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0回 汴堤上綠柳禦題賜姓 龍舟内線仙豔色沾恩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雨囗雲尤,香溫玉軟,隻道魂消已久。
冤情孽債,誰知未了,又 向無中生有。
撺情掇趣,不是花,定然是酒。
美語甜言笑口,偏有 許多引誘。
錦纜才牽纖手,早種成兩堤楊柳。
問誰能到此,唯唯 否否?正好快心蕩意,不想道于戈掣人肘。
急急忙忙,怎生消受? 調寄“天香引” 人主要征伐,便說征伐;要巡幸,便說巡幸。
何必掩耳盜鈴?要成君之過,不至深刻而不止,殊不知增了一言,便費了多少錢糧,弄死了多少性命,昏主佞臣,全不在意,真可浩歎。
再說炀帝離了東京,竟往汴渠而來,不落行宮,禦駕竟發上船自同蕭後坐了十隻頭号龍舟上,十六院夫人與婕妤貴人美人,分派在五百隻二号龍舟内,雜船數千隻,撥一分裝載内相,一分裝載雜役,撥一分供應飲食;又發一隻三号船,與王義夫婦,着他在龍舟左右,不時巡視。
文武百官,帶領着兵馬,都在兩岸立營駐紮,非有诏旨,不得輕易上船。
自家的十隻大龍舟,用彩索接連起來,居于正中。
五百隻二号龍舟,分一半在前,分一半在後,簇擁而進。
每船俱插繡旗一面,編成字号。
衆夫人美人,俱照着字号居住,以便不時宣召。
各雜船也插黃旗一面,又照龍舟上字号,分一個小号,細細派開供用,不許參前落後。
大船上一聲鼓響,衆船俱要魚貫而進;一聲鑼鳴,各船就要泊住,就如軍法一般,十分嚴肅。
又設十名郎将,為護纜使,叫他周圍岸上巡視。
這一行有數千隻龍舟,幾十萬人役,把一條淮河,填塞滿了;然天子的号令一出,俱整整肅肅,無一人敢喧嘩錯亂。
真個是: 至尊号令等風雷,萬隻龍舟一字開。
莫道有才能治國,須知亡國亦由才。
炀帝在龍舟中,隻見高昌引着一千殿腳女前來朝見。
炀帝看見衆女子,吳妝越束,一個個風流窈窕,十分可愛,滿心歡喜,問道:“他們曾分派定麼?”高昌跪奏道:“王弘分派定了,隻是不曾經萬歲爺選過。
”炀帝道:“不消選了,就等明日牽纜時,朕憑欄觀看罷。
”衆殿腳女領旨,各各散回本舟。
這日天色傍晚,開不得船,就在船艙中排起宴來。
先召群臣飲了一回,群臣散去,又同蕭後衆夫人,吃到半夜方睡。
次日起來,傳旨擊鼓開船,恰恰這一日,風氣全無,挂不得錦帆,隻得将彩纜拴起。
先把一千頭把羊,每船分派一百隻,驅在前邊;随叫衆殿腳女,一齊上岸去牽挽。
衆殿腳女都是演習就的,打扮得嬌嬌媚媚,上了岸,各照派定前後次第而立。
船頭上一聲畫鼓輕敲,衆女子一齊着力,那羊也帶着纜而跑。
那十隻大龍舟,早被一百條彩纜,悠悠漾漾的扯将前去。
炀帝與蕭後,在船樓中細細觀看:隻見兩岸上錦牽繡挽,玉曳珠搖,百樣風流,千般袅娜,真個從古已來,未有這般富麗。
但見: 蛾眉作隊,一千條錦纜牽嬌;粉黛分行,五百雙纖腰挽媚。
香 風蹴地,兩岸邊蘭麝氤氲;彩袖翻空,一路上绮羅蕩漾。
沙分岸轉, 齊輕輕斜側金蓮;水湧舟回,盡款款低橫玉腕。
袅袅婷婷,風裡行 來花有足;遮遮掩掩,月中過去水無痕。
羞殺淩波仙子,笑他奔月- 娥。
