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
關燈
小
中
大
相脫脫之請也。
按此又一脫脫,乃馬劄兒台之子。
因左相伯顔既誅唐其勢,獨秉國鈞,專權自恣,脫脫乃伯顔從子,慮禍及己,深以為憂,乃問其父馬劄兒台,當于伯父未敗時圖之,父以為然。
脫脫未決,又質之于其師吳直方,吳直方曰:“此大義滅親之舉也!”正值伯顔構陷郯王,又擅貶宜讓、威順二王,帝不勝其忿,決意逐之。
脫脫始以帝出獵,用宿衛兵拘伯顔于京城,草诏榜其罪狀,黜為河南左丞相,徙之蒙化,伯顔中途遂死。
帝任脫脫為左丞相,錄軍國重事。
帝始憶及文宗謀為不軌,緻明宗暴殂于旺忽察都,乃撤去文宗廟主,徙太皇太後于遠州,放故太子燕帖古思于高麗。
太皇太後乃大悔恨曰:“惜不用燕鐵木兒之言,以至于此!”燕鐵木兒子孫,盡行誅戮。
凡禦史台臣有谏者,帝辄誅之,以報宿恨。
帝又遣使至沙州,暗護生母柳氏及趙完普等親屬至京,欲尊養之。
使臣未至,而完普、柳氏先卒。
帝恸悼不已,诏移至燕京,厚葬之,俱有封贈,親臨祭奠,廷臣未喻其意也。
至正十一年,黃河決,脫脫乃大集群臣,廷議河防一事,紛紛衆論,無所折衷,惟漕運使賈魯,以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複故道,工不大興,害不能已。
脫脫奏知,帝遂遣工部尚書成遵,大司農秃魯等巡行視河,議其疏塞之方以聞。
成遵等乃自濟濮、汴梁、大名諸處,行數千裡,掘井以量高下,測岸以究淺深。
博采輿論,以為黃河故道,斷不可複。
山東連年歲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萬衆于此地,恐他日之憂,更有大于河患。
時賈魯先與脫脫言:“此役自關丞相一語已決,況成遵等,采河南北童謠有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殆欲以此語驚撼丞相耳!”及聞成遵等議,脫脫怒曰:“汝謂民将反,民即反耶?”自辰至酉,議不能決。
明日執政皆謂成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自有人任責,公勿多言。
”成遵曰:“腕可斷,議不可易。
”脫脫遂奏出成遵為河間鹽運使,诏開黃河故道。
以賈魯為工部尚書,充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自黃陵岡南達白茅,放于黃固哈隻等口,又自黃陵西,至楊青村,凡二百八十裡有奇,興工五閱月而堤成,河複故道。
超授賈魯為集賢大學士,脫脫為太傅,賜世襲“答刺罕”之号,其餘賞赉有差。
誰知賈魯治河,于黃陵岡鑿山開道,拆毀民居,驅逐搬徙,果然掘出石人一隻眼。
所拆毀處,恰是妖人劉福通所居。
福通久以白蓮會燒香惑衆,奉栾城人韓山童為主,詭言天下大亂,山童乃彌勒佛下生,當為中國之主。
河南及江淮愚民,翕然信之。
事覺,官捕之甚急,山童被擒。
福通煽動開河丁夫,以紅巾為号,遂據朱臯,攻破羅山、真陽、确山等處。
又陷汝甯府,及息州、光州,衆至十萬。
福通乃迎山童之子韓林兒至,立為帝,号小明王,建都毫州,國号曰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為皇太後,劉福通為平章,亂自此始矣。
按此又一脫脫,乃馬劄兒台之子。
因左相伯顔既誅唐其勢,獨秉國鈞,專權自恣,脫脫乃伯顔從子,慮禍及己,深以為憂,乃問其父馬劄兒台,當于伯父未敗時圖之,父以為然。
脫脫未決,又質之于其師吳直方,吳直方曰:“此大義滅親之舉也!”正值伯顔構陷郯王,又擅貶宜讓、威順二王,帝不勝其忿,決意逐之。
脫脫始以帝出獵,用宿衛兵拘伯顔于京城,草诏榜其罪狀,黜為河南左丞相,徙之蒙化,伯顔中途遂死。
帝任脫脫為左丞相,錄軍國重事。
帝始憶及文宗謀為不軌,緻明宗暴殂于旺忽察都,乃撤去文宗廟主,徙太皇太後于遠州,放故太子燕帖古思于高麗。
太皇太後乃大悔恨曰:“惜不用燕鐵木兒之言,以至于此!”燕鐵木兒子孫,盡行誅戮。
凡禦史台臣有谏者,帝辄誅之,以報宿恨。
帝又遣使至沙州,暗護生母柳氏及趙完普等親屬至京,欲尊養之。
使臣未至,而完普、柳氏先卒。
帝恸悼不已,诏移至燕京,厚葬之,俱有封贈,親臨祭奠,廷臣未喻其意也。
至正十一年,黃河決,脫脫乃大集群臣,廷議河防一事,紛紛衆論,無所折衷,惟漕運使賈魯,以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複故道,工不大興,害不能已。
脫脫奏知,帝遂遣工部尚書成遵,大司農秃魯等巡行視河,議其疏塞之方以聞。
成遵等乃自濟濮、汴梁、大名諸處,行數千裡,掘井以量高下,測岸以究淺深。
博采輿論,以為黃河故道,斷不可複。
山東連年歲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萬衆于此地,恐他日之憂,更有大于河患。
時賈魯先與脫脫言:“此役自關丞相一語已決,況成遵等,采河南北童謠有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殆欲以此語驚撼丞相耳!”及聞成遵等議,脫脫怒曰:“汝謂民将反,民即反耶?”自辰至酉,議不能決。
明日執政皆謂成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自有人任責,公勿多言。
”成遵曰:“腕可斷,議不可易。
”脫脫遂奏出成遵為河間鹽運使,诏開黃河故道。
以賈魯為工部尚書,充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自黃陵岡南達白茅,放于黃固哈隻等口,又自黃陵西,至楊青村,凡二百八十裡有奇,興工五閱月而堤成,河複故道。
超授賈魯為集賢大學士,脫脫為太傅,賜世襲“答刺罕”之号,其餘賞赉有差。
誰知賈魯治河,于黃陵岡鑿山開道,拆毀民居,驅逐搬徙,果然掘出石人一隻眼。
所拆毀處,恰是妖人劉福通所居。
福通久以白蓮會燒香惑衆,奉栾城人韓山童為主,詭言天下大亂,山童乃彌勒佛下生,當為中國之主。
河南及江淮愚民,翕然信之。
事覺,官捕之甚急,山童被擒。
福通煽動開河丁夫,以紅巾為号,遂據朱臯,攻破羅山、真陽、确山等處。
又陷汝甯府,及息州、光州,衆至十萬。
福通乃迎山童之子韓林兒至,立為帝,号小明王,建都毫州,國号曰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為皇太後,劉福通為平章,亂自此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