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
關燈
小
中
大
”薛老謝之百金。
未幾,而薛老家三被回祿,皆見邊留翁父女三人因風縱火,而薛老之子,與一富室冉姓者聯姻,冉故縣中惡胥,虎而翼者也。
薛子偶斥其妻,其妻恚甚,投缳而死。
冉至,将薛老夫婦并其子縛而捶之,窘辱萬狀。
始拴其子去,鳴于官,陷于獄中。
薛老上下行賄,直破千餘金,始得其子出獄。
薛老一日偶見邊留翁夫婦,偕數人持黑索者至,薛老不覺失驚,謂其婦曰:“邊親家來矣!”其婦應之,登時夫婦俱死。
薛子即請高談生葬于袕内,又重謝以百金。
不數月,雷轟其冢,陷入地者丈餘,竟成深潭。
而冉富室仍不忘舊仇,以登州府劫饷一盜,扳薛子入案,竟坐大辟,其女之憤始洩。
而高談生仍徜徉事外,東處覓龍,西家尋袕,其設局騙人金錢,猶其小焉者也。
又傳其徒數十人,一味走富室,謊愚民,串地棍,買絕地,各處皆翕然從風,争相緻之。
竟有推高談生以地行仙者,後為仇家所殺,肢解之而去。
山東廉訪使許思敬聞之大怒,立饬郡縣,嚴究青烏之黨,以泰定二年正月入觐,請将族葬之制,頒行天下,禁止陰陽家相地邪語,上疏奏曰:臣聞術數之學,凡有濟于世者,皆律所不禁,而獨似是而非。
言僞而辯者,不可不大為之防。
恐其以赝而亂真也。
夫古之葬者,不封不樹。
後世聖人制禮,始葬祭并用。
而葬欲吉壤,蔔之而已。
使沒者得其安,生者遂其願,非如近世所雲,辄以朽骨為名利階也。
竊以青烏指南之術,原本邪說。
而衆生必死,死必歸土,自倡為富貴利益之說,以忻動人心。
無論蚩蚩者氓,入其局中,即缙紳詩禮之家,亦罔不堅持其說,以為玉尺錦囊諸書,悉本乎河洛皇極,足表裡乎聖經,豈不謬哉?伏維陛下——宏天地之量,并日月之明,頒行葬制,永定畫一之規,禁止邪辭,免生伎倆之技,以奠人之心,以正風俗,則渾穆敦厚之象,未必不再見于今日也。
臣無任激切屏營之至。
帝覽奏善之,即诏發行省:“凡葬者,俱依族葬之制。
其有妄談風水者,一律禁止。
行省若不嚴行屏息,禦史台臣,用以上聞。
” 陰陽家學問,容或有之。
若一味堅持其說,則過矣。
夫親在,則以親為可有可無之人;親沒,則以親為求富求貴之具,心地若此,尚可問乎?談風水者,可以寤矣。
曾見有人題金山郭璞墓,詩雲:雲根浮浪花,生氣來何處? 上有古碑存,葬師郭璞墓。
曉世之意,隐然言外,所謂但見戴紗帽者來看地,不見戴紗帽者來上墳也,故後賢有造生圹詩雲:莫笑先賢造化台,何人不向此中來? 譬如華屋身将住,可否梅花手自裁? 三闆暫教風日閉,一門直待子孫開。
香山墳畔泥濘酒,先與群公醉幾回。
風水之說既不足信,至選吉擇日,尤可笑者。
後賢亦有詩雲:何須六甲蔔王匡,心是功曹善主張。
展氏自知無隐慝,呂才從不信陰陽。
燕藏戊已巢雖穩,人守庚申道亦亡。
豈若信天翁最好,一生所到是康莊。
觀此,則選吉擇日之說,亦甚無謂。
杭州有吳東升者,百夫長也,頗善詞翰,年八十,臨終曾作詩曰:囑咐兒孫送我終,衣裳棺-莫豐隆。
停喪隻可經旬外,出殡須行徑路中。
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 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兇。
