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8回 窦建德谷口被擒 徐懋功草廬訂約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磨牙兩虎鬥方酣,怒目炯眈眈。
一朝國破委層岚,千秋贻笑 談。
邂逅佳人心欲醉,随唱百年歡。
王章有約話便便,将軍阃 内專。
調寄“阮郎歸” 春秋時,卞莊子刺兩虎,他何曾刺得兩個?當兩虎相鬥時,小死大傷。
那死的何消刺,隻刺得一個傷的;這傷的又何須多大氣力對付,這真是一舉兩得。
王世充拾亡魏之餘,推心置腹,以待群雄,著其土地以強根本。
秦王聲勢雖大,急切間亦難了事。
不意世充反将要害之地,盡托膏梁之弟,弄得東破西失,自己坐在洛陽,無可奈何。
隻得赍了金珠,着長孫安世去求夏王窦建德。
落得秦王以逸待勞,反客作主。
今說徐懋功恐王簿兩個不能建功,自己帶領一枝人馬,趕到千金堡來。
豈知羅士信已用計破了,城内軍民,不分老弱,把他殺個一空,懋功深為歎息。
王簿亦已到得虎牢,将精兵一千,改扮了鄭國旗号,夜間賺開城門。
把一個王行本在睡夢中捆縛去了,早已占據了城。
虎牢、洛陽險要二處,俱為唐家占住,懋功不勝之喜。
對王簿道:“此地雖定,但王世充差代王琬、長孫安世去求窦建德,未知建德可允發多少兵來助他。
我且将二兄之功,報知秦王,看他作何計較。
” 今說長孫安世,奉了世充之命,資了許多金帛,來到樂壽,先将寶物饋遺諸将。
諸将俱已領惠,唯祭酒淩敬不肯收,大将曹旦亦差人把禮物壁還。
次日,長孫安世清早來見夏王,呈上文書金帛。
夏王道:“鄰邦救援,本當應命;但我與唐久已修好,何又起兵端?況孤新破孟海公,凱旋未久,豈可又勞師動衆?”長孫安世道:“鄭與夏實唇齒之邦,唇亡而齒寒,理之必然。
今夏不救鄭,鄭必滅亡,鄭亡恐夏亦随之。
”夏王道:“足下且退,容孤與諸臣熟商。
”長孫安世暫且辭出。
夏王與衆公卿計議。
夏将俱得了世充金帛,便撺掇道:“亡隋失國,天下分崩,關中歸唐,河南歸鄭,河北歸夏,共成鼎足。
今唐伐鄭,鄭地被唐占去十之二三。
倘鄭力不足,必為唐破。
鄭破必與夏為敵,敵則恐夏亦難獨支。
不如今發兵救鄭,内外夾攻,可以取勝。
倘能勝唐,威名在我,乘機圖事,鄭可取則取之。
合兩地之兵,以乘唐兵之疲老,關中可取,天下可平。
”這幾話句,說得建德鼓掌稱快道:“諸卿議論甚妙,但恐孤力不及耳!”淩敬道:“主公之言,恐有未妥。
目今唐家以重兵圍困東都,大将據住虎牢,發多少兵夫對付他好。
莫若我今先發大兵濟河,取懷州河陽,以重兵守之。
然後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傳檄郡縣,進于壺口,以驚駭薄津,收取河東之地,易如拾芥,此乃上策。
且有二利:唐兵俱在洛陽,國内空虛,而入師有萬全,一也。
拓上而得衆,不費大力,二也。
秦王知吾兵入境,必引兵還救,鄭解圍,三也。
失此機會,滞疑不決,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願主公詳察。
”諸将道:“自來救兵如救火,若照依這樣說,迂其途以取之,曠日持久,鄭國急切間,何山得解?萬一被唐兵破了,拿了王世充去,真個弄得唇亡齒寒,隻道主公失信于天下。
”建德亦不答,走進宮去,隻見屏後曹後接住說道:“剛才朝中所議何事?”建德将前事述了一遍,曹後道:“衆臣議論皆非,獨淩祭酒之計甚善,陛下當聽之。
”建德道:“此迂闊之論。
”曹後道:“夫自洛口道乘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因招突厥西襲關中,唐必還師,鄭國不救而自解,有甚迂闊?”建德道:“孤自主裁,毋勞國後費心。
