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3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節 普施寺王摩诘吟詩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談忠說義人都會,臨難卻通融。
梨園子弟,偏能殉節,莫賤伶 工。
伶工殉節,孤臣悲感,哭向蒼穹。
吟詩寫恨,一言一淚,直 達宸聰。
調寄“青衫濕” 自古忠臣義士,都是天生就這副忠肝義膽,原不論貴賤的。
盡有身為尊官,世享厚祿,平日間說到忠義二字,卻也侃侃鑿鑿,及至臨大節,當危難,便把這兩個字撇過一邊了,隻要全軀保家,避禍求福,于是甘心從逆,反顔事仇。
自己明知今日所為,必緻罵名萬載,遺臭萬年,也顧不得。
偏有那位非高品,人非清流,主上平日不過以徘優言之,即使他當患難之際,貪生怕死,背主降賊,人也隻說此輩何知忠義,不足深責。
不道他到感恩知報,當傷心慘目之際,獨能激起忠肝義膽,不避刀鋸斧钺,罵賊而死。
遂使當時身被拘國的孤臣,聞其事而含哀,興感形之筆墨,詠成詩詞。
不但為死者傳名于後世,且為己身免禍于他年。
可見忠義之事,不論貴賤,正唯踐者,而能盡忠義,愈足以感動人心。
卻說安祿山雖然僭号稱尊,占奪了許多地方,東西兩京都被他竊據。
卻原隻是亂賊行徑,并無深謀大略。
一心隻戀着範陽故土,喜居東京,不樂居西京。
既入長安,命搜捕百官宦者宮女等,即以兵衛送赴範陽,其府庫中的金銀币帛,與宮闱中的珍奇玩好之物,都辇去範陽藏貯。
又下令要梨園子弟,與教坊諸樂工,都如向日一般的承應,敢有隐避不出者,即行斬首。
其苑廄中所有馴像舞馬等物,不許失散,都要照舊整頓,以備玩賞。
看官聽說,原來當初天寶年間,上皇注意聲色。
每有大宴集,先設太常雅樂,有坐部,有立部。
那坐部諸樂工,俱于堂上坐而奏技;立部諸樂工,則于堂下立而奏技。
雅樂奏罷,繼以鼓吹番樂,然後教坊新聲與府縣散樂雜戲,次第畢呈。
或時命宮女,各穿新奇麗豔之衣,出至當筵清歌妙舞。
其任載樂器往來者,有山車陸船制度,俱極其工巧。
更可異者,每至宴酣之際,命禦苑掌像的像奴,引馴像入場。
以鼻擎杯,跪于禦前上壽,都是平日教習在那裡的,又嘗教習舞馬數十匹,每當奏樂之時,命掌廄的圉人,牽馬到庭前。
那些馬一聞樂聲,便都昂首頓足,回翔旋轉的舞将起來,卻自然合著那樂聲的節奏。
宋儒徐節孝先生曾有舞馬詩雲: 開元天子太平時,夜舞朝歌意轉迷。
繡榻盡容骐骥足,錦衣渾 蓋渥窪泥。
才敲畫鼓預先奮,不假金鞭勢自齊。
明日梨園翻 舊曲,範陽戈甲滿關西。
當年此等宴集,祿山都得陪侍。
那時從旁谛觀,心懷豔羨,早已蔭下不良之念。
今日反叛得志,便欲照樣取樂。
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滢物,适足以起大盜觊觎之心。
正是: 天子當年志大驕,旁觀目眩已播搖。
漫誇百獸能率舞,此日奢 華即盜招。
那時祿山所屬諸番部落的頭目,聞祿山得了西京,都來朝賀。
祿山欲以神奇之事,誇哄他們。
乃召集衆番賜宴于便殿,對衆人宜言道:“我今受天命為天子,不但人心歸附,就是那無知的物類,莫不感格效順。
即如上林苑中所言的像,見我飲宴,便來擎杯跪獻;那個廄中的馬,聞我奏樂,也都欣喜舞蹈,豈非神奇之事!”衆番人聽說,俱俯伏呼萬歲。
那祿山便傳令,先着像奴牽出像來看。
不一時,像奴将那十數頭馴像,一齊都牽至殿庭之下,衆番人俱注目而觀,要看他怎麼樣擎杯跪獻。
不想這些像兒,舉眼望殿上一看,隻見殿上南面而坐者,不是前時的天子,便都僵立不動,怒目直視。
像奴把酒杯先送到一個大像面前,要他擎着跪獻。
那像卻把鼻子卷過酒杯來,抛去數丈。
左右盡皆失色,衆番人掩口竊笑。
祿山又羞又惱,大罵道:“孽畜,恁般可惡!”喝把這些像都牽出去,盡行殺訖。
于是辍宴罷席,不歡而散。
當時有人作詩譏笑道: 有儀有像故名像,見賊不跪真倔強。
堪笑紛紛降賊人,馬前屈 膝還稽颡。
祿山被像兒出了醜,因疑想那些舞馬,或者也一時倔強起來,亦未可知,不如不要看它罷。
遂命将舞馬盡數編入軍營馬隊去。
後來有兩匹舞馬,流落在逆賊史思明軍中。
那思明一日大宴将住,堂上奏樂。
二馬偶系于庭下,一聞樂聲,即相對而舞。
軍士不知其故,以為怪異,痛加鞭垂。
二馬被鞭,隻道嫌他舞得不好,越發擺尾搖頭的舞個不止。
軍士大驚,榻棒交加,二馬登時而斃。
賊軍中有曉得舞馬之事者,忙叫不要打時,已都打死了。
