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十回王用槐吹蕭九嶷山
嶽招讨既在襄陽,休兵三月,招賢納俊,四方歸者如雲。
即命扈先鋒德威鎮守襄陽,其餘各處分撥控制。
乃率兵由嶽州,過洞庭,望長沙而進。
以任天鵬守嶽州,寇複雷仍鎮長沙。
時寇複雷之侄竹生,由洛西來歸。
嶽招讨甚喜,命與樊東樓、鄭夢蘭等,俱随大軍而行。
卻有辰州瑤酋秦猛,膂力過人,稍有謀略,部落畏服之。
遂訓練蠻部,得三千餘人,俱能披甲渡水,涉溪跳澗,矯捷如猕猴。
因見宋、元構兵,攻城略地,潛謀不軌,乃煽動各部,如苗蠻、峒蠻、武陵蠻等,各擁蠻兵,擾亂州郡。
又誠州瑤酋楊有(木-),宋熙甯中,其先世有光僭、光富者,歸附朝廷,為右班上直。
飛山一帶道路,俱設巡檢司。
子孫世職,其名再思者,曾據群舸稱刺史,有功于民,死而靈異,土人祀之。
楊氏至元世失官,故有久蓄異志,所部又得猛将二人,一名濮三怨,虎臂熊腰,雄健絕輪。
自言怨天不以富貴庇己,怨地不以富貴載己,怨人每欺我無才無能,故名三怨;一名插翅飛,本名牛二,銳頭蜂目,粗莽有力,因能披重甲,越巨塹,故名插翅飛。
二人齊歸有,遂統蠻兵,四出大掠,州縣蚤然。
秦猛亦從五溪等處,大肆猖獗。
時郴辰、桂陽各州,俱劉遇隆鎮守,遇隆恐不能制,令人星夜至長沙告急。
嶽招讨大隊,尚在長沙,即撥兵五千,令狄勇、嶽坤往助,讨平土蠻。
二将兵至五溪,則秦猛已被劉遇隆追過沅水,渡渠河,逾黃茅嶺、藤蘿營。
與楊有入夥。
二将遂督兵直抵誠州,有濮三怨正率蠻部在攻擊擄掠,被二将痛剿一陣。
濮三怨敗去,二将遂屯兵七星岩。
次日,楊有甚忿,統其族姓,共三十三州峒之衆,來決死戰。
狄勇曰:“賊聲言緻死于我,不如少避其鋒,俟其疲倦擊之,一戰可定。
”嶽坤然之,令衆軍堅護營寨,如擅離鹿角者立斬。
楊有率峒丁在寨前,耀武揚威讨戰。
宋師不理。
直至午後,人已困倦,多有解甲下馬,坐卧而-罵者。
忽宋營中鼓角齊鳴,鐵騎當先,步兵繼之。
蠻兵倉皇不敵,陣腳已動,楊有阻遏不住,遂潰。
二将大破其砦。
劉遇隆在藤蘿營,與秦猛大戰良久。
忽插翅飛引蠻兵,從落-關驟至,攻擊宋師之後。
劉遇隆腹背受敵,力不能支,遂敗。
二将聞之,狄勇急引兵往援。
至九龍山,正遇插翅飛奮勇而來。
狄勇下令衆軍,俱用大刀闊斧,如牆而進,插翅飛與狄勇交馬,不一合,被狄勇一槍刺死。
宋師大殺一陣,苗兵皆鳥獸散。
狄勇遂與劉遇隆合兵,複攻瑤酋秦猛。
至郴州之白馬嶺,瑤酋部落,勇健善戰,宋師不能勝,潰于嶺下。
秦猛所部之衆,亦損去三分之一,未能抵敵。
聞營陽麒麟峽武陵寨酋長姚應龍,部落有三千餘衆,遂率餘兵,急往歸之。
狄勇、劉遇隆見蠻兵去已遠,未便追襲,遂回兵來威砦。
時楊有在會同縣煙墩囤,負固阻險。
