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傳 第十回 莫坡寺瘸師入佛肚 任吳張夢授永兒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三人辭了瘸師,各自歸家。
當日無話。
次日吃早飯罷,三人來莫坡寺裡,上佛殿來看,佛頭端然不動。
二人往後殿來尋婆婆和瘸師,卻沒尋處。
張屠道:“我們回去罷!”正說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你三人不得退心,我在這裡等你們多時了!”三個回頭看時,隻見佛殿背後走出來的,正是昨日的婆婆。
三個見了,一齊躬身唱啼。
婆婆道:“三位大郎何來甚晚?昨日傳與你們的法術,可與我施逞一遍,異日好用。
”張屠道:“我是本火既濟葫蘆兒。
”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隻見葫蘆兒口内倒出一道水來。
叫聲:“收!”那水漸漸收入葫蘆兒裡去。
又喝道:“疾!”隻見一道火光從葫蘆兒口内奔将出來。
又叫聲:“收!”那火漸漸收入葫蘆兒裡去了。
張屠歡喜道:“會了!”吳三郎去懷中取出紙馬兒來,放在地上,口中念念有同,喝聲道:“疾!”變做一匹白馬,四隻蹄兒巴巴地行。
吳三郎騎了半晌,跳下馬來,依舊是紙馬。
任遷去後殿掇出一條闆凳來,騎在登上,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隻見那凳子變做一隻大蟲,咆哮而走。
任遷喝聲:”住!”那大蟲漸漸收來,依舊是條凳子。
三人正逞法術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你們在此施逞妖法。
見今官司明張榜文要捉妖人,若官司得知,須連累我!”衆人聽得,慌忙回轉頭來看時,卻是一個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帶金環。
那和尚道:“貧僧在廊下看你們多時了!”婆婆道:“吾師恕罪,我在此教他們些小法術。
”和尚道:“教得他們好,便不枉了用心;教是他們不好,空勞心力。
可對貧僧施逞則個。
”婆婆再交三人施逞法術,三人俱各做了。
婆婆道:“吾師!我三個徒弟何如!”和尚笑道:“依小僧看來,都不為好。
”婆婆焦燥道:“你和尚家敢有驚人動地的本事?你會甚麼法術,也做與我們看一看則個!”隻見和尚伸出一隻手來,放開五個指頭,指頭上放出五道金光,金光裡現出五尊佛來!任、吳、張三個見了便拜。
三個正拜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這座寺乃朝廷敕建之寺,你們如何在此學金剛禅邪法?”和尚即收了金光,衆人看時,卻是一個道士,騎着一匹猛獸,望殿上來;見了婆婆,跳下猛獸,擎拳稽首道:“弟子特來拜揖!”婆婆道:“先生少坐!”先生與和尚拜了揖,任、吳、張三個也來與先生拜揖。
先生問道:“這三位大郎皆有法術了麼?”婆婆道:“有了。
”先生道:“貧道也度得一個徒弟在此。
”婆婆道:“在那裡?”隻見先生看着猛獸道:“可收了神通!”那猛獸把頭搖一搖,尾擺一擺,不見了猛獸,立起身來,卻是一個人。
衆人大驚。
婆婆看時,不是别人,正是客人蔔吉。
蔔吉與婆婆唱個喏,婆婆道:“蔔吉!你因何到此?”蔔吉道:“告婆婆!若不是老師張先生救得我性命時,争些兒不與婆婆相見。
