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五十回 晉文踐土大會盟 蹇叔遺船救孟明
關燈
小
中
大
子,獨太子名-最賢,群臣即奉-而立,是為襄公。
襄公賞功加爵,國政大治,早有人報知秦穆公。
穆公聞晉候已死,便欲遣使往吊。
蹇叔、百裡奚曰:“不可!晉不圖霸,每每欲吞我秦,奈晉侯受主公厚恩,不忍加兵。
今晉侯已死,其文武必然興兵伐秦,主公宜乘其主幼國危,先伐晉國,然後秦霸遂成。
”穆公然之,便發精兵伐晉。
忽一人布袍麻履,博帶峨冠,自外進曰:“‘昔燭之武曾與主公盟言,鄭服秦數年,鄭之貢稅,分文不入,卻又舍鄭不伐,而欲伐晉,不知此兵為何而出?”衆視之,乃雍西人也,複姓百裡,名視字孟明,實為下軍謀士。
公曰:“孟明之見何如?”孟明曰:“依臣之見,莫若發兵圍鄭,問其背盟之罪,然後乘得勝之兵伐晉,無有不克。
”公曰:“明之言是也!”遂調西乞術為先鋒,白乙丙為保駕,孟明為謀主,大發精兵十二萬伐鄭。
百裡奚、蹇叔力谏不住,二人出朝。
蹇叔有子名元傑,年方二十六歲為中軍裨将,亦在征伐軍中。
叔乃哭而送之,曰:“此去吾兵不喪于鄭,必敗于晉,崤有二陵焉!定死于是,吾将收爾骨焉!”傑曰:“此去伐鄭,父親何雲被晉兵所敗!”蹇叔曰:“百裡孟明,謀不慮始,此去不能伐鄭,吾知晉兵必伏于崤山,且晉有趙衰、狐偃為謀主,先轸為元帥,皆深謀雄才,非孟明之所能及也,是以知其必敗!”穆公叱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快退去,何必發此不吉之言?”元傑拜辭蹇叔,東征而去。
蹇叔與百裡奚見穆公不納其言,各個具表告老。
穆公曰:“寡人正得二先生咨治政事,今遽辭歸老?何棄寡人而去耶?” 二人即首曰:“臣等年近八旬,無所效用,萬乞寬思,使臣得全骸歸山,其幸實甚廣穆公遂準其表,各賜黃金彩帛,安東驷馬,令其衣錦還鄉。
詩雲:古雲君子貴知機,蹇叔賢如百裡奚。
明友志同随效力,君臣意忤便揮衣。
雙鸾并舉超群類,一馬齊行邁等夷。
從此翺翔千仞翼,樊籠焉可再羁縻。
又一律八句雲:一封初上九重天,雙馬聯缰古道邊。
白發已膺西伯遇,黃金曾寵大夫賢。
心存社稷謀長策,夢入臨泉樂晚年。
聽得響聲歸去也,飄飄千裡若升仙。
二人既謝恩出朝,滿朝文武都來餞送,蹇叔獨攜公孫子桑之手曰:“将軍之名,勇震于當時,然國家亡在目下,可不保乎?”子桑曰:“先生倘不棄朝廷之恩,願乞指教,無不承當!”蹇叔曰:“孟明此去必敗,将軍可引小船數支,遊于少陽河下,可插紅旗于船上,若南風一起,便将舣舟至岸,以備接應,孟明之兵,應幾可保社稷也!”枝拜受命,乃引小舟遊于少陽河下,以備接應。
蹇叔各處隐于齊之(饣至)村,過數年方終。
百裡奚居宛城,不數月即終。
訃音聞于京師,百姓皆為閉門恸哭,曰:“五-大夫吾之父母也!”穆公聞知,亦為悲痛,親制祭文,遣使往宛城緻條不提。
後史臣有贊曰:賢哉百裡奚,懷玉至于老。
待價不沽虞,售秦為重寶。
有莘百世-,渭水千年釣。
孰謂五羊皮,功名在霸巧。
又一律雲:韫匮藏珍七十年,星星雙鬓已皤然。
虞侯肉眼曾遺傑,秦穆高明便禮賢。
魚水和同興霸業,君臣際會慶良緣。
功成便拂歸山袖,樂逝林泉萬古傳。
卻說鄭穆公聞秦兵将至,問于群臣,燭之武曰:“臣聞秦謀主蹇叔、百裡奚二人皆告老離國,此乃百裡孟明得以行兵。
