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步步登高
關燈
小
中
大
要感謝你的大力協助。
我現在隻能告訴你,我要到那架飛機上找一樣東西并帶回英國。
” 巴克點點頭說道:“好,我願随時為你效勞。
” “謝謝,你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說完話後邦德起身離開了帳篷。
海倫娜的事還一直懸在邦德的心頭。
他盡了最大努力不去想她,可怎麼也擺脫不掉。
他無法否認,自己是在替她擔心。
他需要做些其他事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在返回自己帳篷的路上,他遇見了霍普·肯德爾。
“嗨,你好。
什麼時候回來的?” “一小時前。
”她說,同時指了指她的新帳篷,“我住在那兒。
” “你看上去好多了。
” “我感覺很好。
”她說,“我想,我本該在二号營地再住兩天再上來,不過這一次上來根本就沒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我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爬上來了。
” “你回來真讓我高興。
”邦德說。
“嘿,謝謝你為我提供的伽莫夫袋,它救了我一命。
” “不值一提。
可以請你吃晚餐嗎?我鄰居那兒有一種精美的尼泊爾快餐。
” 她笑起來,“你還不死心,是嗎?” 并不是現在,邦德心想。
羅蘭德·馬奎斯最後認為,先遣組已完全适應了環境,可以向四号營地進發了。
馬奎斯、格拉斯、萊奧德和巴洛此前做了幾次試登,認為大約需要兩天,也可能三天才能登上四号營地。
第一天進展很順利。
第二天他們爬過一道30度的雪坡後,來到岩壁與冰川的裂隙處。
夏爾巴人運上來一架鋁合金梯架在了縫隙上。
羅蘭德·馬奎斯系上保護繩,兩三個人拽住繩子的另一頭。
他小心翼翼地爬過梯子,在縫隙的另一側固定了幾根錨樁。
固定好後,他回頭招呼其他隊員,突然瞥見縫隙中有個物體。
“下面有個人。
”他指着縫隙喊道。
他們接二連三地爬過鋁合金梯,來到馬奎斯站立的地方向下張望。
那裡确實有一具死屍,是個女人,身上裹着一塊毯子。
屍體看上去完好無損。
“她一定是飛機墜毀時的幸存者之一。
”邦德說,“瞧,她穿的衣服很少,不可能是登山者。
” 馬奎斯和邦德都認為應設法把屍體回收上來。
他們利用已設置好的保護繩和錨樁把幾名夏爾巴人放下去,将繩索套在女人的肩膀和上肢上,然後上面的人一起用勁把屍體拉上去。
屍體上穿一件毛衫,下着一條牛仔褲,腳穿網球鞋,曾是舒适的機艙裡的一名遊客,飛機墜落時幸免于難,想一個人走下山來,可現在卻成了一具僵屍。
邦德擊打凍在毯子外面的浮冰,把冰從她身上一點點地敲掉後,對她做了檢查。
在她的衣袋裡,邦德找到一本美國護照。
“她名叫謝裡爾·凱·米切爾,來自華盛頓特區。
”邦德讀着護照上的内容,“她是那位美國參議員的夫人。
” 她的顱骨顯然遭到猛烈撞擊,頭部和雙肩已嚴重變形,衣服有幾處被撕破,暴露的皮膚被劃開好幾道口子,并有大塊淤血。
“可憐的女人。
”萊奧德低聲說。
“她是摔下來的。
”馬奎斯推測說,“從很高的地方掉落的。
她的身體在從墜機地點向下掉落時一定多次撞到山上。
從這樣高的地方落下來想活命是不可能的,别看她身體凍得僵直,我敢打賭,她的骨骼早已變成無數碎片。
” “如果不是從山上落下來摔死,也有可能是在離開飛機一兩個小時後死亡的,死後屍體從上面的某個地方滑落到這裡。
”邦德說,“她可能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急着要離開那架飛機的……” “我們今晚把她送到三号營地。
現在先把她留在這兒,我們得抓緊時間繼續攀登。
” 這一發現在他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每個人又默默地開始攀登,他們已前進到自開始攀登以來最艱險的地段。
先遣組終于抵達了四号營地,并于次日向位于7900米處的大碎石台發起了最後沖擊。
他們先越過一道冰雪覆蓋的溝壑向上攀登250米,然後抵達一條岩石帶。
接着又攀越100米高的岩壁來到海拔約7500米處的一塊雪原。
湯姆·巴洛和杜格·麥吉已開始用氧氣瓶,一些夏爾巴人将其戲谑地稱作“英國空氣”。
在探險隊開始跋涉後的第31天,也就是5月份還剩下五天的時候,先遣組終于抵達了目的地。
大碎石台是一處冰封的世界,這裡白雪皚皚,景色怪異,一塊微微傾斜的高原自山體向外伸展,仿佛高懸在空中。
尚餘686米高的頂峰像一名面目猙獰的哨兵,兀立于冰原之上。
趁夏爾巴人開始設立五号營地的工夫,邦德、馬奎斯和昌德拉對眼前的墜機現場作了初步勘察。
一截折斷的機翼有一半埋在冰雪之中,40米外是機尾的殘片,60米外有完整的飛機機身,隻是另一側的機翼已不見蹤影,不是被火燒毀便是被山岩刮落。
機艙的門敞開着,門外曾經留下的足迹早已被冰雪掩埋。
“我先到那兒去看看,羅蘭德。
”邦德說。
馬奎斯答道:“請自便。
” “走,昌德拉。
”邦德說。
