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104回 徐将軍義勇兼施 王元帥恩威并用

關燈


    王守仁即出營門,親去迎接。

     卻好徐鳴臯等已到,一見元帥親迎出來,大家一齊下馬。

    王元帥上前慰勞道:“諸位将軍克奏膚功,未免辛苦了,且請帳内歇息罷。

    ”徐鳴臯等謙遜一番,當下随着元帥進了大帳。

    王守仁便命人先給徐鳴臯立了頭功,然後挨次錄功已畢。

    徐慶便鞠躬說道:“賊目蔔大武已為末将擒獲,現在營外聽候元帥發落。

    惟該賊日猛勇異常,末将微窺該賊情形,頗有投誠之意,若蒙元帥加恩,免其死罪,收錄營中,令其效力,命他将功折罪,末将看蔔大武似不緻再有異心,将來或可為國家收一猛将。

    且不日往剿南安,可令其作為奸細。

    剿滅之功,即得于此人身上也未可料。

    末将為愛才起見,是否有當,尚乞元帥主裁。

    ”王守仁見徐慶如此說項,心中也有收服之意;當命将蔔大武帶進帳來。

     隻聽一聲答應,不一刻已押解進來,跪在下面。

    王守仁将蔔大武上下一看,見他身長八尺,虎背熊腰,豹頭環眼,兩道長眉,一雙大耳,大鼻梁,闊口,黑漆漆面皮,生得頗為不俗。

    王守仁看畢,不覺暗暗羨慕道:“此人若肯歸順,将來不愧為國家棟梁。

    ”因道:“蔔大武,本帥看你有這樣一表人材,理應一心向上,圖個出身,為國家建功立業,才不愧天地生人的道理。

    為何甘心為寇,顯幹國法?今既被捉,你尚有何話說?”即喝令推出營門,斬首來報。

    隻聽手下吆喝一聲,走上前來推蔔大武。

    當有徐慶上前,代他讨饒道:“元帥且請息怒,末将冒死有一言容禀。

    蔔大武甘為強寇,本應罪不容誅,姑念現已就擒,請由末将勸令歸降,令他在營效力,将功折罪,以觀後效。

    尚望元帥賜以不死,蔔大武定然仰感元帥活命之恩,死心圖報,勉為國家出力。

    ”王守仁見說,因轉言道:“本帥雖可看将軍一再求饒,免其一死,特恐他志向不專,反覆無常。

    與其将來多費周折,不着直截了當将他斬了,免留後患。

    今既據将軍如此讨情,可問明他來投誠之後,是否死心死力,圖報國家,勉立後功,藉贖前罪?” 徐慶正欲向問,隻見蔔大武跪在下面說道:“罪犯如蒙元帥寬某既往,勉某将來,賜以不死,人非草木,豈不知感仰元帥之恩?元帥但請寬心。

    某倘蒙開恩,自當竭力報效,以期贖罪。

    況某當日亦非甘心為賊,隻因我父為奸臣所害,一家九口,死亡殆盡,某無處栖身,隻得到此,暫為落草。

    身雖為寇,心實難甘。

    其迹雖惡,其情可憫。

    ”王守仁聽了蔔大武這番話,因問道:“據爾所言,爾父為何人所害?爾祖居何處?爾父何名?可細細禀來。

    ”蔔大武道:“某祖籍河南固始縣,父親名喚蔔建仁,曾為甘肅知縣。

    因那年旱荒,擅開義倉赈濟百姓,平時又與本省督撫不善逢迎,因此督撫嫁詞奏參,還勒令賠償倉谷。

    某父親居官清正,一貧如洗,因此自盡身亡。

    彼時一家九口,見父親已死,以為此項倉谷可以免追。

    無奈上憲追呼,迫不可緩,仍勒令家屬賠補,因此全家悉數自盡。

    某因此仇不共戴天,隻得逃亡在外,以期将來報複。

    現聞該督撫已死,某又無家可歸,所以甘就大庚山托足。

    今者天兵所指,已将大庚巢袕焚毀殆盡,某又為擒縛。

    本非所願,而況就擒,自當革面洗心,勉為好人,尚不失官家之後,尚請元帥寬者。

    ” 王守仁聽說這一番話,因道:“你既如此,本帥姑念你從前為寇是迫于無可如何,今既有心歸誠,本帥當免你一死,以觀後效。

    ”說着,便命人代他解縛。

    當有徐慶上前解開繩索。

    蔔大武又謝了元帥。

    王守仁即令随營效力,俟後有功,再行賞職。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