快臨頭上,猛可裡伸出左手接住鞭尾,微微用力一帶,那個捕快頭兒驟覺一股強大的吸力,全身向前一栽,心知不妙,慌忙把手一松,想丢了手中皮鞭,哪知五個指頭竟全不理會,仍然是緊捏着鞭子,好像一隻右手已不是他自己的一樣,眼看他就要撞在俞劍英身上。

     俞公子隻微微一閃輕聲喝道:“惡奴鷹爪,竟敢出手傷人。

    ” 右手并食中二指輕輕在那捕快帶班頭兒的後腰“督脈穴”上一點,趁勢抓住他前栽的身子。

     說也奇怪,那捕快帶班經俞劍英把他身子扶正以後,就直挺挺的站在地上,瞪大了兩眼,卻一語不發,變得像一個木頭雕刻的人樣。

     這時另外的六個人都已趕到了跟前,大家一看帶班頭兒筆直的站在那兒,手中垂着馬鞭子,兩隻眼瞪的快要繃破了眼皮,半張着嘴,一語不發,一時間都沒了主意,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樣手法。

    中間有一個年歲較大點的捕快看了半晌,喝道:“夥計們别放走這年輕小夥子,我們帶班的班頭兒中了他的邪法,這小子準是白蓮教的人物,長腿李二快去請總捕頭,我們抽家夥圍上他。

    ” 他這一喊,其他五個人如夢初醒,有一個回頭就往巡撫府裡跑,餘下五個全拔出鐵尺單刀圍住了俞公子。

     俞劍英憋的滿腔悲忿,哪裡忍得下去,倏的劍眉一挑,就想動手。

     這時候猛然由暮色中馳過一匹快馬,急如飄風,眨眨眼已到幾人跟前,馬上人一抖手,飛出一條長索,活蛇樣繞在幾個捕快身上,接着馬上人一挫腕子,隻聽到幾聲撲撲通一陣連響。

    五個捕快全摔出去七八尺遠,手中的鐵尺單刀四下亂飛。

     馬上人一帶辔繩,棗紅馬打個旋轉到劍英面前,她低聲說,“什麼事和這種小人鬥氣,看樣子你大概是初次走江湖,安徽巡撫衙中總捕頭身手不凡,何苦招惹這種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快點走。

    ” 她話未完又急馳來一白馬,馬上俏丫頭翻身離蹬,一飄身坐在那匹棗紅馬後面,望着劍英指着馬嬌聲說道:“上馬,走。

    ” 俞公子已看清楚這兩人正是他路上遇到的主婢兩個少女,不過這時候沒有工夫去問人家姓名來曆,自己一身大事實在也犯不着招惹這種無謂的麻煩。

    俞公子急切間心裡一轉立時定了主意,也不再講話,對着人家姑娘一拱手,縱身跳上了那匹白色健馬。

    剛剛坐好,那姑娘一帶辔繩,棗紅馬立時揚蹄奮闖快如箭發,白馬一聲長嘶,疾馳急追而去。

     他們剛一走,巡撫府兩扇大鐵門跟着沖出來十五六個疾服勁裝的漢子,最後面跟一個四十開外,身穿長袍的中年大漢,看看那向北面急馳的兩匹馬馬,發出一聲冷笑,對那群捕快們吩咐道:“你們還急個什麼勁,人家已經走了。

    ” 說着話走到那位挺立着的捕快跟前上下看了一陣,仰面一陣狂笑,道:“好狂妄的東西,仗着兩手點穴法就這樣眼空四海了嗎?我要叫你真在合肥一帶如此橫行,我飛鼠仇天成就算枉闖了廿年江湖啦。

    ” 他說完話,伸出右手在那個捕頭後心一拍,那人哼下一聲,吐出一口濃痰,人才呀的一聲講出來話。

     回頭看到總捕頭那付冷冰冰的面孔,吓得慌忙跪拜了下去說道:“小人無能,又勞總捕頭伸助援手……” 飛鼠仇天成搖搖頭,問過了俞劍英的年齡像貌,及經過情形,聽到少女出手,飛索一下摔倒五個捕快,面色忽然大變,沉吟良久,才吩咐身邊一群人道:“你們立時分頭探聽他們落腳的客棧,如發現他們行蹤,不許貿然動手,快回來報告我知道。

    ” 他這一吩咐,身旁一群捕快立時四散而去。

     且說劍英跟在那少女棗紅馬後面一陣急馳,不大工夫已有三四裡路遠近。

     漸漸的進入一片荒野,馬上姑娘回頭兒見沒人追來,才收住急進快馬,對俞劍英笑笑道:“巡托府總捕頭飛鼠仇天成,過去原是江湖獨腳大盜,一柄厚背薄刃鬼頭刀和十二支淬毒飛镖,在綠林道上很有點名氣,近年來被安徽巡撫汪培羅至幕下,你這人也真奇怪,為什麼會跑到巡撫府前去胡鬧,難道你想殺官造反。

