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2回 留靈武儲君即位 陷長安逆賊肆兇
關燈
小
中
大
冕、杜鴻漸等,俱加官進秩。
正欲表奏玄宗,恰好玄宗命太子為元帥的诏到了。
肅宗那時方知玄宗車駕已駐晔蜀中,随即遣使赍表入蜀,将即位之事奏聞。
玄宗覽表喜道:“吾兒應天順人,吾更何憂?”遂下诏:“自今章奏,俱改稱太上皇。
軍國重事,行請皇帝旨,仍奏聞朕。
俟克複兩京之後,朕不預事矣。
”又命文部侍郎平章事房-與韋見素、秦國模、秦國桢資玉冊玉玺赴靈武傳位。
且谕諸臣不必複命,即留行在,聽新君任用。
肅宗涕泣拜領冊寶,供奉于别殿,未敢即受。
正是: 寶位已先即,寶冊然後傳。
授受原非誤,隻差在後先。
後來宋儒多以肅宗未奉父命,遽自稱尊,謂是乘危篡位,以子叛父。
說便這等說,但危急存亡之時,欲維系人心,不得已而出此。
況玄宗屢欲内禅傳位之說,已曾宣之于口。
今日肅宗靈武即位之事,隻說恪遵前命,理猶可恕。
篡叛之說,似乎太過。
若論他差處,在即位之後,寵嬖張良娣,當軍務倥偬之際,與之博戲取樂,此真可笑耳。
正是: 若能不以位為樂,便是真心幹蠱人。
然雖如此,即位可也,本年便改元,是真無父矣;若使此時邺侯李泌早在左右,必不令其至此。
後人有詩歎雲: 靈武遽稱尊,猶日遭多故。
本歲即改元,此舉真大錯。
當時定策者,無能正其誤。
念彼李邺侯,咄哉來何暮? 閑話少說。
且說當日天子西狩,太子北行,那些時為何沒有賊兵來追襲?原來安祿山,不意車駕即出,戒約潼關軍士勿得輕進。
賊将崔乾-頓兵觀望,及軍駕已出數日之後,祿山聞報,方遣其部将孫孝哲,督兵入京。
賊衆既入京城,見左藏充盈,便争取财寶,日夜縱酒為樂,一面遣人往雒陽報捷,專候祿山到來。
因此無暇遣兵追襲,所以車駕得安行入蜀,太子往朔方亦無阻虞,此亦天意也。
正是: 左藏不焚留餌賊,道教今日免追兵。
祿山至長安,聞馬嵬兵變,殺了楊國忠,又聞楊妃賜死了,韓、虢二夫人被殺,大哭道:“楊國忠是該殺的,卻如何又害我阿環姊妹?我此來正欲與他們歡聚,今已絕望,此恨怎消!”又想起其子安慶宗夫婦,被朝廷賜死,一發忿怒。
乃命孫孝哲大索在京宗室皇親,無論皇子皇孫,郡主縣主,及驸馬郡馬等國戚,盡行殺戮。
又命将宗室男婦,被殺者悉刳去其心,以祭安慶宗。
祿山親臨設祭,那日于崇仁坊高挂錦帳,排下安慶宗的靈座,行刑劊子聚集衆屍,方待動手剖心。
說也奇怪,一霎時天昏地暗,雷電交加,狂風大作。
劊子手中的刀,都被狂風刮去,城垛兒上插着。
霹靂一聲,把安慶宗的靈位擊得粉碎,錦帳盡被雷火焚燒。
祿山大懼,向天叩頭請罪,于是不敢設祭,命将衆屍一一埋葬。
正是: 治亂雖由天意,兇殘大拂天心。
不意雷霆警戒,這番慘痛難 禁。
看官聽說,前日玄宗出奔時,原要與衆宗室皇親同行的,因楊國忠谏阻而止。
今日衆人盡遭屠戮,皆國忠害之也,此賊真死有餘辜矣。
正是: 一言遺大害,萬剮不蔽辜。
當日衆屍雖免剖心之慘,然幾祿山平日所怨惡之人,都被殺戮,還道:“李太白當日乘醉罵我,今日若在此,定當殺之!”又凡楊國忠、高力士所親信的人,也都殺戮。
朝官從駕而出者,其家眷在京,亦都被殺。
隻有秦國模、秦國桢的家眷,俱先期遠避,未遭其害。
内侍邊令誠投降,以六宮鎖鑰奉獻祿山,遣人遍搜各宮。
搜到梅妃江采蘋的宮畔,獲一腐敗女人之屍,便錯認梅妃已死,更不追求。
天幸梅妃不曾被賊人搜去,上皇歸後,因得團圓偕老。
可笑楊妃子怆惶被難之時,猶懷嫉妒,谏阻天子,不使梅妃同行。
那知馬嵬變起,自己的性命倒先斷送了。
後人有詩雲: 自家姊妹要同行,天子嫔妃反教棄。
馬嵬聚族而殲旃,笑殺當 初空妒忌。
祿山下令,凡在京官員,有不即來投順者,悉皆處死。
于是京兆尹崔光遠、故相陳希烈,與刑部尚書張均、太常卿張(土自)等,俱降于賊。
那張均、張(土自),乃燕國公張說之子也。
張(土自)又尚帝女甯親公主,身為國戚,世受國恩,名臣後裔,不意敗壞家聲,一至于此! 父爵燕國公,子事僞燕帝。
辱沒燕世家,可稱難兄弟。
祿山以陳希烈、張(土自)為相,仍以崔光遠為京兆尹,其餘朝士朝授以僞官,其勢甚熾。
然賊将俱粗猛貪暴,全無遠略。
既克長安,志得意滿,縱酒婪财,無複西出之意。
祿山亦心戀範陽與東京,不喜居西京。