”婆婆問先生道:“你如何救得他?”先生道:“貧道在鄭州三十裡外林子裡,聽得有人叫:‘聖姑姑救我則個!’貧道思忖道:此乃婆婆之名,謂何有人叫喚?急趕人去看時,卻見蔔吉被人吊在樹上,正欲謀害。
貧道問起緣由,蔔吉将前後事情對貧道說了,因此略施小術,救了他大難。
”婆婆道:“元來如此。
恁地時,先生也教得有法術了?”蔔吉道:“有了。
”婆婆道:“你們曾見我的法術麼?”和尚并道士道:“願觀聖作。
”隻見婆婆去頭上取下一隻金钗來,喝聲道:“疾!”變為一口寶劍,把胸前打一劃,放下寶劍,雙手把那皮隻一拍,拍開來。
衆人向前看時,但見: 金釘朱戶,碧瓦盈檐。
交加翠柏當門,合抱青松繞殿。
仙童擊鼓,一群白鶴聽經;玉女鳴鐘,教個青猿煨藥。
不異蓬萊仙境,宛如紫府洞天。
衆人都看了失驚道:“好!”正看之間,隻聽得門前發聲喊,一行人從外面走入來。
衆人都慌道:“卻怎地好?”和尚道:“你們不要慌,都随我入來!”掩映處背身藏了。
看那一行有二十餘人,都腰帶着弓弩,手架着鷹鹞;也有五放家,也有官身,也有私身。
馬上坐着一個中貴官人,來到殿前下了馬,展開交椅來坐了,随從人分立兩傍。
元來這個中貴官叫做善王太尉,是日卻不該他迸内上班因此得暇,帶着一行人出城來閑遊戲耍。
信步直來到莫坡寺中,與衆人踢一回氣球了,又射一回箭。
賞了各人酒食,自己在殿中飲了數杯,便上馬,一行人衆随從自去了。
衆人再來佛殿上來,婆婆道:“我隻道做甚麼的,卻元來一行人來作樂耍子,也交我們吃他一驚。
”張屠、任遷、吳三郎道:“我們認得他是中貴官,在山鐵班住,喚做善王太尉,如法好善,齋僧布施。
”和尚聽得說,道:“看我明口去蒿惱他則個。
”衆人各自散了。
隻因和尚要去惱善王太尉,直使得開封府三十來個眼明手快的公人,伶俐了得的觀察使臣不得安迹,見了也捉他不得。
惱亂了東京城,鼎沸了汴州郡。
真所謂白身經紀,番為二會子之人;清秀愚人,變做金剛禅之客。
正是: 隻因學會妖邪法,葬送堂堂六尺軀。
畢竟和尚怎地去惱人?且聽下回分解—— 掃描校對
當日無話。
次日吃早飯罷,三人來莫坡寺裡,上佛殿來看,佛頭端然不動。
二人往後殿來尋婆婆和瘸師,卻沒尋處。
張屠道:“我們回去罷!”正說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你三人不得退心,我在這裡等你們多時了!”三個回頭看時,隻見佛殿背後走出來的,正是昨日的婆婆。
三個見了,一齊躬身唱啼。
婆婆道:“三位大郎何來甚晚?昨日傳與你們的法術,可與我施逞一遍,異日好用。
”張屠道:“我是本火既濟葫蘆兒。
”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隻見葫蘆兒口内倒出一道水來。
叫聲:“收!”那水漸漸收入葫蘆兒裡去。
又喝道:“疾!”隻見一道火光從葫蘆兒口内奔将出來。
又叫聲:“收!”那火漸漸收入葫蘆兒裡去了。
張屠歡喜道:“會了!”吳三郎去懷中取出紙馬兒來,放在地上,口中念念有同,喝聲道:“疾!”變做一匹白馬,四隻蹄兒巴巴地行。
吳三郎騎了半晌,跳下馬來,依舊是紙馬。
任遷去後殿掇出一條闆凳來,騎在登上,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隻見那凳子變做一隻大蟲,咆哮而走。
任遷喝聲:”住!”那大蟲漸漸收來,依舊是條凳子。
三人正逞法術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你們在此施逞妖法。
