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裡傳書
關燈
小
中
大
委曲将就,-以甘言,博一時清靜而已。
負義人屢言在緬甸館谷豐隆,一年之中,若肯節省,尚可餘三四百金,而貞初不信也。
伏思君以疏狂之性,未展才華,頓遭大難。
一朝失足,萬念俱灰。
又有何心矜持名節?且栖身異域,舉目誰親?月夕花晨,酒闌燈-,呼廬排悶,擁妓消愁,亦旅人常事。
或值多情倩女,知音嫠婦,彼美憐才,書生結習,未能免俗,聊複爾爾。
貞方痛憫不暇,甯效彼妒婦口吻,涉筆規諷耶。
惟念君身已非強健,情複憨癡。
彼若果以心傾,何妨竟為情死?特恐口饧齒蜜,腹劍腸冰,徒耗有用之精神;反受無窮之魔障。
私心自揣,殊為君憂,況曲蘖迷心,兼能痛腹,樗蒲遊戲,更喪文名,些小償來之财,何足為計。
所慮君以千金之體,甘自頹唐,反不若貞之釜蟻餘生,尚知自愛者何哉? 來書三月适館四兄春齋,六月仍回故地,此中原委,未得其詳。
君既與四兄為骨肉之交,相依邸舍,便可為家,何必舍此他圖?别生枝節。
況去之未久,旋複歸來,則貞所不能解者。
大丈夫處世,怨固不可深結,恩亦不宜過求。
未曾拜德之前,先思圖報之地。
四兄豪俠,人所共稱。
窺其心迹,量可超拔君于苦海中,而噓拂之,酬報之機,貞心早為區畫矣。
相隔萬裡餘,忽東忽西,萍迹靡定,未觇雁足,空緻魚書,即有薄裹冰資,亦不敢徑行遠寄,恐蹈故轍,轉使空函莫達也。
去春有徐州俞令回籍恩旨,惜未波及,然此後機緣,大有可望。
十年期滿,定遇赦歸,諸凡惟随遇而安,耐心以守,鸾台珠浦,我兩人甯終無團圓時耶!每念弱草微塵,百年一瞬,夢幻泡影,豈能久留?生死兩途,思之已審。
别後況味,不減夜台,現在光陰,幾同羅刹,何難一揮慧劍,超入清涼,奈緣孽如絲,牢牢縛定,不得不留此軀殼,鬼诨排場,冀了一面之緣,不負數年之苦。
他年白頭無恙,孺子有成,大事一肩,雙手交卸,貞心不大快哉?故今者,君一日未回,此擔一日不容放下也。
六弟自盱眙來,聞有緬甸公幹。
故掩戶挑燈,略書悃忱,淚痕滿紙,神魂遄飛。
計書到日,開緘當在黃梅,想君閱之,亦心與俱酸也。
附詩六首,聊以言志,信手拈來,亦是一幅血淚耳!詩曰:搔首雲天接大荒,伊人秋水正茫茫。
可憐遠戍頻年夢,幾斷深閨九曲腸。
井臼敢雲虧婦道,荻丸聊以繼書香。
孝慈兩宇今無負,即此猶堪報數行。
莺花零落懶搴帏,怕看簾前燕子飛。
鏡裡漸斑新鬓角,客中應減舊腰圍。
百年幻影身如寄,一線餘生命亦微。
強笑恐違慈母意,藥囊偷典嫁時衣。
十五嬌兒付水流,綠窗不複喚梳頭。
殘脂勝粉-絲閣,碎墨零香問字樓。
千種凄涼千種恨,一分憔悴一分愁。
侬親亦未終侬養,似此空花合共休。
當時夢裡喚真真,此際迢迢若比鄰。
愛寫團-邀字谶,偷占榮落祝花神。
哪堪失意飄零日,翻作關心屬望人。
别有憐才惟一語,年來消瘦恐傷春。
早自甘心百不如,肩勞任怨敢欷。
迷離摸索随君夢,颠倒尋求寄妾書。
妝閣早經疏筆墨,箫聲久巳謝庭除。
讒言休撼離人耳,猶是堅貞待宇初。
未曾蘸墨意先癡,一宇剛成血幾絲。
