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 10 潰滅的開始

關燈
亮就動身。

    ” “可是帶誰去呢?”巴克拉諾夫間。

    雖然緊張的戰鬥的喜悅使他的五髒六腑熱烈翻騰,他卻竭力做出認真考慮的神氣:他跟萊奮生一樣,認為一定不能讓自己的真實感情流露出來。

     “你願意帶誰就帶誰……要不就帶庫勃拉克那裡的新來的也行,他是叫密契克吧?順便也考驗考驗這個小夥子。

    要不然大夥盡說他不好,也許是并沒有根據……” 這次出去偵察,對密契克是個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從他進部隊以來這短短的時間裡,他沒有完成的工作、沒有履行的諾言和沒有實現的願望實在大多,到後來即使能完成其中的一兩項,也沒有什麼意義,起不什麼作用了。

    然而這些事堆在一塊越壓越重,越使他運不過氣來,越使他痛苦;使他無法沖出他那狹隘得荒謬可笑的小圈子、他認為,這一次他隻要表現得很勇敢,就可以一舉沖破這個沒有意義的狹小的圈子。

     他們在破曉前出發。

    山脈上原始森林的材冠微泛紅光,山下村中的公雞正唱第二遍。

    天氣寒冷,四周一片黑暗,有些陰森森的。

    這不平常的環境、危險的預感和成功的希望,在他們而人心中激起一種鬥志昂揚的情緒,在這種情緒下,其餘的一切都顯得無足輕重了。

    熱血在體内波動、肌肉變得富有彈性,但是空氣卻寒冷刺骨,甚至發出脆折的聲音。

     “啊呀,瞧你的馬滿身都是疥癬,”巴克拉諾夫說。

    “你沒有照管它還是怎的?真糟糕。

    ……這一定是庫勃拉克糊裡糊塗,他大概沒有教你怎麼照管它吧?”巴克拉諾夫再也不相信、一個會養馬的人,竟會有臉把馬兒糟蹋到這等地步!“他沒有教你,是嗎?” “叫我怎麼說呢……”密契克發窘了。

    “反正他不大肯幫助别人。

    我又不知道去向誰請教。

    ” 他因為說謊感到慚愧,在馬上如坐針氈,不敢對巴克拉諾夫正視。

     “随便問誰都行。

    我們那邊有好多能手。

    打起仗來也不賴……” 密契克一反幾乎被他接受了的“黃雀”的看法,對巴克拉諾夫漸漸發生好感。

    巴克拉諾夫是那麼結實,那麼圓滾滾的,坐在馬鞍上好象是牢牢安裝在上面似的。

    他的渴色眼睛裡運出機靈,什麼事他一聽就明白,立刻把值得注意的和無關緊要的區分開來,然後作出切實可行的結論。

     “暖呀,老弟,我一直在看,你的鞍子怎麼老是來回晃蕩!你将後面的肚帶收得太緊,前面的反而搭拉着。

    應該翻個過才對。

    來,我來給你重擱一下。

    ” 密契克還摸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巴克拉諾夫已經下了馬,動手弄鞍子了。

     “嗨,……你的鞍墊也卷起來啦……下來,下來,馬都被你糟蹋壞了。

    我們來徹底重搞一下。

    ” 走了幾俄裡之後,密契克對巴克拉諾夫已經心悅誠服,相信巴克拉諾夫的确比他強得多,聰明得多,不僅如此,巴克拉諾夫還是個非常堅強勇敢的人,所以他密契克應該永遠心甘情願地服從他。

    在巴克拉諾夫這方面呢,對密契克倒是毫無成見,雖然他很快就感到自己比他強,但是他以平等的态度同他交談,極力要單憑自己的觀察來确定他的真正價值。

     “是誰派你到山裡來的?” “唔,我嘛,其實是自己跑來的,不過證件是‘極端派’給我開的……” 想起斯塔欣斯基當時的怪異舉動,密契克說的時候竭力沖談介紹他前來的那個團體的作用。

     “極端派?……你不該跟他們搞在一塊--這批家夥盡胡搞……” “其實我根本不管那一套。

    ……無非是因為那裡面有我幾個中學裡的同學,所以我就……” “你念完了中學?”巴克拉諾夫打岔說。

     “什麼?哦,是念完了……” “這很好。

    我也進過技工學校。

    學的是旋工。

    可是沒能念完。

    你明白嗎,因為我上學太晚,”他好象替自己分辯似地解釋說。

    “進學校以前我是在造船廠做工的,想等我弟弟長大些再說,這時候,局勢就亂了……” 停了一會,他又沉吟地拖長聲音說:“是一啊。

    ……中學。

    ……我小時候也曾想過進中學,可是沒有辦法呀……” 顯然,密契克的活勾起了他許多不必要的口憶。

    密契克突然熱情迸發地一再證明說,巴克拉諾夫沒有進過中學根本不是一件壞事,甚至是一件好事。

    他不自覺地變成要讓巴克血諾夫确信,盡管他沒有受過教育,但他卻是個非常聰明的好人。

    可是巴克拉諾夫卻看不出自己的失學究竟有多大的好處,對于密契克的比較複雜的議論也毫不理解。

    因此他們沒有能夠推心置腹地暢談一番。

    而入催着馬默默地跑了好一會。

     沿途碰到的一些偵察兵還是照樣扯謊。

    巴克拉諾夫聽了直搖頭:到了離索洛緬納雅村還有三俄裡的一個田莊裡,他們把馬匹留下,步行前往。

    太陽早已西斜,困倦的田野裡,滿眼都是農家婦女的花頭巾,粗大的麥捆投下了甯浴、濃密而柔軟的陰影;這時迎面來了一輛大車,巴克拉諾夫就向車上的人打聽,索洛緬納雅村裡有沒有日本人。

     “聽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