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0回 汴堤上綠柳禦題賜姓 龍舟内線仙豔色沾恩
關燈
小
中
大
都不能應。
獨有翰林學士虞世基奏道:“此事不難,隻消将這兩堤盡種了垂柳,綠陰交映,便郁郁蔥蔥,不憂日色。
且不獨殿腳女可以遮蔽,柳根四下長開,這新築的河堤,盤結起來,又可免崩坍之患。
且摘下葉來,又可飽飼群羊。
”炀帝聽了大喜道:“此計甚妙,隻是河長堤遠,怎種得這許多?”虞世基道:“若分地方叫郡縣栽種,便你推我捱,耽延時日。
陛下隻消傳一道旨意,不論官民人等,有能種柳一枝者,賞絹一匹。
這些窮百姓,好利而忘勞,自然連夜種起來,臣料五六日間,便能成功。
”炀帝歡喜道:“卿真有用之才。
”遂傳旨,着兵工二部,火速寫告示曉谕鄉村百姓:有種柳樹一棵者,賞絹一匹。
又叫衆太監,督同戶部,裝載無數的絹匹銀兩,沿堤照樹給散。
真個錢财有通神役鬼之功,隻因這一匹絹,賞的重了,那些百姓,便不顧性命,大大小小連夜都趕來種樹,往往來來,絡繹不絕。
近處沒有了柳樹,三五十裡遠的,都挖将來種。
小的種完了,連一人抱不來的大柳樹,都連根帶土扛将來種。
炀帝在船樓上,望見種柳樹的百姓蜂擁而來,心下十分暢快。
因對群臣說道:“昔周文王有德于民,民為他起造台池,如子事父一般,千古以為美談。
你看今日這些百姓,個個争先,趕快來種柳樹,何異昔時光景。
朕也親種一株,以見君臣同樂的盛事。
”遂領群臣,走上岸來。
衆百姓望見,都跪下磕頭。
炀帝傳旨,叫衆百姓起來道:“勞你們百姓種樹,朕心甚是過意不去。
待朕親栽一顆,以見恤民之意。
”遂走到柳樹邊,選了一顆,親自用手去移。
手還不曾到樹上,早有許多内相移将過來,挖了一個坑兒,栽将下去。
炀帝隻将手在上邊摸了幾摸,就當他種了。
群臣與百姓看見,齊呼萬歲。
炀帝種過,幾個大臣免不得依次各種一顆。
衆臣種完,衆百姓齊聲喊叫起來,又不像歌,又不像唱,随口兒喊出幾句謠言來道: 栽柳樹,大家來,又好這陰,又好當柴。
天子自栽,這官兒也要 栽,然後百姓當該! 炀帝聽了,滿心歡喜。
又取了許多金錢,賞賜百姓,然後上船。
衆百姓得了厚利,一發無遠無近,都來種樹。
那消兩三日工夫,這一千裡堤路,早已青枝綠葉,種的像柳巷一般,清陰覆地,碧影參天,風過袅袅生涼,月上離離瀉影。
炀帝與蕭後憑欄而看,因想道:“垂柳之妙,一至于此,竟是一條漫天青慢。
”蕭後道:“青慢那有這般風流潇灑。
”炀帝道:“朕要封他一個官職,卻又與衆宮女雜行攀挽在一處,殊屬不雅。
朕今賜他國姓,姓了楊罷。
”蕭後笑道:“陛下賞草木之功,亦自有體。
”炀帝随取紙筆,禦書楊柳兩個大字,紅緞一端,叫左右挂在樹上,以為旌獎。
随命擺宴,擊鼓開船。
船頭上一聲鼓響,殿腳女依舊手持錦纜。
走上岸去牽纜。
虧了這兩堤楊柳,碧影沉沉,一毫日色也透不下。
惟有清風撲面吹來,甚是涼爽可人。
這些殿腳女,自覺快暢,不大費力,便一個個逞嬌鬥豔,嬉笑而行。
炀帝看見衆殿腳女走得舒舒徐徐,毫無矜持愁苦之态,心下十分歡喜。
便召十六院夫人,與衆美人,都來飲酒賞玩。
炀帝吃到半酣之際,不覺欲心蕩漾,遂帶了袁寶兒到各龍舟上繞着雕欄曲檻,将那些殿腳女,細細的觀看。
隻見衆女子,绛紹彩袖,翩翩跹跹。
