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83回 鹪寄生力辭楊元帥 王文龍巧激一枝梅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鹪寄生将丹丸與周湘帆服下,不到兩刻,說也奇怪,隻聽周湘帆腹内骨碌碌響了一陣,忽然翻轉身,向着床外口一張,哇的一聲,吐了許多黑水,登時清醒過來。
二目睜開,但見鹪寄生坐在一旁,周湘帆一見,便開口問道:“師父,你老人家何時來的?”鹪寄生便将上項的話說了一遍。
周湘帆才知自己的命多虧鹪寄生救活,登時便要下床叩謝。
鹪寄生忙止道:“不可鬧此虛文,還須靜養三日,方可全愈複元。
你且卧下靜養,我們到外面坐罷。
”楊元帥也止住周湘帆,不可勞動,周湘帆隻得說了一聲“再謝”。
楊元帥便留王能、李武在那裡照應,于是又一同來到大帳,仍然分賓坐下。
楊元帥向鹪寄生緻謝道;“周将軍多蒙解救,本帥實是銘感難忘。
”鹪寄生讓道:“此乃貧道分内之事,何足挂齒。
所幸周将軍現已無礙,貧道也算不虛此一走。
”楊元帥便命設筵款待,鹪寄生再三辭謝道:“貧道尚欲雲遊,就此告别,日後再會便了。
”楊元帥道:“難得高士翩然而來,本帥東道未伸,那有就去之理。
本帥還有一言奉告:方今幹戈擾攘之秋,正志士有為之日。
叛王未獲,衆過未擒,某識淺才流,還乞高士不棄,以國家為心,共圖道賊,則國家幸甚,某之幸甚。
高士何可惠然而來,幡然遽去呢?”鹪寄生道:“貧道疏懶性成,正如野鶴閑雲,到處栖息。
現在叛王氣數業已将終,得元帥與諸位将軍共力鋤奸,不日行将珍滅。
惟叛王有個心腹的賊将,名喚周昂,現在尚未到來,不久必到。
此人武藝高強,智謀深遠,将來到此,必有一番惡戰,那時元帥務要小心。
然亦不過螢火之光而已,斷不能成其大事。
彼時自有人暗助元帥,生擒于他。
為今之計,貧道預存丹藥數粒,設有需用,可照貧道那樣治法,必然有效。
貧道話盡于此,不敢再饒舌了,望元帥寬宥,即便放貧道出營,以遂本願。
”說着,就将丹藥取出,交給楊元帥收好,便即告辭。
楊元帥道:“高土既如此高尚,某本不敢強留,惟東道未伸,務要屈留半日,聊敬地主之誼,其他斷不敢再拂雅意。
不識高士尚蒙俯允否?”鹪寄生見楊元帥如此殷勤,不便再拂盛意,當下答應道。
“既蒙元帥如此厚待、貧道當遵命便了。
”楊元帥大喜,即刻命人擺出筵宴,大家痛飲了一回,俱各盡歡而散。
鹪寄生也就于席散後,告辭出營去了,楊元帥等人送出大營而别。
再說——見連日攻打,兩軍皆不分勝負,便與李智誠道;“似此相持,何日才可得手?諸君有何妙計,不妨各抒所長,俾早日将楊一清這班匹夫置于死地,便可長驅大進。
不然師老無功,如之奈何!”隻見王文龍上前說道:“末将卻有一計,明日可急急分兵兩枚,暗暗埋伏城外。
末将便去挑戰,誘他前來攻城,那時便合力圍去。
雖不能令他全軍覆沒,也可傷他兩員大将,聊挫銳氣,然後再另設計謀擒之。
”——聞言說道:“将軍此計雖好,但敵軍慣用誘敵之計,恐不能瞞過他來,這便如何是好?”王文龍道。
“王爺如以為然,即令分兵前去埋伏。
末将明日若不能使敵人中計,願甘軍令。
”——大喜,遂即傳令出去,令薛文耀帶領一千撓戈長槍手,暗伏南門外關帝廟内,隻聽城頭上号炮一響,便沖殺出來,圍裹來将,務要合力擒提,如違令者斬;又命魏光達帶領五百弓箭手、五百校刀手,在北門外雌雞坡埋伏,但聽城中号炮一響,即便擁殺出來,校刀手在前,弓箭手在後,以斷敵軍接應,務要奮力接殺,如違令者立斬。
薛文耀、魏光達得令而去。
到了半夜,即将兩枝兵悄悄的偷出城來埋伏。
