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關燈
小
中
大
寶劍長琴四海遊,浩歌自是恣風流。
丈夫莫道無知己,明月豪僧遇客舟。
楊益,字謙之,浙江永嘉人也。
自幼倜傥有大節,不拘細行。
博學雄文,授貴州安莊縣令。
安莊縣地接嶺表,南通巴蜀,蠻僚錯雜,人好蠱毒戰鬥,不知禮義文字,事鬼信神,俗尚妖法,産多金銀珠翠珍寶。
原來宋朝制度,外官辭朝,皇帝臨軒親問,臣工各獻詩章,以此蔔為政能否。
建炎二年丁卯三月,楊益承旨辭朝,高宗皇帝問楊益曰:“卿為何官?”楊益奏曰:“臣授貴州安莊縣知縣。
”帝曰:“卿亦詢訪安莊風景乎?”楊益有詩一首獻上,詩雲: 蠻煙寥落在東風,萬裡天涯迢遞中。
人語殊方相識少,鳥聲——聽來同。
桄榔連碧迷征路,象郡南天絕便鴻。
自愧年來無寸補,還将禮樂俟元功。
高宗聽奏是詩,首肯久之,恻然心動,曰:“卿處殊方,誠為可憫。
暫去攝理,不久取卿回用也。
” 楊益揮淚拜辭,出到朝外,遇見鎮撫使郭仲威。
二人揖畢,仲威曰:“聞君榮任安莊,如何是好?”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去時必陷死地,煩乞賜教!”仲威答道:“要知端的,除是與你去問恩主周鎮撫,方知備細。
恩主見谪連州,即今也要起身。
” 二人同來見鎮撫周望,楊益叩首再拜曰:“楊某近任安莊邊縣,煩望指示。
”周望慌忙答禮,說道:“安莊蠻僚出沒之處,家戶都有妖法,蠱毒魅人。
若能降伏得他,财寶盡你得了;若不能處置得他,須要仔細。
尊正夫人亦不可帶去,恐土官無禮。
”楊益見說了,雙淚交流,道言:“怎生是好?”周望憐楊益苦切,說道:“我見谪遣連州,與公同路,直到廣東界上,與你分别。
一路盤纏,足下不須計念。
”楊益二人拜辭出來,等了半月有餘,跟着周望一同起身。
郭仲威治酒送别過,自去了。
二人來到鎮江,雇隻大船。
周望、楊益用了中間幾個大艙口,其餘艙口,俱是水手搭人覓錢,搭有三四十人。
内有一個遊方僧人,上湖廣武當去燒香的,也搭在衆人艙裡。
這僧人說是伏牛山來的,且是粗魯,不肯小心。
共艙有十二三個人,都不喜他,他倒要人煮茶做飯與他吃。
這共艙的人說道:“出家人慈悲小心,不貪欲,那裡反倒要讨我們的便宜?” 這和尚聽得說,回話道:“你這一起是小人,我要你伏侍,不嫌你也就夠了。
”口裡千小人,萬小人罵衆人。
衆人都氣起來,也有罵這和尚的,也有打這和尚的。
這僧人不慌不忙,随手指着罵他的說道:“不要罵!”那罵的人就出聲不得,閉了口,又指着打他的說道:“不要打!”那打的人就動手不得,癱了手。
這幾個木呆了,一堆兒坐在艙裡,隻白着眼看。
有一輩不曾打罵和尚的人,看見如此模樣,都驚張起來,叫道:“不好了,有妖怪在這裡!”喊天叫地,各艙人聽得,都走來看。
也驚動了官艙裡周、楊二公。
兩個走到艙口來看,果見此事,也吃驚起來。
正要問和尚,這和尚見周、楊二人是個官府,便起身朝着兩個打個問訊,說道:“小僧是伏牛山來的僧人,要去武當随喜的,偶然搭在寶舟上,被衆人欺負,望二位大人做主。
”周鎮撫說道:“打罵你,雖是他們不是;你如此,也不是出家人慈悲的道理。
” 和尚見說,回話道:“既是二位大人替他讨饒,我并不計較了。
” 把手去摸這啞的嘴,道:“你自說!”這啞的人便說得話起來;又把手去扯這癱的手,道:“你自動!”這癱的人便擡得手起來,就如耍場戲子一般,滿船人都一齊笑起來。
周鎮撫悄悄的與楊益說道:“這和尚必是有法的,我們正要尋這樣人,何不留他去你艙裡問他?”楊益道:“說得是,我艙裡沒家眷,可以住得。
”就與和尚說道:“你既與衆人打夥不便,就到我艙裡權住罷。
随茶粥飯,不要計較。
”和尚說道:“取擾不該。
” 和尚就到楊益艙裡住下。
一住過了三四日,早晚說些經典或世務話,和尚都曉得。
楊益時常說些路上切要話,打動和尚,又與他說道要去安莊縣做知縣。
和尚說道:“去安莊做官,要打點停當,方才可去。
” 楊益把貧難之事,備說與和尚。
和尚說道:“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幾房移在威清縣住,我家也有弟兄姊妹。
我回去,替你尋個有法術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才無事。
若尋不得人,不可輕易去。
我且不上武當了,陪你去廣裡去。
” 楊益再三緻謝,把心腹事備細與和尚說知。
這和尚見楊益開心見誠,為人平易本分,和尚愈加敬重楊公,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内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
