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 前言

關燈
辯護幾句。

    人群中有人在吃東西,有人用手絹扇風,還有一名青年畫家在畫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過脖子去看一看……一位紳士出去又進來,他想:準是吃飯去了,不知吃的什麼飯?看到鐵欄杆上有尖刺,他琢磨着:這很容易折斷。

    從此又想到絞刑架,這時,他聽到自己被處絞刑。

    他隻是喃喃地說,自己歲數大了,大了,接着就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了。

    在這裡,狄更斯精心選擇了一系列細節,不但描繪了客觀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現了他極其豐富的想像力。

    他運用的藝術方法,不是“批判現實主義”所能概括的。

    我倒是贊賞英國作家、狄更斯專家喬治·吉辛(George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創作方法稱為“浪漫的現實主義”(romanticrealism)。

    我認為這一表述才夠準确,才符合狄更斯小說藝術的實際。

     最後還要讨論一下E.M.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說面面觀》中對狄更斯人物塑造的貶低。

    據他說,狄更斯隻會塑造“扁形人物”,而不會塑造“渾圓人物”,在小說藝術上屬于“較低層次”。

    事實真是這樣嗎?試以《霧都孤兒》中的南希為例,作一番研究分析。

    我認為,南希這個人物有無比豐富、複雜的内心世界,遠比E.M.福斯特所稱羨的一切“渾圓人物”更富于立體感和活躍的生命力。

    南希是個不幸的姑娘,自幼淪落賊窟,并已成為第二号賊首賽克斯的情婦。

    除了絞架,她看不到任何别的前景。

    但是,她天良未泯,在天真純潔的奧立弗,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她連奉賊首之命,冒稱是奧立弗的姐姐,硬把他綁架回賊窟時,内心充滿矛盾。

    歸途中,她和賽克斯談起監獄絞死犯人的事,奧立弗感覺到南希緊攥着他的那隻手在發抖,擡眼一看,她的臉色變得煞白。

    後來,她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地給梅萊小姐和布朗羅通風報信,終于把奧立弗救了出來。

    梅萊和布朗羅力勸南希掙脫過去的生活,走上新生之路,但南希不忍心把情人賽克斯撇下。

    賽克斯在得知南希所作所為後,他隻能持盜匪的道德标準,把南希視為不可饒恕的叛徒,親手把她殘酷地殺害。

    狄更斯在給這兩個人物取名時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南希(Nancy)和賽克斯(Sikes)英文縮寫是N和S,正是磁針的兩極。

    他倆構成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既相反又相成,永遠不可分離。

    南希離不開賽克斯,甯願被他殺害也不肯抛棄他;而賽克斯也離不開南希,一旦失去她,他就喪魂失魄,終于在房頂跌落,脖子被自己的一條繩子的活扣套住而氣絕身死。

    南希的形象複雜、豐富又深刻,不但不是“扁平”的,而且達到極高的藝術成就。

     狄更斯的小說經得起各種現代批評理論的發掘和闡釋,不斷産生發人深省的新意,将永久保持讀者的鑒賞興趣和專家們的研究興趣。

     薛鴻時 一九九八年五月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名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