” 次日早朝,長孫安世又來哀求。
夏王便差曹旦為先鋒、劉黑闼為行軍總管,自同孫安祖為後隊。
公主線娘因是那夜見了羅成的書,傷感成疾,便與淩敬、曹後等守國。
起十五萬人馬,望虎牢進發。
早有細作報知秦王。
諸将恐腹背受敵,深以為憂,獨秦王大喜。
李靖笑道:“不意殿下此番出師,一箭竟射雙雕。
”記室郭孝格道:“洛陽破亡,隻在目下,建德不量,遠來相救,這是天意要殿下滅此兩國,機會在此,不可輕失。
”薛牧道:“世充劇賊,部下又是江淮敢戰之士,止因缺了糧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斃。
若放窦建德來與之相合,建德以糧濟助世充,則賊勢愈強,不可為矣!”李靖道:“如今隻宜分兵困住洛陽,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臯,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建德既破,先聲奪人,世充聞之,當不戰而自縛麾下矣!”秦王聽了大喜道:“卿所言實獲我心。
但此地重任,須仗将軍謀畫統轄。
”李靖道:“不須殿下費心,大約建德完局,這裡賴主公之力,世充自然可擒。
”秦王道妙。
上帶叔寶與尉遲敬德二将,其餘将士,多叫屯住洛陽,統領自己玄甲兵五千,直趕到虎牢,與懋功諸将相會了。
懋功道:“臣知殿下必來,更得二位将軍到此,破賊在旦夕矣。
”秦王道:“聞得夏兵共有十萬前來,未知真假?”懋功道:“不要去問他多少兵,臣今夜隻消三千人,吓他一個個心膽俱碎。
”便向秦王耳邊,說了幾句。
秦王鼓掌道:“妙!”懋功取令箭一枝,對羅士信道:“将軍同副将高甑生,領一千人馬,即刻起身,潛往南方鵲山埋伏。
柬帖一個,付你持去,預備如法奏功。
”又取令箭一枝,柬帖一個,對秦叔寶、
一朝國破委層岚,千秋贻笑 談。
邂逅佳人心欲醉,随唱百年歡。
王章有約話便便,将軍阃 内專。
調寄“阮郎歸” 春秋時,卞莊子刺兩虎,他何曾刺得兩個?當兩虎相鬥時,小死大傷。
那死的何消刺,隻刺得一個傷的;這傷的又何須多大氣力對付,這真是一舉兩得。
王世充拾亡魏之餘,推心置腹,以待群雄,著其土地以強根本。
秦王聲勢雖大,急切間亦難了事。
不意世充反将要害之地,盡托膏梁之弟,弄得東破西失,自己坐在洛陽,無可奈何。
隻得赍了金珠,着長孫安世去求夏王窦建德。
落得秦王以逸待勞,反客作主。
今說徐懋功恐王簿兩個不能建功,自己帶領一枝人馬,趕到千金堡來。
豈知羅士信已用計破了,城内軍民,不分老弱,把他殺個一空,懋功深為歎息。
王簿亦已到得虎牢,将精兵一千,改扮了鄭國旗号,夜間賺開城門。
把一個王行本在睡夢中捆縛去了,早已占據了城。
虎牢、洛陽險要二處,俱為唐家占住,懋功不勝之喜。
對王簿道:“此地雖定,但王世充差代王琬、長孫安世去求窦建德,未知建德可允發多少兵來助他。
我且将二兄之功,報知秦王,看他作何計較。
” 今說長孫安世,奉了世充之命,資了許多金帛,來到樂壽,先将寶物饋遺諸将。
諸将俱已領惠,唯祭酒淩敬不肯收,大将曹旦亦差人把禮物壁還。
次日,長孫安世清早來見夏王,呈上文書金帛。
夏王道:“鄰邦救援,本當應命;但我與唐久已修好,何又起兵端?況孤新破孟海公,凱旋未久,豈可又勞師動衆?”長孫安世道:“鄭與夏實唇齒之邦,唇亡而齒寒,理之必然。
今夏不救鄭,鄭必滅亡,鄭亡恐夏亦随之。
”夏王道:“足下且退,容孤與諸臣熟商。
”長孫安世暫且辭出。
夏王與衆公卿計議。
夏将俱得了世充金帛,便撺掇道:“亡隋失國,天下分崩,關中歸唐,河南歸鄭,河北歸夏,共成鼎足。