正是: 貪殘戀土賊人态,妄竊燕皇聖武名。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
正欲表奏玄宗,恰好玄宗命太子為元帥的诏到了。
肅宗那時方知玄宗車駕已駐晔蜀中,随即遣使赍表入蜀,将即位之事奏聞。
玄宗覽表喜道:“吾兒應天順人,吾更何憂?”遂下诏:“自今章奏,俱改稱太上皇。
軍國重事,行請皇帝旨,仍奏聞朕。
俟克複兩京之後,朕不預事矣。
”又命文部侍郎平章事房-與韋見素、秦國模、秦國桢資玉冊玉玺赴靈武傳位。
且谕諸臣不必複命,即留行在,聽新君任用。
肅宗涕泣拜領冊寶,供奉于别殿,未敢即受。
正是: 寶位已先即,寶冊然後傳。
授受原非誤,隻差在後先。
後來宋儒多以肅宗未奉父命,遽自稱尊,謂是乘危篡位,以子叛父。
說便這等說,但危急存亡之時,欲維系人心,不得已而出此。
況玄宗屢欲内禅傳位之說,已曾宣之于口。
今日肅宗靈武即位之事,隻說恪遵前命,理猶可恕。
篡叛之說,似乎太過。
若論他差處,在即位之後,寵嬖張良娣,當軍務倥偬之際,與之博戲取樂,此真可笑耳。
正是: 若能不以位為樂,便是真心幹蠱人。
然雖如此,即位可也,本年便改元,是真無父矣;若使此時邺侯李泌早在左右,必不令其至此。
後人有詩歎雲: 靈武遽稱尊,猶日遭多故。
本歲即改元,此舉真大錯。
當時定策者,無能正其誤。
念彼李邺侯,咄哉來何暮? 閑話少說。
且說當日天子西狩,太子北行,那些時為何沒有賊兵來追襲?原來安祿山,不意車駕即出,戒約潼關軍士勿得輕進。
賊将崔乾-頓兵觀望,及軍駕已出數日之後,祿山聞報,方遣其部将孫孝哲,督兵入京。
賊衆既入京城,見左藏充盈,便争取财寶,日夜縱酒為樂,一面遣人往雒陽報捷,專候祿山到來。
因此無暇遣兵追襲,所以車駕得安行入蜀,太子往朔方亦無阻虞,此亦天意也。
正是: 左藏不焚留餌賊,道教今日免追兵。
祿山至長安,聞馬嵬兵變,殺了楊國忠,又聞楊妃賜死了,韓、虢二夫人被殺,大哭道:“楊國忠是該殺的,卻如何又害我阿環姊妹?我此來正欲與他們歡聚,今已絕望,此恨怎消!”又想起其子安慶宗夫婦,被朝廷賜死,一發忿怒。
乃命孫孝哲大索在京宗室皇親,無論皇子皇孫,郡主縣主,及驸馬郡馬等國戚,盡行殺戮。
又命将宗室男婦,被殺者悉刳去其心,以祭安慶宗。
祿山親臨設祭,那日于崇仁坊高挂錦帳,排下安慶宗的靈座,行刑劊子聚集衆屍,方待動手剖心。
說也奇怪,一霎時天昏地暗,雷電交加,狂風大作。
劊子手中的刀,都被狂風刮去,城垛兒上插着。
霹靂一聲,把安慶宗的靈位擊得粉碎,錦帳盡被雷火焚燒。
祿山大懼,向天叩頭請罪,于是不敢設祭,命将衆屍一一埋葬。
正是: 治亂雖由天意,兇殘大拂天心。
不意雷霆警戒,這番慘痛難 禁。
看官聽說,前日玄宗出奔時,原要與衆宗室皇親同行的,因楊國忠谏阻而止。
今日衆人盡遭屠戮,皆國忠害之也,此賊真死有餘辜矣。
正是: 一言遺大害,萬剮不蔽辜。
當日衆屍雖免剖心之慘,然幾祿山平日所怨惡之人,都被殺戮,還道:“李太白當日乘醉罵我,今日若在此,定當殺之!”又凡楊國忠、高力士所親信的人,也都殺戮。
朝官從駕而出者,其家眷在京,亦都被殺。
隻有秦國模、秦國桢的家眷,俱先期遠避,未遭其害。
内侍邊令誠投降,以六宮鎖鑰奉獻祿山,遣人遍搜各宮。
搜到梅妃江采蘋的宮畔,獲一腐敗女人之屍,便錯認梅妃已死,更不追求。
天幸梅妃不曾被賊人搜去,上皇歸後,因得團圓偕老。
可笑楊妃子怆惶被難之時,猶懷嫉妒,谏阻天子,不使梅妃同行。
那知馬嵬變起,自己的性命倒先斷送了。
後人有詩雲: 自家姊妹要同行,天子嫔妃反教棄。
馬嵬聚族而殲旃,笑殺當 初空妒忌。
祿山下令,凡在京官員,有不即來投順者,悉皆處死。
于是京兆尹崔光遠、故相陳希烈,與刑部尚書張均、太常卿張(土自)等,俱降于賊。
那張均、張(土自),乃燕國公張說之子也。
張(土自)又尚帝女甯親公主,身為國戚,世受國恩,名臣後裔,不意敗壞家聲,一至于此! 父爵燕國公,子事僞燕帝。
辱沒燕世家,可稱難兄弟。
祿山以陳希烈、張(土自)為相,仍以崔光遠為京兆尹,其餘朝士朝授以僞官,其勢甚熾。
然賊将俱粗猛貪暴,全無遠略。
既克長安,志得意滿,縱酒婪财,無複西出之意。
祿山亦心戀範陽與東京,不喜居西京。
正是: 貪殘戀土賊人态,妄竊燕皇聖武名。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