次日,王文龍便去索戰。
一枝梅即披挂上馬,随後楊元帥也率同各将一齊出來。
内中即有周湘帆、徐鳴臯因槍傷未曾全愈,其餘狄洪道、楊小舫、王
二目睜開,但見鹪寄生坐在一旁,周湘帆一見,便開口問道:“師父,你老人家何時來的?”鹪寄生便将上項的話說了一遍。
周湘帆才知自己的命多虧鹪寄生救活,登時便要下床叩謝。
鹪寄生忙止道:“不可鬧此虛文,還須靜養三日,方可全愈複元。
你且卧下靜養,我們到外面坐罷。
”楊元帥也止住周湘帆,不可勞動,周湘帆隻得說了一聲“再謝”。
楊元帥便留王能、李武在那裡照應,于是又一同來到大帳,仍然分賓坐下。
楊元帥向鹪寄生緻謝道;“周将軍多蒙解救,本帥實是銘感難忘。
”鹪寄生讓道:“此乃貧道分内之事,何足挂齒。
所幸周将軍現已無礙,貧道也算不虛此一走。
”楊元帥便命設筵款待,鹪寄生再三辭謝道:“貧道尚欲雲遊,就此告别,日後再會便了。
”楊元帥道:“難得高士翩然而來,本帥東道未伸,那有就去之理。
本帥還有一言奉告:方今幹戈擾攘之秋,正志士有為之日。
叛王未獲,衆過未擒,某識淺才流,還乞高士不棄,以國家為心,共圖道賊,則國家幸甚,某之幸甚。
高士何可惠然而來,幡然遽去呢?”鹪寄生道:“貧道疏懶性成,正如野鶴閑雲,到處栖息。
現在叛王氣數業已将終,得元帥與諸位将軍共力鋤奸,不日行将珍滅。
惟叛王有個心腹的賊将,名喚周昂,現在尚未到來,不久必到。
此人武藝高強,智謀深遠,将來到此,必有一番惡戰,那時元帥務要小心。
然亦不過螢火之光而已,斷不能成其大事。
彼時自有人暗助元帥,生擒于他。
為今之計,貧道預存丹藥數粒,設有需用,可照貧道那樣治法,必然有效。
貧道話盡于此,不敢再饒舌了,望元帥寬宥,即便放貧道出營,以遂本願。
”說着,就将丹藥取出,交給楊元帥收好,便即告辭。
楊元帥道:“高土既如此高尚,某本不敢強留,惟東道未伸,務要屈留半日,聊敬地主之誼,其他斷不敢再拂雅意。
不識高士尚蒙俯允否?”鹪寄生見楊元帥如此殷勤,不便再拂盛意,當下答應道。
“既蒙元帥如此厚待、貧道當遵命便了。
”楊元帥大喜,即刻命人擺出筵宴,大家痛飲了一回,俱各盡歡而散。
鹪寄生也就于席散後,告辭出營去了,楊元帥等人送出大營而别。
再說——見連日攻打,兩軍皆不分勝負,便與李智誠道;“似此相持,何日才可得手?諸君有何妙計,不妨各抒所長,俾早日将楊一清這班匹夫置于死地,便可長驅大進。
不然師老無功,如之奈何!”隻見王文龍上前說道:“末将卻有一計,明日可急急分兵兩枚,暗暗埋伏城外。
末将便去挑戰,誘他前來攻城,那時便合力圍去。
雖不能令他全軍覆沒,也可傷他兩員大将,聊挫銳氣,然後再另設計謀擒之。
”——聞言說道:“将軍此計雖好,但敵軍慣用誘敵之計,恐不能瞞過他來,這便如何是好?”王文龍道。
“王爺如以為然,即令分兵前去埋伏。
末将明日若不能使敵人中計,願甘軍令。
”——大喜,遂即傳令出去,令薛文耀帶領一千撓戈長槍手,暗伏南門外關帝廟内,隻聽城頭上号炮一響,便沖殺出來,圍裹來将,務要合力擒提,如違令者斬;又命魏光達帶領五百弓箭手、五百校刀手,在北門外雌雞坡埋伏,但聽城中号炮一響,即便擁殺出來,校刀手在前,弓箭手在後,以斷敵軍接應,務要奮力接殺,如違令者立斬。
薛文耀、魏光達得令而去。
到了半夜,即将兩枝兵悄悄的偷出城來埋伏。
次日,王文龍便去索戰。
一枝梅即披挂上馬,随後楊元帥也率同各将一齊出來。
内中即有周湘帆、徐鳴臯因槍傷未曾全愈,其餘狄洪道、楊小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