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2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甯夫人惑計走他鄉

關燈
詞曰: 深鎖的窗,遍青山,愁腸滿目。

    甚來由,風風雨雨,亂人心曲。

     說到情中心無主,行看江上春生谷。

    正空梁斷影泛牙樯,成何局? 畫虎處,人觳觫。

    笑鷹揚,螳臂促。

    怎與人無競,高飛黃鹄。

     眼底羊腸逢九坂,天邊鳄浪愁千斛。

    甚張羅?叫得子規來,人生 足。

     調寄“滿江紅” 流光易過,天地間的事業,那有做得完的日子?遊子有方,父母愛子之心,總有思不了的念頭。

    功名到易處之地,正是富貴逼人來,取之如拾芥。

    若是到難處之地,事齊事楚,流離颠沛,急切間總難收煞。

    卻說秦王與劉文靜、徐義扶、女兒惠英,四五騎馬,離脫了金墉城,與秦叔寶别了,連夜趱行。

    秦王在路上,念叔寶的為人,因對劉文靜道:“叔寶恩情備至,何等周匝。

    所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輪送我情。

    ’此之謂也。

    怎得他早歸于我,以慰衷懷?”劉文靜道:“叔寶也巴不能要歸唐,無奈魏勢方熾,二則幾個弟兄,多是從瓦崗寨起手,幹這番事業。

    三則單雄信是義盟之首,誓同生死,安忍輕抛。

    如今彼三人,皆有他意者,因前日翟讓一誅,故衆人鹹起離心耳,散則猶未也。

    ”秦王見說,不勝浩歎道:“若然,則叔寶終不能為我用矣!”徐義扶道:“殿下不必挂念,臣有一計,可使叔寶棄魏歸唐。

    ”秦王忙問道:“足下有何良策?”徐義扶道:“叔寶雖是個武弁,然天性至孝。

    其母太夫人,年逼桑榆,與媳張氏,俱安頓瓦崗。

    ”秦王道:“魏家将帥俱集金墉,難道各将家眷尚在山寨裡?”徐義扶道:“金墉止有魏公家眷,餘皆在寨中。

    一個叫尤俊達,一個叫連巨真,二将管攝在那裡。

    莫若将秦母先賺來歸唐,好好供奉着,叔寶一知信息,必為徐庶之奔曹矣。

    ”秦王道:“好便好,作何計賺來?”徐義扶道:“臣當年曾仕幽州,知總管羅藝,與秦叔寶中表之親,極相親愛。

    今年恰值秦母七十壽誕,莫若假設是羅夫人,因往泰安州進香,路經此地,接秦母到舟中去相會,一叙闊蹤。

    秦母見說,定必欣然就道。

    若離了山寨,何愁他不到長安?”劉文靜道:“要做,事不宜遲,回去就行。

    ” 三人正說得入港,趕到了千秋嶺來。

    隻見後面小厮青奴,在馬上喊道:“姑娘的靴子掉去了一隻了!”秦王聽見,如飛兜轉馬頭,隻見徐惠姨一隻窄窄金蓮,早已露出。

    徐惠英雖是個倜傥女子,此時不覺面紅耳赤。

    徐義扶道:“既掉了一隻,何不連那隻也除了去?”隻見秦王把馬加鞭聳上一辔頭,向舊路尋去。

    未及片時,秦王提着一隻靴子,向徐惠英笑道:“這不是卿的靴子?”徐惠英如飛下馬來向秦王接了,穿劄停當,然後上馬。

    自此一路上,秦王與惠英雖不能雨覓雲蹤,然侍奉宵征,早已兩情缱绻,魂消默會矣。

    一行人曉行夜宿,不覺早到了霸陵川。

    秦王對劉文靜道:“孤偶然出獵閑遊,不意遭此大難,若非惠英、義扶與秦、魏。

    徐三位同心救援,幾乎老死囹圄。

    ”劉文靜道:“這也是殿下與臣數該有這百日之災,幸遇義扶,朝夕周全。

    令媛棄恩施計,殿下不特得一明哲之士,兼得一閨中良佐,豈非禍兮福所倚乎?” 正說時,隻見塵頭起處,望見一隊人馬前來,乃是大唐旗号。

    秦王道:“難道父皇就知孤歸國,預差人來迎接?”話未說完,隻見袁天罡、李淳風、李靖三騎馬早已飛到面前,口稱:“殿下,臣等齊來接駕。

    ”秦王道:“孤當初不聽先生們之谏,緻有此難,将來後車之戒,孤當謹之。

    ”那時西府賓僚陸續來到,大家擁入潼關。

    秦王對徐義扶道:“賢卿與令媛,乞暫停驿館,待孤見過父皇,然後備車駕來接令媛,方成體統。

    ”義扶點首,忙進驿館中安歇。

    秦王同衆公卿進朝,見了唐帝,到宮中拜見了窦太後,骨肉相叙,如同再生,不覺涕泗橫流。

    秦王細把被難前情,一一奏明。

    唐帝道:“秦叔寶、徐懋功、魏玄成這三位恩人,目下雖不能歸唐,朕當镂之心版,兒亦當佩帶書紳。

    至于義士徐立本與其女惠英,該速給二品冠帶,并其小女鳳冠霞佩,速宣來見朕。

    ”秦王吩咐左右,在西府内點宮女四名,整頓香車,迎請徐惠英與其父義扶進朝。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