今唐伐鄭,鄭地被唐占去十之二三。
倘鄭力不足,必為唐破。
鄭破必與夏為敵,敵則恐夏亦難獨支。
不如今發兵救鄭,内外夾攻,可以取勝。
倘能勝唐,威名在我,乘機圖事,鄭可取則取之。
合兩地之兵,以乘唐兵之疲老,關中可取,天下可平。
”這幾話句,說得建德鼓掌稱快道:“諸卿議論甚妙,但恐孤力不及耳!”淩敬道:“主公之言,恐有未妥。
目今唐家以重兵圍困東都,大将據住虎牢,發多少兵夫對付他好。
莫若我今先發大兵濟河,取懷州河陽,以重兵守之。
然後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傳檄郡縣,進于壺口,以驚駭薄津,收取河東之地,易如拾芥,此乃上策。
且有二利:唐兵俱在洛陽,國内空虛,而入師有萬全,一也。
拓上而得衆,不費大力,二也。
秦王知吾兵入境,必引兵還救,鄭解圍,三也。
失此機會,滞疑不決,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願主公詳察。
”諸将道:“自來救兵如救火,若照依這樣說,迂其途以取之,曠日持久,鄭國急切間,何山得解?萬一被唐兵破了,拿了王世充去,真個弄得唇亡齒寒,隻道主公失信于天下。
”建德亦不答,走進宮去,隻見屏後曹後接住說道:“剛才朝中所議何事?”建德将前事述了一遍,曹後道:“衆臣議論皆非,獨淩祭酒之計甚善,陛下當聽之。
”建德道:“此迂闊之論。
”曹後道:“夫自洛口道乘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因招突厥西襲關中,唐必還師,鄭國不救而自解,有甚迂闊?”建德道:“孤自主裁,毋勞國後費心。
” 次日早朝,長孫安世又來哀求。
夏王便差曹旦為先鋒、劉黑闼為行軍總管,自同孫安祖為後隊。
公主線娘因是那夜見了羅成的書,傷感成疾,便與淩敬、曹後等守國。
起十五萬人馬,望虎牢進發。
早有細作報知秦王。
諸将恐腹背受敵,深以為憂,獨秦王大喜。
李靖笑道:“不意殿下此番出師,一箭竟射雙雕。
”記室郭孝格道:“洛陽破亡,隻在目下,建德不量,遠來相救,這是天意要殿下滅此兩國,機會在此,不可輕失。
”薛牧道:“世充劇賊,部下又是江淮敢戰之士,止因缺了糧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斃。
若放窦建德來與之相合,建德以糧濟助世充,則賊勢愈強,不可為矣!”李靖道:“如今隻宜分兵困住洛陽,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臯,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建德既破,先聲奪人,世充聞之,當不戰而自縛麾下矣!”秦王聽了大喜道:“卿所言實獲我心。
但此地重任,須仗将軍謀畫統轄。
”李靖道:“不須殿下費心,大約建德完局,這裡賴主公之力,世充自然可擒。
”秦王道妙。
上帶叔寶與尉遲敬德二将,其餘将士,多叫屯住洛陽,統領自己玄甲兵五千,直趕到虎牢,與懋功諸将相會了。
懋功道:“臣知殿下必來,更得二位将軍到此,破賊在旦夕矣。
”秦王道:“聞得夏兵共有十萬前來,未知真假?”懋功道:“不要去問他多少兵,臣今夜隻消三千人,吓他一個個心膽俱碎。
”便向秦王耳邊,說了幾句。
秦王鼓掌道:“妙!”懋功取令箭一枝,對羅士信道:“将軍同副将高甑生,領一千人馬,即刻起身,潛往南方鵲山埋伏。
柬帖一個,付你持去,預備如法奏功。
”又取令箭一枝,柬帖一個,對秦叔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