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夢 第十四回 出意外被奸拆離
關燈
小
中
大
,那裡又許高仁?無端說要親迎,是何道理?真是任爾冰霜至,難凋松柏堅。
當今升平世界,未聞有财勢敢占人家女子。
我求你去勸高老爹,說他不必胡思亂想,縱有幹奸百巧,也是徒然。
” 張媽見其意堅,将此話歸告高仁。
高仁即問姚安海道:“蔔世傑這等無理!銀既收去,女子不許我娶,兄有何法處他?”姚安海道:“必太爺處告他。
多用些銀,求太爺當堂親判,那時怕他不與我娶!”高仁依言,即具狀在太爺裡去告: 告狀人高仁,為阻娶滅聘事。
切仁用金一百兩,借張婆為媒,姚安海為證,于某月某日納采蔔世傑之女名玉真為妻。
證料世傑狼貪虎行,聘銀既收,娶女不許,無地無天。
苦乞太老爺嚴拘究治,判斷撮合,以遂二家之緣。
陰-齊天,沾恩切告。
太爺閱畢,即差役立拘蔔世傑、蔔玉真并原告、于證,一齊聽審。
人犯齊到,太爺問世傑道:“你既收高仁聘銀,又不許他娶女,目下全無三尺了?”蔔世傑道:“一女隻嫁一婿,小女已許配漳州康夢鶴,那裡有收高仁聘銀之事?”太爺道:“你女兒既許康夢鶴,經有定聘?曾過門否?”蔔世傑道:“未有定聘,亦未曾過門。
但女兒發誓堅躁不易,願嫁與康夢鶴。
”太爺疑其有私,問玉真道:“他是外面之人,你婦人不出閨門,他與你有何熟識?”玉真遂說其回生之由,相見之日。
其答辯言語,便便然如撞巨鐘,佩侃然若決江河。
太爺笑了一笑,說道:“這都是鬼話。
”乃對世傑道:“你敢說并未收高仁聘金?媒婆親交,幹證确據。
你是生員禮義之門,豈不識此理?你不過寄放張婆家中,本府一盡都知道了。
如今着張婆送還你,好好将女兒嫁他罷。
”又勸玉真道:“本府判你配他,亦不負你。
他本身是監生,家資數萬,嫁他許多受用。
且你前日歇在他家,亦經受他送轎之惠,你下轎時,又說要報他,有之乎?”玉真泣道:“妾雖有此說,不過多以币帛相報,那裡以身報他!是何道理?妾有供狀,伏乞龍眼親鑒,以表妾心。
”呈上太爺看,隻見上寫道: 供狀人蔔氏,為恃強賴婚、以敗名節事。
伏念氏處閨中,謹訓内則。
前世結誼,已系絲于夢鶴,今生締交,又受命于父母。
一言既許,千金不移。
妾甯為雞口,莫為牛後。
願與鸾鳳同栖,羞與雞鹜比翼。
豚犬非龍駒之比,鳳雛異黃口之俦。
建安才子孰嫌家貧;遼東白豕,何貴濁富。
瑤-經緯甘同死,魚蟲醯雞愧同生。
泾渭判然,薰-迥别。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蕭曹無逆娶之律,明官無改婚之理。
關山雖遠,而望夫之石尚存;舟樓雖離,而成灰之心可會。
補兖有望于夢鶴,黔驢無怪乎高仁。
願奉鏡照臨,祈孟劍剖析,則妾三生之幸也。
謹具口詞,伏惟尊鑒。
那時太爺由進士出身,博學好文,素重風情,觀玉真之姿色,讀供狀之典雅,知其有佳人好逑才子之志,自思道:“他雖富貴,彼視之如浮雲,安肯以皎皎之身而受議汶之汗乎?若判他嫁高仁,是迫之死也;若不判配他,又受高仁之銀,不好意思。
”想了一會,暗暗自說道:“吾前日觀康夢鶴是個真才子,有此才學,諒他不久定中,待他中了,來娶隸遲,不免做了一個人情機關罷。
”即提筆立判雲: 查得玉真溫惠堪敬,節烈可風,推其心,揣其意,願随知音死,不向回塵生。
日月可移,而紅定之選不可移;山河可改,而絲夢之結不可改。
蓋知因賢慕才,而非狎昵之私;卻富忘貧,而非矯強之志。
交鴛頸,至此不能以挑其琴,孔雀屏,至此不足以約其箭。
情牽意絆,志切心堅。
詢有海枯石爛之盟,信有天高地厚之誓。
愁夢鶴阻遠,未知何日來親;沮高仁比鄰,嘗不自量欲奪。
度以中正之道,處以兩全之機,着玉真為父母之家,守身不字以待;令高仁收未聘之禮,選娶别女以成。
判語已畢,遵照施行。
判畢,乃對玉真道:“這一張文案,本府用印在此,交與你為執-,不許你嫁他人。
”又吊高仁道:“你取銀回家别娶。
本府不許他嫁,準他全節,奉侍父母一世就罷。
”于是命蔔世傑将玉真領回去,又對玉真與高仁假做人情,說道:“你若是要嫁,準你嫁高仁,如康夢鶴與别人都許。
”玉真誓道:“三軍之帥可奪,匹夫之志不可奪。
是可别,而抱璞之心不可屈,身可死,而連理之枝不可離。
”太爺愛其玉立,敬其金石,說道:“本府曉得,總不許你嫁。
” 及高仁出來,姚安海對他道:“好了,康夢鶴不許他來娶,玉真不準他去嫁,我好用多多銀子,與他父親,慢慢引誘他。