楊公再三推辭不肯受
丈夫莫道無知己,明月豪僧遇客舟。
楊益,字謙之,浙江永嘉人也。
自幼倜傥有大節,不拘細行。
博學雄文,授貴州安莊縣令。
安莊縣地接嶺表,南通巴蜀,蠻僚錯雜,人好蠱毒戰鬥,不知禮義文字,事鬼信神,俗尚妖法,産多金銀珠翠珍寶。
原來宋朝制度,外官辭朝,皇帝臨軒親問,臣工各獻詩章,以此蔔為政能否。
建炎二年丁卯三月,楊益承旨辭朝,高宗皇帝問楊益曰:“卿為何官?”楊益奏曰:“臣授貴州安莊縣知縣。
”帝曰:“卿亦詢訪安莊風景乎?”楊益有詩一首獻上,詩雲: 蠻煙寥落在東風,萬裡天涯迢遞中。
人語殊方相識少,鳥聲——聽來同。
桄榔連碧迷征路,象郡南天絕便鴻。
自愧年來無寸補,還将禮樂俟元功。
高宗聽奏是詩,首肯久之,恻然心動,曰:“卿處殊方,誠為可憫。
暫去攝理,不久取卿回用也。
” 楊益揮淚拜辭,出到朝外,遇見鎮撫使郭仲威。
二人揖畢,仲威曰:“聞君榮任安莊,如何是好?”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去時必陷死地,煩乞賜教!”仲威答道:“要知端的,除是與你去問恩主周鎮撫,方知備細。
恩主見谪連州,即今也要起身。
” 二人同來見鎮撫周望,楊益叩首再拜曰:“楊某近任安莊邊縣,煩望指示。
”周望慌忙答禮,說道:“安莊蠻僚出沒之處,家戶都有妖法,蠱毒魅人。
若能降伏得他,财寶盡你得了;若不能處置得他,須要仔細。
尊正夫人亦不可帶去,恐土官無禮。
”楊益見說了,雙淚交流,道言:“怎生是好?”周望憐楊益苦切,說道:“我見谪遣連州,與公同路,直到廣東界上,與你分别。
一路盤纏,足下不須計念。
”楊益二人拜辭出來,等了半月有餘,跟着周望一同起身。
郭仲威治酒送别過,自去了。
二人來到鎮江,雇隻大船。
周望、楊益用了中間幾個大艙口,其餘艙口,俱是水手搭人覓錢,搭有三四十人。
内有一個遊方僧人,上湖廣武當去燒香的,也搭在衆人艙裡。
這僧人說是伏牛山來的,且是粗魯,不肯小心。
共艙有十二三個人,都不喜他,他倒要人煮茶做飯與他吃。
這共艙的人說道:“出家人慈悲小心,不貪欲,那裡反倒要讨我們的便宜?” 這和尚聽得說,回話道:“你這一起是小人,我要你伏侍,不嫌你也就夠了。
”口裡千小人,萬小人罵衆人。
衆人都氣起來,也有罵這和尚的,也有打這和尚的。
這僧人不慌不忙,随手指着罵他的說道:“不要罵!”那罵的人就出聲不得,閉了口,又指着打他的說道:“不要打!”那打的人就動手不得,癱了手。
這幾個木呆了,一堆兒坐在艙裡,隻白着眼看。
有一輩不曾打罵和尚的人,看見如此模樣,都驚張起來,叫道:“不好了,有妖怪在這裡!”喊天叫地,各艙人聽得,都走來看。
也驚動了官艙裡周、楊二公。
兩個走到艙口來看,果見此事,也吃驚起來。
正要問和尚,這和尚見周、楊二人是個官府,便起身朝着兩個打個問訊,說道:“小僧是伏牛山來的僧人,要去武當随喜的,偶然搭在寶舟上,被衆人欺負,望二位大人做主。
”周鎮撫說道:“打罵你,雖是他們不是;你如此,也不是出家人慈悲的道理。
” 和尚見說,回話道:“既是二位大人替他讨饒,我并不計較了。
” 把手去摸這啞的嘴,道:“你自說!”這啞的人便說得話起來;又把手去扯這癱的手,道:“你自動!”這癱的人便擡得手起來,就如耍場戲子一般,滿船人都一齊笑起來。
周鎮撫悄悄的與楊益說道:“這和尚必是有法的,我們正要尋這樣人,何不留他去你艙裡問他?”楊益道:“說得是,我艙裡沒家眷,可以住得。
”就與和尚說道:“你既與衆人打夥不便,就到我艙裡權住罷。
随茶粥飯,不要計較。
”和尚說道:“取擾不該。
” 和尚就到楊益艙裡住下。
一住過了三四日,早晚說些經典或世務話,和尚都曉得。
楊益時常說些路上切要話,打動和尚,又與他說道要去安莊縣做知縣。
和尚說道:“去安莊做官,要打點停當,方才可去。
” 楊益把貧難之事,備說與和尚。
和尚說道:“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幾房移在威清縣住,我家也有弟兄姊妹。
我回去,替你尋個有法術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才無事。
若尋不得人,不可輕易去。
我且不上武當了,陪你去廣裡去。
” 楊益再三緻謝,把心腹事備細與和尚說知。
這和尚見楊益開心見誠,為人平易本分,和尚愈加敬重楊公,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内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
楊公再三推辭不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