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五十四回 元太後駕遊五台山
關燈
小
中
大
臣聞五台山創建寺宇,工役俱興,供億繁重,民不聊生。
伏以太皇太後,臨幸五台,尤不可者,有五:盛夏禾稼方茂,民食所仰,騎從經過,不無蹂躏,一也;親勞聖體,經冒風日,往複數千裡,山川之險,萬一調養失宜,悔之何及?二也;天子舉動,必書簡冊,以贻萬世。
書而不法,将焉用之?三也;财不天降,皆出于民。
今日支持調度,百倍曩時,而又勞民傷财,以奉土木,四也;佛以慈悲為教,雖窮天下珍玩供養,不為喜,雖無一物為獻,亦不怒。
今太後欲為兆民求福,而先勞聖體,使天子曠定省之禮,五也。
伏望回轅中道,端處深宮。
上以循先皇後之懿範,次以盡聖天子之孝誠,下以慰元元之望。
如此則不祈福而福自至矣,臣無任屏營之至。
疏入,成宗大怒曰:“此寺,乃先皇帝嘗許修建,腐儒何知?辄敢讪謗!”立命下獄。
敕右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鞫之。
二臣不敢違诏,但遷延其事。
俟帝怒稍解,方為保奏。
時京湖各處守臣,請兵告急。
日有表至,成宗覽畢曰:“廣作佛事,兵戈永息,何事張皇乃爾。
”敕下,令緊守要害而已。
且說太後既幸寺中布施動以萬計。
諸王驸馬,争舍金錢,以資福果。
群秃幾富敵于國,藉焚獻以充囊橐,土偶無知也。
太後在寺中,留戀月餘,隻候官吏,苦不勝言。
太原各郡生民,日胺月削,賣妻鬻子,死者枕藉于道,生者則負缧绁,猶肩荷重任,鹄面鸠形,含情莫訴。
銮輿所經,罔不側目,所謂敢怒而不敢言也。
至土門關,有羅雄州酋長,阿那龍少,糾合生番子數百人,攔輿劫駕。
太後大驚,諸王驸馬,極力保護。
命扈從将士剿拿,僅獲生番子百餘人,殺之。
阿那龍少,竟被逸去。
太後受驚得疾,諸王驸馬等十分憂危。
不日至幽州昌平,入居庸關。
此關西連太行,東亘遼海。
狼居胥諸山,皆為襟帶。
太後下令,不出北口,乃由關南,行僅一百二十裡,遂抵大郡。
銮輿至關南相通處,路繞兩崖間,其隘如線,其側如傾,其峻扪參,其降趨井。
而下有深澗,巨石磊塊,艱折萬狀。
凡四十五裡,太後正行兩崖間,忽大風驟起,銮輿幾為所掀,太後驚得魂不附體。
路既險狹,不堪車辇,太後乃下車,令人扶掖而行。
惟舉手膜拜,聲聲我佛有靈而已。
一時風又猛起,随從多墜崖死者。
太後已心膽俱碎,諸王驸馬、妃嫔内官,無不口出怨言。
太後聞之,病轉增劇。
諸王等急并日而行,始達上都。
帝及文武,出郭迎入太甯宮。
拜賀畢,帝慰勞曰:“太後親勞聖體,駕幸旃檀,佛日增輝。
應受無疆之慶。
”太後搖手泣答曰:“幾乎與官家不能面會矣。
”帝驚問之,諸王驸馬,始言其狀,帝亦驚訝,太後怒曰:“文武當時,何獨無一谏者?”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始奏禦史李元禮因谏下獄之故。
臣等奉诏,尚未鞫問。
太後取疏觀之,且感且泣曰:“官家若從此谏,土門不受驚矣。
”帝大慚。
即日旨下:李元禮出獄,複其官,以金帛賜之。
自此太後,遂卧病不起。
伏以太皇太後,臨幸五台,尤不可者,有五:盛夏禾稼方茂,民食所仰,騎從經過,不無蹂躏,一也;親勞聖體,經冒風日,往複數千裡,山川之險,萬一調養失宜,悔之何及?二也;天子舉動,必書簡冊,以贻萬世。
書而不法,将焉用之?三也;财不天降,皆出于民。
今日支持調度,百倍曩時,而又勞民傷财,以奉土木,四也;佛以慈悲為教,雖窮天下珍玩供養,不為喜,雖無一物為獻,亦不怒。
今太後欲為兆民求福,而先勞聖體,使天子曠定省之禮,五也。
伏望回轅中道,端處深宮。
上以循先皇後之懿範,次以盡聖天子之孝誠,下以慰元元之望。
如此則不祈福而福自至矣,臣無任屏營之至。
疏入,成宗大怒曰:“此寺,乃先皇帝嘗許修建,腐儒何知?辄敢讪謗!”立命下獄。
敕右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鞫之。
二臣不敢違诏,但遷延其事。
俟帝怒稍解,方為保奏。
時京湖各處守臣,請兵告急。
日有表至,成宗覽畢曰:“廣作佛事,兵戈永息,何事張皇乃爾。
”敕下,令緊守要害而已。
且說太後既幸寺中布施動以萬計。
諸王驸馬,争舍金錢,以資福果。
群秃幾富敵于國,藉焚獻以充囊橐,土偶無知也。
太後在寺中,留戀月餘,隻候官吏,苦不勝言。
太原各郡生民,日胺月削,賣妻鬻子,死者枕藉于道,生者則負缧绁,猶肩荷重任,鹄面鸠形,含情莫訴。
銮輿所經,罔不側目,所謂敢怒而不敢言也。
至土門關,有羅雄州酋長,阿那龍少,糾合生番子數百人,攔輿劫駕。
太後大驚,諸王驸馬,極力保護。
命扈從将士剿拿,僅獲生番子百餘人,殺之。
阿那龍少,竟被逸去。
太後受驚得疾,諸王驸馬等十分憂危。
不日至幽州昌平,入居庸關。
此關西連太行,東亘遼海。
狼居胥諸山,皆為襟帶。
太後下令,不出北口,乃由關南,行僅一百二十裡,遂抵大郡。
銮輿至關南相通處,路繞兩崖間,其隘如線,其側如傾,其峻扪參,其降趨井。
而下有深澗,巨石磊塊,艱折萬狀。
凡四十五裡,太後正行兩崖間,忽大風驟起,銮輿幾為所掀,太後驚得魂不附體。
路既險狹,不堪車辇,太後乃下車,令人扶掖而行。
惟舉手膜拜,聲聲我佛有靈而已。
一時風又猛起,随從多墜崖死者。
太後已心膽俱碎,諸王驸馬、妃嫔内官,無不口出怨言。
太後聞之,病轉增劇。
諸王等急并日而行,始達上都。
帝及文武,出郭迎入太甯宮。
拜賀畢,帝慰勞曰:“太後親勞聖體,駕幸旃檀,佛日增輝。
應受無疆之慶。
”太後搖手泣答曰:“幾乎與官家不能面會矣。
”帝驚問之,諸王驸馬,始言其狀,帝亦驚訝,太後怒曰:“文武當時,何獨無一谏者?”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始奏禦史李元禮因谏下獄之故。
臣等奉诏,尚未鞫問。
太後取疏觀之,且感且泣曰:“官家若從此谏,土門不受驚矣。
”帝大慚。
即日旨下:李元禮出獄,複其官,以金帛賜之。
自此太後,遂卧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