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91回 平逆藩論功受賞 避近幸決計歸田

關燈
話說楊元帥班師回京,在路行程非止一日,這日已到了京城,當将大隊人馬紮住城外。

    次日天明,楊元帥、張永便率領徐鳴臯等十位英雄,進城覆命。

    當有黃門官啟奏進去,卻好武宗早朝未罷,見說楊一清已班師回來,即刻宣進召見。

    黃門官傳旨出來,楊一清、張永即便帶領徐鳴臯等入朝見駕。

    到了金殿,楊一清等衆即俯伏金階,三呼已畢,武宗欽踢平身。

    大家又謝了恩,這才歸班,站立一旁。

    武宗先溫谕了一回,然後将讨賊各情問了一遍。

    楊一清細細奏呈上聽,并雲:“逆藩安化王現已押解來京,伏候聖上發落。

    ” 武宗聞奏,即命人将——送交刑部監禁,候旨上決。

    張永又将楊一清如何勤勞,徐鳴臯等如何奮勇,仇钺如何設計讨賊,非破格獎賞不足以酬功績奏了一遍.武宗聞奏大喜,當下即面賜加封楊一清為吏部尚書兼授武英殿大學士,仇钺着傳旨加封鹹甯怕,徐鳴臯等皆封将軍,俟後有功,再加升賞。

    各人謝恩已畢。

    武宗又傳旨:“着撥庫銀三萬兩,為犒賞三軍之用。

    所有随征各軍,即着徐鳴臯暫行統帶。

    楊一清着即入閣,兼管吏部事務。

    ”楊一清與徐鳴臯複又出班謝恩。

    武宗退朝,各官也即朝散。

     次日,武宗下旨:“——着即斬首示衆。

    ”由此這賊既平,朝廷便太平無事。

    又兼楊一清入閣問事,更是内外嚴肅,君臣一德,同心共治太平天下。

    按下慢表。

     且說宸濠自七子十三生、十二位英雄破了餘半仙的迷魂陣,宸濠雖也稍為斂迹,但那謀叛之心,卻未嘗一日或忘。

    接着,又探聽得楊一清讨平——,徐鳴臯等皆為朝廷所用,因此不敢倉卒舉兵,隻得潛蓄叛黨,以待時日。

    這且不表。

     卻說張永自随楊一清讨平——,武宗即寵幸異常,由此日與江彬用事。

    江彬欲攘永權,累導武宗遠遊。

    武宗為彬所惑,于是巡幸不時。

    又兼義子錢甯用事,朝政幾又濁亂。

    會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宮災,八月京師地震,十二年夏京師大旱。

    楊一清既入閣問事,見此連年災異,不敢隐忍;又因武宗巡幸不時,朝臣屢谏不聽。

    不得已上疏奏陳時政,譏切錢甯、江彬近幸等人。

    錢甯、江彬切齒痛恨,江彬因說道:“楊一清這老匹夫如此可惡!怎得設個法兒,将這老匹夫趕出,我輩才可為所欲為。

    ”錢甯道:“這卻不難,可如此如此,包管那老匹夫不久就要見罪于聖上了。

    ” 過了兩日,果有優人造成蜚語,妄說楊一清妄議國政,跋扈朝廷,奴隸廷臣,交通外黨。

    卻好這日武宗張樂飲宴,優人便将所造各蜚語乘間報之,武宗果相信不疑,次日上朝,面責楊一清各事。

    楊一清當下吓得汗流浃背,即碰頭奏道:“臣世受國恩,雖肝腦塗地。

    不足報于萬一,臣又何敢跋扈朝廷,擅攬國政?尚乞聖上明查暗訪。

    果有前項各事,請治臣以不臣之罪;若無此事,必有近幸妄造蜚語,以惑主聽,亦請聖上務查造語之人,治以誣蔑之罪,則國家幸甚,微臣幸甚。

    ”武宗聞奏,便望楊一清笑道:“朕前言戲之耳,卿何必如此認真耶?朕豈不知卿之為人素稱忠直,而顧有如此之妄乎?卿毋介意便了。

    ”楊一清當下又碰頭謝罪道:“臣誠有罪,惟願聖上親賢臣、遠小人,臣雖碎身粉骨,亦所願耳。

    臣不勝昧死以奏。

    ”武宗聞奏,不覺微有不悅,道:“卿所奏‘親賢臣,遠小人’二語,賢臣自宜親近,但不知朕所親小人者何在,想卿有所見聞耳。

    ”楊一清見問,知武宗不悅,趕着碰頭奏道:“聰明神聖,莫如陛下,豈不知親賢臣、遠小人?原不足為臣慮。

    臣所以不得不奏者,欲陛下防之于将來,不必為小人所惑,臣亦庶幾報恩于陛下耳。

    幸陛下察之。

    ”武宗見楊一清說得委婉,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