分明無數洛川神,仿佛許多湘漢女。
似怕春光将去,故教彩 線長牽;如愁淑女難求,聊把赤繩偷擊。
正是珠圍翠繞春無限,更 把風流一串穿。
炀帝同蕭後倚着欄幹賞玩,歡喜無限。
正在細看之時,隻見衆殿腳女,走不上半裡遠近,粉臉上都微微透出汗來,早有幾分喘息不定之意。
你道為何?原來此時乃三月下旬,天氣驟熱,起初的日色,又在東邊,正照着當頭;這些殿腳女,不過都是十六七歲的嬌柔女子,如何承當得起?故行不多路便喘将起來。
炀帝看了,心下暗想道:“這些女子,原是要他粉飾美觀,若是這等流出汗來,喘噓噓的行走,便沒一些趣味。
”慌忙傳旨,叫鳴金住船。
左右領旨,忙走到船頭上去鳴鑼,兩岸上衆殿腳女,便齊齊的将錦纜挽住不行;又嗚一聲,衆女子都将錦纜一轉一轉的繞了回來;又一聲金響,衆女子都收了錦纜,一齊走上船來。
蕭後見了,便問道:“才走得幾步路,陛下為何便止住了?”炀帝道:“禦妻豈不看見這些殿腳女,才走不上半裡,便氣喘起來;再走一會,一個個流出汗來,成什麼光景。
想是天氣炎熱,日色映照之故耳。
故聯叫他暫住,必須商量一個妙法,免了這段光景方好。
”蕭後笑道:“陛下原來愛惜他們,恐怕曬壞了。
妾倒有個法兒,不知可中聖意?”炀帝道:“禦妻有何妙計??蕭後道:“這些殿腳女,兩隻手要牽纜繩,遮不得扇子,又打不得傘,怎生免得日曬?依妾愚見,到不如在龍舟上過了夏天,等待秋涼再行,便曬他們不壞了。
”炀帝笑道:“禦妻體要取笑,朕不是愛惜他們,隻是這段光景,實不雅觀。
”蕭後笑道:“妾也不是取笑陛下,隻是沒法蔭蔽他們。
” 炀帝想了半晌,真個沒有計策,命宣群臣來商議。
不多時群臣宣至,炀帝對他們說了殿腳女日曬汗流之故,要他們想個妙計出來。
衆臣想了一會,
冤情孽債,誰知未了,又 向無中生有。
撺情掇趣,不是花,定然是酒。
美語甜言笑口,偏有 許多引誘。
錦纜才牽纖手,早種成兩堤楊柳。
問誰能到此,唯唯 否否?正好快心蕩意,不想道于戈掣人肘。
急急忙忙,怎生消受? 調寄“天香引” 人主要征伐,便說征伐;要巡幸,便說巡幸。
何必掩耳盜鈴?要成君之過,不至深刻而不止,殊不知增了一言,便費了多少錢糧,弄死了多少性命,昏主佞臣,全不在意,真可浩歎。
再說炀帝離了東京,竟往汴渠而來,不落行宮,禦駕竟發上船自同蕭後坐了十隻頭号龍舟上,十六院夫人與婕妤貴人美人,分派在五百隻二号龍舟内,雜船數千隻,撥一分裝載内相,一分裝載雜役,撥一分供應飲食;又發一隻三号船,與王義夫婦,着他在龍舟左右,不時巡視。
文武百官,帶領着兵馬,都在兩岸立營駐紮,非有诏旨,不得輕易上船。
自家的十隻大龍舟,用彩索接連起來,居于正中。
五百隻二号龍舟,分一半在前,分一半在後,簇擁而進。
每船俱插繡旗一面,編成字号。
衆夫人美人,俱照着字号居住,以便不時宣召。
各雜船也插黃旗一面,又照龍舟上字号,分一個小号,細細派開供用,不許參前落後。
大船上一聲鼓響,衆船俱要魚貫而進;一聲鑼鳴,各船就要泊住,就如軍法一般,十分嚴肅。
又設十名郎将,為護纜使,叫他周圍岸上巡視。
這一行有數千隻龍舟,幾十萬人役,把一條淮河,填塞滿了;然天子的号令一出,俱整整肅肅,無一人敢喧嘩錯亂。
真個是: 至尊号令等風雷,萬隻龍舟一字開。
