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84回 李智誠獻書詐降 楊元帥運籌決勝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一枝梅用了金蟬落馬計,殺死薛文耀,複又跳上馬,與賊兵厮殺,掄動镔鐵大砍刀,便如砍瓜切菜一般,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那些賊兵,碰着的皆作無頭之鬼。
魏光達此時腿上也中了一刀,不敢戀戰,急急逃出重圍走了。
王文龍見魏光達敗走,薛文耀被殺,他便奮勇又殺進來。
一枝梅見了王文龍,恨不能生啖其肉,又舞動大砍刀,與王文龍對殺起來。
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見賊兵紛紛倒退,沖進兩騎馬來。
一枝梅瞥眼看見包行恭、徐壽殺到,一枝梅在馬上大喊道:“速來殺賊,我們可奮勇去搶城。
”說着,隻見包行恭、徐壽那四把刀,真是神山鬼沒,殺個不了。
三人便會合一處,大殺起來。
王文龍見勢不好,死力接戰,反被包行恭等三人圍住,不能脫身。
那些賊兵又紛紛退了下去,隻站得遠遠的在那裡呐喊——在城頭上,遠遠看見王文龍反被敵人圍住厮殺,急令溫世保、高銘、孫康、孫傑出來接應。
王文龍正在危急,幸虧溫世保等殺出城來,将他救出重圍。
一枝梅等三人複又趕殺了一陣,這才嗚金收軍。
這一場惡戰,隻殺得屍如山積,血流成河。
一枝梅等大獲全勝,掌了得勝鼓回營。
當下楊元帥代他三人記了功,便令各回本帳安歇,不表。
且說王文龍大敗而回,見了——,好不羞恥。
計點兵丁,已傷了十分之七。
王文龍因此大敗了一陣。
便被自刎,——忙攔道:“今日之敗,非将軍之過也,實在敵人勇猛過人,難于取勝。
為今之計,怎麼設個法兒,才可将敵軍打敗呢?楊一清一日不死,孤一日難安。
”李智誠在旁說道:“主公放心。
某有一計,管教主公穩據鞏昌,楊一清束手待縛。
”——道:“軍師有何妙計,便請見教。
”李智誠道;“今日雖大敗一陣,其計即出于此。
某明日便遺書詐降,暗約楊一清裡應外合,再以利害說之,他必深信無疑。
等他前來攻城,那時可出奇兵将他擒住。
主将既已遭擒,衆将尚何足慮,然後再另設計圖之,大事可定矣。
”——聽罷大喜,随即将書寫好,差了心腹小軍前去投遞。
此時業已天晚,那小軍急急出城,跑到大營,先與守營官說明原委。
守營官進帳,與楊元帥禀道:“今有城中小軍,前來投書,雲有機密事面禀。
”楊元帥聞言,即令傳他進來。
守營官退下,走到營門外,将投書的小軍帶了進去。
那小軍一見楊帥,便跪在下面,口中說道:“小的奉了軍師之命,前來下書,求元帥觀看,萬萬不可洩漏。
”元帥道:“書在那裡?可呈上來。
”那小軍便在身上掏出,就遞上去。
楊元帥将書拆開一看,隻見上寫着道: 行軍參謀李智誠謹再拜上書于楊大元戎足下:某以一介書生,本不敢心存異志,乃迫于叛王之勢,強為參謀,明知畫虎不成,反受其害。
今者軍麾-止,某早拟投誠部下,借贖前愆。
惜未得其便,故不敢卒然趨前。
日間一戰,已足令叛王喪膽,茲者各将俱有退志。
某敢布微忱,明日三更,便請大兵直搗,某當令心腹開門迎接,刀矛所指,叛王可擒矣。
謹布區區,聊當贖罪,如蒙傳谕,乞告來人。
匆促倉皇,書不盡意。
謹白。
楊元帥将書看過,便與來人說道:“你回去上覆你家軍師,就說書中之意,本帥已經知道,叫他切切不可誤約。
” 那小軍答應着,回城去了。
到了城中,将楊元帥答應的話說了一遍。