兩人膛着沒膝深的積雪向飛機殘骸走去。
我現在隻能告訴你,我要到那架飛機上找一樣東西并帶回英國。
” 巴克點點頭說道:“好,我願随時為你效勞。
” “謝謝,你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說完話後邦德起身離開了帳篷。
海倫娜的事還一直懸在邦德的心頭。
他盡了最大努力不去想她,可怎麼也擺脫不掉。
他無法否認,自己是在替她擔心。
他需要做些其他事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在返回自己帳篷的路上,他遇見了霍普·肯德爾。
“嗨,你好。
什麼時候回來的?” “一小時前。
”她說,同時指了指她的新帳篷,“我住在那兒。
” “你看上去好多了。
” “我感覺很好。
”她說,“我想,我本該在二号營地再住兩天再上來,不過這一次上來根本就沒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我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爬上來了。
” “你回來真讓我高興。
”邦德說。
“嘿,謝謝你為我提供的伽莫夫袋,它救了我一命。
” “不值一提。
可以請你吃晚餐嗎?我鄰居那兒有一種精美的尼泊爾快餐。
” 她笑起來,“你還不死心,是嗎?” 并不是現在,邦德心想。
羅蘭德·馬奎斯最後認為,先遣組已完全适應了環境,可以向四号營地進發了。
馬奎斯、格拉斯、萊奧德和巴洛此前做了幾次試登,認為大約需要兩天,也可能三天才能登上四号營地。
第一天進展很順利。
第二天他們爬過一道30度的雪坡後,來到岩壁與冰川的裂隙處。
夏爾巴人運上來一架鋁合金梯架在了縫隙上。
羅蘭德·馬奎斯系上保護繩,兩三個人拽住繩子的另一頭。
他小心翼翼地爬過梯子,在縫隙的另一側固定了幾根錨樁。
固定好後,他回頭招呼其他隊員,突然瞥見縫隙中有個物體。
“下面有個人。
”他指着縫隙喊道。
他們接二連三地爬過鋁合金梯,來到馬奎斯站立的地方向下張望。
那裡确實有一具死屍,是個女人,身上裹着一塊毯子。
屍體看上去完好無損。
“她一定是飛機墜毀時的幸存者之一。
”邦德說,“瞧,她穿的衣服很少,不可能是登山者。
” 馬奎斯和邦德都認為應設法把屍體回收上來。
他們利用已設置好的保護繩和錨樁把幾名夏爾巴人放下去,将繩索套在女人的肩膀和上肢上,然後上面的人一起用勁把屍體拉上去。
屍體上穿一件毛衫,下着一條牛仔褲,腳穿網球鞋,曾是舒适的機艙裡的一名遊客,飛機墜落時幸免于難,想一個人走下山來,可現在卻成了一具僵屍。
邦德擊打凍在毯子外面的浮冰,把冰從她身上一點點地敲掉後,對她做了檢查。
在她的衣袋裡,邦德找到一本美國護照。
“她名叫謝裡爾·凱·米切爾,來自華盛頓特區。
”邦德讀着護照上的内容,“她是那位美國參議員的夫人。
” 她的顱骨顯然遭到猛烈撞擊,頭部和雙肩已嚴重變形,衣服有幾處被撕破,暴露的皮膚被劃開好幾道口子,并有大塊淤血。
“可憐的女人。
”萊奧德低聲說。
“她是摔下來的。
”馬奎斯推測說,“從很高的地方掉落的。
她的身體在從墜機地點向下掉落時一定多次撞到山上。
從這樣高的地方落下來想活命是不可能的,别看她身體凍得僵直,我敢打賭,她的骨骼早已變成無數碎片。
” “如果不是從山上落下來摔死,也有可能是在離開飛機一兩個小時後死亡的,死後屍體從上面的某個地方滑落到這裡。
”邦德說,“她可能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急着要離開那架飛機的……” “我們今晚把她送到三号營地。
現在先把她留在這兒,我們得抓緊時間繼續攀登。
” 這一發現在他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每個人又默默地開始攀登,他們已前進到自開始攀登以來最艱險的地段。
先遣組終于抵達了四号營地,并于次日向位于7900米處的大碎石台發起了最後沖擊。
他們先越過一道冰雪覆蓋的溝壑向上攀登250米,然後抵達一條岩石帶。
接着又攀越100米高的岩壁來到海拔約7500米處的一塊雪原。
湯姆·巴洛和杜格·麥吉已開始用氧氣瓶,一些夏爾巴人将其戲谑地稱作“英國空氣”。
在探險隊開始跋涉後的第31天,也就是5月份還剩下五天的時候,先遣組終于抵達了目的地。
大碎石台是一處冰封的世界,這裡白雪皚皚,景色怪異,一塊微微傾斜的高原自山體向外伸展,仿佛高懸在空中。
尚餘686米高的頂峰像一名面目猙獰的哨兵,兀立于冰原之上。
趁夏爾巴人開始設立五号營地的工夫,邦德、馬奎斯和昌德拉對眼前的墜機現場作了初步勘察。
一截折斷的機翼有一半埋在冰雪之中,40米外是機尾的殘片,60米外有完整的飛機機身,隻是另一側的機翼已不見蹤影,不是被火燒毀便是被山岩刮落。
機艙的門敞開着,門外曾經留下的足迹早已被冰雪掩埋。
“我先到那兒去看看,羅蘭德。
”邦德說。
馬奎斯答道:“請自便。
” “走,昌德拉。
”邦德說。
兩人膛着沒膝深的積雪向飛機殘骸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