夫盂明,秦之野人,素無遠見,臣用一計,必能退得秦兵。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襄公賞功加爵,國政大治,早有人報知秦穆公。
穆公聞晉候已死,便欲遣使往吊。
蹇叔、百裡奚曰:“不可!晉不圖霸,每每欲吞我秦,奈晉侯受主公厚恩,不忍加兵。
今晉侯已死,其文武必然興兵伐秦,主公宜乘其主幼國危,先伐晉國,然後秦霸遂成。
”穆公然之,便發精兵伐晉。
忽一人布袍麻履,博帶峨冠,自外進曰:“‘昔燭之武曾與主公盟言,鄭服秦數年,鄭之貢稅,分文不入,卻又舍鄭不伐,而欲伐晉,不知此兵為何而出?”衆視之,乃雍西人也,複姓百裡,名視字孟明,實為下軍謀士。
公曰:“孟明之見何如?”孟明曰:“依臣之見,莫若發兵圍鄭,問其背盟之罪,然後乘得勝之兵伐晉,無有不克。
”公曰:“明之言是也!”遂調西乞術為先鋒,白乙丙為保駕,孟明為謀主,大發精兵十二萬伐鄭。
百裡奚、蹇叔力谏不住,二人出朝。
蹇叔有子名元傑,年方二十六歲為中軍裨将,亦在征伐軍中。
叔乃哭而送之,曰:“此去吾兵不喪于鄭,必敗于晉,崤有二陵焉!定死于是,吾将收爾骨焉!”傑曰:“此去伐鄭,父親何雲被晉兵所敗!”蹇叔曰:“百裡孟明,謀不慮始,此去不能伐鄭,吾知晉兵必伏于崤山,且晉有趙衰、狐偃為謀主,先轸為元帥,皆深謀雄才,非孟明之所能及也,是以知其必敗!”穆公叱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快退去,何必發此不吉之言?”元傑拜辭蹇叔,東征而去。
蹇叔與百裡奚見穆公不納其言,各個具表告老。
穆公曰:“寡人正得二先生咨治政事,今遽辭歸老?何棄寡人而去耶?” 二人即首曰:“臣等年近八旬,無所效用,萬乞寬思,使臣得全骸歸山,其幸實甚廣穆公遂準其表,各賜黃金彩帛,安東驷馬,令其衣錦還鄉。
詩雲:古雲君子貴知機,蹇叔賢如百裡奚。
明友志同随效力,君臣意忤便揮衣。
雙鸾并舉超群類,一馬齊行邁等夷。
從此翺翔千仞翼,樊籠焉可再羁縻。
又一律八句雲:一封初上九重天,雙馬聯缰古道邊。
白發已膺西伯遇,黃金曾寵大夫賢。
心存社稷謀長策,夢入臨泉樂晚年。
聽得響聲歸去也,飄飄千裡若升仙。
二人既謝恩出朝,滿朝文武都來餞送,蹇叔獨攜公孫子桑之手曰:“将軍之名,勇震于當時,然國家亡在目下,可不保乎?”子桑曰:“先生倘不棄朝廷之恩,願乞指教,無不承當!”蹇叔曰:“孟明此去必敗,将軍可引小船數支,遊于少陽河下,可插紅旗于船上,若南風一起,便将舣舟至岸,以備接應,孟明之兵,應幾可保社稷也!”枝拜受命,乃引小舟遊于少陽河下,以備接應。
蹇叔各處隐于齊之(饣至)村,過數年方終。
百裡奚居宛城,不數月即終。
訃音聞于京師,百姓皆為閉門恸哭,曰:“五-大夫吾之父母也!”穆公聞知,亦為悲痛,親制祭文,遣使往宛城緻條不提。
後史臣有贊曰:賢哉百裡奚,懷玉至于老。
待價不沽虞,售秦為重寶。
有莘百世-,渭水千年釣。
孰謂五羊皮,功名在霸巧。
又一律雲:韫匮藏珍七十年,星星雙鬓已皤然。
虞侯肉眼曾遺傑,秦穆高明便禮賢。
魚水和同興霸業,君臣際會慶良緣。
功成便拂歸山袖,樂逝林泉萬古傳。
卻說鄭穆公聞秦兵将至,問于群臣,燭之武曰:“臣聞秦謀主蹇叔、百裡奚二人皆告老離國,此乃百裡孟明得以行兵。
夫盂明,秦之野人,素無遠見,臣用一計,必能退得秦兵。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