淚縱能幹終有迹,語多難寄反無詞。
十年别緒春蠶老,萬裡羁愁塞雁遲。
封罷小窗人靜悄,斷煙冷露阿誰知。
甲午嘉平朔夕,雲貞載拜上。
秋塘觀畢,聲淚俱下。
釋書長歎曰:“馬氏自言養親教子,力肩重任,乃一旦改事他人,結發情安在耶!劉氏、吳氏固不足言。
孰知韓文錦恩人,乃陳雲貞也。
”即向書長揖曰:“勞卿代餘養親教子,肩勞任怨,辛苦惟汝當之。
文錦當年目不識卿,真負心人也!從此以往,文錦知罪矣。
”手捧其書,嗚鳴而泣。
直至元貞二年丙申,遇赦回籍。
則五弟文秀亦卒。
秋塘一入家中,見丁郎-兒兩兩出迎,一男一女,業已成立。
但物是人非,舉目怆側,老母蒼然,尚猶矍铄。
拜見定省畢,回至私室,一見雲貞,也不暇詳問便撲簌簌淚下。
将一男一女,并雲貞三人,一束抱住。
瞠目而泣嗚咽不能成聲。
雲貞此時,始任情一哭,淚如湧泉。
秋塘觀之,更撫膺欲絕,自言:“吾過矣! 吾過矣!彼婦之口,自言能守,今安在耶?”丁郎、-兒亦悲悼不能仰視,轉是蓮姐在旁,再三婉勸,以為骨肉團圓,一天之喜,若更悲楚,恐痛傷陳夫人矣。
秋塘方釋手,收淚謝曰:“雲貞乃秋塘恩人,應宜拜謝。
”言未已,即伏在地下,雲貞亦拜,拜畢,丁郎、-兒置酒,為父上壽。
六弟文钊聞兄萬裡歸來,亦攜酒肴,為之洗塵。
長兄文鳳亦扶掖楊夫人至。
一家聚會,酌酒稱慶,秋塘見丁郎學已有成,歎曰:“此汝母之力,乃父不與知也。
”秋塘自此待雲貞至老不衰。
後果納蓮姐為小妾,不忍拂雲貞之意。
瑣女字本邑邊太守之子,丁郎後出仕于宋,至資治少尹。
夫婦壽皆耄期,得與诰命焉。
負義人屢言在緬甸館谷豐隆,一年之中,若肯節省,尚可餘三四百金,而貞初不信也。
伏思君以疏狂之性,未展才華,頓遭大難。
一朝失足,萬念俱灰。
又有何心矜持名節?且栖身異域,舉目誰親?月夕花晨,酒闌燈-,呼廬排悶,擁妓消愁,亦旅人常事。
或值多情倩女,知音嫠婦,彼美憐才,書生結習,未能免俗,聊複爾爾。
貞方痛憫不暇,甯效彼妒婦口吻,涉筆規諷耶。
惟念君身已非強健,情複憨癡。
彼若果以心傾,何妨竟為情死?特恐口饧齒蜜,腹劍腸冰,徒耗有用之精神;反受無窮之魔障。
私心自揣,殊為君憂,況曲蘖迷心,兼能痛腹,樗蒲遊戲,更喪文名,些小償來之财,何足為計。
所慮君以千金之體,甘自頹唐,反不若貞之釜蟻餘生,尚知自愛者何哉? 來書三月适館四兄春齋,六月仍回故地,此中原委,未得其詳。
君既與四兄為骨肉之交,相依邸舍,便可為家,何必舍此他圖?别生枝節。
況去之未久,旋複歸來,則貞所不能解者。
大丈夫處世,怨固不可深結,恩亦不宜過求。
未曾拜德之前,先思圖報之地。
四兄豪俠,人所共稱。
窺其心迹,量可超拔君于苦海中,而噓拂之,酬報之機,貞心早為區畫矣。
相隔萬裡餘,忽東忽西,萍迹靡定,未觇雁足,空緻魚書,即有薄裹冰資,亦不敢徑行遠寄,恐蹈故轍,轉使空函莫達也。
去春有徐州俞令回籍恩旨,惜未波及,然此後機緣,大有可望。
十年期滿,定遇赦歸,諸凡惟随遇而安,耐心以守,鸾台珠浦,我兩人甯終無團圓時耶!每念弱草微塵,百年一瞬,夢幻泡影,豈能久留?生死兩途,思之已審。
