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91回 平逆藩論功受賞 避近幸決計歸田
關燈
小
中
大
息了怒容,退朝進宮而去。
各官朝散,楊一清回至私第,心中想道:“現在聖上偏見不明,我若久戀朝廷,必難終局,不若乞休歸田,尚可克全晚節。
”因與夫人田氏言道:“卑人現年已過花甲,日漸頹唐,兒子尚未成立。
若久戀爵祿,殊覺非計。
況當此閹宦專權,我又生性剛直,一舉一動,大半不滿人意,現在聖眷雖隆,卻不可待。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倘若一旦聖心偏向,敗壞晚節,反為不美。
不若趁此急流勇退,解組歸田,做一個閑散農夫,以了天年,反覺得計。
至于名垂青史,功在簡編,後世自有定論,此時亦不必計及。
卑人立意如此,不知夫人意下如何?”田夫人聞楊相之言,便喜道:“老爺所慮甚是。
現在錢甯、江彬一流,專權用事,眼見朝綱紊亂。
聖上又寵幸異常,老爺又剛直不阿,難保不為若輩所忌。
乞休之計,甚是保全之道,但不識聖上可能允準否?”楊一清道:“不瞞夫人說,今早上朝,聖上即責卑人數事,說卑人攬權專政,跋扈朝廷。
卑人當妻告聖上,此必有小人妄造蜚語,上惑君聽,并勸聖上‘親賢臣、遠小人’。
那知聖上不察卑人之言,反有不悅之意,問卑人所謂小人何在。
幸虧卑人委婉奏對,聖上始覺轉怒為喜。
因此卑人見此情形,惟恐聖上偏聽不明,讒口铄金,事所必至。
與其有失晚節,不如及早罷休,所以卑人才有這歸田之意的。
若謂聖上不準,卑人逆料斷無此事。
現在錢甯一流,隻慮卑人不肯乞休,若果上了這乞休表章,即使聖上有留用之意,錢、江輩亦必慫恿聖明,準我所請。
我于那表章上再說得委婉動聽,必然允準的。
” 此時,楊相的公子名喚克賢,年方一十三歲,聽得楊相這番議論,也便恭恭敬敬的說道:“爹爹方才與母親所言,孩兒亦覺甚善。
在孩兒看來,做官雖有光耀,卻是最苦之事。
人家覺未睡醒,五更甫到,便要上朝。
每天還要面皇帝碰頭,更要跪在那裡說話。
少年人還可勞苦,如爹爹這偌大的年紀,早起睡晚,怎麼能吃這樣苦?官卻不可不做,古人有言:‘顯親揚名’,正是這個意思。
若長久做下去,也殊覺無味。
不如依爹爹主意,辭去爵祿,安穩家居。
每日又不須起早,無事的時節,或同朋友下棋,或自己看書,或與母親閑談閑談,或教授孩兒些古往今來之事,在家享福,何等不好?等爹爹過到一百歲,那時孩兒也成人了,便看着孩兒去中狀元,再如爹爹這樣大的官做幾年,代皇上家立一番事業,建下些功勞,再學爹爹今日歸田的法子。
”公子言畢,楊公大喜,便笑道:“我兒,為父的就照你這樣說,明日上朝面奏一本,絕計歸田便了。
” 少刻擺上午飯,夫妻父子用飯已畢,即命家丁将徐鳴臯等請來,有話面說。
家丁答應前去。
一會兒,徐鳴臯等十位英雄齊集相府。
楊丞相與徐鳴臯等分賓主坐定,徐鳴臯卻首先問道:“丞相見召,有何示谕?”楊丞相便歎了口氣,說道:“諸位将軍有所不知,現在朝廷閹宦專權,錢甯、江彬等頗得近幸。
眼見朝綱紊亂,不可收拾,老夫目不忍視,聖上又偏聽不明。
現在老夫年紀已大,不能顧全朝政,與其素餐屍位,不如解組歸田。
因将軍等皆國家棟梁,忠義素著,所以老夫特請諸位到此,用告一言:老夫乞休之後,諸位将軍當以上報國家為重,鋤奸誅惡為心;而且宸濠叛逆雖未大明,終久必為大患,那時總賴将軍等竭力征讨,以定國家磐石之安。
老夫雖已乞休,亦屬不得已之舉,還望将軍等俯聽老夫一言,共相自勉,則老夫有厚望焉。
”楊丞相将徐鳴臯等勉勵一番,若有戀戀不舍之意。