嘻!武弁有此,殆有過人才識,而隐于百夫長者。
未幾,而薛老家三被回祿,皆見邊留翁父女三人因風縱火,而薛老之子,與一富室冉姓者聯姻,冉故縣中惡胥,虎而翼者也。
薛子偶斥其妻,其妻恚甚,投缳而死。
冉至,将薛老夫婦并其子縛而捶之,窘辱萬狀。
始拴其子去,鳴于官,陷于獄中。
薛老上下行賄,直破千餘金,始得其子出獄。
薛老一日偶見邊留翁夫婦,偕數人持黑索者至,薛老不覺失驚,謂其婦曰:“邊親家來矣!”其婦應之,登時夫婦俱死。
薛子即請高談生葬于袕内,又重謝以百金。
不數月,雷轟其冢,陷入地者丈餘,竟成深潭。
而冉富室仍不忘舊仇,以登州府劫饷一盜,扳薛子入案,竟坐大辟,其女之憤始洩。
而高談生仍徜徉事外,東處覓龍,西家尋袕,其設局騙人金錢,猶其小焉者也。
又傳其徒數十人,一味走富室,謊愚民,串地棍,買絕地,各處皆翕然從風,争相緻之。
竟有推高談生以地行仙者,後為仇家所殺,肢解之而去。
山東廉訪使許思敬聞之大怒,立饬郡縣,嚴究青烏之黨,以泰定二年正月入觐,請将族葬之制,頒行天下,禁止陰陽家相地邪語,上疏奏曰:臣聞術數之學,凡有濟于世者,皆律所不禁,而獨似是而非。
言僞而辯者,不可不大為之防。
恐其以赝而亂真也。
夫古之葬者,不封不樹。
後世聖人制禮,始葬祭并用。
而葬欲吉壤,蔔之而已。
使沒者得其安,生者遂其願,非如近世所雲,辄以朽骨為名利階也。
竊以青烏指南之術,原本邪說。
而衆生必死,死必歸土,自倡為富貴利益之說,以忻動人心。
無論蚩蚩者氓,入其局中,即缙紳詩禮之家,亦罔不堅持其說,以為玉尺錦囊諸書,悉本乎河洛皇極,足表裡乎聖經,豈不謬哉?伏維陛下——宏天地之量,并日月之明,頒行葬制,永定畫一之規,禁止邪辭,免生伎倆之技,以奠人之心,以正風俗,則渾穆敦厚之象,未必不再見于今日也。
臣無任激切屏營之至。
帝覽奏善之,即诏發行省:“凡葬者,俱依族葬之制。
其有妄談風水者,一律禁止。
行省若不嚴行屏息,禦史台臣,用以上聞。
” 陰陽家學問,容或有之。
若一味堅持其說,則過矣。
夫親在,則以親為可有可無之人;親沒,則以親為求富求貴之具,心地若此,尚可問乎?談風水者,可以寤矣。
曾見有人題金山郭璞墓,詩雲:雲根浮浪花,生氣來何處? 上有古碑存,葬師郭璞墓。
曉世之意,隐然言外,所謂但見戴紗帽者來看地,不見戴紗帽者來上墳也,故後賢有造生圹詩雲:莫笑先賢造化台,何人不向此中來? 譬如華屋身将住,可否梅花手自裁? 三闆暫教風日閉,一門直待子孫開。
香山墳畔泥濘酒,先與群公醉幾回。
風水之說既不足信,至選吉擇日,尤可笑者。
後賢亦有詩雲:何須六甲蔔王匡,心是功曹善主張。
展氏自知無隐慝,呂才從不信陰陽。
燕藏戊已巢雖穩,人守庚申道亦亡。
豈若信天翁最好,一生所到是康莊。
觀此,則選吉擇日之說,亦甚無謂。
杭州有吳東升者,百夫長也,頗善詞翰,年八十,臨終曾作詩曰:囑咐兒孫送我終,衣裳棺-莫豐隆。
停喪隻可經旬外,出殡須行徑路中。
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 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兇。
嘻!武弁有此,殆有過人才識,而隐于百夫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