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五十四回 元太後駕遊五台山

關燈
第五十四回元太後駕遊五台山 元至元三十年,湘潭各處,相繼陷沒。

    湖廣行省左丞,飛章告急。

    世祖昏耄病愦中,心志衰頹,無意出師。

    時常山王成吉思帖木兒兵敗。

    表至,世祖不覽,丞相完澤安童等憂之。

    十月紫微垣彗星見,抵鬥魁,光芒丈餘,三月乃滅。

    甲午春,正月,壬子,世祖不豫,以天變告警。

    免朝賀。

     越日,禦紫檀殿,召平章政事不忽木。

    問以天變如何可銷? 不忽木奏曰:“風雨自天而至,人則棟宇以待之。

    江河為地之限,人則舟楫以通之。

    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則為之。

    此人所以與天地參也。

    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故易曰:‘君子以恐懼修石,詩曰:‘敬天之怒,無敢馳驅’,三代聖王,克克謹天戒,鮮有不終。

    漢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震,頻歲有之。

    善用此道,天亦悔禍,海内-安。

     此前代之龜鑒也。

    願陛下法之。

    ”因誦文帝日食求言诏,世祖悚然曰:“此言深合朕意。

    ”既而歎曰:“朕昔年平宋之後,一片雄心。

    欲掃盡海内,連年征交趾,搗日本,伐占城。

    而叛者四起,命将出師,殆無虛日。

    我國家建極開運,垂五十年,而一意用兵,遺黎殘姓,遊魄驚魂,虔劉蕩摩,殆欲殲盡。

    而征愈勞,叛愈廣,此皆朕嗜殺之過。

    無惑乎天怒人怨,災異告警也。

    自今以往,朕不複用兵于海内矣。

    ”言已而泣,不忽木亦泣奏曰:“陛下善自保征,海内餘氛,不日自當平靖。

    ”世祖曰:“朕所深慮者,廣南故宋耳。

    其措畫甚大,在廷諸臣無出其右者,朕撫心自問,恐昔年滅宋、伐陵諸事,未免太過。

     自此以後,卿等好為之。

    ”不忽木叩謝而出。

    癸酉世祖随崩。

     時皇太子真金已卒,弘吉刺皇後即傳懿诏,以真金第三子、皇孫鐵木耳即帝位,是為成宗。

    尊弘吉刺皇後為徽仁裕聖皇後,同預國政。

    後即以禦史大夫崔或-獻玉玺賜之。

    夏四月,蘭州河清三日,先是世祖不豫,諸王頗懷觊觎。

    成宗方在軍中,料理軍務。

    欲整饬戎行,讨平荊湖,思大有為。

     迨世祖既崩,以奔喪至上都。

    得即帝位,遂深感徽仁裕聖皇後之力,乃大崇釋教,廣作佛事。

    為皇後資冥福,修福甯寺。

     合經藏之數,共五千八百四十間。

    金碧熒煌,極其華美。

    有五台山,在太原府五台縣東北一百四十裡,周回五百餘裡,高出雲表。

    頂皆積土,因謂之台。

    分東西南北中。

    又東五台,與西五台,相去二百餘裡。

    直至奉聖州之北,即世傳北方文殊師利,所居之清涼山也,成宗為皇太後修寺。

    創始于元貞之初,閱三年而功未竣,花費钜萬。

    群臣有谏阻者,辄罪之。

    至大德元年丁酉,又請太後,由上都路,入居庸關。

    經可汗州,臨幸五台。

     諸王驸馬、六宮妃嫔,随駕者數千人。

    所過郡縣,供億浩繁。

     民多逃竄,官吏苦之。

    葷薪運米,絡繹于道。

    丁男不供,役及婦女。

    銮輿所駐,信宿即行。

    飲食委棄,狼籍滿地。

    所謂蝼蟻人民,沙泥金帛,莫此為甚矣。

    禦史台臣等,皆畏罪,莫敢發言。

    獨監察禦史李元禮,上疏谏曰: