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
關燈
小
中
大
唐室直臣,甯長卧地下,死而無知耶?”一面哭,一面訴,淚如湧泉,淚盡繼之以血。
四顧無人,覺宿鳥為之悲鳴,林木為之凄側。
哭訴一會,正欲就墓前觸石而死,忽來一書生問曰:“娘子毋乃失金者乎?”崔氏急應之曰:“然。
”書生曰:“汝金為我拾得,可随我入城,行當還女。
”崔氏聞言,如身至鬼門死去複生,叩頭不已。
書生止之,徐步而去。
崔氏倉猝間,亦未叩其姓氏。
此人乃東蘭州軒轅生,名固,同一友華生,名國選者,應舉将入武都。
偶過劉-墓前,拾得一囊。
啟之,内有五十金。
華生喜出望外,謂軒轅生曰:“吾二人仆馬之費,盡有赢餘。
”軒轅生曰:“不可,此金安知為富貴人所失乎,為被難人所失乎,若富貴人所失,用之固為不義;若為被難之人所失,則性命死生,皆系之矣。
”華生大笑曰:“兄何其迂,非盜非奪,自我拾之,自我用之,亦複何尤?”軒轅生不以為然,回至寓所,置金囊于枕畔,終夜不寐,暗思明日,必訪其人還之。
黎明即起,仍至劉-墓前候之,恰遇崔氏尋死,問明金數皆符,引至邸中還之。
誰知華生見軒轅生有還金之意,即移寓他所,不與共事,将金囊攜去,軒轅生大-1-驚,急至華生寓所,則金已耗去過半,正色責之,乃持歸邸中。
而崔氏已望眼将穿,一見軒轅生,喜不自勝,正欲稱謝,隻見軒轅生愀然曰:“爾金已被吾友耗去過半,奈何?”崔氏聞言,重複嗚咽而泣曰:“良人身陷囹圄,前此易業取贖,因不足數,又陷月餘,始賣女得金五十,若仍不足數,則良人終無出獄之期。
”言畢,泣下如雨,軒轅生恻然久之,既而曰:“吾橐中尚有十五金,并以贈女,合計尚少數金。
”軒轅生又至城中,問各處可有東蘭州朋友,一一訪之,代為挪移。
三日後,始全數與之,崔氏千恩萬謝而去。
軒轅生以試期尚早,與逆旅主人略貸資斧,仍回慶遠東蘭州,更備仆馬之費,始赴武都。
而李櫃悶坐獄中,以為此金已失,忽見崔氏持金而至,一一說知,感泣不已。
急以金付吏,越日,釋放。
夫婦攜幼子,同出柳州,口中時時感歎軒轅生。
謂異日當銜給圖報,一心望歸融縣。
至女家視之,誰知翠雲之事,更有不測。
汪六一既得翠雲,大暢心懷,讵料其妻陰氏悍而且醋,以六一娶妾即本村李櫃之女,又聞其美,大怒,俟翠雲入門,引至内房鎖之,不通半線。
汪六一讒口流涎,無可如何。
遣人與陰氏哀懇,陰氏益大起風波,一罵三朝,一詈四夜。
汪六一伏,不敢動彈,陰氏亦并不少假辭色,汪六一服,不敢動彈,陰氏亦并不少假辭色,汪六一飲恨而已。
一日,偶至内房門隙,私窺翠雲。
忽陰氏至前,汪六一見而反走。
陰氏躁杖逐之,六一不提防,足挂屏風,一跤仆地。
陰氏近前,以杖捶無算,家人仆婦等将陰氏勸解入内。
汪六一狼狽始起,恚甚,大言曰:“吾何以生為?”語畢大慚,時邑中有臧生者,作懼内供狀嘲之,其狀雲:伏維陰盛陽衰,巾帼之雄可畏。
女強男弱,須眉之婦堪憐。
禀坤而乃以乘乾,夫綱已堕,治内更兼夫正外。
妻道何隆,風-1-斯下矣。
豈世間多燕趙佳人,教且同焉?實宇内少昂藏男子。
慨往古而已然,歎近今之更甚。
某本儒生,家傳閥閱,自信美如城北,豈期配在河東,号阃内之大将軍。
自他有耀,怕老婆之都元帥,舍我其誰?非關南國人柔,倍見北方風勁,鸠盤茶踞白蓮台上,胭脂虎卧紅錦叢中。
一言觸惱,分明太歲當頭;片語加嗔,俨似小魈破膽,抱衾-猶存觳觫,侍飲食時切悚惶。
奉命承教,早等綸音谕旨之嚴。
言聽計從,恪遵婦倡夫随之訓。
被罵總莫妙妝呆,動怒又何妨陪笑?出必告,似哀猿唳月;反必面,如餓馬奔槽。
可駭者,平時聲若洪鐘,到妻前而不聞其響;可憐者,縱爾勃然盛怒,入房中而忽改其容,誠何心哉,良有以也。
兼之娘子每抱采薪之憂,卑人獨盡割股之孝。