畢竟徐鳴臯等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各官朝散,楊一清回至私第,心中想道:“現在聖上偏見不明,我若久戀朝廷,必難終局,不若乞休歸田,尚可克全晚節。
”因與夫人田氏言道:“卑人現年已過花甲,日漸頹唐,兒子尚未成立。
若久戀爵祿,殊覺非計。
況當此閹宦專權,我又生性剛直,一舉一動,大半不滿人意,現在聖眷雖隆,卻不可待。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倘若一旦聖心偏向,敗壞晚節,反為不美。
不若趁此急流勇退,解組歸田,做一個閑散農夫,以了天年,反覺得計。
至于名垂青史,功在簡編,後世自有定論,此時亦不必計及。
卑人立意如此,不知夫人意下如何?”田夫人聞楊相之言,便喜道:“老爺所慮甚是。
現在錢甯、江彬一流,專權用事,眼見朝綱紊亂。
聖上又寵幸異常,老爺又剛直不阿,難保不為若輩所忌。
乞休之計,甚是保全之道,但不識聖上可能允準否?”楊一清道:“不瞞夫人說,今早上朝,聖上即責卑人數事,說卑人攬權專政,跋扈朝廷。
卑人當妻告聖上,此必有小人妄造蜚語,上惑君聽,并勸聖上‘親賢臣、遠小人’。
那知聖上不察卑人之言,反有不悅之意,問卑人所謂小人何在。
幸虧卑人委婉奏對,聖上始覺轉怒為喜。
因此卑人見此情形,惟恐聖上偏聽不明,讒口铄金,事所必至。
與其有失晚節,不如及早罷休,所以卑人才有這歸田之意的。
若謂聖上不準,卑人逆料斷無此事。
現在錢甯一流,隻慮卑人不肯乞休,若果上了這乞休表章,即使聖上有留用之意,錢、江輩亦必慫恿聖明,準我所請。
我于那表章上再說得委婉動聽,必然允準的。
” 此時,楊相的公子名喚克賢,年方一十三歲,聽得楊相這番議論,也便恭恭敬敬的說道:“爹爹方才與母親所言,孩兒亦覺甚善。
在孩兒看來,做官雖有光耀,卻是最苦之事。
人家覺未睡醒,五更甫到,便要上朝。
每天還要面皇帝碰頭,更要跪在那裡說話。
少年人還可勞苦,如爹爹這偌大的年紀,早起睡晚,怎麼能吃這樣苦?官卻不可不做,古人有言:‘顯親揚名’,正是這個意思。
若長久做下去,也殊覺無味。
不如依爹爹主意,辭去爵祿,安穩家居。
每日又不須起早,無事的時節,或同朋友下棋,或自己看書,或與母親閑談閑談,或教授孩兒些古往今來之事,在家享福,何等不好?等爹爹過到一百歲,那時孩兒也成人了,便看着孩兒去中狀元,再如爹爹這樣大的官做幾年,代皇上家立一番事業,建下些功勞,再學爹爹今日歸田的法子。
”公子言畢,楊公大喜,便笑道:“我兒,為父的就照你這樣說,明日上朝面奏一本,絕計歸田便了。
” 少刻擺上午飯,夫妻父子用飯已畢,即命家丁将徐鳴臯等請來,有話面說。
家丁答應前去。
一會兒,徐鳴臯等十位英雄齊集相府。
楊丞相與徐鳴臯等分賓主坐定,徐鳴臯卻首先問道:“丞相見召,有何示谕?”楊丞相便歎了口氣,說道:“諸位将軍有所不知,現在朝廷閹宦專權,錢甯、江彬等頗得近幸。
眼見朝綱紊亂,不可收拾,老夫目不忍視,聖上又偏聽不明。
現在老夫年紀已大,不能顧全朝政,與其素餐屍位,不如解組歸田。
因将軍等皆國家棟梁,忠義素著,所以老夫特請諸位到此,用告一言:老夫乞休之後,諸位将軍當以上報國家為重,鋤奸誅惡為心;而且宸濠叛逆雖未大明,終久必為大患,那時總賴将軍等竭力征讨,以定國家磐石之安。
老夫雖已乞休,亦屬不得已之舉,還望将軍等俯聽老夫一言,共相自勉,則老夫有厚望焉。
”楊丞相将徐鳴臯等勉勵一番,若有戀戀不舍之意。
畢竟徐鳴臯等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