前臨大溪,前後皆修篁密箐,辎重屯其中。
俱臨溪而守。
三将兵至,觀望良久。
劉遇隆遂引兵偷過囤後,上山縱火焚辎重;狄勇、嶽坤引大軍就溪邊,鏖戰不已。
楊有前後受敵,救應不暇。
所部精銳,漸已殺盡。
遂棄衣甲鞍馬,與濮三怨混入蠻隊中而遁。
沿途打探插翅飛一軍消息,插翅飛在九龍山戰死。
秦猛一隊,又過麒麟峽,與姚應龍入夥去矣。
楊有、濮三怨亦率餘部,望營陽而進。
宋将狄勇、嶽坤、劉遇隆引兵沿途迫剿,迤逦直過道州。
一日,抵飛霞嶺,有苗兵阻住。
三将率兵奮勇奪險。
而苗兵弩箭傷人,最為利害,軍士皆怯。
三将各執蠻牌,身先士卒,衆兵繼其後,苗兵遂退過嶺去。
三将引軍,大殺一陣,直逾孤雲澗。
丹岩石則有武陵蠻姚應龍大隊,阻住去路。
姚應龍碧眼紫須,手舞蛇矛迎戰。
三将分左右翼而進,蠻兵殊死鬥。
三将見難以力勝,遂鳴金收軍。
次日,姚應龍合秦猛、楊有、濮三怨四酋,各将苗兵,一齊湧至,直蹙宋師,劉遇隆望陣而逃,四酋窮追不已。
狄勇己入麒麟峽,令軍士縱火焚其巢袕,煙焰蔽天。
姚應龍正在追擊宋師。
忽回頭望見大驚,急欲回兵,而号炮震響,嶽坤發動伏兵,楊有被嶽坤手起一槍,刺于馬下。
劉遇隆督兵殺回,蠻兵大敗。
宋師如發蒙振落。
姚應龍也不顧後軍,拍馬便走。
将入峽口,正遇宋師大出。
狄勇一馬當先挺槍便刺。
姚應龍不敢貪戰,奪路而走。
宋師亦不追趕。
姚應龍見營寨已毀,妻子俱戮。
大恚曰:“此仇不可不報
即命扈先鋒德威鎮守襄陽,其餘各處分撥控制。
乃率兵由嶽州,過洞庭,望長沙而進。
以任天鵬守嶽州,寇複雷仍鎮長沙。
時寇複雷之侄竹生,由洛西來歸。
嶽招讨甚喜,命與樊東樓、鄭夢蘭等,俱随大軍而行。
卻有辰州瑤酋秦猛,膂力過人,稍有謀略,部落畏服之。
遂訓練蠻部,得三千餘人,俱能披甲渡水,涉溪跳澗,矯捷如猕猴。
因見宋、元構兵,攻城略地,潛謀不軌,乃煽動各部,如苗蠻、峒蠻、武陵蠻等,各擁蠻兵,擾亂州郡。
又誠州瑤酋楊有(木-),宋熙甯中,其先世有光僭、光富者,歸附朝廷,為右班上直。
飛山一帶道路,俱設巡檢司。
子孫世職,其名再思者,曾據群舸稱刺史,有功于民,死而靈異,土人祀之。
楊氏至元世失官,故有久蓄異志,所部又得猛将二人,一名濮三怨,虎臂熊腰,雄健絕輪。
自言怨天不以富貴庇己,怨地不以富貴載己,怨人每欺我無才無能,故名三怨;一名插翅飛,本名牛二,銳頭蜂目,粗莽有力,因能披重甲,越巨塹,故名插翅飛。
二人齊歸有,遂統蠻兵,四出大掠,州縣蚤然。
秦猛亦從五溪等處,大肆猖獗。
時郴辰、桂陽各州,俱劉遇隆鎮守,遇隆恐不能制,令人星夜至長沙告急。
嶽招讨大隊,尚在長沙,即撥兵五千,令狄勇、嶽坤往助,讨平土蠻。
二将兵至五溪,則秦猛已被劉遇隆追過沅水,渡渠河,逾黃茅嶺、藤蘿營。
與楊有入夥。