茶湯自進,不同保母之頻呼?藥石親調,無此梅香之偷懶。
體心着
四顧無人,覺宿鳥為之悲鳴,林木為之凄側。
哭訴一會,正欲就墓前觸石而死,忽來一書生問曰:“娘子毋乃失金者乎?”崔氏急應之曰:“然。
”書生曰:“汝金為我拾得,可随我入城,行當還女。
”崔氏聞言,如身至鬼門死去複生,叩頭不已。
書生止之,徐步而去。
崔氏倉猝間,亦未叩其姓氏。
此人乃東蘭州軒轅生,名固,同一友華生,名國選者,應舉将入武都。
偶過劉-墓前,拾得一囊。
啟之,内有五十金。
華生喜出望外,謂軒轅生曰:“吾二人仆馬之費,盡有赢餘。
”軒轅生曰:“不可,此金安知為富貴人所失乎,為被難人所失乎,若富貴人所失,用之固為不義;若為被難之人所失,則性命死生,皆系之矣。
”華生大笑曰:“兄何其迂,非盜非奪,自我拾之,自我用之,亦複何尤?”軒轅生不以為然,回至寓所,置金囊于枕畔,終夜不寐,暗思明日,必訪其人還之。
黎明即起,仍至劉-墓前候之,恰遇崔氏尋死,問明金數皆符,引至邸中還之。
誰知華生見軒轅生有還金之意,即移寓他所,不與共事,将金囊攜去,軒轅生大-1-驚,急至華生寓所,則金已耗去過半,正色責之,乃持歸邸中。
而崔氏已望眼将穿,一見軒轅生,喜不自勝,正欲稱謝,隻見軒轅生愀然曰:“爾金已被吾友耗去過半,奈何?”崔氏聞言,重複嗚咽而泣曰:“良人身陷囹圄,前此易業取贖,因不足數,又陷月餘,始賣女得金五十,若仍不足數,則良人終無出獄之期。
”言畢,泣下如雨,軒轅生恻然久之,既而曰:“吾橐中尚有十五金,并以贈女,合計尚少數金。
”軒轅生又至城中,問各處可有東蘭州朋友,一一訪之,代為挪移。
三日後,始全數與之,崔氏千恩萬謝而去。
軒轅生以試期尚早,與逆旅主人略貸資斧,仍回慶遠東蘭州,更備仆馬之費,始赴武都。
而李櫃悶坐獄中,以為此金已失,忽見崔氏持金而至,一一說知,感泣不已。
急以金付吏,越日,釋放。
夫婦攜幼子,同出柳州,口中時時感歎軒轅生。
謂異日當銜給圖報,一心望歸融縣。
至女家視之,誰知翠雲之事,更有不測。
汪六一既得翠雲,大暢心懷,讵料其妻陰氏悍而且醋,以六一娶妾即本村李櫃之女,又聞其美,大怒,俟翠雲入門,引至内房鎖之,不通半線。
汪六一讒口流涎,無可如何。
遣人與陰氏哀懇,陰氏益大起風波,一罵三朝,一詈四夜。
汪六一伏,不敢動彈,陰氏亦并不少假辭色,汪六一服,不敢動彈,陰氏亦并不少假辭色,汪六一飲恨而已。
一日,偶至内房門隙,私窺翠雲。
忽陰氏至前,汪六一見而反走。
陰氏躁杖逐之,六一不提防,足挂屏風,一跤仆地。
陰氏近前,以杖捶無算,家人仆婦等将陰氏勸解入内。
汪六一狼狽始起,恚甚,大言曰:“吾何以生為?”語畢大慚,時邑中有臧生者,作懼内供狀嘲之,其狀雲:伏維陰盛陽衰,巾帼之雄可畏。
女強男弱,須眉之婦堪憐。
禀坤而乃以乘乾,夫綱已堕,治内更兼夫正外。
妻道何隆,風-1-斯下矣。
豈世間多燕趙佳人,教且同焉?實宇内少昂藏男子。
慨往古而已然,歎近今之更甚。
某本儒生,家傳閥閱,自信美如城北,豈期配在河東,号阃内之大将軍。
自他有耀,怕老婆之都元帥,舍我其誰?非關南國人柔,倍見北方風勁,鸠盤茶踞白蓮台上,胭脂虎卧紅錦叢中。
一言觸惱,分明太歲當頭;片語加嗔,俨似小魈破膽,抱衾-猶存觳觫,侍飲食時切悚惶。
奉命承教,早等綸音谕旨之嚴。
言聽計從,恪遵婦倡夫随之訓。
被罵總莫妙妝呆,動怒又何妨陪笑?出必告,似哀猿唳月;反必面,如餓馬奔槽。
可駭者,平時聲若洪鐘,到妻前而不聞其響;可憐者,縱爾勃然盛怒,入房中而忽改其容,誠何心哉,良有以也。
兼之娘子每抱采薪之憂,卑人獨盡割股之孝。
茶湯自進,不同保母之頻呼?藥石親調,無此梅香之偷懶。
體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