從綠柳叢中行過,一個個覺得風流可愛。
忽看到第三隻龍舟,見一個女子,生得十分俊俏,腰肢柔媚,體态風流,雪膚月貌,純漆點瞳。
炀帝看了大驚道:“這女子嬌柔秀麗,西子王嫱之美,如何雜在此間?古人雲:秀色可餐。
今此女豈不堪下酒耶!”袁寶兒道:“這女子果然與衆不同,萬歲賞鑒不差。
”蕭後因良久不見炀帝,便叫朱貴兒、薛冶兒來請去吃酒。
炀帝那裡肯來,隻是目不轉睛的貪看。
朱貴兒請炀帝不動,遂報與蕭後得知。
蕭後笑道:“皇帝不知又着了那個的魔了。
”遂同衆夫人一齊到第三隻龍舟上去看。
見那女子,果然嬌美。
蕭後說道:“怪不得陛下這等注目,此女其實美麗。
”炀帝笑道:“朕幾曾有錯看的?”蕭後道:“陛下且不要忙,遠望雖然有态,不知近面何如,何不宣他上船來看?”炀帝随叫内相去宣,頃刻宣到面前。
炀帝起初遠望,不過見他風流袅娜的态度,及走到面前,畫了一雙長黛,就如新月一般,更覺明眸皓齒,黑白分明。
一種芳香,直從骨髓中透出。
炀帝看見,喜出望外,對蕭後說道:“不意今日又得這一個美人。
”蕭後笑道:“陛下該享風流之福,故天生佳麗,以供賞玩。
”炀帝問那女子道:“你是何處人?叫甚名字?”那女子羞澀澀的答道:“賤妾乃吳郡人,姓吳,小字绛仙。
”炀帝又問道:“今年十幾歲了?”绛仙答道:“十七歲了。
”炀帝道:“正在妙齡。
”又笑道:“曾嫁丈夫麼?”绛仙聽了,不覺害羞,連忙把頭低了下去。
蕭後笑道:“不要害羞,隻怕今夜就要嫁丈夫了。
”炀帝笑道:“禦妻倒像個媒人。
”蕭後道:“陛下難道不像個新郎?”梁夫人道:“妾們少不得有會親酒吃了。
”衆夫人說笑了一會,天色已晚,傳旨泊船。
一聲金響,錦
獨有翰林學士虞世基奏道:“此事不難,隻消将這兩堤盡種了垂柳,綠陰交映,便郁郁蔥蔥,不憂日色。
且不獨殿腳女可以遮蔽,柳根四下長開,這新築的河堤,盤結起來,又可免崩坍之患。
且摘下葉來,又可飽飼群羊。
”炀帝聽了大喜道:“此計甚妙,隻是河長堤遠,怎種得這許多?”虞世基道:“若分地方叫郡縣栽種,便你推我捱,耽延時日。
陛下隻消傳一道旨意,不論官民人等,有能種柳一枝者,賞絹一匹。
這些窮百姓,好利而忘勞,自然連夜種起來,臣料五六日間,便能成功。
”炀帝歡喜道:“卿真有用之才。
”遂傳旨,着兵工二部,火速寫告示曉谕鄉村百姓:有種柳樹一棵者,賞絹一匹。
又叫衆太監,督同戶部,裝載無數的絹匹銀兩,沿堤照樹給散。
真個錢财有通神役鬼之功,隻因這一匹絹,賞的重了,那些百姓,便不顧性命,大大小小連夜都趕來種樹,往往來來,絡繹不絕。
近處沒有了柳樹,三五十裡遠的,都挖将來種。
小的種完了,連一人抱不來的大柳樹,都連根帶土扛将來種。
炀帝在船樓上,望見種柳樹的百姓蜂擁而來,心下十分暢快。
因對群臣說道:“昔周文王有德于民,民為他起造台池,如子事父一般,千古以為美談。
你看今日這些百姓,個個争先,趕快來種柳樹,何異昔時光景。
朕也親種一株,以見君臣同樂的盛事。
”遂領群臣,走上岸來。
衆百姓望見,都跪下磕頭。
炀帝傳旨,叫衆百姓起來道:“勞你們百姓種樹,朕心甚是過意不去。
待朕親栽一顆,以見恤民之意。
”遂走到柳樹邊,選了一顆,親自用手去移。
手還不曾到樹上,早有許多内相移将過來,挖了一個坑兒,栽将下去。