見今官司明張榜文要捉妖人,若官司得知,須連累我!”衆人聽得,慌忙回轉頭來看時,卻是一個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帶金環。
那和尚道:“貧僧在廊下看你們多時了!”婆婆道:“吾師恕罪,我在此教他們些小法術。
”和尚道:“教得他們好,便不枉了用心;教是他們不好,空勞心力。
可對貧僧施逞則個。
”婆婆再交三人施逞法術,三人俱各做了。
婆婆道:“吾師!我三個徒弟何如!”和尚笑道:“依小僧看來,都不為好。
”婆婆焦燥道:“你和尚家敢有驚人動地的本事?你會甚麼法術,也做與我們看一看則個!”隻見和尚伸出一隻手來,放開五個指頭,指頭上放出五道金光,金光裡現出五尊佛來!任、吳、張三個見了便拜。
三個正拜之間,隻聽得有人叫道:“這座寺乃朝廷敕建之寺,你們如何在此學金剛禅邪法?”和尚即收了金光,衆人看時,卻是一個道士,騎着一匹猛獸,望殿上來;見了婆婆,跳下猛獸,擎拳稽首道:“弟子特來拜揖!”婆婆道:“先生少坐!”先生與和尚拜了揖,任、吳、張三個也來與先生拜揖。
先生問道:“這三位大郎皆有法術了麼?”婆婆道:“有了。
”先生道:“貧道也度得一個徒弟在此。
”婆婆道:“在那裡?”隻見先生看着猛獸道:“可收了神通!”那猛獸把頭搖一搖,尾擺一擺,不見了猛獸,立起身來,卻是一個人。
衆人大驚。
婆婆看時,不是别人,正是客人蔔吉。
蔔吉與婆婆唱個喏,婆婆道:“蔔吉!你因何到此?”蔔吉道:“告婆婆!若不是老師張先生救得我性命時,争些兒不與婆婆相見。
”婆婆問先生道:“你如何救得他?”先生道:“貧道在鄭州三十裡外林子裡,聽得有人叫:‘聖姑姑救我則個!’貧道思忖道:此乃婆婆之名,謂何有人叫喚?急趕人去看時,卻見蔔吉被人吊在樹上,正欲謀害。
貧道問起緣由,蔔吉将前後事情對貧道說了,因此略施小術,救了他大難。
”婆婆道:“元來如此。
恁地時,先生也教得有法術了?”蔔吉道:“有了。
”婆婆道:“你們曾見我的法術麼?”和尚并道士道:“願觀聖作。
”隻見婆婆去頭上取下一隻金钗來,喝聲道:“疾!”變為一口寶劍,把胸前打一劃,放下寶劍,雙手把那皮隻一拍,拍開來。
衆人向前看時,但見: 金釘朱戶,碧瓦盈檐。
交加翠柏當門,合抱青松繞殿。
仙童擊鼓,一群白鶴聽經;玉女鳴鐘,教個青猿煨藥。
不異蓬萊仙境,宛如紫府洞天。
衆人都看了失驚道:“好!”正看之間,隻聽得門前發聲喊,一行人從外面走入來。
衆人都慌道:“卻怎地好?”和尚道:“你們不要慌,都随我入來!”掩映處背身藏了。
看那一行有二十餘人,都腰帶着弓弩,手架着鷹鹞;也有五放家,也有官身,也有私身。
馬上坐着一個中貴官人,來到殿前下了馬,展開交椅來坐了,随從人分立兩傍。
元來這個中貴官叫做善王太尉,是日卻不該他迸内上班因此得暇,帶着一行人出城來閑遊戲耍。
信步直來到莫坡寺中,與衆人踢一回氣球了,又射一回箭。
賞了各人酒食,自己在殿中飲了數杯,便上馬,一行人衆随從自去了。
衆人再來佛殿上來,婆婆道:“我隻道做甚麼的,卻元來一行人來作樂耍子,也交我們吃他一驚。
”張屠、任遷、吳三郎道:“我們認得他是中貴官,在山鐵班住,喚做善王太尉,如法好善,齋僧布施。
”和尚聽得說,道:“看我明口去蒿惱他則個。
”衆人各自散了。
隻因和尚要去惱善王太尉,直使得開封府三十來個眼明手快的公人,伶俐了得的觀察使臣不得安迹,見了也捉他不得。
惱亂了東京城,鼎沸了汴州郡。
真所謂白身經紀,番為二會子之人;清秀愚人,變做金剛禅之客。
正是: 隻因學會妖邪法,葬送堂堂六尺軀。
畢竟和尚怎地去惱人?且聽下回分解——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