李智誠與——大喜,随命魏光達帶領五百校刀手埋伏月城裡面,但見楊一清進城,即便将他圍住,能捉活的更好,不能務要将他殺死,算你頭功;又命溫世保、高銘各帶兵馬二千,暗暗出城,明日三更,等敵營各軍前來攻城,
那些賊兵,碰着的皆作無頭之鬼。
魏光達此時腿上也中了一刀,不敢戀戰,急急逃出重圍走了。
王文龍見魏光達敗走,薛文耀被殺,他便奮勇又殺進來。
一枝梅見了王文龍,恨不能生啖其肉,又舞動大砍刀,與王文龍對殺起來。
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見賊兵紛紛倒退,沖進兩騎馬來。
一枝梅瞥眼看見包行恭、徐壽殺到,一枝梅在馬上大喊道:“速來殺賊,我們可奮勇去搶城。
”說着,隻見包行恭、徐壽那四把刀,真是神山鬼沒,殺個不了。
三人便會合一處,大殺起來。
王文龍見勢不好,死力接戰,反被包行恭等三人圍住,不能脫身。
那些賊兵又紛紛退了下去,隻站得遠遠的在那裡呐喊——在城頭上,遠遠看見王文龍反被敵人圍住厮殺,急令溫世保、高銘、孫康、孫傑出來接應。
王文龍正在危急,幸虧溫世保等殺出城來,将他救出重圍。
一枝梅等三人複又趕殺了一陣,這才嗚金收軍。
這一場惡戰,隻殺得屍如山積,血流成河。
一枝梅等大獲全勝,掌了得勝鼓回營。
當下楊元帥代他三人記了功,便令各回本帳安歇,不表。
且說王文龍大敗而回,見了——,好不羞恥。
計點兵丁,已傷了十分之七。
王文龍因此大敗了一陣。
便被自刎,——忙攔道:“今日之敗,非将軍之過也,實在敵人勇猛過人,難于取勝。
為今之計,怎麼設個法兒,才可将敵軍打敗呢?楊一清一日不死,孤一日難安。
”李智誠在旁說道:“主公放心。
某有一計,管教主公穩據鞏昌,楊一清束手待縛。
”——道:“軍師有何妙計,便請見教。
”李智誠道;“今日雖大敗一陣,其計即出于此。
某明日便遺書詐降,暗約楊一清裡應外合,再以利害說之,他必深信無疑。
等他前來攻城,那時可出奇兵将他擒住。
主将既已遭擒,衆将尚何足慮,然後再另設計圖之,大事可定矣。
”——聽罷大喜,随即将書寫好,差了心腹小軍前去投遞。
此時業已天晚,那小軍急急出城,跑到大營,先與守營官說明原委。
守營官進帳,與楊元帥禀道:“今有城中小軍,前來投書,雲有機密事面禀。
”楊元帥聞言,即令傳他進來。
守營官退下,走到營門外,将投書的小軍帶了進去。
那小軍一見楊帥,便跪在下面,口中說道:“小的奉了軍師之命,前來下書,求元帥觀看,萬萬不可洩漏。
”元帥道:“書在那裡?可呈上來。
”那小軍便在身上掏出,就遞上去。
楊元帥将書拆開一看,隻見上寫着道: 行軍參謀李智誠謹再拜上書于楊大元戎足下:某以一介書生,本不敢心存異志,乃迫于叛王之勢,強為參謀,明知畫虎不成,反受其害。
今者軍麾-止,某早拟投誠部下,借贖前愆。
惜未得其便,故不敢卒然趨前。
日間一戰,已足令叛王喪膽,茲者各将俱有退志。
某敢布微忱,明日三更,便請大兵直搗,某當令心腹開門迎接,刀矛所指,叛王可擒矣。
謹布區區,聊當贖罪,如蒙傳谕,乞告來人。
匆促倉皇,書不盡意。
謹白。
楊元帥将書看過,便與來人說道:“你回去上覆你家軍師,就說書中之意,本帥已經知道,叫他切切不可誤約。
” 那小軍答應着,回城去了。
到了城中,将楊元帥答應的話說了一遍。
李智誠與——大喜,随命魏光達帶領五百校刀手埋伏月城裡面,但見楊一清進城,即便将他圍住,能捉活的更好,不能務要将他殺死,算你頭功;又命溫世保、高銘各帶兵馬二千,暗暗出城,明日三更,等敵營各軍前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