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

關燈
時感舊,不禁怆然良久。

    于暹羅、占城、真臘諸國,無不問候備至。

    各國使臣,俱極感激,叩謝而出。

    次日帝于宜政殿,設宜春宴。

    十一國使臣俱齊,百戲雜陳,殿左右太常樂部,亦皆鳳吹彎讴,-弦雁柱,龍笛象管,蝶拍莺簧,疊奏太和、舒和、昭和、休和諸樂,一時真是天上人間,千載一時。

    帝又命學士樊東樓、鄭夢蘭、令狐韬等,作王會圖詩,以紀一時之勝。

    文學諸臣,若司馬肅、皇甫-、白映雪等輩,和者又數十人,可謂君臣同樂,中外一家。

     酒已半酣,各國使臣奏曰:“外臣不解文字,請各陳風土,以佐觞政可乎?”文武皆曰:“甚善!齊傾耳聽之。

    ”有占城使首言其國,晝夜分十更,用鼓打記,非子不起,非午不睡。

     見月則飲酒歌舞為樂,十人五人圍坐,以竹杆插入糟甕中,輪次吹之。

    至國王則每采生人膽人酒,與衆人同飲,以為通身都是膽也。

    真臘使者曰:“吾國風土,與上邦不同,貿易皆用婦人:如中國針、梳、磁、漆等物最貴,婚娶則燃燈不息,女十歲即嫁;至國王則三日視朝,坐七寶床,列玉猿、孔雀、犀象,名百塔洲;以桑香佛含為撰,盛以金銀盤盂。

    諺所雲:“富貴真臘也。

    ”琉球使者曰:“吾國有歡會門,以金葫蘆團扇為儀衛。

    美姬含米造酒,名曰米奇。

    官皆金簪。

    子弟入國子監讀書,歸為長史。

    至歸人則以羅紋白布為帽,雜毛為衣,螺為飾,其聲如城,以墨黥手為花鳥之形。

    有奉神殿,神以婦人為屍,名女君。

    三四百人,各戴草圈,攜樹枝,乘騎入王宮遊戲。

    一唱——百和,音甚哀慘。

    ”爪哇使者曰:“吾國舊傳乃鬼母與罔象合,生子百餘,嘗食人。

    忽一日雷震石裂,中坐一人。

    衆異之,遂為國王,領兵驅滅。

    一村男女兇惡,有異僧取水-之,化為彌猴,獨一老妪不化。

    随老猴為侶,稱猴王猴夫人。

    生子一歲,則置刀一把,名不刺頭。

    每十月為春首,有竹槍會,夫婦并坐塔車,至會所。

    各執竹槍,妻執三尺木棍立其中,以鼓為号,二男交鋒三合,二妻以棍隔之曰:‘那刺那刺!’即退散,若殺死。

    王令勝者,與死者家金錢一個,死者之妻,即随勝者男子而去。

    ”文武聽畢,無不大笑。

    暹羅使者亦笑曰:“吾國土俗,又與上邦不同,大小事悉決于婦,其夫聽命而已;習水戰,大将用聖鐵裹身,刀矢不能入。

    聖鐵者人腦骨也;人死,将屍放海邊,令鳥食之,餘骨棄海中,謂之鳥葬。

    ”三佛齊使者曰:“吾國水多地少,民置木筏,蓋屋而居,覆以柳葉,田土甚肥,故諺雲,一年種谷,三年生金,吾國之謂也。

    ”蘇吉丹使者曰:“吾王以五色布纏首,跣足乘車,從者五百餘人,各執槍劍,如虎、鹿、牛、羊狀,吾國東至海水,勢漸低,女人國在焉,逾東則尾間所洩,非複人世矣。

    ”忽魯谟斯使者曰:“吾國有五色土,紅如銀珠,白如石灰。

    又有青綠鴉姑,以銀鑄錢,名底那兒,鬥羊,角灣向前,上帶小鐵牌,行動有聲,人養在家,賭錢為戲。

    産花福祿獅子,駝雞如鶴,長三四尺,腳二趾,毛如駝,行亦如之。

    ”佛郎機使者曰:“吾國有蜈蚣船者,底尖面平,長十丈,闊三尺,旁駕橹四十,每舟容三百人,雖無風可疾走。

    俗最信佛,每六日拜禮,手持紅杖而行;婚姻詣佛前相配,以僧為證,謂之交印。

    ”當下一十八國,各陳土風,一時聽者,無不哄堂,有日本使臣纥塔,推箸而起曰:“蒙天皇寵宴,海邦下臣,皆飲和食德足矣。

     各國使者,俱起叩首謝恩。

    帝始命徹宴,令文武送出。

    各國使臣,在武都留連旬日,一一辭别。

    俱回以禮物,厚其賞賜,優诏答之。

    使臣皆有重赆。

    而纥搭、叱咤,尤賞赉甚厚。

    及占城暹羅、真臘諸使,亦另有加等,無不大喜過望,歸海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