别後況味,不減夜台,現在光陰,幾同羅刹,何難一揮慧劍,超入清涼,奈緣孽如絲,牢牢縛定,不得不留此軀殼,鬼诨排場,冀了一面之緣,不負數年之苦。
他年白頭無恙,孺子有成,大事一肩,雙手交卸,貞心不大快哉?故今者,君一日未回,此擔一日不容放下也。
六弟自盱眙來,聞有緬甸公幹。
故掩戶挑燈,略書悃忱,淚痕滿紙,神魂遄飛。
計書到日,開緘當在黃梅,想君閱之,亦心與俱酸也。
附詩六首,聊以言志,信手拈來,亦是一幅血淚耳!詩曰:搔首雲天接大荒,伊人秋水正茫茫。
可憐遠戍頻年夢,幾斷深閨九曲腸。
井臼敢雲虧婦道,荻丸聊以繼書香。
孝慈兩宇今無負,即此猶堪報數行。
莺花零落懶搴帏,怕看簾前燕子飛。
鏡裡漸斑新鬓角,客中應減舊腰圍。
百年幻影身如寄,一線餘生命亦微。
強笑恐違慈母意,藥囊偷典嫁時衣。
十五嬌兒付水流,綠窗不複喚梳頭。
殘脂勝粉-絲閣,碎墨零香問字樓。
千種凄涼千種恨,一分憔悴一分愁。
侬親亦未終侬養,似此空花合共休。
當時夢裡喚真真,此際迢迢若比鄰。
愛寫團-邀字谶,偷占榮落祝花神。
哪堪失意飄零日,翻作關心屬望人。
别有憐才惟一語,年來消瘦恐傷春。
早自甘心百不如,肩勞任怨敢欷。
迷離摸索随君夢,颠倒尋求寄妾書。
妝閣早經疏筆墨,箫聲久巳謝庭除。
讒言休撼離人耳,猶是堅貞待宇初。
未曾蘸墨意先癡,一宇剛成血幾絲。
淚縱能幹終有迹,語多難寄反無詞。
十年别緒春蠶老,萬裡羁愁塞雁遲。
封罷小窗人靜悄,斷煙冷露阿誰知。
甲午嘉平朔夕,雲貞載拜上。
秋塘觀畢,聲淚俱下。
釋書長歎曰:“馬氏自言養親教子,力肩重任,乃一旦改事他人,結發情安在耶!劉氏、吳氏固不足言。
孰知韓文錦恩人,乃陳雲貞也。
”即向書長揖曰:“勞卿代餘養親教子,肩勞任怨,辛苦惟汝當之。
文錦當年目不識卿,真負心人也!從此以往,文錦知罪矣。
”手捧其書,嗚鳴而泣。
直至元貞二年丙申,遇赦回籍。
則五弟文秀亦卒。
秋塘一入家中,見丁郎-兒兩兩出迎,一男一女,業已成立。
但物是人非,舉目怆側,老母蒼然,尚猶矍铄。
拜見定省畢,回至私室,一見雲貞,也不暇詳問便撲簌簌淚下。
将一男一女,并雲貞三人,一束抱住。
瞠目而泣嗚咽不能成聲。
雲貞此時,始任情一哭,淚如湧泉。
秋塘觀之,更撫膺欲絕,自言:“吾過矣! 吾過矣!彼婦之口,自言能守,今安在耶?”丁郎、-兒亦悲悼不能仰視,轉是蓮姐在旁,再三婉勸,以為骨肉團圓,一天之喜,若更悲楚,恐痛傷陳夫人矣。
秋塘方釋手,收淚謝曰:“雲貞乃秋塘恩人,應宜拜謝。
”言未已,即伏在地下,雲貞亦拜,拜畢,丁郎、-兒置酒,為父上壽。
六弟文钊聞兄萬裡歸來,亦攜酒肴,為之洗塵。
長兄文鳳亦扶掖楊夫人至。
一家聚會,酌酒稱慶,秋塘見丁郎學已有成,歎曰:“此汝母之力,乃父不與知也。
”秋塘自此待雲貞至老不衰。
後果納蓮姐為小妾,不忍拂雲貞之意。
瑣女字本邑邊太守之子,丁郎後出仕于宋,至資治少尹。
夫婦壽皆耄期,得與诰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