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1回 真命主南牢身陷 奇女子巧計龍飛
關燈
小
中
大
後逢宇文化及,何等疼熱。
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贻伊戚如此。
越想越哭,越哭越想,好像華周杞梁之妻,要哭倒長城的一般。
幸得義成公主與沙夫人等,百般勸慰。
自此蕭後倒息心住在義成公主處,按下不題。
再說秦王回到長安,朝見唐主。
唐主說三處兵鋒利害。
秦王道:“利害何足為懼?但劉武周與蕭銑居于西北,王世充居于中央。
臣竟欲差人緻書,先結好世充,使不緻瞻前顧後,然後進兵專攻劉、蕭二處,無有不克之理。
未知父皇以為是否?”唐主稱善。
即修書一封,着楊通、張千,到洛陽王世充處。
二人領命即行。
豈知王世充看了來書大怒,扯碎了書,将楊通斬于階下,将張千割去兩耳放回。
張千抱頭鼠竄,逃回長安,哭訴唐主。
唐主大怒。
自欲題兵去剿世充。
秦王道:“不必父皇動怒,臣兒自有調度在此:差李靖為行軍大元帥,領兵十萬去扼住劉武周。
臣兒領一旅之師,誓必掃滅世充,回來見駕。
”唐主大喜,即命秦王領兵十萬,前往洛陽進發。
時秦王每一出師,西府賓僚如杜如晦、袁天罡、李淳風、侯君集、姚思廉、皇甫無逸等,秦王平昔以師禮事之,故凡出兵,無不從侍帷幄,籌漠謀畫。
秦王命殷開山為先鋒,史嶽、王常為左右護衛,劉弘基為中軍正使,段志玄。
白顯道為左右護衛。
自領一軍居後。
長孫無忌、馬三保等保衛船騎。
水陸并進,來到洛陽。
王世充探知,亦領軍于睢水,列陣相迎。
秦王屯兵于睢水之北,兩軍相接,當不起唐家兵精将勇,殺得世充大敗進城,堅閉不出。
次日唐營排宴,犒賞三軍已畢。
秦王乘着酒興,問土人:“此地何處好景,可以遊玩?”土人答道:“城北十裡外,有一北邙山,周圍百裡,古帝王之陵,忠臣烈士之墓,如星羅棋布,其中珍禽怪獸,蒼松古柏,無限佳景。
”秦王見說,喜道:‘吾正欲到彼處射獵。
”李淳風道:‘咂晨起演先天一數,殿下該有百日之災,不可開弓走馬玩景;況面帶青色,還是不走的是。
”秦王道:“吾日夕馳騁于弓馬之間,覺得氣爽神怡,有何利害?”即同馬三保軟甲輕衣,雕弓利箭,十餘騎徑往北邙山來。
到了山内,秦王四顧了一回,喟然長歎道:“吾想前代之君,坐鎮中華,擁百萬之師,有多少英雄豪氣,今止得幾個石人石馬相随。
況荊棘叢生,狐兔為侶,甯不可歎。
日後唐家天子,亦如此而已。
”正嗟歎間,忽見西北上,趕出一隻白鹿,沖面而來。
秦王扣滿弓,一箭射去,正中鹿背。
那鹿帶箭望西而走,秦王縱馬追之,緊趕數裡,轉過山坡,其鹿杳然不見。
秦王四下追尋,不覺驟至一處,坦然平川曠野,但見旌旗耀日,戈戟森羅,一座新城門,匾上“金墉城”三字,日光耀目。
秦王道:“此非李密所居之城乎?”馬三保道:“正是,殿下可急回,若彼知之,便難脫身。
”不題防守城軍卒看見,忙去報知魏主,李密道:“此必是李世民誘敵之計,不可追之。
”程知節踴躍向前道:“主公,此時不擒,更待何時?”說了,手題大斧,跨青鬃馬,如飛出城。
秦叔寶恐知節有失,随即趕來。
時秦王正欲回騎,隻見一人飛馬來追,大叫道:“李世民體走!”秦王橫槍立馬問道:“你是何人?”知節道:“我便是程咬金,特來捉你。
”秦王笑道:“諒你這賊夫,何足為懼?”知節舉起雙斧,直取秦王。
秦王挺槍來迎。
鬥了三十餘合,因馬三保被秦叔寶接住,秦王隻得敗走,三保也抵敵不住,亦自逃去。
知節追趕秦王,看看較近;秦王搭上箭,曳滿弓,飕的一聲,正射中知節盔纓。
秦王見射不中,心中甚慌,縱馬加鞭複走,恰值面前一座古廟,牌書“老君堂”三字。
秦王心下想道:“既有此廟,何不進去躲過片時?”忙進廟門,把門關了,取一條大石條來頂撞了,把馬拴在廟廊下。
向着老君神像,也不及細禱,作一揖道:“神聖在上,若能救吾李世民脫得此難,當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祝告了,即往神座内躲避。
那老君原是靈感的,故受一方香火。
今見一個真命之主,紫微有難,豈不顯聖?便刮起一陣旋風,把秦王行來的馬蹄蹤迹,都滅沒了。
又把蜘蛛絮塵,同定廟門。
程知節追趕秦王,到三岔路口,倏忽不見,四下一望,隻見前面一個大樹深林,叢叢茂密,便縱馬加鞭,趕進林中。
上了山崗,見山背後一座古廟。
知節慌忙來至廟前,把門亂推,卻推不開;蜘蛛網面,四下裡塵灰飛絮,像久無人進來的。
