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夢 第十三回 幸有緣客鄉相會

關燈
交弟親朋,名角有用轉送兄處,未知兄曾收否?”康夢鴿道:“弟不曾見面,今日專為此事而來。

    ”邵福勃然大怒,說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假作歎聲不絕,又說道:“酒罷了,弟與兄同去見他,以表弟一點丹心。

    ” 兩人一路全行,夢鶴身系一個包袱,隻是幾件衣巾-襪而已。

    邵福道:“弟空身,兄這包袱與弟代勞。

    ”夢鶴思這嶺崎岖,亦固辭,就交他負。

    那知邵福負至半路,故意入林出恭,逃走不見了。

    虧夢鶴一身穿行藍藍縷縷,又不好去見朋友,在路踟蹰,仰天歎息。

    幸遇梅峰禅師,進而問道:“貧僧視尊官舉動,必是斯文君子,其身體破碎,容貌帶憂,莫不是在患難中乎?敢問緣由如何?”夢鶴即與告其實情。

    禅師道:“可見人心之不同如其面,如今進退兩難,莫若且到庵中吃些齋飯,看些經籍,未蔔尊意如何?”康夢鶴聽了歡喜,拱一拱道:“這等多謝了。

    ” 康夢鶴随同梅峰禅師到庵,住了月餘,時有題詩一首為證: 暫寄梅庵荒徑幽,眼前動興作清流。

     半肩雲水添春夢,滿地煙波入夜愁。

     風亂松聲欺古壁,月斜峰影挂危樓。

     詩怆欠達人何處”晚度疏鐘出遠丘。

     卻說康夢鶴在庵,無衣無褐,栖身無所,兼舉動是大儒氣象,素不能逢他,往往取怨于人,而夢鶴略不芥蒂,一心隻在玉真身上,日夜相思,要見他一面而不可得。

     那知天緣湊巧,一日,蔔玉真同母親林氏到庵中進香,叫和尚持緣簿來,上面寫着“信士蔔世傑之女玉真喜舍香銀二兩正”,信還寫了幾個小小的字,即“住在錦霞村”。

    及玉真看轎要回時,撞見夢鶴。

    兩人相顧,若有熟面之意,若有眷戀之情。

    夢鶴見玉真上轎去了,心内想道:“此女容貌好似前日後園所見的,莫非此人就是玉真麼?”忙入庵内,問和尚方才來的女子姓名,和尚交緣簿與他看。

    夢鶴展開一看,見是蔔玉真名字,不覺欣欣大喜,說道:“原來冤家就在這裡!”即日,向朋友借了衣巾,徑往錦霞〔村〕來問。

    那知這錦霞村就是蔔世傑設教之處,世傑有一妹嫁在此村中,玉真母子就住在他家。

    夢鶴直到書館中問教書先生,說道:“請問先生可曉得蔔秀才諱世傑住在那裡?”蔔世傑道:“你問他怎麼?”康夢鶴道:“晚生乃霞漳人,姓康,名夢鶴,今到此要來拜他。

    ”但世傑本是斯文人,豈不曉得斯文人?見他說是康夢鶴,乃将他上下一看,隻見生得: 玉影翩翩,瓊樹瑤林。

    豐姿——,璞玉澤金。

    神凝秋水,貌繪華琳。

    春風吐面,詩思滿心。

    膚耀光彩,骨帶文琛。

    素稱人瑞,當世長吟。

    九齡風度,傳名至今。

    問誰得似,夢鴿同音。

     蔔世傑看了,喜其人物清秀,儀容俊爽,心内暗暗想道:“這人諒不是光棍,與他說也不妨。

    ”乃對夢鶴道:“小弟賤名就是世傑。

    ”夢鶴聽了,深深一揖,道:“晚生入慕尊範,時切懷仰,奈命薄禍臨,不克親聆玄海,徒抱歉耳。

    今何幸得親光霁,大慰渴思。

    ”蔔世傑道:“小弟居鄉,鄙人學悝疏淺,那堪尊官法眼,未知有何指教?”康夢鶴道:“晚生因前者尊嬸對姚安海親許晚生兼葭依玉,晚生幸以為良緣佳會,就奉令承教。

    無何橫罹羅網,風雨飄搖,流落至今,幸而獲生,實僥-于萬一。

    如今敬來拜訪,未蔔尊叔果不食言否?”那蔔世傑道:“久慕芳名,亦嘗逢人說項斯矣。

    但處今之世光棍甚多,諒兄非其輪也,然弟亦必問小女主意。

    蓋主婚須待父母之命,而擇婿要途女兒之願,終身大事,不可草草。

    兄請暫坐,弟去就來。

    ”蔔世傑即入内,與林氏母女說道:“外面有一個書生在書齋中,說是康夢鶴,言談如此如此,生得如何如何。

    ”玉真道:“不如請他親來,待兒捉空私自看他一看,才得放心。

    ”蔔世傑即請康夢鶴入内,玉真一見,果然父親說得不差,心内想道:“誠恐别有才子,考他詩章也不相幹,不如問他當年行事(原文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