    ” 俞劍英這件事做的也莫名其妙,他不過是懷念親情感傷過深,徘徊巡撫府前想找點兒時的記憶,哪知道竟闖出禍來,可是聽姑娘一提汪培兩個字,蓦然如焦雷轟頂,那不是父母含冤慘死的禍首嗎?俞大人不為查辦汪培,自然不會觸怒逆閹魏忠賢假诏抄家,想不到誤打誤撞找出他的下落來。

     他隻管在低頭想心事,卻忘記回答人家的問話,可是馬上少女的想法卻又不同,她認為是自己的言語有點過份,刺傷了他的心,所以他低頭不語,不由長長地歎口氣又道:“你為什麼不講話呢?是不是我說的話傷了你的心,不過我完全是一片好意,你不要……” 俞劍英被人家拿話一擠,才感自己實在太失禮了,慌忙拱手答道:“女英雄哪裡話,萍水相逢承蒙相助,我感激還來不及,何況女英雄講的話又都是句句金玉良言,我自知初離師門,全無一點江湖閱曆,女英雄一番教言使俞某人獲益不淺,我這裡謝謝下。

    ” 說着話在馬上躬身一揖。

     馬上少女忍不住嗤的一下笑出聲道:“你這人真是……剛才給你說話你連理也不理,現在又滿口咬文嚼字酸氣沖天,其實江湖上偶伸援手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據我觀察,你确是第一次踏入江湖,不知君駕出身何門何派,令師何人,能否見告一二?” 俞劍英聽完話,心中暗想:在沒有了解對方出身之前,如何能先把自己的身世來曆告訴她呢?他心中定了主意,立時笑道:“家師未立門派,徒弟也不過就是我一個而已,徒忌師諱,還請女英雄原諒才好。

    ” 馬上少女點頭笑道:“你的話我全都相信,我也猜想得到令師定是一位息隐風塵中的奇人,現在我們不談這個,那麼你自己的姓名呢?這總應該告訴我吧……” 這時坐在姑娘棗紅馬鞍後的俏丫頭突然笑着接口道:“喲!小姐,你要問人家姓名,應該先把自己姓名告訴人家嘛,免得人家相公心裡又犯疑。

    ” 姑娘回頭笑罵道:“蠢丫頭,誰讓你多嘴。

    ”她口裡在罵臉卻又轉對着劍英笑道:“這麼吧!我先把自己的姓名說了,然後你再說出你的姓名,這樣似乎才公平,賤姓程,小字玉玲,世居小孤山附近雙水壩綠竹堡。

    ” 俏丫頭接口笑道:“還有呢,江湖上人稱白燕兒的就是我們小姐的外号。

    我們小姐一向從不肯管别人閑事,隻單單對你一個人如此,這是破天荒的事,再說……” 程玉玲微含嗔意,回頭喝道:“蠢丫頭,哪來的這多閑話,再多話,當心我打爛你一張貧嘴。

    ” 俏丫頭挨了罵,眨眨眼,偏偏頭,又做個鬼臉偷笑,程玉玲卻對着俞公子揚揚手笑道: “這丫頭從小跟着我一塊兒長大,被我把她寵壞了,寒門少家教,相公你不要見笑。

    ” 俞劍英看她們主婢兩個一唱一和,程玉玲嬌中透媚,絕世風标,俏丫頭嬌中帶俏,風韻撩人,也就拱拱手微笑答道:“姑娘主婢拔俗超塵,落落風範,武林兒女自然是不拘小節,這才是英雄本色,俞某對兩位巾帼英才心中非常欽佩。

    ” 程玉玲搖搖頭說道:“看不出你倒還會這套,給人戴高帽子的本領,放開這些閑話不談,說了半天我們的姓名都告訴了你,你卻閉口不提來曆姓名,是不是想賴……” 俞劍英不等她話說完接口說道:“在下姓俞草字劍英,祖籍河北正定。

    我自幼喪父母,琴劍飄零,四海一身,到處為家。

    夠了吧,姑娘!” 白燕兒程玉玲,俏丫頭梅香和俞劍英三人兩騎又走了一段路程,俞劍英忽然問道:“此時天色已然将近初更,俞某人感謝握手,此情留待日後報答,我不便再打擾偕行,害得姑娘們一騎雙乘,我就此告辭了。

    ” 說罷,翻身跳下健馬,拱拱手,轉身就走。

     程姑娘心中一急慌忙喊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