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遊 第07回 窮秀才故入陰魔障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石茂蘭看守河工三年,方才回家。
進的城來,無處投奔。
隻得先往嶽丈家去看看。
到了房宅門口,見物是人非。
甚是驚異,打聽旁人說:“房守備夫婦俱沒了。
他家小姐被王诠設法娶去。
王诠已死,房小姐并不知歸往何處去了。
這宅子是奉官變賣填補虧空了。
”茂蘭聞說,大驚失色。
回想:“不聽翠容之言,所以緻有今日。
”暗地裡痛哭一場。
前瞻後顧,無處紮腳。
遂投城外客店裡宿下。
反複思想,欲還在此處住罷,這等落寞難見親朋。
不如暫往襄陽,以便再尋生路。
店裡歇了一夜,次早就往襄陽府去了。
到得襄陽,見那城郭宏整,人煙輻湊。
居然又是個府會,比黃州更覺熱鬧。
落到店中,歇了兩日。
買了些紙來,畫了幾張條山,寫了幾幅手卷。
逐日在街頭上去賣,也落得些錢,暫且活生。
一日,走到太平巷來,東頭路北第三家,是胡員外的宅子。
路南錯對門是個酒鋪,門上貼一付對聯道: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石生走近前來,就進酒鋪裡坐下。
酒保問道:“老客是要吃酒的嗎?”石生答道:“隻要吃四兩。
”那酒保把熱酒取過四兩來,給石生斟上,就照管别的客去了。
石生把酒吃完,還了酒錢。
正要起身出去,忽從店裡邊跑出一個人來。
卻是個長随的打扮。
問石生道:“你這畫是賣的嗎?”石生答道:“正是。
”那人把畫展開一看,誇道:“畫的委實不錯,這是樁什麼故事?”石生道:“是朱虛後誅諸呂圖。
”那人究問詳細,石生把當年漢家的故事說了一遍。
并上面的詩句也念給他聽了。
那人道:“你這一張畫要多少錢?”石生答道:“憑太爺相贈便了。
”那人從包裡取出一塊銀子,約有三錢,遞給石生。
揀了一張畫,卷好拿在手中。
仍上裡邊吃酒去了。
此時,适值胡員外,在門首站着。
把石生上下打量一番。
想道:“我相此人,終須大貴。
”遂走過來問道:“尊客是那邊來的呢?”石生答道:“在下是從黃州府羅田縣來的。
”胡員外問道:“羅田縣有個石岚庵,你可認得他嗎?”石生答道:“就是先嚴。
”胡員外道:“既然這樣,世兄是位公子了,如何流落到此處?”此時,石生不知道,方才那個買畫的是魏太監私訪的家人。
就把他父親生前棄官,死後修河的事情逐一說了個清楚。
都被那買畫的人,聽在心裡去了。
胡員外也把字畫拿過來一看,稱贊道:“世兄寫畫俱佳,甚屬可敬。
若不相棄,到舍下少叙片刻何如?”石生略不推辭,就随着胡員外走過去了。
進得胡員外的院來,讓在西書房裡坐下。
叫人打整酒飯。
胡員外問道:“世兄曾進過學否?”石生答道:“已徼幸過了。
”胡員外又道:“世兄既經發轫,還該努力讀書,以圖上進,區區小成,何足終身。
”石生答道:“晚生非不有志前進,無奈遭際不幸,父母雙亡,夫妻拆散。
家業凋零,不惟無以安身,并且難于糊口。
讀書一事,所以提不起了。
幸承老先生垂顧,相對殊覺赧顔。
”胡員外道:“窮通者人之常,這是無妨的。
從來有志者事竟成。
世兄果有意上進,讀書之資,就全在老夫身上。
何如?”石生當下緻謝不盡。
待飯已畢,胡員外道:“念書須得個清淨書房,街西頭我有一處閑房,甚是僻淨。
先領你去看看,何如?”石生答道:“如此正妙。
” 胡員外領着石生,家人拿着鑰匙,開了大門。
進去走到客位,東山頭上有個小角門,裡邊是一個大院子。
正中有個養魚池,池前是一座石山子。
山子前是兩大架葡萄。
池北邊有前後出廊的瓦房三間,是座書房。
前面挂着“芸經堂”三字一面匾。
屋裡東山頭上,有個小門,進去是兩間暖書房,卻甚明亮。
後邊有泥房三間是個廚屋,廚屋前有兩珠垂楊,後邊有幾棵桃樹,兩株老松,一池竹子。
石生看完,胡員外道:“這個去處,做個書房何如?”石生答道:“極好。
”胡員外道:“世兄若愛中了此處,今晚暫且回店。
明日我就着人打掃,後日你就搬過來罷了。
但大門時常關鎖,出入不便。
從東邊小胡同裡,另開一門,你早晚出入便可自由了。
”石生謝道:“多煩老先生躁心。
”遂别過胡員外而去,不題。
卻說胡員外到了次日,就叫人另開了一個小門。
把書房裡打掃幹淨,專候石生搬來。
到了第三日,石生從新買的書籍筆硯,自家拿着。
叫人擔着鋪蓋,直走到書房裡邊,方才放下,時當炎暑天氣。
西山頭上鋪着一張小床,把鋪蓋擱在上面。
前檐上,一張八仙桌子,把書籍筆硯擺在上頭。