豈不可笑?正是: 像死終不屈節,馬舞橫被大杖。
雖然一樣被殺,善馬不如傲 像。
話分兩頭,不必贅言。
隻說祿山在西京恣意殺戮,因聞前
梨園子弟,偏能殉節,莫賤伶 工。
伶工殉節,孤臣悲感,哭向蒼穹。
吟詩寫恨,一言一淚,直 達宸聰。
調寄“青衫濕” 自古忠臣義士,都是天生就這副忠肝義膽,原不論貴賤的。
盡有身為尊官,世享厚祿,平日間說到忠義二字,卻也侃侃鑿鑿,及至臨大節,當危難,便把這兩個字撇過一邊了,隻要全軀保家,避禍求福,于是甘心從逆,反顔事仇。
自己明知今日所為,必緻罵名萬載,遺臭萬年,也顧不得。
偏有那位非高品,人非清流,主上平日不過以徘優言之,即使他當患難之際,貪生怕死,背主降賊,人也隻說此輩何知忠義,不足深責。
不道他到感恩知報,當傷心慘目之際,獨能激起忠肝義膽,不避刀鋸斧钺,罵賊而死。
遂使當時身被拘國的孤臣,聞其事而含哀,興感形之筆墨,詠成詩詞。
不但為死者傳名于後世,且為己身免禍于他年。
可見忠義之事,不論貴賤,正唯踐者,而能盡忠義,愈足以感動人心。
卻說安祿山雖然僭号稱尊,占奪了許多地方,東西兩京都被他竊據。
卻原隻是亂賊行徑,并無深謀大略。
一心隻戀着範陽故土,喜居東京,不樂居西京。
既入長安,命搜捕百官宦者宮女等,即以兵衛送赴範陽,其府庫中的金銀币帛,與宮闱中的珍奇玩好之物,都辇去範陽藏貯。
又下令要梨園子弟,與教坊諸樂工,都如向日一般的承應,敢有隐避不出者,即行斬首。
其苑廄中所有馴像舞馬等物,不許失散,都要照舊整頓,以備玩賞。
看官聽說,原來當初天寶年間,上皇注意聲色。
每有大宴集,先設太常雅樂,有坐部,有立部。
那坐部諸樂工,俱于堂上坐而奏技;立部諸樂工,則于堂下立而奏技。
雅樂奏罷,繼以鼓吹番樂,然後教坊新聲與府縣散樂雜戲,次第畢呈。
或時命宮女,各穿新奇麗豔之衣,出至當筵清歌妙舞。
其任載樂器往來者,有山車陸船制度,俱極其工巧。
更可異者,每至宴酣之際,命禦苑掌像的像奴,引馴像入場。
以鼻擎杯,跪于禦前上壽,都是平日教習在那裡的,又嘗教習舞馬數十匹,每當奏樂之時,命掌廄的圉人,牽馬到庭前。
那些馬一聞樂聲,便都昂首頓足,回翔旋轉的舞将起來,卻自然合著那樂聲的節奏。
宋儒徐節孝先生曾有舞馬詩雲: 開元天子太平時,夜舞朝歌意轉迷。
繡榻盡容骐骥足,錦衣渾 蓋渥窪泥。
才敲畫鼓預先奮,不假金鞭勢自齊。
明日梨園翻 舊曲,範陽戈甲滿關西。
當年此等宴集,祿山都得陪侍。
那時從旁谛觀,心懷豔羨,早已蔭下不良之念。
今日反叛得志,便欲照樣取樂。
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滢物,适足以起大盜觊觎之心。
正是: 天子當年志大驕,旁觀目眩已播搖。
漫誇百獸能率舞,此日奢 華即盜招。
那時祿山所屬諸番部落的頭目,聞祿山得了西京,都來朝賀。
祿山欲以神奇之事,誇哄他們。
乃召集衆番賜宴于便殿,對衆人宜言道:“我今受天命為天子,不但人心歸附,就是那無知的物類,莫不感格效順。
即如上林苑中所言的像,見我飲宴,便來擎杯跪獻;那個廄中的馬,聞我奏樂,也都欣喜舞蹈,豈非神奇之事!”衆番人聽說,俱俯伏呼萬歲。
那祿山便傳令,先着像奴牽出像來看。
不一時,像奴将那十數頭馴像,一齊都牽至殿庭之下,衆番人俱注目而觀,要看他怎麼樣擎杯跪獻。
不想這些像兒,舉眼望殿上一看,隻見殿上南面而坐者,不是前時的天子,便都僵立不動,怒目直視。
像奴把酒杯先送到一個大像面前,要他擎着跪獻。
那像卻把鼻子卷過酒杯來,抛去數丈。
左右盡皆失色,衆番人掩口竊笑。
祿山又羞又惱,大罵道:“孽畜,恁般可惡!”喝把這些像都牽出去,盡行殺訖。
于是辍宴罷席,不歡而散。
當時有人作詩譏笑道: 有儀有像故名像,見賊不跪真倔強。
堪笑紛紛降賊人,馬前屈 膝還稽颡。
祿山被像兒出了醜,因疑想那些舞馬,或者也一時倔強起來,亦未可知,不如不要看它罷。
遂命将舞馬盡數編入軍營馬隊去。
後來有兩匹舞馬,流落在逆賊史思明軍中。
那思明一日大宴将住,堂上奏樂。
二馬偶系于庭下,一聞樂聲,即相對而舞。
軍士不知其故,以為怪異,痛加鞭垂。
二馬被鞭,隻道嫌他舞得不好,越發擺尾搖頭的舞個不止。
軍士大驚,榻棒交加,二馬登時而斃。
賊軍中有曉得舞馬之事者,忙叫不要打時,已都打死了。
豈不可笑?正是: 像死終不屈節,馬舞橫被大杖。
雖然一樣被殺,善馬不如傲 像。
話分兩頭,不必贅言。
隻說祿山在西京恣意殺戮,因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