二将遂督兵直抵誠州,有濮三怨正率蠻部在攻擊擄掠,被二将痛剿一陣。
濮三怨敗去,二将遂屯兵七星岩。
次日,楊有甚忿,統其族姓,共三十三州峒之衆,來決死戰。
狄勇曰:“賊聲言緻死于我,不如少避其鋒,俟其疲倦擊之,一戰可定。
”嶽坤然之,令衆軍堅護營寨,如擅離鹿角者立斬。
楊有率峒丁在寨前,耀武揚威讨戰。
宋師不理。
直至午後,人已困倦,多有解甲下馬,坐卧而-罵者。
忽宋營中鼓角齊鳴,鐵騎當先,步兵繼之。
蠻兵倉皇不敵,陣腳已動,楊有阻遏不住,遂潰。
二将大破其砦。
劉遇隆在藤蘿營,與秦猛大戰良久。
忽插翅飛引蠻兵,從落-關驟至,攻擊宋師之後。
劉遇隆腹背受敵,力不能支,遂敗。
二将聞之,狄勇急引兵往援。
至九龍山,正遇插翅飛奮勇而來。
狄勇下令衆軍,俱用大刀闊斧,如牆而進,插翅飛與狄勇交馬,不一合,被狄勇一槍刺死。
宋師大殺一陣,苗兵皆鳥獸散。
狄勇遂與劉遇隆合兵,複攻瑤酋秦猛。
至郴州之白馬嶺,瑤酋部落,勇健善戰,宋師不能勝,潰于嶺下。
秦猛所部之衆,亦損去三分之一,未能抵敵。
聞營陽麒麟峽武陵寨酋長姚應龍,部落有三千餘衆,遂率餘兵,急往歸之。
狄勇、劉遇隆見蠻兵去已遠,未便追襲,遂回兵來威砦。
時楊有在會同縣煙墩囤,負固阻險。
前臨大溪,前後皆修篁密箐,辎重屯其中。
俱臨溪而守。
三将兵至,觀望良久。
劉遇隆遂引兵偷過囤後,上山縱火焚辎重;狄勇、嶽坤引大軍就溪邊,鏖戰不已。
楊有前後受敵,救應不暇。
所部精銳,漸已殺盡。
遂棄衣甲鞍馬,與濮三怨混入蠻隊中而遁。
沿途打探插翅飛一軍消息,插翅飛在九龍山戰死。
秦猛一隊,又過麒麟峽,與姚應龍入夥去矣。
楊有、濮三怨亦率餘部,望營陽而進。
宋将狄勇、嶽坤、劉遇隆引兵沿途迫剿,迤逦直過道州。
一日,抵飛霞嶺,有苗兵阻住。
三将率兵奮勇奪險。
而苗兵弩箭傷人,最為利害,軍士皆怯。
三将各執蠻牌,身先士卒,衆兵繼其後,苗兵遂退過嶺去。
三将引軍,大殺一陣,直逾孤雲澗。
丹岩石則有武陵蠻姚應龍大隊,阻住去路。
姚應龍碧眼紫須,手舞蛇矛迎戰。
三将分左右翼而進,蠻兵殊死鬥。
三将見難以力勝,遂鳴金收軍。
次日,姚應龍合秦猛、楊有、濮三怨四酋,各将苗兵,一齊湧至,直蹙宋師,劉遇隆望陣而逃,四酋窮追不已。
狄勇己入麒麟峽,令軍士縱火焚其巢袕,煙焰蔽天。
姚應龍正在追擊宋師。
忽回頭望見大驚,急欲回兵,而号炮震響,嶽坤發動伏兵,楊有被嶽坤手起一槍,刺于馬下。
劉遇隆督兵殺回,蠻兵大敗。
宋師如發蒙振落。
姚應龍也不顧後軍,拍馬便走。
将入峽口,正遇宋師大出。
狄勇一馬當先挺槍便刺。
姚應龍不敢貪戰,奪路而走。
宋師亦不追趕。
姚應龍見營寨已毀,妻子俱戮。
大恚曰:“此仇不可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