胡員外進來看了一看,說道:“這卻也罷了。
”又道:“世兄既在此住紮,你我就是一家人了。
晴明
進的城來,無處投奔。
隻得先往嶽丈家去看看。
到了房宅門口,見物是人非。
甚是驚異,打聽旁人說:“房守備夫婦俱沒了。
他家小姐被王诠設法娶去。
王诠已死,房小姐并不知歸往何處去了。
這宅子是奉官變賣填補虧空了。
”茂蘭聞說,大驚失色。
回想:“不聽翠容之言,所以緻有今日。
”暗地裡痛哭一場。
前瞻後顧,無處紮腳。
遂投城外客店裡宿下。
反複思想,欲還在此處住罷,這等落寞難見親朋。
不如暫往襄陽,以便再尋生路。
店裡歇了一夜,次早就往襄陽府去了。
到得襄陽,見那城郭宏整,人煙輻湊。
居然又是個府會,比黃州更覺熱鬧。
落到店中,歇了兩日。
買了些紙來,畫了幾張條山,寫了幾幅手卷。
逐日在街頭上去賣,也落得些錢,暫且活生。
一日,走到太平巷來,東頭路北第三家,是胡員外的宅子。
路南錯對門是個酒鋪,門上貼一付對聯道: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石生走近前來,就進酒鋪裡坐下。
酒保問道:“老客是要吃酒的嗎?”石生答道:“隻要吃四兩。
”那酒保把熱酒取過四兩來,給石生斟上,就照管别的客去了。
石生把酒吃完,還了酒錢。
正要起身出去,忽從店裡邊跑出一個人來。
卻是個長随的打扮。
問石生道:“你這畫是賣的嗎?”石生答道:“正是。
”那人把畫展開一看,誇道:“畫的委實不錯,這是樁什麼故事?”石生道:“是朱虛後誅諸呂圖。
”那人究問詳細,石生把當年漢家的故事說了一遍。
并上面的詩句也念給他聽了。
那人道:“你這一張畫要多少錢?”石生答道:“憑太爺相贈便了。
”那人從包裡取出一塊銀子,約有三錢,遞給石生。
揀了一張畫,卷好拿在手中。
仍上裡邊吃酒去了。
此時,适值胡員外,在門首站着。
把石生上下打量一番。
想道:“我相此人,終須大貴。
”遂走過來問道:“尊客是那邊來的呢?”石生答道:“在下是從黃州府羅田縣來的。
”胡員外問道:“羅田縣有個石岚庵,你可認得他嗎?”石生答道:“就是先嚴。
”胡員外道:“既然這樣,世兄是位公子了,如何流落到此處?”此時,石生不知道,方才那個買畫的是魏太監私訪的家人。
就把他父親生前棄官,死後修河的事情逐一說了個清楚。
都被那買畫的人,聽在心裡去了。
胡員外也把字畫拿過來一看,稱贊道:“世兄寫畫俱佳,甚屬可敬。
若不相棄,到舍下少叙片刻何如?”石生略不推辭,就随着胡員外走過去了。
進得胡員外的院來,讓在西書房裡坐下。
叫人打整酒飯。
胡員外問道:“世兄曾進過學否?”石生答道:“已徼幸過了。
”胡員外又道:“世兄既經發轫,還該努力讀書,以圖上進,區區小成,何足終身。
”石生答道:“晚生非不有志前進,無奈遭際不幸,父母雙亡,夫妻拆散。
家業凋零,不惟無以安身,并且難于糊口。
讀書一事,所以提不起了。
幸承老先生垂顧,相對殊覺赧顔。
”胡員外道:“窮通者人之常,這是無妨的。
從來有志者事竟成。
世兄果有意上進,讀書之資,就全在老夫身上。
何如?”石生當下緻謝不盡。
待飯已畢,胡員外道:“念書須得個清淨書房,街西頭我有一處閑房,甚是僻淨。
先領你去看看,何如?”石生答道:“如此正妙。
” 胡員外領着石生,家人拿着鑰匙,開了大門。
進去走到客位,東山頭上有個小角門,裡邊是一個大院子。
正中有個養魚池,池前是一座石山子。
山子前是兩大架葡萄。
池北邊有前後出廊的瓦房三間,是座書房。
前面挂着“芸經堂”三字一面匾。
屋裡東山頭上,有個小門,進去是兩間暖書房,卻甚明亮。
後邊有泥房三間是個廚屋,廚屋前有兩珠垂楊,後邊有幾棵桃樹,兩株老松,一池竹子。
石生看完,胡員外道:“這個去處,做個書房何如?”石生答道:“極好。
”胡員外道:“世兄若愛中了此處,今晚暫且回店。
明日我就着人打掃,後日你就搬過來罷了。
但大門時常關鎖,出入不便。
從東邊小胡同裡,另開一門,你早晚出入便可自由了。
”石生謝道:“多煩老先生躁心。
”遂别過胡員外而去,不題。
卻說胡員外到了次日,就叫人另開了一個小門。
把書房裡打掃幹淨,專候石生搬來。
到了第三日,石生從新買的書籍筆硯,自家拿着。
叫人擔着鋪蓋,直走到書房裡邊,方才放下,時當炎暑天氣。
西山頭上鋪着一張小床,把鋪蓋擱在上面。
前檐上,一張八仙桌子,把書籍筆硯擺在上頭。
胡員外進來看了一看,說道:“這卻也罷了。
”又道:“世兄既在此住紮,你我就是一家人了。
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