不然再創一非禍加他,将他秀才黜退,料他孱懦之儒,何怕有不成之理!”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當今升平世界,未聞有财勢敢占人家女子。
我求你去勸高老爹,說他不必胡思亂想,縱有幹奸百巧,也是徒然。
” 張媽見其意堅,将此話歸告高仁。
高仁即問姚安海道:“蔔世傑這等無理!銀既收去,女子不許我娶,兄有何法處他?”姚安海道:“必太爺處告他。
多用些銀,求太爺當堂親判,那時怕他不與我娶!”高仁依言,即具狀在太爺裡去告: 告狀人高仁,為阻娶滅聘事。
切仁用金一百兩,借張婆為媒,姚安海為證,于某月某日納采蔔世傑之女名玉真為妻。
證料世傑狼貪虎行,聘銀既收,娶女不許,無地無天。
苦乞太老爺嚴拘究治,判斷撮合,以遂二家之緣。
陰-齊天,沾恩切告。
太爺閱畢,即差役立拘蔔世傑、蔔玉真并原告、于證,一齊聽審。
人犯齊到,太爺問世傑道:“你既收高仁聘銀,又不許他娶女,目下全無三尺了?”蔔世傑道:“一女隻嫁一婿,小女已許配漳州康夢鶴,那裡有收高仁聘銀之事?”太爺道:“你女兒既許康夢鶴,經有定聘?曾過門否?”蔔世傑道:“未有定聘,亦未曾過門。
但女兒發誓堅躁不易,願嫁與康夢鶴。
”太爺疑其有私,問玉真道:“他是外面之人,你婦人不出閨門,他與你有何熟識?”玉真遂說其回生之由,相見之日。
其答辯言語,便便然如撞巨鐘,佩侃然若決江河。
太爺笑了一笑,說道:“這都是鬼話。
”乃對世傑道:“你敢說并未收高仁聘金?媒婆親交,幹證确據。
你是生員禮義之門,豈不識此理?你不過寄放張婆家中,本府一盡都知道了。
如今着張婆送還你,好好将女兒嫁他罷。
”又勸玉真道:“本府判你配他,亦不負你。
他本身是監生,家資數萬,嫁他許多受用。
且你前日歇在他家,亦經受他送轎之惠,你下轎時,又說要報他,有之乎?”玉真泣道:“妾雖有此說,不過多以币帛相報,那裡以身報他!是何道理?妾有供狀,伏乞龍眼親鑒,以表妾心。
”呈上太爺看,隻見上寫道: 供狀人蔔氏,為恃強賴婚、以敗名節事。
伏念氏處閨中,謹訓内則。
前世結誼,已系絲于夢鶴,今生締交,又受命于父母。
一言既許,千金不移。
妾甯為雞口,莫為牛後。
願與鸾鳳同栖,羞與雞鹜比翼。
豚犬非龍駒之比,鳳雛異黃口之俦。
建安才子孰嫌家貧;遼東白豕,何貴濁富。
瑤-經緯甘同死,魚蟲醯雞愧同生。
泾渭判然,薰-迥别。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蕭曹無逆娶之律,明官無改婚之理。
關山雖遠,而望夫之石尚存;舟樓雖離,而成灰之心可會。
補兖有望于夢鶴,黔驢無怪乎高仁。
願奉鏡照臨,祈孟劍剖析,則妾三生之幸也。
謹具口詞,伏惟尊鑒。
那時太爺由進士出身,博學好文,素重風情,觀玉真之姿色,讀供狀之典雅,知其有佳人好逑才子之志,自思道:“他雖富貴,彼視之如浮雲,安肯以皎皎之身而受議汶之汗乎?若判他嫁高仁,是迫之死也;若不判配他,又受高仁之銀,不好意思。
”想了一會,暗暗自說道:“吾前日觀康夢鶴是個真才子,有此才學,諒他不久定中,待他中了,來娶隸遲,不免做了一個人情機關罷。
”即提筆立判雲: 查得玉真溫惠堪敬,節烈可風,推其心,揣其意,願随知音死,不向回塵生。
日月可移,而紅定之選不可移;山河可改,而絲夢之結不可改。
蓋知因賢慕才,而非狎昵之私;卻富忘貧,而非矯強之志。
交鴛頸,至此不能以挑其琴,孔雀屏,至此不足以約其箭。
情牽意絆,志切心堅。
詢有海枯石爛之盟,信有天高地厚之誓。
愁夢鶴阻遠,未知何日來親;沮高仁比鄰,嘗不自量欲奪。
度以中正之道,處以兩全之機,着玉真為父母之家,守身不字以待;令高仁收未聘之禮,選娶别女以成。
判語已畢,遵照施行。
判畢,乃對玉真道:“這一張文案,本府用印在此,交與你為執-,不許你嫁他人。
”又吊高仁道:“你取銀回家别娶。
本府不許他嫁,準他全節,奉侍父母一世就罷。
”于是命蔔世傑将玉真領回去,又對玉真與高仁假做人情,說道:“你若是要嫁,準你嫁高仁,如康夢鶴與别人都許。
”玉真誓道:“三軍之帥可奪,匹夫之志不可奪。
是可别,而抱璞之心不可屈,身可死,而連理之枝不可離。
”太爺愛其玉立,敬其金石,說道:“本府曉得,總不許你嫁。
” 及高仁出來,姚安海對他道:“好了,康夢鶴不許他來娶,玉真不準他去嫁,我好用多多銀子,與他父親,慢慢引誘他。
不然再創一非禍加他,将他秀才黜退,料他孱懦之儒,何怕有不成之理!”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