炀帝隻将手在上邊摸了幾摸,就當他種了。
群臣與百姓看見,齊呼萬歲。
炀帝種過,幾個大臣免不得依次各種一顆。
衆臣種完,衆百姓齊聲喊叫起來,又不像歌,又不像唱,随口兒喊出幾句謠言來道: 栽柳樹,大家來,又好這陰,又好當柴。
天子自栽,這官兒也要 栽,然後百姓當該! 炀帝聽了,滿心歡喜。
又取了許多金錢,賞賜百姓,然後上船。
衆百姓得了厚利,一發無遠無近,都來種樹。
那消兩三日工夫,這一千裡堤路,早已青枝綠葉,種的像柳巷一般,清陰覆地,碧影參天,風過袅袅生涼,月上離離瀉影。
炀帝與蕭後憑欄而看,因想道:“垂柳之妙,一至于此,竟是一條漫天青慢。
”蕭後道:“青慢那有這般風流潇灑。
”炀帝道:“朕要封他一個官職,卻又與衆宮女雜行攀挽在一處,殊屬不雅。
朕今賜他國姓,姓了楊罷。
”蕭後笑道:“陛下賞草木之功,亦自有體。
”炀帝随取紙筆,禦書楊柳兩個大字,紅緞一端,叫左右挂在樹上,以為旌獎。
随命擺宴,擊鼓開船。
船頭上一聲鼓響,殿腳女依舊手持錦纜。
走上岸去牽纜。
虧了這兩堤楊柳,碧影沉沉,一毫日色也透不下。
惟有清風撲面吹來,甚是涼爽可人。
這些殿腳女,自覺快暢,不大費力,便一個個逞嬌鬥豔,嬉笑而行。
炀帝看見衆殿腳女走得舒舒徐徐,毫無矜持愁苦之态,心下十分歡喜。
便召十六院夫人,與衆美人,都來飲酒賞玩。
炀帝吃到半酣之際,不覺欲心蕩漾,遂帶了袁寶兒到各龍舟上繞着雕欄曲檻,将那些殿腳女,細細的觀看。
隻見衆女子,绛紹彩袖,翩翩跹跹。
從綠柳叢中行過,一個個覺得風流可愛。
忽看到第三隻龍舟,見一個女子,生得十分俊俏,腰肢柔媚,體态風流,雪膚月貌,純漆點瞳。
炀帝看了大驚道:“這女子嬌柔秀麗,西子王嫱之美,如何雜在此間?古人雲:秀色可餐。
今此女豈不堪下酒耶!”袁寶兒道:“這女子果然與衆不同,萬歲賞鑒不差。
”蕭後因良久不見炀帝,便叫朱貴兒、薛冶兒來請去吃酒。
炀帝那裡肯來,隻是目不轉睛的貪看。
朱貴兒請炀帝不動,遂報與蕭後得知。
蕭後笑道:“皇帝不知又着了那個的魔了。
”遂同衆夫人一齊到第三隻龍舟上去看。
見那女子,果然嬌美。
蕭後說道:“怪不得陛下這等注目,此女其實美麗。
”炀帝笑道:“朕幾曾有錯看的?”蕭後道:“陛下且不要忙,遠望雖然有态,不知近面何如,何不宣他上船來看?”炀帝随叫内相去宣,頃刻宣到面前。
炀帝起初遠望,不過見他風流袅娜的态度,及走到面前,畫了一雙長黛,就如新月一般,更覺明眸皓齒,黑白分明。
一種芳香,直從骨髓中透出。
炀帝看見,喜出望外,對蕭後說道:“不意今日又得這一個美人。
”蕭後笑道:“陛下該享風流之福,故天生佳麗,以供賞玩。
”炀帝問那女子道:“你是何處人?叫甚名字?”那女子羞澀澀的答道:“賤妾乃吳郡人,姓吳,小字绛仙。
”炀帝又問道:“今年十幾歲了?”绛仙答道:“十七歲了。
”炀帝道:“正在妙齡。
”又笑道:“曾嫁丈夫麼?”绛仙聽了,不覺害羞,連忙把頭低了下去。
蕭後笑道:“不要害羞,隻怕今夜就要嫁丈夫了。
”炀帝笑道:“禦妻倒像個媒人。
”蕭後道:“陛下難道不像個新郎?”梁夫人道:“妾們少不得有會親酒吃了。
”衆夫人說笑了一會,天色已晚,傳旨泊船。
一聲金響,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