隻得兜轉馬頭,複
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贻伊戚如此。
越想越哭,越哭越想,好像華周杞梁之妻,要哭倒長城的一般。
幸得義成公主與沙夫人等,百般勸慰。
自此蕭後倒息心住在義成公主處,按下不題。
再說秦王回到長安,朝見唐主。
唐主說三處兵鋒利害。
秦王道:“利害何足為懼?但劉武周與蕭銑居于西北,王世充居于中央。
臣竟欲差人緻書,先結好世充,使不緻瞻前顧後,然後進兵專攻劉、蕭二處,無有不克之理。
未知父皇以為是否?”唐主稱善。
即修書一封,着楊通、張千,到洛陽王世充處。
二人領命即行。
豈知王世充看了來書大怒,扯碎了書,将楊通斬于階下,将張千割去兩耳放回。
張千抱頭鼠竄,逃回長安,哭訴唐主。
唐主大怒。
自欲題兵去剿世充。
秦王道:“不必父皇動怒,臣兒自有調度在此:差李靖為行軍大元帥,領兵十萬去扼住劉武周。
臣兒領一旅之師,誓必掃滅世充,回來見駕。
”唐主大喜,即命秦王領兵十萬,前往洛陽進發。
時秦王每一出師,西府賓僚如杜如晦、袁天罡、李淳風、侯君集、姚思廉、皇甫無逸等,秦王平昔以師禮事之,故凡出兵,無不從侍帷幄,籌漠謀畫。
秦王命殷開山為先鋒,史嶽、王常為左右護衛,劉弘基為中軍正使,段志玄。
白顯道為左右護衛。
自領一軍居後。
長孫無忌、馬三保等保衛船騎。
水陸并進,來到洛陽。
王世充探知,亦領軍于睢水,列陣相迎。
秦王屯兵于睢水之北,兩軍相接,當不起唐家兵精将勇,殺得世充大敗進城,堅閉不出。
次日唐營排宴,犒賞三軍已畢。
秦王乘着酒興,問土人:“此地何處好景,可以遊玩?”土人答道:“城北十裡外,有一北邙山,周圍百裡,古帝王之陵,忠臣烈士之墓,如星羅棋布,其中珍禽怪獸,蒼松古柏,無限佳景。
”秦王見說,喜道:‘吾正欲到彼處射獵。
”李淳風道:‘咂晨起演先天一數,殿下該有百日之災,不可開弓走馬玩景;況面帶青色,還是不走的是。
”秦王道:“吾日夕馳騁于弓馬之間,覺得氣爽神怡,有何利害?”即同馬三保軟甲輕衣,雕弓利箭,十餘騎徑往北邙山來。
到了山内,秦王四顧了一回,喟然長歎道:“吾想前代之君,坐鎮中華,擁百萬之師,有多少英雄豪氣,今止得幾個石人石馬相随。
況荊棘叢生,狐兔為侶,甯不可歎。
日後唐家天子,亦如此而已。
”正嗟歎間,忽見西北上,趕出一隻白鹿,沖面而來。
秦王扣滿弓,一箭射去,正中鹿背。
那鹿帶箭望西而走,秦王縱馬追之,緊趕數裡,轉過山坡,其鹿杳然不見。
秦王四下追尋,不覺驟至一處,坦然平川曠野,但見旌旗耀日,戈戟森羅,一座新城門,匾上“金墉城”三字,日光耀目。
秦王道:“此非李密所居之城乎?”馬三保道:“正是,殿下可急回,若彼知之,便難脫身。
”不題防守城軍卒看見,忙去報知魏主,李密道:“此必是李世民誘敵之計,不可追之。
”程知節踴躍向前道:“主公,此時不擒,更待何時?”說了,手題大斧,跨青鬃馬,如飛出城。
秦叔寶恐知節有失,随即趕來。
時秦王正欲回騎,隻見一人飛馬來追,大叫道:“李世民體走!”秦王橫槍立馬問道:“你是何人?”知節道:“我便是程咬金,特來捉你。
”秦王笑道:“諒你這賊夫,何足為懼?”知節舉起雙斧,直取秦王。
秦王挺槍來迎。
鬥了三十餘合,因馬三保被秦叔寶接住,秦王隻得敗走,三保也抵敵不住,亦自逃去。
知節追趕秦王,看看較近;秦王搭上箭,曳滿弓,飕的一聲,正射中知節盔纓。
秦王見射不中,心中甚慌,縱馬加鞭複走,恰值面前一座古廟,牌書“老君堂”三字。
秦王心下想道:“既有此廟,何不進去躲過片時?”忙進廟門,把門關了,取一條大石條來頂撞了,把馬拴在廟廊下。
向着老君神像,也不及細禱,作一揖道:“神聖在上,若能救吾李世民脫得此難,當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祝告了,即往神座内躲避。
那老君原是靈感的,故受一方香火。
今見一個真命之主,紫微有難,豈不顯聖?便刮起一陣旋風,把秦王行來的馬蹄蹤迹,都滅沒了。
又把蜘蛛絮塵,同定廟門。
程知節追趕秦王,到三岔路口,倏忽不見,四下一望,隻見前面一個大樹深林,叢叢茂密,便縱馬加鞭,趕進林中。
上了山崗,見山背後一座古廟。
知節慌忙來至廟前,把門亂推,卻推不開;蜘蛛網面,四下裡塵灰飛絮,像久無人進來的。
隻得兜轉馬頭,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