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 第四十九章

關燈
切倒挺不錯,”孟可司(這裡姑且保留他的化名)沉默了半天才說,他繃着臉,身子滿不在乎地搖來搖去,布朗羅先生用手捂着臉,坐在那兒。

    “你找我到底有什麼事?” “你有一個弟弟,”布朗羅先生打起精神說道,“一個弟弟,我在街上走到你背後,輕輕說了一聲他的名字,幾乎單憑這一招,你就會沉不住氣,緊張兮兮地跟我上這兒來。

    ” “我沒有弟弟,”孟可司回答,“你知道我是獨子。

    你幹嗎跟我說起什麼弟弟來了?這一點你我都清楚。

    ” “你還是聽聽的好,有些事我很清楚,而你也許并不知道,”布朗羅先生說,“我自有辦法讓你産生興趣。

    我知道,你那個倒黴的父親當時還是個孩子,在門閥觀念和最龌龊、最狹隘的虛榮心逼迫下結了一門不幸的婚姻,而你又是這門親事唯一的,也是極不自然的結果。

    ” “你的話很難聽,可我并不計較,”孟可司嘲弄地笑了笑,插嘴說,“你知道情況,這對我也就足夠了。

    ” “可我還了解到,”老紳士繼續說道,“那一場陰差陽錯的結合帶來的是災難、慢性折磨、無休止的苦惱。

    我知道那不幸的一對各自套着沉重的枷鎖,度日如年,過得是何等的厭倦,這對于兩個人來說都是有害的。

    我知道,冷冰冰的表面關系是如何變成公開的辱罵,冷淡如何讓位于厭惡,厭惡又變成仇恨,仇恨再變成詛咒,直到最後終于把那條響當當的鎖鍊扯斷,各奔東西,彼此都帶着一截可恨的鍊條,那一鎖鍊隻有死亡才能斬斷,兩個人都強裝出開心得不得了的樣子,想的是換一個環境,不讓别人看見這個鍊條。

    你母親大功告成,很快就忘掉了。

    可是過了多少年,那東西仍在你父親心裡生鏽、腐爛。

    ” “對了,他們分居了,”孟可司說道,“那又怎麼樣呢?” “他們分居了一個時期,”布朗羅先生回答。

    “你母親在歐洲大陸縱情享樂,完全把足足小她十歲的年輕丈夫給忘了,而你父親眼看前途無望,一直在國内徘徊不定,結交了一班新朋友。

    最低限度,這一點你是知道的。

    ” “我不知道,”孟可司說着,将目光轉向一邊,一隻腳在地上打着拍子,擺出一副概不認賬的樣子。

    “我不知道。

    ” “你的态度和你的所作所為一樣使我确信,你非但沒有忘記這件事,而且始終耿耿于懷,”布朗羅先生回答,“我說的是十五年以前,當時你不過十一歲,而你父親隻有三十一歲——我重複一遍,他奉父命結婚的時候還是個孩子。

    你是要我重提那些使你父親的名聲蒙上陰影的事情呢,還是不用我說,你自己将真實情況告訴我?” “我沒有什麼好說的,”孟可司答道,“隻要你願意,隻管說你的。

    ” “當時,那班新朋友中,”布朗羅先生說道,“有一個是退役的海軍軍官,他妻子大約半年以前去世了,丢下兩個孩子——在早還有幾個,但幸而隻有兩個,都是女兒,一個如花似玉的十九歲姑娘,另一個小丫頭隻有三兩歲。

    ” “這跟我有什麼關系?”孟可司問。

     “他們住在鄉下,”布朗羅先生仿佛沒有聽見這句插話,“你父親在仿徨中也到了那一帶,在那兒住下來。

    結果,雙方很快就從相識、接近直到産生友誼。

    你父親的天賦很少有人比得上,他們姐弟倆在氣度和長相上都很像。

    老軍官對他日益加深了解,也越來越喜歡他了。

    事情如果到此為止就好了。

    那個大女兒也和父親一樣越來越喜歡他。

    ” 老紳士頓了一下,他見孟可司咬着嘴唇,兩眼盯住地闆,便立即往下說道: “到年底,他和那個女兒訂下了婚約,訂下了莊嚴的婚約,赢得了那個純潔無瑕的姑娘的芳心,那是她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真摯而火熱的愛情。

    ” “你的故事還真夠長的。

    ”孟可司煩躁地在椅子上折騰着,說道。

     “這個真實的故事充滿憂傷、苦難和不幸,年輕人,”布朗羅先生回答,“這類故事通常都是如此。

    如果是一個單純快樂美滿的故事,那就很短。

    後來,你家的一個富貴親戚過世了,當初就是為了鞏固他的利益和地位,拿你父親當了犧牲品,跟其他人經常碰到的情況一樣——這并不是什麼罕見的例子——為了彌補他一手造成的不幸,他給你父親留下了他自認為能夠消除一切痛苦的靈丹妙藥——錢。

    你父親必須即刻趕往羅馬,那人本來是到羅馬去養病,哪知死在那兒了,他的事情頓時一團糟。

    你父親去了,在當地得了一種絕症。

    消息一傳到巴黎,你母親就帶着你跟去了,她到的那一天,你父親就死了,沒有留下遺囑——沒有遺囑——于是全部财産落入你們母子的手中。

    ” 故事講到這裡,孟可司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谛聽着,盡管眼睛沒有正對着說話的人。

    布朗羅先生打住話頭,孟可司換了一個姿勢,擦了擦發燙的臉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