莫道有才能治國,須知亡國亦由才。
炀帝在龍舟中,隻見高昌引着一千殿腳女前來朝見。
炀帝看見衆女子,吳妝越束,一個個風流窈窕,十分可愛,滿心歡喜,問道:“他們曾分派定麼?”高昌跪奏道:“王弘分派定了,隻是不曾經萬歲爺選過。
”炀帝道:“不消選了,就等明日牽纜時,朕憑欄觀看罷。
”衆殿腳女領旨,各各散回本舟。
這日天色傍晚,開不得船,就在船艙中排起宴來。
先召群臣飲了一回,群臣散去,又同蕭後衆夫人,吃到半夜方睡。
次日起來,傳旨擊鼓開船,恰恰這一日,風氣全無,挂不得錦帆,隻得将彩纜拴起。
先把一千頭把羊,每船分派一百隻,驅在前邊;随叫衆殿腳女,一齊上岸去牽挽。
衆殿腳女都是演習就的,打扮得嬌嬌媚媚,上了岸,各照派定前後次第而立。
船頭上一聲畫鼓輕敲,衆女子一齊着力,那羊也帶着纜而跑。
那十隻大龍舟,早被一百條彩纜,悠悠漾漾的扯将前去。
炀帝與蕭後,在船樓中細細觀看:隻見兩岸上錦牽繡挽,玉曳珠搖,百樣風流,千般袅娜,真個從古已來,未有這般富麗。
但見: 蛾眉作隊,一千條錦纜牽嬌;粉黛分行,五百雙纖腰挽媚。
香 風蹴地,兩岸邊蘭麝氤氲;彩袖翻空,一路上绮羅蕩漾。
沙分岸轉, 齊輕輕斜側金蓮;水湧舟回,盡款款低橫玉腕。
袅袅婷婷,風裡行 來花有足;遮遮掩掩,月中過去水無痕。
羞殺淩波仙子,笑他奔月- 娥。
分明無數洛川神,仿佛許多湘漢女。
似怕春光将去,故教彩 線長牽;如愁淑女難求,聊把赤繩偷擊。
正是珠圍翠繞春無限,更 把風流一串穿。
炀帝同蕭後倚着欄幹賞玩,歡喜無限。
正在細看之時,隻見衆殿腳女,走不上半裡遠近,粉臉上都微微透出汗來,早有幾分喘息不定之意。
你道為何?原來此時乃三月下旬,天氣驟熱,起初的日色,又在東邊,正照着當頭;這些殿腳女,不過都是十六七歲的嬌柔女子,如何承當得起?故行不多路便喘将起來。
炀帝看了,心下暗想道:“這些女子,原是要他粉飾美觀,若是這等流出汗來,喘噓噓的行走,便沒一些趣味。
”慌忙傳旨,叫鳴金住船。
左右領旨,忙走到船頭上去鳴鑼,兩岸上衆殿腳女,便齊齊的将錦纜挽住不行;又嗚一聲,衆女子都将錦纜一轉一轉的繞了回來;又一聲金響,衆女子都收了錦纜,一齊走上船來。
蕭後見了,便問道:“才走得幾步路,陛下為何便止住了?”炀帝道:“禦妻豈不看見這些殿腳女,才走不上半裡,便氣喘起來;再走一會,一個個流出汗來,成什麼光景。
想是天氣炎熱,日色映照之故耳。
故聯叫他暫住,必須商量一個妙法,免了這段光景方好。
”蕭後笑道:“陛下原來愛惜他們,恐怕曬壞了。
妾倒有個法兒,不知可中聖意?”炀帝道:“禦妻有何妙計??蕭後道:“這些殿腳女,兩隻手要牽纜繩,遮不得扇子,又打不得傘,怎生免得日曬?依妾愚見,到不如在龍舟上過了夏天,等待秋涼再行,便曬他們不壞了。
”炀帝笑道:“禦妻體要取笑,朕不是愛惜他們,隻是這段光景,實不雅觀。
”蕭後笑道:“妾也不是取笑陛下,隻是沒法蔭蔽他們。
” 炀帝想了半晌,真個沒有計策,命宣群臣來商議。
不多時群臣宣至,炀帝對他們說了殿腳女日曬汗流之故,要他們想個妙計出來。
衆臣想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